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球麻痹PPT课件.ppt_第1页
假性球麻痹PPT课件.ppt_第2页
假性球麻痹PPT课件.ppt_第3页
假性球麻痹PPT课件.ppt_第4页
假性球麻痹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针灸治疗 1 五 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中药治疗 四 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针灸治疗 三 假性和真性球麻痹的区别 二 假性球麻痹的简介 一 中风病的简介 目录 六 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西医治疗 2 中风是中医病名 也叫脑卒中 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 它是以猝然昏倒 不省人事 伴发口角歪斜 语言不利 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包括两种类型 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由于本病发病率高 死亡率高 致残率高 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 所以医学界把它同冠心病 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 如何有效防治中风及其并发症已经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 医学家们正从各个方面探索防治中风的方法和措施 假性球麻痹是中风病的常见并发症 针灸治疗效果良好 值得重视 3 假性球麻痹是由双侧上运动神经元病损 主要是运动皮质及其发出的皮质脑干束 使延髓运动性颅神经核 疑核以及脑桥三叉神经运动核失去了上运动神经元的支配发生中枢性瘫痪所致 临床表现为舌 软腭 咽喉 颜面和咀嚼肌的中枢性瘫痪 其症候同球麻痹十分相似 但又不是由延髓本身病变引起的 故而命名为假性球麻痹 1 概念 4 言语困难 其本质是构音障碍 主要由口唇 舌 软腭 和咽喉的运动麻痹和肌张力亢进造成的 是一种语音模糊 发声困难 很具特征患者所具有的个人特色消失 声音单调 低哑 粗钝 或者相反 吞咽困难 如果食物进入咽腔则仍能顺利完成吞咽 2 临床表现 假性球麻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 三主症 三个困难 病理性脑干反射和情感障碍 A 三个困难 5 由于是上运动神经元麻痹 除生理性脑干反射活跃和亢进外 还出现一些病理性脑干反射 这些反射大多是在婴儿期存在 长大后被皮质抑制的一些原始反射 因它们是因病复现 所以叫做病理性脑干反射 临床常见的是吸吮反射 掌颏反射 轻划手掌大鱼际区引起同侧颏肌收缩 仰头反射 角膜下颌反射 轻触角膜引起闭眼 而且引起翼外肌收缩 使下颌向对侧移动 B 病理性脑干反射 6 患者表情淡漠 约半数出现无原因的 难以控制的强哭强笑发作 强哭较强笑常见 表情特异 独处时表情淡漠 好像对周围事物淡漠不关心 由于表情肌张力亢进 患者常睁起眼睛 额纹皱起 口张很大 呈现一种悲哀的表情 变化少 单调 受到刺激时则一反静止状态 表情变化迅速 甚至出现强哭强笑发作 C 情感障碍 7 智能障碍 记忆力逐渐低下 排尿障碍 发生紧迫性的排尿 强制性尿失禁 使用东莨菪碱可以得到改善 锥体束 锥体外系症候 小脑症候可出现站立和步行障碍站立时下肢分开 宽基运动时共济失调 这是因为与皮质脑干束一起行走的大脑 脑桥 小脑的传导束受累所致 D 其它症候 8 皮质 皮质下型内囊型脑桥型脑桥 小脑型脑桥 被盖型 3 临床分型 9 损害部位 两侧大脑皮质运动区 或半卵圆中心的局限性病变所致 此型颜面下半部表情肌 舌 软腭和咽喉肌的麻痹明显而四肢麻痹相对较轻或仅呈一过性 常无强哭强笑症状 A 皮质 皮质下型 10 系由双侧内囊病变引起 并常侵及纹状体 临床除有三主症之外 常伴有不同程度双侧锥体束及锥体外系损害症候 此型最多见最重要 脑桥 小脑型脑桥 被盖型 B 内囊型 C 脑桥型 11 12 一 项针疗法 二 通关利窍针刺法 三 祛风化痰针刺法 四 头体针结合治疗 五 放血疗法 六 穴位注射疗法 13 1 取穴 风池 翳明 廉泉 外金津 玉液治呛 甲状软骨上切迹上缘与舌骨下缘之间 直刺1寸以内 供血 风池穴直下1 5寸 向内侧直刺1寸 吞咽 喉结与舌骨体中点 旁开0 5寸 向内侧稍斜刺0 3寸 发音 甲状软骨与环状软骨的中点 旁开0 2寸直刺0 3寸 治返流 发音穴外0 5寸 向内侧斜刺0 3寸 14 风池 翳明 供血 针尖稍向内下方 刺入1 1 5寸 廉泉 外金津 玉液 向舌根刺入1 2 1 5寸 治呛 吞咽直刺0 3寸 发音 治反流穴直刺0 2寸 每日上 下午各治疗1次 吞咽障碍明显者 治呛接电针 构音障碍明显者 发音穴接电针 电针治疗仪采用疏密波 以患者耐受为度5天为1个疗程 疗程间休息1天 2 针刺方法 3 疗程 15 石学敏院士认为本病病在脑 表现在口舌 咽喉等器官 中风后脑窍蒙闭 神不导气于口舌咽喉等关窍 使之不能发挥正常言语吞咽功能 就可导致关窍痹阻而发生假球麻痹之症状 故其病理机制可概括为 窍闭神匿 神不导气 关窍痹阻 治疗关键应施以醒脑开窍 疏理经筋 通关利窍之法 即在醒脑开窍主穴内关 人中 三阴交的基础上 加之风池 翳风 完骨 天柱 具有利机关 熄风通窍之作用 并在针刺方向 深度 施术手法及其量学要求等方面做了科学规范 逐步形成了一套针刺方法 并命名为 通关利窍 16 1 器械准备 2 体位选择 3 揣定穴位 务必在针刺前用手揣摸按压欲针之处 确定穴位 一则可以探查患者的感觉和反应 二则可以了解穴位情况 三则可以改善肌紧张 减轻疼痛 四则可以提高机体对针刺的反应性 要求穴位充分暴露 肌肉充分放松 患者感觉舒适安稳 且能持久保持 需要两种体位 1 仰卧位 适用于内关 人中 三阴交三个穴位 2 俯伏坐位或伏卧位 适用于风池 翳风 完骨这些颈项部穴位 建议采用一次性无菌不锈钢针灸针 0 30mmX75mm及0 30mmX40mm两种 17 4 消毒 5 针刺 针刺前的消毒灭菌范围应包括针具器械 医生的手指和病人的施针部位 针具器械消毒 建议使用一次性针灸针 可以不需消毒 医生手指消毒 医生的手在施术前先用75 酒精棉球涂擦 施针部位消毒 75 酒精棉球消毒 选用3寸长毫针 风池穴针向喉结震颤徐入2 5 3 0寸 45 75mm 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1分钟 以咽喉麻胀为宜 翳风或完骨穴操作同风池 三阴交 人中 内关穴选用1 5寸长毫针 三阴交双侧直刺1 0 1 5寸 25 40mm 行提插补法 分钟 内关行提插捻转泻法 分钟 人中穴行雀啄手法 使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 首次治疗先针刺内关 人中 此二穴以后可2 3天 次 风池 翳风 完骨 三阴交每日一次 18 有研究表明 脑卒中后恢复速率在病后3个月内 特别是最初4周内最快 临床实践也发现 治疗时机是影响假性延髓麻痹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所以一旦发病应立即应用 通关利窍 针刺法 每日针刺2次 4周为1疗程 6 治疗时间及疗程 7 关键技术环节 针刺方向与深度 根据气至病所 气至而有效 病重宜深刺的要求 颈部取穴针刺方向刺向咽喉部 震颤徐入2 5 3 0寸 深度普遍打破一般常规 手法量化要求 三阴交行提插补法 分钟 人中行雀啄手法 使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 风池 翳风 完骨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手法1分钟 以咽喉麻胀为宜 19 针刺手法应轻柔 不要强捻猛捣 在有放电感及强烈针感出现时应轻轻退针或变换方向 不宜再作强手法 以防损伤神经和脊髓 晕针立即停止针刺操作 病人平卧床上 采用头低足高位 松开病人衣领 开窗通风 并注意保温 给病人饮温开水或糖盐水 一般经上述处理后 大部分病人能在5 1Omin内恢复正常 但也有少部分病人较严重 除以上处理外 再加刺足三里 人中穴 若仍无缓解再对症急救处理 在项部针刺 若手法不当 针刺方向错误 针刺过深 可能会引起的损伤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此时应立即起针 密切观察 一旦出现危险情况 应立即对症处理 8 注意事项 9 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 20 1 治疗原则 祛风化痰 通咽利窍 2 腧穴处方 风池 双 完骨 双 廉泉 丰隆 双 21 廉泉 丰隆采用同身寸法 风池 完骨采用体表标志法 风池 完骨 丰隆均取双侧 各穴具体定位参考国家标准 3 取穴方法 22 患者取坐位 颈项直立 术者立于患者身后 按从左至右 从上至下的顺序 依次对风池 完骨 廉泉 丰隆等穴进行消毒 针刺 双侧风池 完骨均以针尖朝喉结方向 即前下45度角 刺入 进针深度不超过1 5寸 一般1 2寸左右 得气后捻转运针180 260度 每分钟60 80次 连续1 3分钟 廉泉穴以针尖朝舌根方向进针 深度不超过1 5寸 一般1 2寸左右 得气后提插捻转运针 提插幅度不超过进针深度 捻转幅度为180度 每分钟50 70次 共计1分钟 丰隆穴直刺 深度不超过2寸 一般1 5寸左右 得气后提插捻转运针1 3分钟 每分钟50 70次 提插幅度不超过进针深度 捻转幅度为180 260度 所刺穴位均不留针 4 针刺技法 23 每天治疗2次 上 下午各1次 每6d为1疗程 疗程间休息1 2天 5 疗程 24 风池 完骨穴禁用提插手法 进针深度严禁超过1 5寸 以免损伤椎动脉 造成严重医疗事故 针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晕针现象 应尽力避免 刺激强度不要过大 运针用力宜均匀 不在患者紧张 激动 饥饿 疲乏等时刻施治 保证施治环境冬暖夏凉 通风良好 舒适宜人 6 注意事项 25 1 取穴 头针取顶中线 顶颞前斜线 顶颞后斜线 顶旁1线 顶旁2线 体针取风池 翳风 廉泉 金津 玉液等 2 操作 体针风池 翳风针尖对准喉结方向进针2 5寸 廉泉直刺1 5寸 得气施平补平泻手法 留针30分钟 金津 玉液快速针刺 不留针 上 下午各治疗1次 10天为1个疗程 疗程间休息2天 26 头针沿头皮l5 角斜刺至帽状腱膜下 进针深度30毫米左右 采用提插手法 进针时幅度小 行针时提插幅度要大 每穴行针时间约30秒 可两针同时操作 边行针边嘱患者尽量活动相应肢体 得气后留针 连接电针治疗仪 断续波 低频 以患者耐受为度 留针30分钟 每日2次 上午针患侧 下午针健侧 3 注意事项 脑出血开颅术后患者慎用本法 27 1 取穴 咽后壁及金津 玉液 舌尖 舌根等穴 2 刺法 令患者张口 用压舌板将舌体向后下方推压 以3 4寸芒针点刺悬雍垂两侧之咽后壁 每侧3 5点 少量出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