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第一轮复习《质量、密度》课件 浙教版.ppt_第1页
中考科学第一轮复习《质量、密度》课件 浙教版.ppt_第2页
中考科学第一轮复习《质量、密度》课件 浙教版.ppt_第3页
中考科学第一轮复习《质量、密度》课件 浙教版.ppt_第4页
中考科学第一轮复习《质量、密度》课件 浙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质量 密度 专题一 质量的测量 学科素养提升 对试题中提供的材料的解读 知识点索引 专题二 物质密度 专题一质量的测量 知识回顾 知识点索引 1 质量表示的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 质量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都是千克 3 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它不随物体的位置 形状 温度和状态等的改变而改变 专题一质量的测量 知识回顾 知识点索引 4 天平的使用 调平 要放置在水平的地方 游码要 调节 天平两端的螺母 直至指针对准中央刻度线 称量 左托盘放 右托盘放 添加砝码从先大后小 再调节游码 直至天平恢复平衡 读数 物体的质量 归零 平衡螺母 称量物 砝码 砝码质量 游码指示的质量 专题一质量的测量 知识回顾 知识点索引 称量完毕 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中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要保持天平干燥 清洁 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里 不要把砝码弄湿 弄脏 以免锈蚀 专题一质量的测量 热点聚焦 知识点索引 提示 天平是测量质量的仪器 它是一个等壁杠杆 使用天平时 一要按要求操作 二要注意对天平的维护 如果在失重状态下 天平是不可以测量物体的质量的 热点一天平的使用 专题一质量的测量 热点聚焦 知识点索引 例1 2014邵阳 今年5月25日 我市部分地区遭受洪魔侵袭 小明利用天平测量一杯洪水的质量 当天平平衡时 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 杯和洪水的总质量为 a 80gb 82 4gc 77 6gd 83g 专题一质量的测量 热点聚焦 知识点索引 解析使用天平时 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 本题中 砝码的总质量为80克 游码指示的是2 4克 故杯和洪水的总质量为82 4g 专题一质量的测量 热点聚焦 知识点索引 例1 2014邵阳 今年5月25日 我市部分地区遭受洪魔侵袭 小明利用天平测量一杯洪水的质量 当天平平衡时 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 杯和洪水的总质量为 a 80gb 82 4gc 77 6gd 83g b 专题一质量的测量 命题设计 知识点索引 视角一考查质量的单位 1 2014玉林 在国际单位制中 质量的基本单位是 a nb kgc md s b 专题一质量的测量 命题设计 知识点索引 视角二考查天平的使用 2 2015恩施 在使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 把物体放于天平左盘 在右盘加上砝码 经过调节 指针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接下来的正确操作是 专题二物质密度 热点聚焦 知识点索引 解析在右盘加上砝码 经过调节 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 说明左侧质量大 由图可知 已经移动了游码 故应继续向右移动游码 专题一质量的测量 命题设计 知识点索引 视角二考查天平的使用 2 2015恩施 在使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 把物体放于天平左盘 在右盘加上砝码 经过调节 指针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接下来的正确操作是 向右移动游码 专题一质量的测量 命题设计 知识点索引 视角三考查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3 2015常德 下列情况中 铁块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a 铁块磨掉一个角b 铁块熔化成铁水c 铁块轧成薄铁片d 铁块从地球运到月球 解析把铁块切割掉一部分 铁块的质量会变小 铁块熔化成铁水是改变了铁的状态 铁块轧成薄铁片是改变了铁的形状 铁块从地球运到月球是改变了铁块的位置 铁块的质量都不会变化 a 专题二物质密度 知识回顾 知识点索引 1 物质密度的含义 某种物质 的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同种物质 在状态 温度相同时 密度 不同物质 密度一般 4 密度的单位 千克 米3 克 厘米3 1000千克 米3 克 厘米3 单位体积 质量 相同 不同 1 专题二物质密度 知识回顾 知识点索引 5 密度知识的应用 1 根据已知物质的密度 体积 求物体的质量 m 3 根据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可以算出物质的密度 再通过查密度表可以鉴别是什么物质 v 专题二物质密度 知识回顾 知识点索引 6 测物体的密度 2 利用天平 刻度尺 或量筒 等 分别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7 量筒的使用 1 首先要看清量筒 或量杯 的 和 2 在测量体积时 量筒要平稳地放在水平桌面上 3 视线要与量筒壁垂直 与液面相齐 并以液面层的下沿读数 测量范围 最小刻度 专题二物质密度 热点聚焦 知识点索引 热点二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提示 密度是反映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的物理量 密度的概念在初中科学有着广泛的应用 是学习 液体的压强 固体的压强 浮力 等知识的基础 它不随质量的变化而变化 也不随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但在温度发生变化或气体被压缩过程中 密度还是会发生变化的 需要引起注意 专题二物质密度 热点聚焦 知识点索引 例2 2015枣庄 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 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图象如图所示 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分别是 a 20g 0 8 103kg m3b 60g 0 8 103kg m3c 60g 1 0 103kg m3d 20g 1 0 103kg m3 专题二物质密度 热点聚焦 知识点索引 解析 1 读图及表格中数据可知 当液体体积为0时 即量杯中没有装液体时 质量m 20g 这就是量杯的质量 m杯 20g 2 读图可知 当液体体积为60cm3时 液体质量m 80g 20g 60g 则液体的密度 专题二物质密度 热点聚焦 知识点索引 例2 2015枣庄 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 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图象如图所示 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分别是 a 20g 0 8 103kg m3b 60g 0 8 103kg m3c 60g 1 0 103kg m3d 20g 1 0 103kg m3 d 专题二物质密度 热点聚焦 知识点索引 热点三密度的测量 提示 密度的测量原理是 因此测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 即可计算物质的密度 质量 体积的测量 对所使用的天平 量筒等工具的考查 多以实验的形式出现 并且综合性比较强 专题二物质密度 热点聚焦 知识点索引 例3 2015苏州 在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密度 的实验中 专题二物质密度 热点聚焦 知识点索引 1 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 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 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 使天平横梁平衡 2 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 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 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 则盐水的质量是 g 再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 如图乙所示 盐水的密度为 kg m3 专题二物质密度 热点聚焦 知识点索引 3 小聪同学在实验中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倒入盐水后测出其总质量m2 在将盐水倒入量筒的过程中 发现由于盐水较多 无法全部倒完 他及时停止了操作 同组同学讨论后认为仍可继续完成实验 于是小聪读出此时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又加了一个步骤 顺利得出了盐水的密度 你认为增加的步骤是 请帮小聪写出计算盐水密度的表达式 专题二物质密度 热点聚焦 知识点索引 解析 1 测量前调节天平平衡时 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 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 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 使天平横梁平衡 2 由图甲 标尺的分度值为2g 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总 60g 2g 62g 所以烧杯中盐水质量m m总 m杯 62g 30g 32g 由图乙 量筒的分度值为2ml 盐水体积v 30ml 30cm3 所以盐水密度 专题二物质密度 热点聚焦 知识点索引 3 倒入盐水后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与剩余盐水和烧杯总质量差就是倒入量筒中盐水质量 所以增加的步骤为 用天平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总质量m3 即倒入量筒中盐水质量m m2 m3 所以盐水密度的表达式 专题二物质密度 热点聚焦 知识点索引 1 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 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 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 使天平横梁平衡 2 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 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 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 则盐水的质量是 g 再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 如图乙所示 盐水的密度为 kg m3 右 32 1 07 103 专题二物质密度 热点聚焦 知识点索引 3 小聪同学在实验中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倒入盐水后测出其总质量m2 在将盐水倒入量筒的过程中 发现由于盐水较多 无法全部倒完 他及时停止了操作 同组同学讨论后认为仍可继续完成实验 于是小聪读出此时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又加了一个步骤 顺利得出了盐水的密度 你认为增加的步骤是 请帮小聪写出计算盐水密度的表达式 用天平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总 质量m3 专题二物质密度 命题设计 知识点索引 视角一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进行命题 1 2015济宁 小夏用柱形图表示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 如图所示 依据图中信息 你有哪些发现 写出其中的两条 1 2 专题二物质密度 热点聚焦 知识点索引 解析由柱形图表可以看出 1 绝大部分物质的密度都不相同 2 水和冰虽然是同种物质 但状态不同 密度不同 3 煤油和酒精虽然是不同物质 但密度相同 4 水银是液体 但密度大于铅 铜 铝等固体 专题二物质密度 命题设计 知识点索引 视角一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进行命题 1 2015济宁 小夏用柱形图表示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 如图所示 依据图中信息 你有哪些发现 写出其中的两条 1 2 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同种物质 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专题二物质密度 命题设计 知识点索引 视角二利用密度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 一把汤匙的质量是18 4g 体积是8cm3 则根据如下密度表 可以知道做成这把汤匙的材料可能是 a 铝b 铜c 铁d 陶瓷 d 解析根据密度等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可得汤匙的密度为2 3 103kg m3 则汤匙的材料为陶瓷 专题二物质密度 命题设计 知识点索引 视角三密度的测量 天平的使用 3 2015广西 在 测量盐水的密度 实验中 专题二物质密度 命题设计 知识点索引 1 把天平放在 桌面上 游码归零后 发现指针位置如图1所示 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 左 或 右 调节 直到横梁水平平衡 2 将装有适量盐水的小烧杯放在天平的左盘上 天平平衡时 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所示 若小烧杯的质量为20g 则小烧杯中盐水的质量为 g 然后 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 液面到达的位置如图3所示 则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 cm3 由此可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 kg m3 专题二物质密度 命题设计 知识点索引 3 此次实验操作测得的盐水密度值偏 选填 大 或 小 原因是 专题二物质密度 热点聚焦 知识点索引 解析 1 天平使用时 要放在水平的桌面上 因为指针静止时指在标尺中央红线上的右侧 所以将平衡螺母向左移动 2 已知烧杯m1 20g 盐水和烧杯的质量为m2 50g 20g 10g 5g 1g 86g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为m m2 m1 86g 20g 66g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v 60cm3 所以盐水的密度为 3 把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 由于烧杯内壁粘有液体 所以体积v偏小 根据密度公式可知 密度值偏大 专题二物质密度 命题设计 知识点索引 1 把天平放在 桌面上 游码归零后 发现指针位置如图1所示 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 左 或 右 调节 直到横梁水平平衡 2 将装有适量盐水的小烧杯放在天平的左盘上 天平平衡时 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所示 若小烧杯的质量为20g 则小烧杯中盐水的质量为 g 然后 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 液面到达的位置如图3所示 则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 cm3 由此可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 kg m3 水平 左 60 66 1 1 103 专题二物质密度 命题设计 知识点索引 3 此次实验操作测得的盐水密度值偏 选填 大 或 小 原因是 大 由于烧杯内壁粘有液体 所以体积v偏小 盐水密度值偏大 学科素养提升 对试题中提供的材料的解读 知识点索引 要点 命题者为何在试题中提供一些材料呢 首先 一份试卷 字数是有一定要求的 命题者不可能将与解题无关的内容放在试题中 徒增加试题中的字数 因此在我们遇到试题中有提供材料时 必须认真阅读 思考他们的作用 提供的材料一般有两方面的作用 一是与给出解题的答案有关 二是便于解题者理解题意 排除对解题的干扰 学科素养提升 对试题中提供的材料的解读 知识点索引 典例 2012温州 小明思考 能否用排空气的方法测量大米的体积呢 他设想将大米与空气密封在一个注射器内 只要测出注射器内空气和大米的总体积及空气的体积 其差值就是大米的体积 但如何测出空气的体积呢 查阅资料得知 温度不变时 一定质量气体的体积与其压强的乘积是定值 于是进行了实验二 学科素养提升 对试题中提供的材料的解读 知识点索引 实验二 称取5克大米并装入注射器内 如图丙 从注射器的刻度上读出大米和空气的总体积 通过压强传感器测出此时注射器内空气压强为p 而后将注射器内的空气缓慢压缩 当空气压强增大为2p时 再读出此时的总体积 压缩过程中大米的体积 空气的温度均不变 整理相关数据记录如表 学科素养提升 对试题中提供的材料的解读 知识点索引 由实验二测得大米的密度为 克 厘米3 计算结果精确到0 01 1 67 学科素养提升 对试题中提供的材料的解读 知识点索引 解析先通读整题 然后将我们的注意点聚焦到查阅资料得知的方面 温度不变时 一定质量气体的体积与其压强的乘积是定值 由此可知 在气体质量不变的前提下 压强增大为原来的几倍 则体积变为原来的几分之一 再将我们获得的信息与实验二中的数据结合起来 便可以知道在压缩前v总 v空气 v大米 1v v大米 23毫升 压缩后v总 v空气 v大米 0 5v v大米 13毫升 可求得v大米 3毫升 则可利用 大米的密度可求得为1 67克 厘米3 学科素养提升 对试题中提供的材料的解读 知识点索引 即练 2014温州 我市泰顺盛产板栗 板栗加工厂通常采用 低压法 去壳 在2千帕低压条件下 将板栗加热到一定温度 板栗内的水分汽化 短时间内无法逸出 致使壳内外存在很大的气压差 使外壳爆裂实现去壳 某科研小组想研究板栗用 低压法 爆壳时 爆壳率与温度的关系 图甲是实验装置示意图 实验过程如下 学科素养提升 对试题中提供的材料的解读 知识点索引 准备实验板栗若干份 每份2千克 设置爆壳箱内气压恒为2千帕 分别在60 65 70 75 和80 的温度下对5份实验板栗进行爆壳 每次爆壳时间均为60分钟 记录爆壳数并计算爆壳率 重复步骤 进行多次实验 并计算各温度下爆壳率平均值 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 学科素养提升 对试题中提供的材料的解读 知识点索引 1 实验板栗除了品种相同外 还需控制哪些因素相同 写出2点 2 分析图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学科素养提升 对试题中提供的材料的解读 知识点索引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