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 专题四 第10课 管仲列传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doc_第1页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 专题四 第10课 管仲列传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doc_第2页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 专题四 第10课 管仲列传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doc_第3页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 专题四 第10课 管仲列传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doc_第4页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 专题四 第10课 管仲列传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管仲列传史记管晏列传是春秋时代齐国政治家管仲、晏婴两人的合传。本文节选了管仲部分。它与其他传记相比较,较为奇特。它不是全面系统地记述管仲一生的主要政绩,而是写了他一生的两件事,一是与鲍叔牙的交往,二是治齐的政绩。材料集中,篇幅较小,结构严谨。学习本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文中两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光要读懂管仲,更要读出管仲背后的鲍叔牙,从而认识二人之间相知相亲的真挚友谊。认识到鲍叔牙知贤、荐贤、让贤的美德。要读出司马迁在管仲这个成功人士身上寄托的感情。2语言学习既要注意丰富的句式,又要翻译重要语句。3文中第二段是文章重点,文字感人,最好熟读成诵。一、人物名片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名夷吾,字仲,史称管子。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鲍叔牙力荐,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进行改革,使齐国日益富强,国力大增。他以“尊王攘夷”为号召,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被称为“春秋第一相”。齐桓公尊称管仲为“仲父”。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二、文化常识成语中的朋友之交人不可以没有朋友,孔子曾经说过:“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僻、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古人对朋友有许多特殊的称谓。1管鲍之交: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2半面之交、一面之交:指只见过一面的人,形容相交的时间极短。3布衣之交:以布衣身份相交往的朋友,指贫贱之交,也可指显贵者与没有官职的人的交往。4金兰之交、八拜之交:指异性结拜的兄弟姐妹。5莫逆之交:情投意合的朋友。6总角之交:童年就很要好的朋友。7忘年之交:不拘年岁辈分的差异而结交的朋友。8君子之交:从道义上相互支持而结成的朋友。9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10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交游,交往(2)管仲贫困,常欺鲍叔:这里指“占便宜”(3)一匡天下:使得以匡正(4)上服度则六亲固:遵循(5)俗之所否,因而去之:舍弃,去除(6)慎权衡:指谨慎地对待得失利弊的选择(7)将顺其美:扶持(8)召忽死之:为而死2解释下列多义词。(1)称(2)与(3)实(4)岂3将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加以归类。(只填序号)九合诸侯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管仲既任政相齐富国强兵贵轻重管仲因而信之然孔子小之将顺其美,匡救其恶(1)使动用法:(2)意动用法:(3)名词活用作动词:(4)形容词用作名词: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公子纠死,管仲囚焉:被动句(2)管仲既用:被动句(3)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被动句(4)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判断句(5)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判断句(6)管仲既用,任政于齐:介宾后置句(7)岂管仲之谓乎:宾语前置句(8)分财利多自与:宾语前置句(9)不以为言:省略句(10)齐桓公以霸:省略句5翻译下列句子。(1)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译文:人们家中粮食充足了就会讲究礼义道德,丰衣足食后就会关注荣辱的取舍。(2)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译文:难道是因为周王朝统治衰微,桓公如此贤明,管仲却不能鼓励和辅助他扶持周室,却辅佐他称霸吗?6名句默写。(1)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3)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7常识识记。(1)四维指礼、义、廉、耻。 (2)六亲指父、母、兄、弟、妻、子。一、整体感知选文共五段,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2段):介绍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和他们的深挚友情。前一段交代管仲的字和籍贯;简介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以及鲍叔牙对管仲的深知;叙述二人的从政情况,评述鲍叔牙举荐管仲对齐国、对天下所产生的影响。后一段记述了管仲对鲍叔牙的感激和赞扬。管仲深情回顾了与鲍叔牙长期交往的情形,以“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的话高度评价鲍叔牙对自己的影响。第二部分(34段):叙述管仲任政相齐的显著政绩。前一段侧重写管仲在内政方面的才能,先写其政绩:“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再写其执政理念:“与俗同好恶”“顺民心”。后一段侧重写管仲在处理君臣关系、处理诸侯国之间关系方面的才能,先概述其才能,“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然后以管仲因势利导匡正桓公的三次失误为例,略加评述,指出他灵活有节的施政才能是齐国称霸诸侯的重要原因。正因为管仲的这些才能和措施,才使得齐国君民同欲,上下相亲,诸侯亲服,完成了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第三部分(第5段):是司马迁的赞词。作者直接评述管仲一生的成就,肯定其“上下相亲”的治国方略。二、问题探究1从这篇传记看,管仲取得从政的极大成功,其原因有哪些?答案主观因素:(1)“上下相亲”“顺民心”的施政理念;(2)“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的施政才能。客观因素:(1)鲍叔牙知己、荐己、让己,(2)君主知遇之恩。2从本文中可以窥探到司马迁怎样的感情?答案司马迁评述管仲与鲍叔牙的交游情谊,礼赞朋友间相知的知己之情,联想到自己遭刑“不能自赎,交游莫救”,生活在一个没有知己、无人救援的冷酷世界里,他多么希望身边有像鲍叔牙一样的知音。无人知己的寂寞,再加上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个人感喟,使得司马迁为管仲立传时,对于齐桓公任人唯贤不觉神往。3在现代社会,我们需要周公旦还是需要管仲?答案略。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答题时要扣住:两人治国理念的不同,周公旦以德才治国,管仲以民心为标准,注意发展经济;现代社会既需要像周公旦这样德才兼备的能臣,又需要像管仲这样顺应民心、发展经济的官吏。读完管仲列传,你认为司马迁创作本传的意图是什么呢?点拨司马迁详述管仲与鲍叔牙的交游情谊,点染鲍叔牙对管仲能知能用,以此礼赞朋友相知的知己之情。清代的李晚芳在其读史管见中有云:“太史遭刑,不能自赎,交游莫救,故作此传,寄意独深,使当时有知管仲之鲍子知之,或可劝君解免。多鲍叔之知人,情见乎辞矣。故落笔时,有不胜望古遥集之悲,反复抑扬,又有笔欲住而意不住之妙。”司马迁生活在一个没有知己、无人救援的冷酷世界里,他多么希望身边有鲍叔牙那样的知音!一、文本素材1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们早年曾共同经商。分钱时,管仲常多分一些。鲍叔牙知道他家有老母,需要钱花,不认为他贪。他曾给鲍叔牙出过主意,后多次失败。鲍叔牙认为不是主意不好,而是时机不成熟。管仲多次做过小官,都被辞退。鲍叔牙认为,这是时机不好,不是他不能干。管仲打仗,总是中途逃回。鲍叔牙认为,这不是胆小,而是不愿在那些无谓的权力斗争中白白送死,而且家有老母,也要有人奉养。管仲感慨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应用指南本材料可用于“友情”“理解”“宽容”“襟怀”“透过现象看本质”等类似的话题作文中。鲍叔牙对管仲的理解,实际上是一种深入的、全面的了解,不是以怨报怨,而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这一点尤为难得。鲍叔牙对管仲的宽容,不是无原则的退让和妥协,而是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的宽容,没有充分的理解,就没有真正的宽容。在鲍叔牙看来,贪婪、胆怯只是表面现象,真实的管仲是孝敬、理智、贤能的,如果不深入了解,往往会被现象迷惑,造成遗憾和损失。2你还能从课文中提取出哪些素材?请记录下来吧!答:二、时鲜素材罚单内的百元大钞2013年2月17日,某市民樊某骑摩托车超载被交警李自立拦下,樊某以经济困难为由苦苦哀求不要罚款。李自立依法开出了罚单,但处罚100元的罚单内,夹着一张百元钞票。事后,樊某自行到银行缴纳了罚款。交警李自立通过自己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