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之特殊句法.doc_第1页
大学语文之特殊句法.doc_第2页
大学语文之特殊句法.doc_第3页
大学语文之特殊句法.doc_第4页
大学语文之特殊句法.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词 性 活 用一、名词用作动词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往往可以活用为动词,后面可以跟宾语。如:(1)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目,目光示意。)(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2)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民,治理民众。)(同上)(3)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向南方飞行。)(庄子逍遥游)(4)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南,向南方飞行。)(同上)(5)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东,脸朝东。)(同上)(6)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衣,穿粗麻布的衣服。)(孟子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7)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业,成就功业。)(李斯谏逐客书)(8)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蛾眉,依仗美貌。)(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9)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函梁君臣之首。(组,绳子绑住。函用木匣装着。)(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10)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隧,打成隧道。)(左传郑伯克段于鄢)(11)国君而仇匹夫,惧者其众矣。(国君,做了国君。)(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12)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子,把百姓作为子女看待。)(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13)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衣,穿着粗麻布衣服。怀,怀揣和氏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14)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子杀。)(同上)(15)吾羞,不忍为之下。(下,位居他之下。)(同上)(16)而广不为后人。(后,落在别人后面。)(史记李将军列传)(17)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侯,封侯。)(同上)(18)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后,在大将军会师的约期之后到达。)(同上)(19)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南,向南行。)(同上)(20)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子,像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21)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爪,用手指抓破树皮。)(同上)(2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建房居住。)(王安石游褒禅山记)(23)由山以上五六里 。(上,向上走。)(同上)(24)前辟四窗,垣墙周庭。(垣墙,砌上矮墙。)(归有光项脊轩志)(25)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明月,明月照亮。)(同上)(26)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袖金,从袖子里拿出银子。)(宗臣报刘一丈书)(27)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南面,面朝南坐着。)( 同上)(28)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东,转向东面。)(侯方域马伶传)(29)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踵顶,脚靠脚头靠头。)(方苞狱中杂记)(30)奸民久于狱,与胥卒表里。(表里,内外勾结。)(同上)(31)不舟不车,不衫不帻。(不乘船,不坐车,不穿长衫,不戴头巾。)(张岱西湖七月半)(32)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 (目,把他们视作。)(欧阳修朋党论)二、使动用法这是古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动宾结构。其中动词所表示的意义,不是主语所具有的,而是主语使宾语所具有的,所以叫使动用法。可译作“使他(它)怎么样”、“让他(它)怎么样”。如:(1)既来之,则安之。(安,使他们安定。)(论语季氏将伐颛臾)(2)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业,使诸侯成就功业。)(李斯谏逐客书)(3)内自虚而外树怨於诸侯。(虚,使自己虚弱。)(同上)(4)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固,使它的根稳固。)(魏征谏太宗十思疏)(5)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安,使百姓安宁。)(同上)(6)庄公寤生,惊姜氏。(惊,使姜氏受了惊吓。)(左传郑伯克段于鄢)(7)无生民心。(生,使百姓产生二心。)(同上)(8)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靖,使晋国安定下来。)(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9)宁许以负秦曲。(负,使秦国担负理亏的责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10)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归,让他回赵国去。)(同上)(11)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坚,使他们坚信。)(史记李将军列传)(12)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而茂之也。(硕、茂,使它长得高大茂盛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13)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蚤、番,使它的果实结得又早又多。)(同上)(14)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番、安,使我们(自身)繁衍生息,安顿我们的身家性命。)(同上)(15)胥某谓曰:“予我千金,吾生若。”(生,使你们活下去。)(方苞狱中杂记)(16)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泣,使深渊里潜藏的蛟龙起舞,使孤独小船上的寡妇悲泣。)(苏轼前赤壁赋)(17)长吾女与汝女。(长,使他们长大成人。)(韩愈祭十二郎文)(18)诸宾客辩士说之,莫能来。(来,使他回到京城来。)(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19)能富贵将军者,上也;能亲将军者,太后也。(富贵,使您富贵。亲,使您成为朝廷亲信。)(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20)太后岂以为臣有爱,不相魏其?(相,让魏其侯当丞相)(同上)三、意动用法这是古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动宾结构。其主语在意念中认为宾语具有动词所表示的意义,所以叫意动用法。其动词往往由形容词、名词转来。可译作“以为”(“认为什么怎么样”、“把什么当作什么”)。如:(1)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少,认为孔子的见闻很少。轻,认为伯夷的义节很轻。)(庄子秋水)(2)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是,认为对的。)(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3)国君而仇匹夫,惧者其众矣。(仇,以百姓为仇。)(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4)吾羞,不忍为之下。(羞,感到羞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5)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苦,以跟随程不识为苦。)(史记李将军列传)(6)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业,橐驼以种树为职业。)(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7)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耻,感到耻辱。)(侯方域马伶传)(8)侣鱼虾而友麋鹿。(把鱼虾当作伴侣,把麋鹿当作朋友。)(苏轼前赤壁赋)(9)窦婴亦薄其官,因病免。(薄其官,嫌詹事的官职太小。)(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10)将军壮义之,恐 亡夫。( 壮义,认为他勇敢而有义气。)(同上)特殊句式一、被动句式被动句式主要有三种表示方式:1、在动词谓语后面,用介词“于”介绍出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主动者)。如:(1)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拘于虚,即“被狭小居处的局限”。(庄子秋水)(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劳力者治于人,即“体力的人被人统治”。) (孟子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3)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被人统治的人供养别人,统治别人的人被人供养。)(孟子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4)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取于人,即“被人所取用”。)(韩愈答李翊书)(5)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其观于人,即“文章被别人看”)(同上)(6)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待用于人者,即“等待被人任用的人”。)(同上)(7)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君幸于赵王,即“您被赵王宠爱”。)(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8)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信于士大夫也,即“被将士们信赖”。)(同上)(9)其伤于缚者。(那些被捆绑受了伤的。)(方苞狱中杂记)(10)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所困穷的地方吗?)(苏轼前赤壁赋)(11)志乎古,必遗乎今。(必遗乎今,即“一定被今人所抛弃”。)(韩愈答李翊书)2、在动词的前面加上“见”,同时在动词后面加介词“于”介绍出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主动者),形成“见于”的句式。如:(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3)以此长不见悦於长吏。(宗臣报刘一丈书)(4)终必不蒙见察。(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3、在动词前面加上“为”,表示被动。如:(1)垂诸文而为后世法。(为后世法,即“被后世效法”。)(韩愈答李翊书)(2)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为天下笑,即“被天下人耻笑”。)(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3)为虏所生得。(被匈奴所活捉。)(史记李将军列传)(4)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李广射杀猛兽,亦被猛兽咬伤过。)(同上)(5)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于嵩将要到州府诉讼,被他们所杀。)(韩愈张中丞传后叙)(6)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然而后代的人并不讥讽舜被二十二人结成的朋党所欺骗。)(欧阳修朋党论)二、倒序句式主要有三种句式。1、 宾语前置。这种倒序句式主要有三种情形。(1)在否定句中,代词(之、我、己等)作宾语,一般提到代词之前。如: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莫之夭阏者,即“莫夭阏之者”。)(庄子逍遥游)之人也,物莫之伤。(莫之伤,即“莫伤之”。)(同上)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莫己若者,即“莫若己者”。)(同上)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未能或之先,即“未能或先之”。)(孟子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或之欺。(莫或之欺,即莫或欺之)。(同上)所就不彼若也。(不彼若,即“不若彼”。)(梁启超论毅力)故不我若也。(不我若,即“不若我”。)(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2)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奚等)作介词(以、为)宾语时,提到介词之前。如: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何以,即“以何”。)(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奚以,即“以奚”。)(庄子逍遥游)敢问何谓也。(何谓,即“谓何”。)(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君何患焉?(何患,即“患何”。)(同上)而今安在哉?(安在,即“在安”。)(苏轼前赤壁赋)(2)在肯定、推断句中,当宾语有代词“是”、“之”复指时,宾语连同它的复指成分都位于动词前。如:无乃尔是过与。(尔是过,即“过尔”。)(论语季氏将伐颛臾)我之谓也。(谓我也。)(庄子逍遥游)姜氏何厌之有?(何厌之有,即“有何厌”。)(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兄嫂是依,即“依兄嫂”。)(韩愈祭十二郎文)其李将军之谓也?(其谓李将军也。)(史记李将军列传)2、状语后置。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如:(1)“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取之于蓝,即“于蓝取之”。)(荀子劝学)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季氏将于颛臾有事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来丕豹、公孙支于晋。(于晋来丕豹、公孙支)。(李斯谏逐客书)或受顾命于宣室。(或于宣室受顾命。)(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受命于人主,即“于人主受命”。修之于朝廷,即“于朝廷修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以勇气闻于诸侯。(闻于诸侯,即“于诸侯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俱碎于柱,即“于柱俱碎”。)(同上)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辞服于贼,即“于贼辞服”。)(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于其址,即“于其址舍”。)(王安石游褒禅山记)(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如: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即“以严刑董之,以威怒振之。”(魏征谏太宗十思书)3、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求可使报秦者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4、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1)归休乎君。(君归休乎)(庄子逍遥游)三、判断句。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1、“.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1)李将军光者,陇西成纪人也。(史记李将军列传)2、“.,.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