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5.送东阳马生序25.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导学稿学校:富城初中 班级:八(3)班 设计:刘 复印份数:52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畅地翻译课文。2熟练地背诵课文,积累文言知识。3了解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经历,激励学生发愤读书,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学习重难点1翻译并背诵全文。 2学习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态度。一、教学过程(一)导入人到读书年龄,当入学从师,古来如此。如今更提倡终身学习,可见学习之重要。然而莘莘学子,读到头来,其结果却迥然有异。有十年寒窗,一举成名者;有孜孜以求,出人头地者;有碌碌无为,鲜有所获者;有半途而废,不得善终者究其原因,除却客观因素而外,恐怕是主观勤苦程度不同使然。因此前人有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今天我们学习明朝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其中讲的也是这个道理。【资料链接】宋濂(1311381)字景濂,号潜溪,浙江浦江人,明初著名散文家。他生活在元末明初,少时家贫,却勤奋好学,以文章著名。负责和参与了元史、国史、日历的编修以及明王朝开国之初许多典章制度的订定工作,从文治方面对明王朝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贡献,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尤其长于传记的写作,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在当时影响很大。本文写于洪武十一(1378)年。这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当时是国都)朝见朱元璋。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东阳马生。本文是是一篇赠序。赠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1、正音正字叩( )问 叱( ) 咄( ) 俟( )其欣悦 负箧( )曳( )屣( )皲( )裂 媵( )人 以衾( )拥覆 皆被( )绮绣 容臭( )烨( )然 缊( )袍 敝( )衣2、朗读课文3、(1)字词解释致: 假借: 弗之怠: 弗: 走: 逾约: 以是: 既加冠: 硕师: 德隆望尊: 稍降辞色: 俯身倾耳以请: 援疑质理: 援: 质: 叱咄: 至: 俟: 负箧曳屣: 穷冬:皲裂: 舍: 媵人: 汤: 沃灌: 衾: 寓逆旅: 容臭: 烨然: 缊袍敝衣: 缊: 敝: 略无慕艳意: (2)辨析各组虚词的意义a以:无从致书以观( ) 以衾拥覆( ) 以中有足乐者( )b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走送之( )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c其:门人弟子填其室( )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d而:足肤皲裂而不知( ) 久而乃和( )4、翻译课文5朗读背诵要求学生大声地诵读,切实做到:眼到,心到,口到,眼看字,心明义,口发声。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态度;了解“序”的文体特点。一、教学设计检查作业二、整体感知让学生对照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都是怎样解决的?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印证。3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重点研讨思考题:1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2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衣饰豪华的情节?3找出课文中议论的句子,说说它的作用。第三课时 一、1、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与“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3、段叙述了作者早年艰难求学的经历,其中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4、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5、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用四个字)。6、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有何作用?7、作者在记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却大篇幅地写老师严厉,作用是什么? 二、知识归纳1、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肢体(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着2、一词多义:(1)以:以衾拥覆 (用,介词)以中有足乐者(因为,连词)俯身倾耳以请(而,连词)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为,介词/拿,把,介词)无从致书以观(来,连词)(2)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助词) 走送之(代词,指借的书)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不译) 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之:指抄书。)(3)其:门人弟子填其室(代词,代乡之先达) 缊袍敝衣处其间(代词,代太学生)(4)而:足肤皲裂而不知(表转折) 久而乃和(顺承连词)3、词类活用:(1)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用为动词,腰挂(2)媵人持汤沃灌 汤:古:热水今:菜汤(3)走送之 走:古:跑今:行走(4)尝趋百里 趋:古:快步走今:趋势(5)卒获有所闻 卒:古:最终今:士兵(7)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古:借今:假期三、板书归纳:(一)嗜学、力学:1.无书借书抄书读书2.无师远访先达求教艰3.求学过程艰苦有得(二)善学、勤学:师:辞色严厉,甚至叱咄师生态度对比生:色愈恭,礼愈至 勤同舍生:衣饰华美,饮食鲜肥生活情况对比作者:緼袍敝衣,日仅再食昔日作者:借书抄书,奔走求师,生活艰辛,尊师力学四、中考链接:送东阳马生序录毕,走送之( )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 媵人持汤沃灌( ) 左佩刀,右备容臭( )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既加冠 宋既成列B、益慕圣贤之道 杀数人,胡虏益解 C、足肤皲裂而不知久而乃和D、卒获有所闻 士卒不尽饮3、翻译下面句子。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 (二)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录毕,走送之 走:跑 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叩:敲门 C媵人持汤沃灌 汤:热水 D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 ) A、或遇其叱咄 B、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或王命急宣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3、翻译句子。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三)1解释加点词。同舍生皆被绮绣(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下列句中的“/ ”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 B、益慕圣贤之道C腰白玉之环 D、门人弟子填其室3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B略无慕艳意 人物略不相睹C足肤皲裂而不知 国险而民附D、四支僵劲不能动 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4选文写了作者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三个方面?答: (四)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无从致书以观 言行一致 B、益慕圣贤之道 益多弊少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得患失 D、未尝稍降辞色 婉言辞谢2、下面句子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A、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B、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C、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翻译下面的句子。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4、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与“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 (五)1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足肤皲裂而不知 B执策而临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出淤泥而不染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烨然若神人 B 腰白玉之环 判若两人 腰缠万贯C 右备容臭 D 主人日再食 臭气相投再接再厉3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旅游专业笔试题及答案
- 机械专业高考试题及答案
- 济南专业试题及答案
- 安徽省九师联盟2026届高三9月开学联考化学(含答案)
- 水利机电专业试题及答案
- 历史转专业试题及答案
- 路基前期旳施工方案
- 未来城市交通发展规划分析
- 关于学科部期末工作总结
- 桔子酒店电路施工方案
- 2025江苏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自主招聘4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国家公务员政治理论应知应会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中试平台运营管理制度
- (正式版)SH∕T 3541-2024 石油化工泵组施工及验收规范
- 小学一二三年级劳动与技术《整理书包》课件
- 《基础统计》教学案例“郑州市大瓶装纯水市场调查”统计应用案例
- DB36_T 1157-2019 瓷土、瓷石矿产地质勘查规范(高清无水印-可复制)
- 《大型企业财务数智化转型白皮书》
- 电子课件-《网络营销(第三版)》-A24-2998ppt课件
- 南瑞继保后台监控使用厂家培训版本
- 《索结构技术规程》JGJ 257-2012修订对照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