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在德国传播.doc_第1页
汉语在德国传播.doc_第2页
汉语在德国传播.doc_第3页
汉语在德国传播.doc_第4页
汉语在德国传播.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国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新华网柏林2月24日电(记者聂立涛吴晓凌)中国驻德国大使马灿荣在24日晚中国驻德使馆举行的汉学家招待会上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两国关系的不断加强,德国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马灿荣说,目前,全德国学习汉语的人近2万。有70所大学开设了汉学、经济汉学或其他相关课程,150多所中小学开设了汉语选修课,甚至把汉语作为第二或第三外语。去年 还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和埃尔朗根大学建立了孔子学院,中国国家汉语办公室向开设汉语的德国中小学免费赠送了1000套跟我学汉语教材,并与中国国家留学基金会向14名德国汉语教师提供了到北京进修汉语教学法的奖学金。马灿荣说,还没有参加过这种进修的老师今年会获得更多机会。他还对德国的汉学家和汉语教师为传播汉语所做的贡献表示感谢。德语区汉语教学协会会长顾安达说,中国为学习汉语的外国人编写教材,建立孔子学院,给他们带来了方便。他说中国在教育领域的投资增长速度非常快,这让德国教育工作者也感到羡慕。他希望中德双方在汉语教学方面继续加强交流。德国斯图加特媒体大学汉学家郭德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该校每年都有100多名学生到国外实习,以前的首选国是美国,但是现在到中国实习的学生越来越多,发展趋势之快是5年前根本没有预料到的。不过他也指出,现在到中国发展的德国学生并非都了解中国,有些到中国实习的德国学生只懂德语和英语,因此在德国推广汉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招待会上,大家共同观看了介绍中国发展近况的影片四季中国。共有100多名德国汉学家、汉语教师和汉语学生参加了今天的招待会。(完)德国举行首届中文作文大赛颁奖典礼2010年全德中文作文大赛12月11日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行颁奖典礼,来自德国各地区的18名参赛者获奖。 这是德国第一次举行中文作文大赛。比赛的主办单位柏林益智中华文化学校校长崔健雄介绍说,比赛从今年7月开始征稿至10月底截稿,4个月共收到来自全德各地的参赛稿件127篇。参赛者年龄最小的只有5岁,最大的是退休老人,包括华裔、德裔、法裔、意大利裔、挪威裔、罗马尼亚裔、俄罗斯裔、土耳其裔、印度裔等众多族裔,参赛范围之广,投稿之踊跃,超出了主办者的预期。 11日的颁奖典礼别具一格。颁奖后,每组的一等奖得主朗读自己的获奖作品。来自柏林的陈世骁小同学获少儿组一等奖,他的一篇我的中国之行细致描写了回祖国参观的真情实感,获得全场热烈掌声。德国洪堡大学汉学系意大利学生克里斯蒂娜西蒙内蒂获成人组一等奖,她朗诵了我最喜爱的张爱玲的小说,虽然汉语不算很流畅,但对张爱玲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多少恨的独到分析,让许多人认为,她的作文可以与中国大学生的水平相媲美。 西蒙内蒂对汉语颇为着迷。最初她学习的是医学,但出于对语言的兴趣又选择了汉学,并取了一个中文名字萌莉,至今学习汉语已经4年,其中还去过中国台湾学习一年。西蒙内蒂不仅对中国现代文学入迷,而且潜心学习古汉语,现在已能阅读一些不带标点的中国古籍。 在海外学习汉语,无论对海外华人子弟还是对外国人来说,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慕尼黑上德国中学的小朋友田天一和他的家长一起赶来领奖。他的父亲田丰介绍说,为了让孩子尽量学好中文,他们每年都托人从中国带来新学年的语文课本,然后母亲手把手地教。每次孩子出门旅游,都要求他写一篇作文,这样,孩子的中文一天天在进步。这次孩子获得了少年组二等奖,全家人都非常兴奋。 中国驻德使馆领事部主任黎一建参赞,对比赛的成功举办表示高兴:“我对大家的获奖表示衷心祝贺,也感谢老师们的辛勤耕耘。”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主任贾建新说,这次大赛对进一步传播中国文化具有积极意义。来自柏林的陈世骁小同学获少儿组一等奖,他的一篇我的中国之行细致描写了回祖国参观的真情实感,获得全场热烈掌声。人民网记者刘华新摄颁奖典礼中穿插表演了精彩的中国文艺节目。图为柏林中国学友合唱团在演出。 人民网记者刘华新摄“汉语桥德国中学生夏令营”开营为增进德国青少年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鼓励在德开设汉语课程, 2011年“汉语桥-德国中学生夏令营”活动日前在合肥学院南艳湖校区开幕。省教育厅总督学李明阳代表安徽省教育厅向来自德国七所孔子学院的74名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向负责策划、承办和协办此次活动的汉诺威孔子学院、合肥学院和合肥市有关中学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参与此次接待活动的工作人员表示诚挚的问候。李明阳指出,安徽人杰地灵,山水秀美,拥有丰厚的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各项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安徽省与德国的友好交往由来已久,感情深厚。安徽省教育厅长期以来致力于和德国教育界的交流与合作,双方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领域内交流频繁,合作内容丰富,取得了丰硕成果。他强调,文化是维系民族的精神纽带,青年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力量。在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合作发展的潮流把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国文化多元共存,不同国家的青年人在相互学习、相互理解中共同进步。“汉语桥-德国中学生夏令营”活动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进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鼓励德国青年学子学习汉语架起了桥梁。他希望德国同学在汉语学习和文化考察中,亲自触摸中国,感受中国。多学习汉语,多体验中国文化,多交中国朋友,观有所感,学有所获。据悉,在肥期间,夏令营将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汉语文化学习考察活动,其中包括开设中国文化课(剪纸、书法、水墨画、围棋、黄梅戏等),进行中德语言文化比较,安排中德学生结对交流,体验安徽文化生活,参观游览安徽名胜古迹等汉语桥德国学生夏令营圆满闭营 7月30日下午,汉语桥德国学生夏令营圆满闭营在世纪学校体育馆圆满闭营,山东省教育厅孙祖兴处长、寿光教育局崔建军局长、世纪学校张照松校长、德国汉诺威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胡春春、德国教师及中德学生参加仪式。 仪式开始,德国学生上台展示在中国学到的才艺:女生表演的中国太极更显柔刚之美,一招一式虽不标准,却也像模像样;书画展示中,荷花、桃花、梅花百花齐放,让人好似进入花海;绕口令“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到吐葡萄皮”在德国学生口中有些饶舌,发音却很地道,甚至带些寿光口音,让人拍手称赞;最精彩的表演莫过于三个女生的合唱两只老虎,加上动作表演,惟妙惟肖,意趣尽然。世纪学生马越歌唱了一曲隐形的翅膀回赠德国朋友,以表达中国学生真诚的祝福。 展示结束后,孙祖兴处长在发言中表达了对德国学生的祝福,希望他们将中国的文化传播到德国,希望中德两国的人民友谊地久天长。汉诺威孔子学院院长胡春春简单回顾活动情况,并对德国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教师代表托马斯米勒和学生代表阿莱克斯也在发言中表达了对世纪学校的感谢,并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再次来到中国。 随后,中德双方领导互赠礼物,并表达良好的祝愿。德国学生也得到了中国教师赠送的礼品水晶十二生肖。最后,仪式在歌曲友谊地久天长中结束。德国编写的万向节和传动轴中文版“与中国零距离接触”德国小学生参加孔子学院秋令营德国之声中文广播 (晨间 、晚间 中文网音频)“德国之声”步英美巨头后尘 大幅削减对华广播“德国之声”广播电台日前传出大动作宣布将大幅削减包括中文在内的对外广播计划。“德国之声”解释说此举是为向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发展。这是继英国广播公司(BBC)、“美国之音”宣布减少或暂停中文广播后,又一个西方大媒体宣布减少中文服务,非常令外界、尤其是广大华人关注。德国国际媒体研究所一名学者20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这三家西方广播巨头削减中文广播,除了新媒体的竞争因素外,也与这些媒体过度强调政治功能有关,忽略了国外听众对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此外,这些变化也表明,媒体“大手大脚花钱”的时代已经过去。由于“德国之声”2008年发生过著名的“张丹红事件”及2010年末至2011年初开除4名“政治不合格”的华人记者事件,因此其动向非常受华人关注。“德国之声”一名编辑接受BBC采访时表示,虽然中文广播从每天120分钟减少到60分钟,但制作节目的工作并没有减少。因为过去的120分钟广播节目中有60分钟的即时节目,60分钟的重播节目,减少的是重播节目。这名编辑还表示,这次改革计划不涉及中文部裁员问题,因为计划不包括削减中文部经费的内容。这是一项截至2013年的计划,大家希望2013年前会维持目前的状况。“德国之声”现有工作人员约3000人,其中长期雇员和自由雇员各一半。随着改革计划实施,将有数百名雇员被解聘。“德国之声”中文部成立于1965年,自称报道重点是“中国媒体不能报道的事情”。目前中文部有近20名员工。在“德国之声”之前,英美广播巨头也纷纷宣布削减中文服务。BBC国际部于今年1月26日正式宣布关闭5个语言组,同时裁员650人,这相当于国际部雇员总数的1/4。多个语种的广播节目被取消,其中中文部于今年3月底开始停止所有普通话广播。英国记者工会认为,这种“大刀阔斧”的措施将“严重损害英国的国家利益”。今年2月,“美国之音”也宣布终止对华普通话广播和卫星电视转播。“美国之音”在提交国会的2012年度预算中称,将从10月1日起终止对中国的所有短波广播和中文卫星电视广播。中文普通话广播预算将减少800万美元,裁员55%,约38人,粤语广播关闭,7人全部裁员。德国孔子学院举行汉语学习资源展新华网柏林月日电 德国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日开始举办为期一个月的汉语学习资源展,展览涵盖多个层级的汉语教材和读物,同时推出多种网络学习资源,意在为德国汉语教师了解优秀国际汉语教学最新资源搭建平台。展览中,面向德国汉语学习者开发的国别汉语教材祝你成功引起多方关注。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李妍说,国别汉语教材针对各国汉语教学的实际设计内容,深受海外汉语教师和学生喜爱。她说,祝你成功充分考虑德语国家学习者的特点,为他们专门设计了发音难点练习,既有助于提高教师讲课的效率,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信心。除纸质图书外,本次展览还推介“”等新的网络国际汉语学习平台,其中的“网络孔子学院推荐课件”精粹海内外对外汉语教学人士教学经验。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教师刘颖说,这样的资源使教师间能够互通有无,互相借鉴,有利于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水平。来自德国伦茨堡的汉语教师孙丽梅对展台上一本实用医学汉语赞不绝口。她说,汉语教学应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而传统医学和养生学恰是非常好的切入点。在讲课之余,她还教当地人五禽戏和中国体操。中国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的著作留德十年德文版、中国文化读本等也出现在展览上,受到好评。展览期间,主办方还将安排“汉语听说读写技能训练教学方法”、“新国家汉语水平考试介绍”和“三国演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等专题讲座和培训。德国汉语助教志愿者会议在柏林举行年会年德国汉语助教志愿者会议日在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举行。多名中德汉语教学工作者就在德国中小学开展汉语教学展开经验交流。 近名中国大学生汉语志愿者、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代表、志愿者所在学校老师齐聚一堂,交流各自的工作感受和经验。各州和各学校如何为志愿者提供更好的生活和教学条件,志愿者如何更好发挥作用,如何进一步改进工作等等,与会者就此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北威州杜塞尔多夫市政府负责学校交流事务的官员乌里希施泰因说,与年相比,来自中国的汉语助教志愿者增加了三倍,由人发展到目前的人。更重要的是,这些志愿者们很好地融入了当地学校生活,在如何开展汉语教学上,他们比较有开创性、有事业心、有独立性。施泰因说,随着与中国关系的加深、对汉语和中国文化兴趣的增加,德国开设汉语课程的中小学校每年都在增加。 中国驻德大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姜锋说,这批志愿者们以青年的朝气和活力,向德国中小学生们展现了中国的新形象。德国中小学汉语教学起步阶段,他们辛勤的工作对德国汉语教学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促进作用。此外,志愿者们在课余时间还介绍中国书法、武术等,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了中德两国的文化交流。 目前在柏林一所中学做汉语助教志愿者的柏林工业大学学生孔靖倩说,能在海外传播汉语和中国文化感觉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许多德国人对中国文化了解不多,认识片面,能让他们更多地了解中国,自己觉得很光荣。 孔靖倩主要和一位德国老师合作上课,每周个学时。另外在文化课上,她还向德国学生介绍中国的书法和音乐。她说,德国学生对中国武术、书法、流行音乐和电影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