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精神的和发展创立.doc_第1页
大学精神的和发展创立.doc_第2页
大学精神的和发展创立.doc_第3页
大学精神的和发展创立.doc_第4页
大学精神的和发展创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精神的创立和发展目录一、大学精神及其主导地位.31.学术自由.32.科学精神33.人文精神.44.创新精神45.怀疑和批判精神.4二、大学精神与办学特色. 4三、大学精神的培育和塑造5四、大学精神的完善.6五、大学精神作用于再实践7六、总结7七、参考文献8【提要】阐述了大学精神的内涵及其作用,探讨了大学的办学特色,讨论了理念精神特色即大学精神是大学其他办学特色的先导,赋有统领性作用,并就如何塑造和培育赋有独特魅力的大学精神作了初步的探讨。【关键词】大学精神;办学特色;培育;塑造;完善;实践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不成其为教育”。那么我们可以套用一句,“大学须有精神,没有精神不成其为大学”。大学精神既以观念形态、心理状态等形式存在于大学人的头脑中,展现为大学人的价值观、理想信念、伦理道德、文化传统等,同时也表现为大学人的行为方式、传统习惯等。具体到一所大学,由于特定的历史传统、社会环境等又会有着其特定的大学精神。特定大学的大学精神熏染出特定大学人的个性,特定大学人的个性中透露和折射出特定的大学精神。凡是著名的大学都有自己的大学精神,自成风格,代代相承。可以说,一所大学的大学精神对它的大学人的影响是强烈而深远的,它潜移默化地融入大学人人格的各个层面,人生的各个阶段。大学精神具有抽象性,但又确实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弥散于大学工作的各个方面,体现在全体师生员工的一言一行之中,大学精神是实在性与抽象性的统一。它不但指大学的办学措施,更指制定和采取这些措施的指导思想;不但指人际关系的现状,更是指人际关系所体现的精神境界;不但指丰硕的学术成果,更指获得成果的途径和体现出来的价值追求;不但指丰富多彩的活动,更指组织和参加这些活动的目的、动机;不但指各种竞赛活动中的奖牌,更指这些奖牌折射出来的荣誉观;不但指优美的校园环境,更指师生对校园环境特殊依恋的感情因此,我们对大学精神的认识,不仅仅看到具体事物和具体过程,更应依据对具体事物或过程的观察,上升到抽象思考并予以系统地综合分析,以求认识它形成的规律。大学精神不可能一朝形成,需要一个较长的办学历史过程。高等学校的发展其核心和灵魂是大学精神的培育,大学的发展需要大学精神的维系只有培育出浓郁富有内涵的大学精神,才能在新时期的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形成特色,不断增强大学竞争力。一、大学精神及其主导地位大学精神是全体师生的一种崇高精神存在,是自觉养成的特殊意志和信念是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约束大学行为的价值和规范体系,以及体现这种价值和规范体系的独特气质。.学术自由。这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学术自由的内涵是: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和兼容并包,使大学成为撞击知识火花及各种思想、观念产生和发展的场所,成为自由表达各种学术观点,畅所欲言地进行学术交流和学术争论的场所,成为自由探讨高深学问的场所。正如蔡元培先生所倡导的:对各种学派,依循思想自由之原则,兼容并包。而大学将要努力倡导和培育这种自由精神。.科学精神。科学研究是大学的重要职能,大学是开展科学研究、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学就是要注重引导科技工作者的在科学研究活动中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科学精神指在大学中培育实事求是、虚心好学、怀疑批判、追求真理的精神,避免学术浮夸和弄虚作假。.人文精神。大学不仅是培养科学家的摇篮,还是对人才进行广泛的文化陶冶,使人才具有全面发展的人格,学会做人的重要基地。大学的人文精神是指在大学中所倡导和培育的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时的价值观以及在这种价值观基础上的行为规范。目的是建立自由、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高扬人的价值,追求人自身的完善和理想的实现,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创新精神。以发现新知识为目标的科学研究成为大学重要的职能,创新、开拓就逐渐成为大学精神气质的重要特征。大学的创新精神,一是,培养大批的科学家、发明家;二是,大学以新思想、新制度改造社会,推动社会进步;三是,它把培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作为自己最根本的任务;四是,一代代学人不断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大学的理念来改造大学、发展大学,使大学成为时代精神的体现者。.怀疑和批判精神。大学是科学研究和传承知识的场所。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要求大学要倡导和培育思维活跃、充满好奇和进取的精神,同时又要排除清规戒律、条条框框的束缚,不畏权威理论、权威人士,依据科学事实,大胆怀疑,勇于创新,提出与常规理论相对立的新见解,使大学具有实现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的精神气质。追求真理是大学的本源性精神,但其本身并不能自然体现,还需要有一系列的保障性精神,而这涉及到大学的独立主体地位以及大学知识分子的主体人格特征等问题。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笛卡尔是一个绝对怀疑论者,甚至怀疑到自身的存在,因而留下“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命题。为什么中国科学创新薄弱?学者们缺乏怀疑和批判精神是重要原因之一。哥白尼日心说托勒密地心说,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物种不变论,爱因斯坦相对时空观牛顿绝对时空观,宇宙大爆炸论宇宙永恒无限论,诸多先进科学理论的诞生无一不是怀疑与批判的产物。怀疑和批判必然导致不同科学假说的激烈争论,进而推动科学前进。没有怀疑和批判,就没创造。大学要适应社会,更要站在社会的前头引导社会,而引导的前提是批判,只有批判社会才能更好地引导社会。科塞说,“大学是这样的组织,它对现行的一切永远都不满,它总是用更高更博大的真理来对当前的真理提出质疑”。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说,“精神文化上的努力,不仅无法精确统计,更因其介入现实、申述正义、张扬民主,很可能得罪权贵、招人嫌恶。但这种独立思考、不断求索、勇于承担的精神传统是当代中国大所应该格外珍惜并努力承继的”。思想自由是对自我而言,兼容并包是对他人而言,是保证你说话的权利,保证各种学说并存,让它们自由竞争,自由发展。蔡元培先生认为,“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然发展”。二、大学精神与办学特色所谓特色是指的是格外突出的风格或特点。高等学校的办学特色是指一所高校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办学特色的形成是在大学长期历史积淀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一所高校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是发展的优势之所在,世界上一流顶尖的大学均以鲜明的办学特色而在大学之林中树立典范。高等教育是为培养一个有用的人,使人获得某种职业训练,还是培养一个有教养的人,使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我们认为,大学就是大学,不是职业培训机构,学与术应该适当分家。肤浅的职业课程和操作性、程序化的知识充斥大学课堂,有违大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洪堡的名言是,“用希腊模式塑造你自己”。曾任芝加哥大学校长的赫钦斯认为,“教育是主体为人的教育,教育目的唯在发挥人性,使人达到完善的境界教育不应成为可悲的经济工具”。从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看,既然是追求真理,大学生应该是“在学习中研究”或“在研究中学习”,培养和发展思考力,而非一味吸收和储存知识。洪堡认为,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性精神只有在学术研究环境中才能唤醒、形成。从大学的有关政策导向看,大学应该鼓励教师追求真理而非追求工分,把养家糊口或提高生活质量做为奋斗目标,有违大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既然是追求真理,大学应该鼓励教师做学问,而非鼓励教师当官。蔡元培先生说“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的阶梯”。大学盛行官本位,学术成名当官去,教授热心从政、无心向学,就很难说有大学精神。从大学两种权力的关系看,学校有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两大权力主体。追求真理的主体是教师,所以教师特别是教授在学校应该有地位,有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说话应该有人听。要让教授们在校园里找到三种感觉:即做人的尊严感、当教授的自豪感、学术上的成就感。如果行政权力压倒学术权力,行政人员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就很难说有大学精神。一所高校有特色,并为社会所共知和公认,将可以吸引更多更好的高素质的学生,由此来看,高等学校的生存越来越依赖于创立自己的办学特色来打造品牌,如果不思进取,不去求特色,势必产生生存危机。所以,大学的办学特色将成为学校的办学实力和社会声誉综合体现。在这种情况下从内容来看,高校的办学特色可以分为理念精神特色、办学模式特色、人才培养特色和学科专业特色。理念精神特色是大学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以及学校在办学理念的指引下长期形成的以校风、学风为主要形式表现出来的大学精神;模式特色指学校与外部环境相结合而形成的宏观的办学体制、办学模式;学科专业特色是指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优势学科及高校在科学研究中形成的科学研究范式;人才培养特色指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模式、方式等。在众多的特色中,理念精神特色是先导,赋有统领性作用,而其他特色则是理念精神特色的具体化因为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人有了精神,便有了活力,一个团队有了精神,便有了斗志,一个国家有了精神,便有了希望。大学也需要办学理念和信念来支撑,先进的具有特色的大学精神作为校园价值取向的精华,是大学改革发展的潜在力量,是推动人们积极进取、战胜困难、开拓创新的强大精神动力。因此,大学精神是大学办学特色的核心和灵魂,是促进大学办学特色得以形成的“养料”,大学精神的导向作用对大学学科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的形成起催化剂的作用,将决定着大学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和发展前景。开发和培育赋有特色的大学精神,对增强学校的凝聚力、提高学校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赢得优势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三、大学精神的培育和塑造建设高水平的现代大学,必须把培育和塑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且具有明显特色的、既具有传承性又具有时代感、既具有学术规范又具有创新理念的大学精做为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主旋律,形成现代大学的精神品质。当然,培育和形成一种大学精神,认同和践行一种大学精神,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必须经过几年甚至数十年持之以恒才能见效。正因为大学精神对大学的存在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每所大学都应塑造或弘扬具有特色的、符合本身实际的、满足时代及未来需要的大学精神,从而保持大学的生命之树常青。 好的校长是带起一所好的大学的前提条件。北大的蔡元培,清华的梅贻琦,南开的张伯苓等为“北大精神”、“清华精神”、“南开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并使这些大学的声望与日俱增。这些校长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他们能够维护并发扬已确立的大学精神。现代大学应深化改革,建立健全良好的校长选拔机制。一所好大学,必须要有好校长,而最重要的是要有选拔好校长的运行机制,使那些学术造诣较高的著名学者,且具有出色的管理才能,有极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并潜心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具有清晰的大学理念和办学目标的优秀人才能够在良好的校长选拔运行机制中脱颖而出。培育和塑造大学精神,还在于管理制度的创新,要建立健全民主管理体制,使大学教师在决定学校的学术事务上,享有决策权,使他们能够在学校的课程、授课时间、授课对象、教学方法、评分制度、新升入学标准和学生的毕业、升级等方面享有知情权和决策权,为大学的发展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软环境。大学教师既是学者,又是传播科学知识、人类先进文化的使者 ,“传道、授业、解惑”是大学教师的光荣职责。因此,在积极提倡民主管理和学术自由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大学教师的师德建设。虽然大学生在生理上已成熟,独立性和自主性有所增强,但他们的进一步发展仍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如果教师的言谈行为失德,甚至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必将动摇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神圣地位,严重破坏了教师的整体形象。将会制约大学精神之花的盛开,甚至会加速大学精神之花的枯萎、凋谢。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而大学是和社会彼此互动的,大学需要社会的支持,同时它的文化价值观又返过来影响社会。大学精神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在不知不觉中使深居其中的教师和学生内化为个人品质,表现出与大学精神的内涵相一致的行为。大学培养的人才,在大学精神的熏陶下,将会把这些精神价值传承给社会,并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培育和塑造大学精神时,即要善于继承和发扬本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又要注重与外来文化有机结合。大学应加强文科建设和注重对人才的人文精神教育。既要继承我国传统高等教育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人文教育,又要善于学习西方的科学研究精神和先进文化,更要讴歌时代文化的主旋律,使大学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四、大学精神的完善自成风格、独具特色、举世公认的大学精神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历史过程,必须经过长期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艰苦努力,仅靠一代教育家或一代大师、学人的努力是不够的。大学精神是在其办学思想、办学理念长期地熏染中,经过一代又一代大学人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地在继承中创新实践,且不断地实践、认识,自觉或不自觉地逐渐形成的。大学精神是最精华的校园文化,而文化本身具有嬗变性。传统可能蜕变,精神可能泯灭,最终起决定作用的主要力量乃是大学在办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传统的不断继承与扬弃,对环境的不断适应与改造,从而形成不老的大学精神。所以,大学精神是在实践中生长形成的,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认识、实践与再认识,建设、发展与创新的过程,这是大学精神形成的认同内化阶段。在此阶段,所有的大学人校长与大师,教授与学生,都会参与到大学精神的形成中来:认同与内化,批判与扬弃,发展与创新,循环往复直至大学精神的生长形成过程完成。在1933年至1953年间担任校长的康南特将哈佛大学定位于“研究型大学”,大力推进学校的科学研究,为哈佛长时间保持世界一流名校的地位奠定了基石。哈佛无法忘记昆西校长在19世纪前叶对哈佛办学方向的改革,也不能忘记艾略特、埃利奥特、劳威尔、康南特等几位杰出校长的卓越贡献,他们使哈佛能够穿越时空,至今保持强者地位,形成了不死的“哈佛精神”。谈耶鲁。耶鲁大学给人们印象最深的是她的独立精神这种精神的养成有赖于耶鲁大学的校长们和全体教授以及学生们的集体努力和保持。在耶鲁的历史上,有两位校长不可不提。一位是布鲁斯特。至今许多人仍不忘他所说的一段话:“最终一般社会上的人士将会了解:只有在学校拥有全部的自治权利、每个教师及学者皆有研究自由的条件下,整个社会才会有完全的自由与平等;而这也正是耶鲁的真正完整精神所在。”另一位校长是克雷普。为了维护耶鲁的独立精神,克雷普一直抵制地方政府的干涉,即使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他甚至为了解决“谁控制学校”的问题诉诸于法院,为了保持耶鲁的独立传统,克雷普甚至煞费苦心地更改了耶鲁的创校日期,其目的是为了强调在地方政府发给“建校许可”之前,作为私立大学的耶鲁已经存在了。而在美国,私立学校自己具有独立的管理权。克雷普校长没有使耶鲁独立的传统在他的手中中断,“耶鲁精神”代代相传。五、大学精神作用于再实践大学精神需要传播,让社会所知,为社会所认同。只有这样,才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精神为大学人所内化,为社会所肯定,推动大学发展,引领社会进步。由于具体到某一所大学的大学精神并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代人所完成的,所以每一所大学的大学人会根据自己的实际和认识而对自己大学的精神做出自己的理解和解释,从而使得自己大学的大学精神甚至变得莫衷一是、众说纷纭,当然必须指出的是,此时其大学的大学精神的主流是清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