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导学案1.doc_第1页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导学案1.doc_第2页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导学案1.doc_第3页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导学案1.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导学案【学习目标】、理解诗歌“凄切而不衰飒”的抒情特征。、掌握贬谪诗的一般特征。【自主学习】(一)文学常识、作者 韩愈(),位居“,南阳(今河南省孟县)人。贞元进士。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 后于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与柳宗元并称“ ”。、写作背景 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论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潮州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八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猝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侄孙韩湘匆匆赶来,来陪伴这孤苦的老人。韩愈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悲歌当哭,送给侄孙韩湘。(二)初步鉴赏文本()首联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手法:对比 。一封奏书,招致被贬数千里之祸。“朝” “夕”之间命运发生如此急剧的变化这是多么巨大的反差! “九重天”,言宫禁之深、皇权之威。“路八千”言贬谪之远、受挫之惨。作者巧妙地使用“一封” 与“八千”、“朝”与“夕”。让数量与时间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把突然的变故具体化、形象化,增强了感染力。()颔联表明诗人怎样的心迹?颔联亦叙亦议,表明心志。这一联写诗人欲除弊事反遭贬不惜残年而无悔,意气坚定。 诗人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真有胆气,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肯将衰朽惜残年”,且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正不阿的姿态。()请找出写景的句子,并想象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描绘略()试分析尾联的作用。结构上扣题,尾联向侄孙交代后事,沉痛郁闷,内容上进一步深化诗意。 “知汝远来应有意”,通过侄孙的心情写出自己前途之艰险难测写出因遭受贬谪的无穷伤感,进一步吐露了凄凉之情。“好收吾骨瘴江边”,表明作者对未来的思考,诗人自知此去凶多吉少,但也无可奈何,只有冷静地面对了。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臣蹇叔哭师时有“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之语,韩愈用其意,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语意紧扣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合作探究】、清人纪昀认为左迁蓝关示侄孙湘“语极凄切,却不衰飒”,请结合此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诗中的“朝奏夕贬”,“路八千”,“衰朽残年”,“家何在”,“马不前”,“好收吾骨瘴江边”,都是极为凄切的,但诗人的情感基调并不衰飒。原因是诗中融入了诗人慷慨激昂、刚直不阿的情感;同时在写景抒情上,“云横雪拥”,境界雄阔,气势磅礴,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所以读起来不觉得衰飒。)【检测总结】、仔细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写途中的感受的? 、资料链接:潮州韩文公祠柱联:“辟佛累千言,雪冷蓝关,从此儒风开海峤;到官才八月,潮平鳄渚,于今香火遍瀛州”【韩愈刺潮】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刑部侍郎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是年正月十四日从长安起程,经过两个多月的长途跋涉,于三月二十五日抵达潮州。同年十月十四日量移袁州。韩愈治潮时间只有短短的个月,但功绩卓著。首先是兴学重教,当他发现潮州州学荒废已久,随决意复置乡校,并起用了赵德这位颇通经、有文章、排异端、宗孔氏的进士出任海阳县尉,专勾当州学之事。并出己俸百千以为学本,从而使潮州文风蔚起,英贤辈出,赢得了海滨邹鲁的美名。此外,韩愈还十分关心农桑,修筑堤防,驱除鳄患,释放奴隶,使潮州生产得到发展,风气为之一新,他自己也赢得了民心和口碑。 (岁的韩愈辗转几千里,历七十余日,终于到了潮州,小女却因惊恐劳顿死于途中。)韩愈在潮州为官仅仅七八个月,而潮州人民却永远记住了这位韩公,不是因为他的仕途不顺,不是因为他的文辞华美,不是因为他的名声远扬,而是因为他的兢兢业业地为民办事,为民着想,因此潮州的山易名为韩山,潮州的水易名为韩水,山水中间环抱着一座韩公祠。贬谪潮州,令韩愈失望,令韩愈惆怅,但他没有想到这使世人更看清了他的勃勃心志与飒飒风骨,更没有想到这使他在南方有了一片水土。老子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生而生存。”韩愈在庙堂则直言谏君,在荒所则造福一方,不管身在何处,不管身历何难,他所充斥的只是一种忠君爱国和以民为天的思想,而这不正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脊梁吗?上承屈原,下继林则徐,然而潮州百姓却永远记住了这位韩公,历史也永远记住了韩公。【拓展延伸】(一) 贬谪诗中,诗人一般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感?、英雄末路之哭、忠而被贬之愤、壮志难酬之怅、生不逢时之叹、羁旅行役之苦、思乡怀归之情(二)结合有关诗句,谈谈贬谪诗中会出现哪些常见的意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归雁:重回故土或京城的愿望。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江水:象征诗人的满腹愁绪,或对年华流逝、历史变迁的感慨。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潺送客愁。” 李涉再宿武关“澹澹长江水,悠悠远客情。”韦承庆南行别弟 香草、柑橘:象征人们的高洁品质。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张九龄感遇(其七)贬谪诗中其它常见意象:风霜 雨雪 夕阳 鹧鸪 落叶 孤灯(三)谈谈贬谪诗中会出现哪些表现手法贬官士人出于自身特殊的处境考虑,贬官文学多采取比兴手法,曲折地表现自己的情志。有感于今昔身份的变化、处境的反差,贬官文学多用对比手法。贬官文学言将尽时常常忍不住直抒胸臆。(贬官文学多有文学样式的创新。大凡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总是先从民间生活的土壤中萌发嫩芽的。而贬谪的经历,是他们的生活下跌到民间,无案牍之劳形的贬官士人,渐次摆脱名利等各种杂念的影响,能够更为充分地驰骋自己的艺术想象,诗人的视野都比较开阔,多种题材都可以入诗,加上自身的文学素养,往往能够探索出新的文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