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卷诗歌阅读(情感态度)题组一分析概括情感1(2015韶关摸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7分)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高适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注】青枫江:似指浏水,在长沙一带。白帝城:东汉末公孙述据蜀中,于夔州奉节县东瞿塘峡口白帝山上筑城,名曰白帝城。(1)本诗中虚实结合手法的使用较为突出,请简要分析。(3分)(2)诗人在送别两位被贬的友人时感情复杂,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4分)答案:(1)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其中,首联通过嗟、驻马、衔杯、问等一系列动作描写写对友人的送别,为实写;颔联是诗人想象友人赴贬谪地的情景,颈联是对想象中友人贬谪之所的景色的描写,为虚写。虚实相生,表达了诗人不忍离别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3分)(2)关切。首联中,诗人送别友人时询问“意何如”“谪居”等,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之情。担忧。颔联中,诗人想象李少府来到巫峡,在这荒远之地听到凄厉的猿啼,不禁流下感伤的眼泪;想象王少府被贬长沙,无法与朋友经常写信联系。诗人为友人能否在贬谪之地好好生活而感到担忧。宽慰。尾联中,诗人将皇帝的恩情比作雨露,劝告友人,皇恩迟早会眷顾他们,这次分别是暂时的,将来定有重归之日。(4分)2(2015南京三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0分)临江仙和南涧韵辛弃疾风雨催春寒食近,平原一片丹青。溪边唤渡柳边行。花飞蝴蝶乱,桑嫩野蚕生。绿野先生闲袖手,却寻诗酒功名。未知明日定阴晴。今宵成独醉,却笑众人醒。【注】南涧:韩元吉,南宋词人。绿野先生:唐代宰相裴度隐退后,于洛阳建别墅,名绿野堂,与白居易、刘禹锡等诗酒相娱,不问政事,人称“绿野先生”。(1)词的上阕前两句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两句在全词中有什么样的作用?(4分)(2)词的下阕表达了哪些复杂的情感?请作简要概括。(6分)答案:(1)所用修辞手法:拟人、比喻。(2分)作用:点明时令,总写平原如画的特征,引出下文对春景的具体描绘。(2分)(2)对功名的绝望;对未来的忧虑;对现实的激愤。(6分)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秦淮夜泊贺铸官柳动春条,秦淮生暮潮。楼台见新月,灯火上双桥。隔岸开朱箔,临风弄紫箫。谁怜远游子,心旆正摇摇。(1)与杜牧的泊秦淮相比,本诗描写的秦淮夜景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2)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抓住诗中的意象“官柳”“暮潮”“新月”“灯火”“朱箔”“紫箫”,构成了清新秀美的画面,与杜牧诗中“烟笼寒水月笼沙”给人的迷蒙清冷的感受截然不同。(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由“远游子”“怜”等较容易分析出其表达了游子在外的孤独和淡淡的思乡之情。答案:(1)与杜牧泊秦淮中的“烟笼寒水月笼沙”那迷蒙清冷之景不同,本诗把秦淮夜景表现得明丽优美,温馨动人。(3分)开头两句写秦淮春风拂柳,暮潮生岸,富于诗情画意。中间四句写新月楼台、双桥灯火、朱箔紫箫,更是清新秀美,恍若仙境。(2分)(2)本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独泊孤舟时的孤独寂寞和淡淡的乡愁。眼前的景物美丽动人,但毕竟是外乡,再加上正值暮夜时分,人们都在家中,而诗人却独泊孤舟,乡愁不禁油然而生。(思想感情3分,简要分析3分。意思对即可)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春生白居易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来表现“春生”?从全诗看,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5分)(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鉴赏其抒情的妙处。(6分)解析:(1)这首诗一开始便问道:春天从来到人间,就悄无声息地到何处去游历了呢?第二句即交代谜底,春天走遍了天涯海角才肯作罢。三、四两句用了拟人手法,春天每到一处,先派遣“和风”传送消息,告诉人们春天将来临,再遣“啼鸟”说明春天到来的缘由。接下来的五、六两句描写春天到来后的绚丽景色:河畔绿草如茵,树头繁花点缀。而最后两句诗意一转:春天如果到我的故乡理该寻觅我吧,那就请春天为我向家人传去沦落江州的信息。(2)诗的中间四句描绘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尾联抒发了“天涯沦落之恨”,是传统的“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诗人被贬谪江州的伤感消沉,也尽在这亦真亦幻的想像与描写之中,可谓含蓄蕴藉,哀而不伤。这首诗是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期间所作浔阳春三首的第一首,题为春生。它与琵琶行同是抒写天涯沦落之恨,但选材、谋篇、命题,又何等不同!这就是艺术创造。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盛唐以来,七律或工丽,或雄浑,或沉郁顿挫,佳作如林。但写得这样轻灵、跳脱、活泼的,还不曾有过。答案:(1)和风,啼鸟,河畔草,树头花。(2分,答出两点得1分)乐景写哀情(反衬)。(3分)(2)贬谪江州的伤感消沉。(2分)以拟人手法虚写(想象)春天到了自己家乡,到处找我不见,而我只有托春天向家人传达沦落江州的愁苦,读来含蓄蕴藉。(4分,手法2分,效果分析2分)题组二评价思想内容和态度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姜夔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注】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即离除夕五日。吴松,今江苏吴江县,距词人家乡杭州已近。恶:猛烈。禁持:摆布。亚:接近。(1)请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首句“雁怯重云不肯啼”。(5分)(2)清代评家陈廷焯说:“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见,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白雨斋词话)请结合这首词的下阕来阐释陈廷焯的这种说法。(6分)答案:(1)首句写出了归雁无声穿过重云时的紧张情状,营造了压抑的气氛,引出了对自己回家路途艰难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近乡情更怯”的心理。(言之有理即可。)(2)下阕先实写春水展绿欢迎词人归来的盎然春意,从而写出词人接近家乡的喜悦心情;接着用虚笔写想象中自家门前的小梅已然新枝生长,高与门齐,似有盼归的殷切,来表达自己归乡的心切;收尾句想象一年一度的除夕守岁之灯火催人还家团聚,更是表达了自己渴盼回家的心情。词人着眼于春水、小梅、灯火,从对方入笔,欲露不露,反复缠绵,表达的却是自己回乡路上的急切与喜悦之情。(言之有理即可。)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11分)石门岩上宿南朝谢灵运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暝还云际宿,弄此石上月。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异音同至听,殊响俱清越。妙物莫为赏,芳醑谁与伐?美人竟不来,阳阿徒晞发。【注】芳醑(x):芳香的美酒。伐:赞美。“美人”二句:屈原九歌少司命:“与汝沐兮咸池,晞汝发兮阳之阿。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阳阿,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名。晞发,晒干头发。(1)本诗前四句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5分)(2)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加以分析。(6分)答案:(1)本诗前四句用了“搴”“弄”等动作描写和“畏”等心理描写,(2分)塑造了一个酷爱兰花、赏玩秋月、归宿云间的高洁闲适、超凡脱俗的隐士形象。(3分)(2)一“朝”一“暝”表明诗人整日徜徉于山中,表达了诗人对山中超越尘世的悠闲隐逸生活的喜爱;“云际宿”“石上月”表现了诗人的高洁情怀;中间四句表现诗人对夜色的欣赏和感悟;“谁与伐”“徒晞发”二句是说因无人和自己一起欣赏此种美景,诗人内心充满了孤独与遗憾。(每一点2分。)7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11分)洞仙歌咏柳苏轼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箇事、一成消瘦。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1)“分付新春与垂柳”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5分)(2)这首词表现出柳怎样的遭遇?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情感?(6分)解析:上片写柳的体态标格和风韵之美。开篇说腊尽梅凋,既点明节令,又借宾唤主,由冬梅引出春柳。以“新春”紧承“腊尽”,写腊月已尽,新春来临,早梅开过,杨柳萌发。柳丝弄碧,是春意繁闹的表征,故说“分付新春与垂柳”。“分付”,交付之意,着“分付”一词,仿佛春的活力、光彩、妖娆,均凝集于垂柳一身,从而突出了柳的形象。下片转入对垂柳不幸遭遇的感叹。前三句,写垂柳境况清寂、丽姿无主。长安永丰坊多柳,生于永丰园一角的垂柳,尽管在明媚春光中修饰姿容,分外妖娆,怎奈无人一顾。“断肠”句以下,紧承上文,写垂柳另一种层面的凄苦身世:一到晚春,绿叶虽繁,柳絮飘零,她更将百无聊赖,必然日益瘦削、玉肌消减了。“又莫是”句以下,展望前景,愈感茫然。只有东风的吹拂,可消愁释怨。答案:(1)把新春的美好都集中到垂柳身上。(2分)含蓄地抒发了对垂柳的活力、光彩和妖娆的赞赏之情。(3分)(2)柳虽然集春天的宠爱于一身,异常美丽清雅,却无人赏识;青春不再时,独自承受着孤寂冷清。(3分)词人借物喻人,含蓄地表达了他对虽有品格却不被赏识者的深切同情。(3分)8(2015太原模拟)阅读下面这首金词,完成(1)(2)题。(11分)临江仙元好问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注】李辅之是元好问的朋友。齐州即东州,今山东济南。济源,今河南济源。作者写此诗前三年曾与李辅之两次畅游济南大明湖。(1)上阕是如何表现“江山如画”的特点的?请简要分析。(5分)(2)从上、下阕的关系角度,简要分析词人的情感。(6分)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可先找出描写“江山如画”的意象,然后分析运用的表现手法即可。如意象“荷叶”“荷花”“木兰舟”,“红妆”“翠盖”运用的比喻修辞。(2)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从上、下阕写作内容看,上阕写景,下阕抒情。结合注释可知,上阕是回忆与李辅之游大明湖时的得意情景;由“一尊白酒寄离愁”可联想到词人借酒浇愁的情景;由“千里故人千里月”“几日到东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策略与实践
- 幼儿园教育质量督导评估报告范文
- 检察院书记员考试真题详解
- 流行病学调查表填写指南
- 居民健康知识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
- 培训机构线上线下引流课程设计方案
- 矿山提升设备操作工国庆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词汇与语法整合练习
- 用户需求调研及分析报告范本
- 电杆作业安全操作规范及风险控制
- T/CCS 075-2023煤矿柔性薄喷材料喷涂施工技术要求
- 严重多发伤处理的欧洲共识(2025)解读
- 住宿外出免责协议书
- 2023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生物学假阳性处理专家共识
- 反洗钱知识培训
- 医院装修项目中的安全措施与难点处理
- 销售合规风险管理制度
- 药房员工销售培训
- 警校联动方案
- MBA硕士论文案例研究范文分享
- 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操作与基础编程 第2版 课件 1.1.1多轴机床与多轴加工类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