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周公诫子》(语文版).docx_第1页
【教学设计】《周公诫子》(语文版).docx_第2页
【教学设计】《周公诫子》(语文版).docx_第3页
【教学设计】《周公诫子》(语文版).docx_第4页
【教学设计】《周公诫子》(语文版).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公诫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周公诫子是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篇课文,该单元是一个古诗文单元,所选古诗文都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读性。周公诫子这篇课文中以“握发吐哺”来形容君王为国礼贤下士,殷切求才;并以六中“谦德”强调谦虚谨慎是理天下、成大业的第一要素。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在反复诵读中着力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能力,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认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意义,并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加强这些美德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重点字词。【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的写法。重点:难点: 课前准备PPT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古代父母教育子女的典故有哪些?岳母刺字孟母三迁划荻教子。曹操短歌行中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关于周公的这个故事,后世就演化成一个成语:“握发吐哺”。对于这个故事,同学们一定很感兴趣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典故。二、走进作者韩婴,西汉燕(今属河北)人。文帝时为博士,景帝时至常山王刘舜太傅。武帝时,与董仲舒辩论,不为所屈。治诗兼治易,西汉“韩诗学”的创始人,其诗语与齐、鲁大不相同,他推测诗之意,杂引春秋或古事,与经义不相比附,与周秦诸子相出入,皆引诗以证事,而非引事以明诗。燕、赵言诗皆本于韩婴。赵子、淮南贲生即其高徒。赵子传蔡谊,三传形成韩诗的王学,食子学和长孙学,学徒甚多。后人认为他的诗学不如易学精深,司隶校尉盖宽饶本受易于孟喜,见韩易两好之,更从受之。三、预习检测1、课前知识知多少 本文选自韩诗外传,题目是编者加的。本文是周公教育儿子伯禽的一段内容,诫:告诫,警告劝诫。韩婴,西汉古今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燕(今北京)人。2、“周公”何许人也?周公,西周初政治家。文王第四子,武王之弟,姓姬名旦,又称叔旦,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曾佐武王伐商,多次建功。武王死,以成王年幼,由他摄理政事。周公摄政七年,“握发吐哺”,呕心沥血。曹操短歌行中诗云:“周公吐哺,天下归心。”3、 读准字音姬( ) 相( )天子 吐哺( ) 守之以畏者( ) 桀( ) 纣( ) 睿( )智 欤( ) 4、 内容感知(1)结尾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起到什么作用?反问修辞,总结问题,首尾呼应,增强肯定语气。(2)文中提到的六种美德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怎么理解?宽宽容,宽以待人;俭勤俭节约;卑谦虚谨慎;畏(威)时刻警惕,居安思危;愚大智若愚;浅重才不露,守拙以清心。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开篇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2、文中提到自己“握发吐哺”的经历与“桀纣亡身”的历史有什么作用?3、根据课文内容思考:首句的作用是什么?4、末句得出了什么结论?明确:1、交代周公诫子的背景,突出周公诫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以自身经历劝诫儿子尊重人才礼贤下士;以桀纣不谦而忘身的历史教训警示儿子,要谦虚谨慎。3、“成王封伯禽于鲁”,交代周公诫子的背景,突出诫子的必要性、重要性。4、末句“可不慎欤”起到了总结问题的作用,并以反问呼应首句,增强肯定的语气。五、合作探究1、“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如何理解? 这是周公诫子的第一句话,也是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下文的总起,以下内容均围绕此话题陈述,且与末尾“可不慎欤”相呼应。 2、“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如何理解? 该句是在前面进行了正面论述之后又从反面阐说,这样使文章内容更加严谨,且前面是详写,这里就略写,使文章详略得当。3、周公为什么要诫子? 周公为了让儿子到鲁国不怠慢人才。4、文中的“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有何意思?沐浴一次,要多次停下来,握着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形容求贤殷切。六、精读品析合作探究:本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小组讨论,明确:1、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是正面阐述:首先用实例说明,周公以自己辅政“握发吐哺”的切身体会诫子。(事例论证)2、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 周公以圣言相劝,介绍自己所听到的圣言,即遵循的六种“谦德”。(道理论证)3、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是反面论说。运用正反论证的方法,增强了说服力。七、当堂检测1、文中哪句话体现了周公辅政时礼贤下士?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2、文段中通过反面事例论证具有“谦德”的语句是:“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3、“桀、纣是也。”中的“是”意思是什么?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这样。“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4、 “夫贵为天子,桀、纣是也。” 这几句,作者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述了什么观点?正反对比论证、举例论证。论述了要谦逊谨慎的观点。八、拓展延伸思考:你认为文中提到的“六德”在今天有何现实意义?这六种“谦德”,对现在仍有借鉴意义:一个人尊敬别人,宽以待人,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一个国家再富有,仍需提倡勤俭节约,这样国家才会更发达,局面才能更安定;如果一个人身居要职,就仍要有一种谦虚的美德,不能认为自己是高高在上,这才是真正的高贵;一个国家,科技发达,兵强马壮,别国才不敢侵犯,自己就会立于不败之地;一个人学识渊博,聪明睿智,但仍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不可狂妄自满,骄傲自大,这才叫真正的聪明。9、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试用本文采用的“起承转合”的议论结构形式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议论文。2、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典型,有说服力。十、结束语教师寄语:握紧你的梦想握紧你的梦想用谦德将它启航谦虚是浆,谨慎是帆握紧信心的缆绳,把握前进的方向,扬帆起航,乘风破浪,戒骄戒躁的美德伴你一路成长将谦虚谨慎化作无形的力量任它萌芽任它繁茂任它生长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深邃用恭敬和谦卑来结识更多朋友用警惕和节俭来保守属于自己的一方蓝天板书设计周 公 诫 子韩婴子无以鲁国骄士恭 俭 卑谦德 畏 愚 浅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学习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在课前自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及作者写作意图,把握文章中心。在教法的设计上主要以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