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之路】高中英语 期末小题专项训练(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_第1页
【状元之路】高中英语 期末小题专项训练(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_第2页
【状元之路】高中英语 期末小题专项训练(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_第3页
【状元之路】高中英语 期末小题专项训练(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_第4页
【状元之路】高中英语 期末小题专项训练(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期末小题专项训练一、选择题1古代文化常以耒耜来称犁从单纯依靠人力耕作转变为利用畜力拉犁,是农业史上的又一次革命性进步。古代中国“利用畜力拉犁”大约开始于()a商周时期b春秋时期c秦汉时期 d魏晋时期解析:本题考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意在考查考生获取材料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春秋时期出现了牛耕,是农用动力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故选b项。答案:b2“清明过了谷雨边,背起包袱走福建茶叶下山出江西,吃碗青茶赛过鸡。采茶可怜真可怜,三夜没有两夜眠。茶树底下冷饭吃,灯火旁边算工钱。武夷山上九条龙,十个包头九个穷。年轻穷了靠双手,老来穷了背竹筒。”这是清朝民间武夷山采茶歌,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清代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广大,形成专业生产区域b制茶业以手工劳动为主,劳动者生活艰苦c清代福建武夷山茶业主要从江西外销海外d采茶歌是由茶叶生产饮用这一主体文化派生出的文化现象解析:本题考查清朝农业发展的新现象,旨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没有清代福建武夷山茶业外销的信息,c项符合题意。答案:c3以下是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单位:个),表中数据说明()省区嘉靖至万历顺治至雍正乾隆至道光州县数集市数州县数集市数州县数集市数直隶141328252743537山东42104641 126741 583陕西161432123828264江西454595154543976福建191311520539511广东721 270711 959a.北方州县集市的密集度超过南方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d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的商品化,旨在考查考生对表格信息进行分析整合的能力。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州县、集市数量迅速增加,这表明集市贸易得到迅速发展,而这一发展势必会推动农民与市场的联系,故选d项。答案:d4汉书载:“故时齐三服官输物不过十笥(s,盛衣物或饭食等的方形竹器),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材料反映汉代()a官营纺织业技术水平高超b政府鼓励民营手工业发展c官营纺织业规模大耗资多d手工业产品大量投放市场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旨在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由“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可知c项符合题意。答案:c5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以代役。此规定有利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官营手工业的发展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家庭手工业,旨在考查考生获取材料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唐初以家庭手工业产品交纳国家地租和代替服徭役的规定,保证了农民必要的劳动时间,同时也促进了家庭手工业的发展,故选d项。答案:d6中国种植过的一种天然彩色棉花,由江南农民织成的“紫花布”,曾是19世纪30年代风靡英国的绅士服装衣料。据此可知()a中国已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当时中国棉纺织生产方式领先于英国c中国传统手工业品在海外受到欢迎d江南地区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家庭手工业,旨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信息看,中国农民编织的棉花制品“紫花布”,在外国受到欢迎。故选c。根据19世纪30年代排除a,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鸦片战争后;b项错误,当时英国使用机器生产,中国依然是手工劳动;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c7史记货殖列传载:“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水陆交通要地),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这表明汉朝时期()a政策的放松促进了商业的繁荣b重商政策推动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c交通的便利促进了商业的发展d农副产品成为国内贸易的主要商品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旨在考查考生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说明汉初政府对商业发展采取宽松的政策,故选a项。答案:a8城镇化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提升内需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清朝汉口、佛山、景德、朱仙四大名镇的崛起主要得益于()a国家政策支持 b接轨世界市场c商品经济发展 d自然经济加速解体解析:本题考查明清市镇,旨在考查考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清朝名镇兴起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答案:c9明朝官员章懋不满当时浙江盛行的一些现象:男子成年后另立门户的习俗造成家庭成员为争家产而不和;婚嫁谈判时讲价还价的习俗,连适当的规矩也不顾了;葬礼要请和尚念经,大摆筵席,大肆挥霍的习俗,以至忘记葬礼本身是悲痛的事。这些现象表明()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传统观念崩溃c经济发展导致了奢侈观念的出现d专制制度趋于衰落,地方势力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思想观念的冲击,旨在考查考生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看不出资本主义萌芽,而且传统观念仍然根深蒂固,排除b项;c、d从材料中无法得出。答案:a10“近岁官员军民不知遵守,往往私造海舟,假朝廷干办为名,擅自下番,扰害外夷,或诱引为寇。私通外夷,已有禁例。尔宜申明前禁,榜谕缘海军民,有犯者许诸人首告,得实者给犯人家资之半。”(明宣宗实录)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明朝前期私人海外贸易已有一定规模b海禁政策根源于私人海外贸易的兴盛c明朝对私人海外贸易告发者予以重赏d海外贸易的丰厚回报使官民铤而走险解析:本题考查明朝海禁政策,旨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明朝推行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是担心沿海敌对势力与“外夷”勾结,影响“朝贡”贸易体制以及封建统治,而私人海外贸易在对统治没有造成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并未被绝对禁止。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b1119世纪下半叶,除鸦片以外,棉布和棉纱一直是外国输入中国的最大宗商品,比重占30%左右,而全部消费资料占进口商品的比重在1873年和1893年分别为91.9%和91.6%。该材料表明()a中国无需发展日用工业品b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渐趋优化c中国处于国际分工体系低端d中国应保护关税禁止商品输入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列强侵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旨在考查考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中国日益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成为两方国家经济的附庸,故c项正确;a、b项不符合史实;d项所述内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法实现。答案:c121880年英国人傅兰雅曾说及他的在华观感:“西国所有有益中国之学,中国必欲得之,盖华人已有饮泉思渴之心焉。”又说,中国人“明知学术一道,不在一国一邦,故虽视西人为夷狄之邦,亦乐学其有益于中国之事;惟必依中国之法以学,否则弃而不取”。材料所述现象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表现在()a西方民主思想广泛传播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c中国近代工业开始起步d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旨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看出,傅兰雅所述现象符合洋务派的观点。a项与洋务运动内容不符合,b项不符合材料内容,d项说法错误。答案:c13林增平的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论略一文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过于微弱,鸦片战争后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大多凋零,幸存者绝少,因此“在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就缺乏原来的手工工场作为发展的基础。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部分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地移植过来的”。作者的观点是()a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渊源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欧风美雨”的产物c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致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夭折d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成套地移植西方企业不可取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原因,旨在考查考生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部分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地移植过来的”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欧风美雨”的产物,故选b项。答案:b14瞿秋白指出:帝国主义“既要投资投货于中国,就不得不破毁中国宗法社会之束缚”,外货倾销使国内“渐渐形成商业资本,商人渐能组织生产,出现资本主义式的工场和工厂;侵略使农民破产,造成闲空的无产阶级后备队”。该观点反映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b自然经济的解体c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d洋务运动的诱导解析: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旨在考查考生调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瞿秋白的观点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不是社会经济内部矛盾发展的自然结果,而是帝国主义侵略的产物。故选a项。答案:a151915年,南洋公司香港厂所创的“三喜”牌香烟问世,大受各界的欢迎。但是,引起了英美烟草公司的忌妒,他们说南洋公司的商标影射冒牌,将与诉讼。南洋公司自知不敌,遂将“三喜”牌改为“喜鹊”牌,并将其因由公诸与众,舆论哗然,咸抱不平。结果“喜鹊”牌香烟销路反而大大见好。从该材料中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不包括()a民族工业力量相对弱小b外国资本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c人民的民族意识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d政府的保护为民族工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解析:本题考查一战期间的资本主义发展情况,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由“南洋公司自知不敌”可知a项正确;由英美公司迫使南洋公司改名可知b项正确;由“舆论哗然,咸抱不平”和“销路反而大大见好”可知c项正确;政府的保护无法从材料中得出,d项符合题意。答案:d16下图为中国一段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曲线图,对其叙述正确的有()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呈现马鞍形发展特点,这与王朝更替下小农经济的发展特点有关中国自19世纪60年代近代工业起步以来,经济呈现快速发展趋势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忽如一夜春风来”,中国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进程加快受频繁战争和政府政策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后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下降a4个 b3个c2个 d1个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由曲线图和所学知识可知,王朝更替对小农经济的影响异常明显,乱世则衰,治世则盛,正确;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工业开始起步,之后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正确;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正确。答案:a17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因其思想不见容于当道,被迫流亡他国。1631年,他称旅居的城市是“货物无奇不有”之地。他说道,“要找到世人所可能希冀的各种货物和珍奇物品,这世上还有哪个地方比这个城市更让人如愿?”由此可知,当时笛卡尔流亡于()a意大利 b西班牙c荷兰 d英国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意在考查考生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成为世界各地物品的交流集散地,因此c项符合题意。答案:c18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在西欧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促使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信息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价格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项属于“商业革命”的影响。故选b。答案:b19世界历史资料选:“从贸易观点看,两国早就互相倾轧;在争夺殖民地上,双方更是公开敌对英国对荷兰人的竞争越来越猜忌不安,不择手段地想破坏。”为此()a1588年英国打败荷兰“无敌舰队”,取得了海上霸权b17世纪初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c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打击了荷兰贸易d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打败荷兰,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解析:本题考查殖民扩张,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关键信息“英国对荷兰人的竞争越来越猜忌不安,不择手段地想破坏”可知,c项符合题意。答案:c20“(19世纪初)等于在世界大洋上开通了直达火车,使欧洲人的活动从内海迈向远洋,开始了真正的全球时代。”为“欧洲人的活动从内海迈向远洋”提供的技术是()a采矿技术 b蒸汽技术c电力技术 d无线通讯技术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成果,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9世纪初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期,海上交通工具汽船的发明得益于蒸汽技术,故b符合题意。答案:b21下面是英、美、德、中四个国家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的曲线示意图。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代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因保守的经济政策而衰落b代表中国,因为西方列强的侵略,在19世纪后期经济衰落c代表美国,两次工业革命中其经济都得到了迅速发展d代表德国,19世纪60年代完成工业革命,其后发展更迅速解析:由图片可以看出,代表的国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迅速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下降,英国的实际情况符合。排除a、b;代表的国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有所发展,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迅速,把其他国家远远抛在后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只有美国的情况符合;不代表德国,德国19世纪70年代末才完成工业革命。故答案为c。答案:c2219世纪最后三十年和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下列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的是()a使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b使重化工业成为工业发展的重心c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使帝国主义进入资本主义阶段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意在考查考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应用使重化工业成为工业发展的重心,b符合题意,a、c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d项说法错误。答案:b23毛泽东在审定和修改中宣部关于学习、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纲时写道:“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这里的“各项工作”包含()a进行土地改革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c发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解析:本题考查过渡时期的阶段特征,意在考查考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理解的能力。题干体现的是过渡时期总路线起到了指引作用,“一五计划”就是在这一路线指引下制定和实施的。故答案为b。答案:b24一位学者说,中国与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相似性不是偶然的,这主要是由两国在建国初期某种相似性决定的。这种“相似性”主要表现在()a都是社会主义国家b都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之中c经济形势都异常严峻d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与苏联工业化道路,意在考查考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中国与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相似性主要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与西方国家的工业化道路是不同的,主要是因为两国在建国初期都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之中,只有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建立现代化的国防,巩固政权。答案:b25为了吸取苏联经济建设中的教训,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拿工人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可见“教训”是()a生产过剩,市场狭小 b忽视民主与法制c重视积累,忽视消费 d片面发展重工业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主张适当调整工资、集体福利,反映了对消费的重视,这是由于吸取了苏联模式中重视积累、忽视消费的教训。故c正确。答案:c26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b农村经营方式的变化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d大家伙儿对他的背叛解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的能力。材料中的合作化是指农村合作化运动,农村集体生产,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是指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家庭经营,自负盈亏。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b27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农业合作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点有()都给农民一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都是生产关系的调整都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建立农业合作社、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属于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推行的,错误。故选c。答案:c28下图为“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示意图”,对此图的理解正确的有()率先从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起步逐渐开放到东部沿海地带进一步开放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980年开放4个经济特区,符合题意;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4个沿海经济开放区,符合题意;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步由沿海向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延伸。经过多年的对外开放的实践,我国的对外开放由南到北、由东到西层层推进,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宽领域、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答案:a29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期涌来的外资,以香港资金占最大比重,达百分之八十。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当时在国际上没有良好的外交环境b新时期的经济政策对港商吸引力大c中国经济薄弱不能吸引外资d香港经济发达,富商多答案:b30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回顾历史,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对外开放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点、线、面相结合的特点。“全方位”主要是指()a全国范围对外开放b全行业对外开放c对所有周边国家开放d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解析:本题考查对外开放格局,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全方位是指对全世界所有国家开放,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d项正确。答案:d31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a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b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思想d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确立党的基本路线、完成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把握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目标,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故选a。答案:a32“一包盐赚几厘钱,积少成多累万千。若是客帮无倒账,盐行生意是神仙。”“楚人嫁女利为罗,不管新郎鬓发皤。要戴金珠穿锦绣,更无妯娌与公婆。”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共同价值取向是()a经营商业重在积累b趋利的共同社会心理c婚嫁索要彩礼之风盛行d女性争相嫁给富裕商人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对比问题的能力。前一则材料反映了盐商的趋利心理,后一则材料反映了婚俗中注重金钱的趋利心态,答案为b。答案:b33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需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由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这说明()a当时租界的交通规则由上海地方当局制定b汽车在中国已经出现c交通规则呈现中西合璧的特征d近代交通文明开始在上海逐步确立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交通近代化发展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题干反映了近代交通规则在上海公共租界的逐步确立,故选d。答案:d34“xx style”“hold住”“神马都是浮云”等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真实地折射出大众的社会心理,同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a人们面临着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c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d大众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解析:本题意在通过网络热词考查考生根据材料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注意题干中的信息“xx style”“hold住”“神马都是浮云”等,这些网络热词真实地折射出大众的社会心理,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创造出的文化。b符合题意。答案:b351931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项目已达124项,大部分是美德两国提供的。同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1/3。当时苏联得到西方大量设备的时代背景是()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b西方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的敌视政策c苏联制定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d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解析:本题考查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主要考查考生理解知识的能力。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即可知本题选择a项,正因为西方出现了严重的以“相对过剩”为特征的经济危机,才会出现大量机器的出口。答案:a36经济民族主义指通过政府政策的形式对进口商品建立贸易壁垒,并施加各种各样的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其国内产业。它深切关注民族国家整体在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地位,特别是由民族经济竞争力决定的民族的长期发展趋势,而不是世界的共存共荣。在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明显带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a美元贬值 b计划指导c减耕减产 d以工代赈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主要考查考生探究问题的能力。经济民族主义类似于重商主义,指通过政府政策的形式对进口商品建立贸易壁垒,并施加各种各样的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其国内产业。罗斯福新政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明显带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措施是美元贬值,刺激出口。选a。答案:a37为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罗斯福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记,发动了“人尽其职”的“蓝鹰运动”,凡遵守该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几周后,有250万雇主与政府签署了法规,他们给自己的产品标上蓝鹰,以示守法。下列有关“蓝鹰运动”的表述准确的是()a构成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核心b有利于企业的规范经营c用国有化的形式调整资本主义企业d强化了社会保障,有利于民生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由材料信息可知,只有遵守全国工业复兴法的企业才能悬挂蓝鹰标志,可见“蓝鹰运动”的目的是推行公平竞争法规,这一行动有利于企业的规范经营。故选b。答案:b38“全靠货币资本的收入为生的食利者同企业家及其他一切参与运用资本的人极大程度地分离。”这表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是()a知识经济的社会影响与日俱增b企业管理人员资本化程度不断提高c资本所有权与管理权紧密结合d产生了代替资本所有者的职业经理解析: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旨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由“全靠货币资本的收入为生的食利者同参与运用资本的人分离”和所学知识可知,本题选d项。答案:d39今天的美国惠普公司不是惠普家族独家经营,也不是惠普家族独家拥有,它是由无数个受过专业训练的管理人才在经营,它是藏富于民的一种手段。这里“藏富于民”指的是()a管理者革命 b人民资本主义c福利制度的建立 d实现企业国有化解析: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无数个受过专业训练的管理人才在经营”体现了股票分散化,故“藏富于民”指的是人民资本主义。选b。答案:b40如果继续去扩大社会需求,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减少失业,就势必会加剧通货膨胀,造成严重的物价上涨,削弱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如果反过来实行缓和通货膨胀和控制物价上涨的紧缩政策,又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增加失业人数,甚至会加速触发新的经济危机。上述两难命题可以反映()a胡佛政府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失败b罗斯福新政在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c20世纪70年代通货膨胀在苏联的具体表现d英国撒切尔新政府改革福利制度的背景解析: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意在考查考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及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滞胀”现象。针对这一情况,英国撒切尔政府改革福利制度。选d。答案:d41列宁说,“我们决不受莫名其妙地轻视商业的感情的社会主义的情绪的支配”,“掌握商业,指导商业,把商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能够做到的。”为此他()a取消一切商品贸易b允许自由贸易c实施计划经济体制d实行自由放任政策解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不受轻视商业的感情的社会主义的支配”“掌握商业,指导商业”等信息说明,列宁为了恢复生产力,允许商业活动存在,与此相关的政策是新经济政策。故选b。答案:b42叶书宗在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中写道:“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以下关于斯大林时期政策变化的论述,正确的是()a从私有制过渡到公有制b从市场到高度计划c从允许市场到排斥市场d从私人资本主义到国家资本主义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斯大林的经济建设政策是典型的计划经济,它否定了列宁新经济政策中的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的做法,选择c项。答案:c43下表是苏联1933年农业方面的有关数据。对该表分析正确的是()集体农庄私人土地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95%97%3%5%占农产品总量的比例70%75%25%30%a.农村公有制经济比重逐渐减小b公有制有利于提高农民经营的积极性c农业集体化运动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d集体农庄生产效率比较低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意在考查考生的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从苏联1933年农业方面的有关数据可以看出,集体农庄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远大于私人土地;而集体农庄占农产品总量的比例虽然也大于私人土地,但与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不协调,说明集体农庄生产效率比较低,选d。答案:d44有人指出:“赫鲁晓夫不受教条束缚,在这个意义上他是个务实主义者;但奇怪的是,他是个不切实际的务实主义者往往只凭心血来潮而不是深思熟虑。”最能够证明这种观点的事例是()a鼓励农民发展副业b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c开展种植玉米运动d部分承认企业的物质利益解析: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意在考查考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他是个不切实际的务实主义者只凭心血来潮”说明赫鲁晓夫不顾实际情况,盲目改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不顾苏联的自然地理条件,大规模开展种植玉米运动。答案:c451970年,苏联著名物理学家萨哈罗夫等发表了一封苏联科学家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党政领导人的呼吁书,其中谈道:“在社会政冶范围内,阻碍我们经济的障碍物很多,凡是不能取出这些障碍物的措施都是无效的。”据此判断()a萨哈罗夫不满赫鲁晓夫的改革b萨哈罗夫认为经济改革的前提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c萨哈罗夫的这一观点成为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d萨哈罗夫的观点促进了苏联的思想解放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的经济改革,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赫鲁晓夫1964年下台,a项错误;材料中作者特别提到“在社会政治范围内障碍物很多”,因此b项符合题意,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缺乏史实依据,可排除;题干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