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马力轮式拖拉机最终传动及驱动轴设计.doc

28马力轮式拖拉机最终传动及驱动轴的设计【优秀拖拉机全套课程毕业设计含2张CAD图纸】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37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47486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503.94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5-08-28 上传人:QQ14****9609 IP属地:陕西
40
积分
关 键 词:
轮式拖拉机 最终传动 驱动设计 拖拉机课程 毕业设计 28马力轮式拖拉机最终传动及驱动轴的设计
资源描述:

轮式拖拉机最终传动及驱动轴设计

28马力轮式拖拉机最终传动及驱动轴设计

28马力轮式拖拉机最终传动及驱动轴的设计【优秀拖拉机全套课程毕业设计含2张CAD图纸】

【带外文翻译】【31页@正文7600字】【详情如下】【需要咨询购买全套设计请加QQ1459919609】

28马力轮式拖拉机最终传动及驱动轴设计.doc

摘 要.doc

改进动力系统带来利润--文献翻译.doc

最终传动.dwg

壳体.dwg

28马力轮式拖拉机最终传动及驱动轴设计

摘 要

拖拉机是与各种作业机械配套的自走式动力机械,是农业机械化的主要机械。在农业中,他主要用以牵引和驱动多种类农机具完成各项田间作业和农业运输。农村经济日新月异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城乡交流不断扩大,道路运输量急剧增加,所以运输车辆出现缺口。近年来,随着拖拉机走入田间的不断深入,从作业种类上由耕,耙,播扩大到收获,中耕,栽植,喷雾,打捆等多个方面,与农机具配套作业。农用拖拉机正适合了其农村的这种使用条件: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农村道路相对复杂,速度不高。在中国现有的生产模式下,广大农民需要的还是中小型拖拉机,国内市场对该档产品的需求量在不断增长。另外和国外拖拉机生产厂家相比我国生产的拖拉机经济实惠,价格只有国外同类产品的一半甚至更少,因此,中小马力拖拉机社会销量和保有量很大,传动系布置多种多样。

最终传动是传动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功用是进一步增加传动系的传动比,从而使拖拉机获得所需的驱动力。

我这次设计的是轮式28马力拖拉机的最终传动,我采用的是外置外啮合直齿圆柱齿轮式最终传动,轴采用了矩形花键轴。采用这种最终传动设计方案,可以达到设计任务要求,并可保证拖拉机在工作中具有足够的动力输出。

关键词:传动比,外啮合,圆柱齿轮,花键轴

DESIGN OF FINAL DRIVE AND DRIVE SHAFT OF 28 HP TRACTOR

ABSTRACT

Tractor with a variety of echanical operations supporting dynamic self-propelled machinery,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s the main machinery. In agriculture, he mainly used for traction and driving range to complete the form of field operations and agricultural transport. Changing rural economy booming township enterprises, expanding exchang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road transport volume increased dramatically, So transport vehicles gap.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tractor into the field continues to deepen, from the types of operations by farming, harrows, sowing to harvesting expansion, plowing, planting, Spray, bundled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the form of matching operations. Farm tractor is suitable for its use of this rural conditions : work environment was quite poor, rural roads is relatively complex, speed is not high. In China's current production model, the majority of the needs of peasants or small tractors, on the domestic market stalls in the demand for products continues to increase. Tractor and other foreign manufacturers in China compared to the agricultural economic benefits prices of similar foreign products only half or even less, and therefore, the community of small and medium-horsepower tractor sales and retain enormous capacity. Transmission layout varied.

Final drive transmission system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one of its functions is to further increase the drive transmission ratio, so that the tractor was driven.

My current design are 28 horsepower wheeled tractors the final drive, I used the external Gear-final drive. Adopt this final drive design, the design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for this task. guarantee that the tractor will work with sufficient power output.

Key words: Transmission ratio, External, cylindrical gears, spline shaft

目  录

前言....................................................1

第一章  最终传动简介....................................3

§1.1拖拉机最终传动的功用...............................3

§1.2拖拉机最终传动的分类...........................3

§1.3拖拉机最终传动的设计要求..........................3

第二章  设计任务分析...................................4

§2.1设计内容..........................................4

§2.2主要技术指标......................................4

§2.3设计要求..........................................4

第三章  最终传动设计方案的确定.........................5

§3.1设计方案的确定....................................5

§3.2本次设计方案的说明................................5

第四章最终传动及驱动轴的设计计算.....................6

§4.1整车主要参数.......................................6

§4.2外啮合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确定......................6

§4.3圆柱齿轮的结构强度计算............................10

§4.4 主动轴的确定与计算...............................15

§4.5驱动轴确定与计算..................................19

§4.6键的校核..................................22

§4.7输入轴轴承校核............................22

§4.8驱动轴轴承校核..........................23

第五章  结论...........................................25

参考文献...............................................26

致谢...................................................27外文资料译文

前 言

本次设计是我们在校期间最后一次设计、学习机会,是对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也是我们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的一次重要实战演练。通过这次设计,我们进一步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进一步提高搜集资料及查阅资料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总之,这次设计对我们走向工作岗位有着重要的作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家自立、社会安定的基础,发展农业须要得到重视。那么发展农业就离不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就成为必要,不断改进我国的农用拖拉机也就成为须要。

而且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为了提高农民劳动效率,拖拉机是必不可少的。基于我国地理条件的复杂情况,既有平原、山地,又有水田、旱地,因此既要满足平原山地拖拉机作业的要求又得适应水田旱地拖拉机的作业内容。这就要求我们设计时要全面周到地考虑到农业作业的复杂条件,而且要不断更新技术,以适应需要。

在我国农业作业的情况很复杂:旱地耕耙、水田耕耙、凿式犁深松、旋耕、移栽、谷物收获、肥料撒播、装载、道路运输、推土、旋转开沟等等。多种作业环境就要求拖拉机有较宽的速度范围(前进档1.5km/h—25km/h,倒档5km/h—11km/h),因此对变速器的要求随之提高了:既要有较宽的速比范围,又得满足整车布置的要求。这就需要较多的档次,以求拖拉机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各种作业。

   由于关税、价格、作业适应性、用户购买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国外的中等功率轮式拖拉机产品和技术对国内市场尚未构成威胁。但与国际市场上的中等功率拖拉机相比,国内产品尚有较大差距。如现代造型、可靠性、耐久性、可维护性等方面都有较大差距。

   中等功率轮式拖拉机在稳住国内市场的同时,应积极开拓中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同时应通过引进、合作、嫁接国际先进技术,提高产品的档次,向满足发达国家市场需求过渡。

   国内小型拖拉机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从已往单纯的价格占趋向在管理、价格、质量、售后服务、结构性能等全方位的竞争。在竞争中,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由于小型拖拉机的技术含量低,私营企业的发展势头很猛。

   一拖公司正在积极研究调整策略,准备在保证国内市场中的领先地位的同时,稳住非洲、东欧、东南亚的国际市场,积极深入国际市场进行调研,选择合适的地方建立组装厂、装配中心。

   我设计的最终传动,就是适应民族工业的发展和需要。由于我缺少工作经验并且对拖拉机最终传动了解的不够透彻,难免在设计中出现一些错误,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指正。

第一章 最终传动简介

§1.1拖拉机最终传动的功用

拖拉机最终传动的功用是进一步增加传动系的传动比,从而使拖拉机驱动轮获得所需的驱动力,履带拖拉机和某些轮式拖拉机的最终传动还用来提高后桥的离地间隙。

§1.2拖拉机最终传动的分类

最终传动按其传动形式分为:

1.外啮合圆柱齿轮最终传动。

2.内啮合圆柱齿轮最终传动。

3.行星齿轮最终传动。

参考文献

[1] 彭文生,李志明,黄花梁 主编.机械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

[2] 陈家瑞 主编.汽车构造(上、下).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

[3] 王望予 主编.汽车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7月

[4] 机械电子工业部洛阳拖拉机研究所主编.拖拉机设计手册(上、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5] 张龙 主编.机械设计课程手册.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年5

[6] [日]自动车技术会小林明等 主编.汽车工程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4年4月

[7] 王昆 主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

[8]余志生.主编.汽车理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9]徐灏.主编.机械设计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10]《汽车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主编.汽车简明手册,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11]周孔亢.主编.1.5吨级农用运输车的技术分析.拖拉机.1992第一期

[12]林宁.主编.汽车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13]金国栋.主编.汽车概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14]张洪图.主编.汽车构造(底盘部分).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15]吉林工业大学汽车教研室.编.汽车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16]吉林工业大学拖拉机教研室编. 拖拉机构造.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1974.


内容简介:
1 28 马力轮式拖拉机最终传动及驱动轴设计 摘 要 拖拉机是与各种作业机械配套的自走式动力机械,是农业机械化的主要机械。在农业中,他主要用以牵引和驱动多种类农机具完成各项田间作业和农业运输。农村经济日新月异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城乡交流不断扩大,道路运输量急剧增加,所以运输车辆出现缺口。近年来,随着拖拉机走入田间的不断深入,从作业种类上由耕,耙,播扩大到收获,中耕,栽植,喷雾,打捆等多个方面,与农机具配套作业。农用拖拉机正适合了其农村的这种使用条件: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农村道路相对复杂,速度不高。在中国现有的生产模式 下,广大农民需要的还是中小型拖拉机,国内市场对该档产品的需求量在不断增长。另外和国外拖拉机生产厂家相比我国生产的拖拉机经济实惠,价格只有国外同类产品的一半甚至更少,因此,中小马力拖拉机社会销量和保有量很大,传动系布置多种多样。 最终传动是传动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功用是进一步增加传动系的传动比,从而使拖拉机获得所需的驱动力。 我这次设计的是轮式 28 马力拖拉机的最终传动,我采用的是外置外啮合直齿圆柱齿轮式最终传动,轴采用了矩形花键轴。采用这种最终传动设计方案,可以达到设计任务要求,并可保证拖拉机在工作中具 有足够的动力输出。 关键词 :传动比,外啮合,圆柱齿轮,花键轴 nts2 DESIGN OF FINAL DRIVE AND DRIVE SHAFT OF 28 HP TRACTOR ABSTRACT Tractor with a variety of echanical operations supporting dynamic self-propelled machinery,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s the main machinery. In agriculture, he mainly used for traction and driving range to complete the form of field operations and agricultural transport. Changing rural economy booming township enterprises, expanding exchang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road transport volume increased dramatically, So transport vehicles gap.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tractor into the field continues to deepen, from the types of operations by farming, harrows, sowing to harvesting expansion, plowing, planting, Spray, bundled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the form of matching operations. Farm tractor is suitable for its use of this rural conditions : work environment was quite poor, rural roads is relatively complex, speed is not high. In Chinas current production model, the majority of the needs of peasants or small tractors, on the domestic market stalls in the demand for products continues to increase. Tractor and other foreign manufacturers in China compared to the agricultural economic benefits prices of similar foreign products only half or even less, and therefore, the community of small and medium-horsepower tractor sales and retain enormous capacity. Transmission layout varied. Final drive transmission system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one of its functions is to further increase the drive transmission ratio , so that the tractor was driven. My current design are 28 horsepower wheeled tractors the final drive, I used the external Gear-final drive. Adopt this final drive design, the design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for this task. guarantee that the tractor will work with sufficient power output. nts3 Key words: Transmission ratio, External, cylindrical gears, spline shaft nts4 目 录 前言 1 第一章 最终传动简介 3 1 . 1 拖 拉 机 最 终 传 动 的 功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1.2 拖拉机最终传动的分类 3 1.3 拖拉机最终传动的设计要求 3 第二章 设计任务分析 4 2.1 设计内容 4 2.2 主要技术指标 4 2.3 设计要求 4 第三章 最终传动设计方案的确定 5 3.1 设计方案的确定 5 3.2 本次设计方案的说明 5 第四章 最终传动及驱动轴的设计计算 6 4.1 整车主要参数 6 4.2 外啮合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确定 6 4.3 圆 柱 齿 轮 的 结 构 强 度 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0 4.4 主动轴的确定与计算 15 4.5 驱 动 轴 确 定 与 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9 4.6 键的校核 22 4.7 输入轴轴承校核 22 4.8 驱动轴轴承校核 23 第五章 结论 25参考文献 26致谢 27外文资料译文 nts5 前 言 本次设 计是我们在校期间最后一次设计、学习机会,是对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也是我们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的一次重要实战演练。通过这次设计,我们进一步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进一步提高搜集资料及查阅资料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总之,这次设计对我们走向工作岗位有着重要的作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家自立、社会安定的基础 ,发展农业须要得到重视。那么发展农业就离不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就成为必要,不断改进我国的农用拖拉机也就成为须要。 而且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为了提高农民劳动效率,拖拉机 是必不可少的。基于我国地理条件的复杂情况,既有平原、山地,又有水田、旱地,因此既要满足平原山地拖拉机作业的要求又得适应水田旱地拖拉机的作业内容。这就要求我们设计时要全面周到地考虑到农业作业的复杂条件,而且要不断更新技术,以适应需要。 在我国农业作业的情况很复杂:旱地耕耙、水田耕耙、凿式犁深松、旋耕、移栽、谷物收获、肥料撒播、装载、道路运输、推土、旋转开沟等等。多种作业环境就要求拖拉机有较宽的速度范围(前进档 1.5km/h 25km/h,倒档 5km/h 11km/h),因此对变速器的要求随之提高了:既要有较宽 的速比范围,又得满足整车布置的要求。这就需要较多的档次,以求拖拉机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各种作业。 由于关税、价格、作业适应性、用户购买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国外的中等功率轮式拖拉机产品和技术对国内市场尚未构成威胁。但与国际市场上的中等功率拖拉机相比,国内产品尚有较大差距。如现代造型、可靠性、耐久性、可维护性等方面都有较大差距 。 中等功率轮式拖拉机在稳住国内市场的同时,应积极开拓中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同时应通过引进、合作、嫁接国际先进技术,提高产nts6 品的档次,向满足发达国家市场需求过 渡。 国内小型拖拉机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从已往单纯的价格占趋向在管理、价格、质量、售后服务、结构性能等全方位的竞争。在竞争中,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由于小型拖拉机的技术含量低,私营企业的发展势头很猛。 一拖公司正在积极研究调整策略,准备在保证国内市场中的领先地位的同时,稳住非洲、东欧、东南亚的国际市场,积极深入国际市场进行调研,选择合适的地方建立组装厂、装配中心。 我设计的最终传动,就是适应民族工业的发展和需要。由于我缺少工作经验并且对拖拉机最终传动了解的不够透彻,难免在设计 中出现一些错误,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指正。 nts7 第一章 最终传动简介 1.1 拖拉机最终传动的功用 拖拉机最终传动的功用是进一步增加传动系的传动比,从而使拖拉机驱动轮获得所需的驱动力,履带拖拉机和某些轮式拖拉机的最终传动还用来提高后桥的离地间隙。 1.2 拖拉机最终传动的分类 最终传动按其传动形式分为: 1 外啮合圆柱齿轮最终传动。 2 内啮合圆柱齿轮最终传动。 3 行星齿轮最终传动。 1.3 拖拉机最终传动的设计要求 根据拖拉机最终传动必须具备的各项功能和使用的实际情况,对最终传动的设计应有以下的要求: 1.要 有适当的传动比。 2.保证后桥处有足够的离地间隙。 3.齿轮要具有较高的支承刚度,以保证在全齿宽上较好的啮合。 4.靠近驱动轮布置的最终传动尤其要有可靠的密封。 nts8 第二章 设计任务分析 2.1 设计内容 近年来随着拖拉机走入农田的不断深入,国内市场对该档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中小马力拖拉机社会销量和保有量很大,传动系布置多种多样。本课题旨分吸收成熟产品的优点基础上优化设计出拖拉机的最终传动与驱动轴总成。 2.2 主要技术指标 基本参数:发动机 28 马力,行驶速度 1.530km/h, 6-8 个前进档位轮胎型 号: 9.5-24。 每位同学需完成总和不少于 3 张零号图纸的结构设计图,装配图和零件图,其中应包含用计算机绘制的有中等难度的 1 号图纸一张以上。 按要求,格式独立撰写不少于 12000 字的设计说明书,全部用计算机打(编排要求到河南科技大学网站查: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的格式及规定),查阅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 15 篇以上,应有中英文摘要,独立完成 10000字以上印刷符号的外文翻译。 2.3 设计要求 1 要有适当的传动比。 2 保证后桥处有足够的离地间隙。 3 齿轮要具有较高的支承刚度,以保证在全齿宽上较好的啮合。 4 靠近驱动轮布 置的最终传动尤其要有可靠的密封。 5 工作可靠性高。 nts9 第三章最终传动设计方案的确定 3.1 设计方案的确定 对最终传动的基本要求是: 1.要有适当的传动比; 2.保证拖拉机后桥处有足够的离地间隙; 3.最终传动直齿圆柱齿轮要有较高的支承刚度,以保证在全齿宽上较好的啮合; 4.保证最终传动有可靠的密封。最终传动在拖拉机上的布置如下图( a)示 本次毕业设计是针对轮式拖拉机的最终传动,根据其传动形式采用外置式外啮合圆柱齿轮最终传动。 3.2 本次设计方案的说明 最终传动按其传动形式分为: 外啮合圆柱齿轮最终传动;内啮合 圆柱齿轮最终传动;行星齿轮最终传动三类。而外啮合圆柱齿轮最终传动按其结构布置又可分为外置式和内置式两种。综合这几种最终传动的优缺点,我采用外置式外啮合圆柱齿轮最终传动的原因如下: 1.外置式外啮合圆柱齿轮最终传动与其他几种最终传动相比较,有以下优点: ( 1) 外置式外啮合圆柱齿轮最终传动的左,右最终传动各自安装在靠近驱动轮的单独壳体内,使最终传动成为一个独立部件,便于拆装和维修。 nts10 ( 2) 这种结构的主,从动齿轮在壳体内的支承简支梁式,对提高支承刚度有利。 ( 3) 易于得到较高的农艺离地间隙。 ( 4) 结构简单,传动 比较小,工作稳定可靠。 综上所述所以我采用外置式外啮合圆柱齿轮最终传动。 nts11 第四章最终传动及驱动轴的设计计算 4.1 整车主要参数 : 1 整车装备质量: 2000Kg 2 发动机马力: 28 马力 3 行驶速度范围: 1.5-30km/h 4 轮胎型号: 9.5-24 轮胎 4.2 外啮合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确定 : 外啮合圆柱齿轮最终传动由于啮合线速度不高可采用圆柱齿轮,主要参数包括总传动比 im(取决于传动系总传动比的分配 ),中心距 a 和齿轮模数 m等。 中心距 a可根据经验公式 3 ()aja K T m m 拖拉机设计手册 P1176 式( 6.7-1) Tj 从动齿轮的计算转矩 (N.m) Ka 中心距系数, 中心距系数 Ka 一般选择 Ka= 12 15,在传动比 im 小时,取较小值。对履带拖拉机 Ka 取大值。 因为给定拖拉机为 28 马力,所以拖拉机实际功率为 P=28 马力 0.735=20.58KW 发动机转速: N=2000r/min 转矩: 9 5 5 0 2 0 .5 8 / 2 0 0 0 9 8 .2 7T eb nts12 轮胎型号参数: 9.5-24 英寸 ( 1英寸 =25.4mm) 轮胎半径 (充气半径) 为: ( 9 . 5 2 2 4 ) 2 5 . 4 5 4 62R m m 在设计新拖拉机传动系时,如果无可皆鉴的载荷谱,又无充分的设计经验时,我们估算出传动系的名义计算载荷 Tj再乘以使用系数 Ka,名义计算载荷可按下面两种方法计算取其中的较小者。 1.按发动机的标定转矩转换到被计算零件 (取转矩的一半 )。 拖拉机的总传动比是根据拖拉机的工作速度和发动机的 标定转矩转速来确定的。 0 . 3 7 7 . . 2 0 0 0 0 . 5 4 6 0 . 9 3 50 . 3 7 7 2 5 6 . 61 . 5e b dmLjnriv 拖拉机设计手册 P983( 6.1-1) 取 Ka=13 . 19 8 . 2 7 2 5 6 . 6 0 . 8 5 1 0 7 1 6 . 822e b mj TiT 33 1 3 1 0 7 1 6 . 8 2 8 6aja K T 拖拉机设计手册 P988( 6.1-10) mi 总 传 动 比 总 传 动 效 率(按经过四对齿轮和两对轴承计算 ) 圆柱齿轮的传动效率为 0.96 0.98 滚动轴承的传动效率为 0.95 0.98 0 . 9 7 0 . 9 8 0 . 9 6 0 . 9 8 0 . 9 7 0 . 9 8 0 . 8 5 Teb 发动机标定转矩 2. 按驱动轮附着转矩计算输出轴的计算转矩。 djn Q rTi 拖拉机设计手册 P988( 6.1-11) n 驱动轮胎数(对于最终传动且在中央传动之后 n=1) Q 驱动轮在胎内压力为 100KPa 时的乘载能力 (可按拖拉机重量来计nts13 算 ) Rd 驱动轮动力半径 Rd=0.935R ,i 从 计 算 零 件 到 驱 动 轴 之 间 的 传 动 比 附 着 系 数 轮 式 拖 拉 机 取 0.65 拖拉机后轮的承载力为 : 3 211 . 8 1 0 0 . 9 8 6 5 3 332Q 按整机重 2t,后轮分配三分之二车重,计算输出 轴的计算转矩代数得 6 5 5 3 0 . 6 5 0 . 5 4 6 0 . 9 3 5 2 3 0 6 . 21 0 . 9 4djQnRTi 求得中心距为 : 33 1 3 2 3 0 6 . 2 1 7 2aja K T 由于最终传动的传动比较大,齿轮和轴受载严重,但径向尺寸受到轮惘尺寸和离地间隙的限制而不能太大,为了在结构紧凑的情况下,保证最终传动齿轮有足够的强度,外啮和圆柱齿轮的最终传动常采用较大的齿宽 b 和较少的齿数 Z1。通常情况下在选择主动齿轮的齿数时一般选取 12-15,齿宽 b和模数 m 之比一般为 8-10,参照各款拖拉机的模数的选取,并估算中心句距。 33 20 . 4 0 . 6 0 . 4 2 3 0 6 . 2 5 . 3tmT 52 2 1 7 26 8 .8 6 95mmAZm 取最终传动两齿轮齿数和为 69 Z1=13 为主动齿轮, Z2=56 为从动齿轮,实际传动比 :i=56/13=4.308 齿宽的选取是为了保证大齿轮的齿宽能全部参加啮合以及提高小齿轮的弯曲承载能力小齿轮的齿宽一般应大于大齿轮的齿宽,选择齿宽不宜过大,否则在支撑刚度不足的情况下往往造成齿轮因局部偏载而出现过早损坏的现nts14 象,所以齿轮的支撑刚度对齿轮的寿命影响极大。 m=5,b=( 8-10m 选取 b1=45, b2=40 4.3 圆柱齿轮的结构强度计算 : 1 圆柱齿轮各参数的计算 : 因 为拖拉机最终传动工作载荷大固圆柱齿轮要进行变位 ,这样可以改善啮合条件,提高齿轮强度,避免根切和干涉 . 变位系数: 1212() ()2Z Z mA x x m 12 0 . 1xx 11 7 1 3 0 . 2 3 517x 2 0 .3 3 5x 分度圆直径: 11221 3 5 6 55 6 5 2 8 0d m zd m z 标准中心距: 5 6 9 1 7 2 . 522mZa 中心距变动系数: 1 7 2 1 7 2 . 5 0 . 12y 齿顶高变动系数 : 12 0 . 2 3 5 0 . 3 3 5 0 . 1 0k x x y 尺顶高,齿跟高 : nts15 *()1()0 . 2 5aaafah h x k mhh h c x mc 主动齿轮 : 11(1 0 . 2 3 5 ) 5 6 . 1 7 5(1 0 . 2 5 0 . 3 ) 5 5 . 0 7 5afhh 从动齿轮 : 22(1 0 . 5 3 5 ) 5 3 . 3 2 5(1 0 . 2 5 0 . 5 3 5 ) 5 7 . 9 2 5afhh 尺顶圆直径,尺根圆直径 : 主动齿轮 : 1 1 11 1 12 6 5 2 6 . 1 7 5 7 7 . 3 52 6 5 2 5 . 0 7 5 5 4 . 8 5aaffd d hd d h 从动齿轮 : 2 2 22 2 22 2 8 0 2 3 . 3 2 5 2 8 6 . 6 52 2 8 0 2 7 . 9 2 5 2 6 4 . 1 5aaffd d hd d h 2.齿轮传动系的计算载荷 在载荷的长期,多次作用下传 动系的齿轮,轴,轴承等零件出现疲劳损坏,疲劳损坏是是传动零件的主要破坏形式,因此传动零件的强度计算是以考虑疲劳损坏的耐久性计算为主,另外在特殊情况下(如在拖拉机起步驱动轮遭遇到突加阻力等),传动零件可能受到很大的尖峰载荷,使零件的应力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而损坏。但这种损坏并不常见。 在耐久性计算中根据拖拉机发动机经常处于满载工况的特点,以发动机标定转矩 Men 作为发动机传递给传动系的扭矩。各轴上零件的计算转矩 Mj,等于 Men 乘以曲轴到该轴的传动比,以及期间的传动效率。在传动比较大的排挡时就应该按地面的附着能力来 确定计算扭矩。计算时将两种计算扭矩同时算出,选取较小的数值作为计算扭矩。 nts16 查表 2-1 传动系各轴的计算扭矩 Mj 转向离合器轴(差速器半轴) 齿轮的强度应计算齿轮表面接触强度和齿轮的弯曲强度, 设计时为了初步估计齿轮强度以便进行结构设计,先作粗略计算 齿轮的计算载荷圆周力 Pj 用下式求得: 11jj MP r= 1jM 主动齿轮上的计算扭矩 1r 主动齿轮的节圆半径 1 计算接触强度一般只计算节点处的接触应力js1212. . 2 ( )0 . 4 1 8. . . c o s . s i njjP E Z Zb m Z Z =20。 E=206aGPb 齿宽 . m 模数最终传动输入轴的计算转矩: 0 . 5 dgjmqGrTijjh创 ?=jT 最终传动主动齿 轮上的计算转矩 dgr 驱动轮轮胎动力半径 j 附着系数通常取为 0.65 Gj 拖拉机的附着重量 nts17 qh 拖拉机最终传动的传动的传动效率 mi 最终传动的传动比 310 . 5 0 . 6 5 2 1 0 9 . 8 0 . 9 3 5 0 . 5 4 6 7 8 6 . 3 24 . 3 0 8 0 . 9 6T N m创 创 创=计算齿轮的圆周力: 1112 2 7 8 6 . 3 2 2 4 . 265tTF K Nd 计算齿轮的径向力: 2222 2 2 3 0 6 . 2 3 1 6 . 4 7280tTF K Nd 1tF 圆周力 1T 输入轴扭矩 1d 主动齿轮节圆直径 2tF 圆周力 2d 从动齿轮节圆直径 2T 输出轴扭矩 a 计算主动齿轮节点处的接触应力js1212. . 2 ( )0 . 4 1 8. . . c o s . s i njjP E Z Zb m Z Z 代数得 3 1 02 4 . 2 1 0 2 0 . 6 1 0 2 ( 1 3 5 6 )0 . 4 1 8 1 . 6 30 . 0 4 5 0 . 0 0 5 1 3 5 6 c o s 2 0 s i n 2 0jw oo b 计算从动齿轮节点处的接触应力js 3 1 01 6 . 4 7 1 0 2 0 . 6 1 0 2 ( 1 3 5 6 )0 . 4 1 8 1 . 3 20 . 0 4 0 . 0 0 5 1 3 5 6 c o s 2 0 s i n 2 0oo 查表机械设计 P124 表 5-6 得渗碳 19002000Mpa 20CrMnTi nts18 2 齿根弯曲强度校核(拖拉机设计 P67 公式 2 35) 验算国产拖拉机普遍采用渗碳合金刚齿轮,其弯曲应力w一般不超过280300MPa 对于线速度高(动载荷较大)位于轴的悬臂端容易偏载的齿轮,以及转速高和每一个齿轮在一转中多次参与捏合的齿轮,应采用较小的接触应力和弯曲应力, w 20CrMnTi 400850MPa jw samp YYb saY 应力较正系数(考虑了齿根圆脚所引起的应力集中问题) Y 齿形系数 查表拖拉机设计 P68 图 2-48 1 2 .6 7FaY 2 2 .5 5FaY 1 1 .6 5SaY 2 1.7SaY a 齿轮 1 输入 轴主动齿轮齿根弯曲强度校核 11 1 1w F a s ap YYbm 31 2 4 . 2 1 0 2 . 6 7 1 . 6 5 4 7 40 . 0 4 5 0 . 0 0 5ww M P a nts19 2221112 . 5 5 1 . 74 7 4 4 6 72 . 6 7 1 . 6 5F a S aw w wF a S aYY M P aYY b 齿轮 2 输出轴从动齿轮齿根弯曲强度校核 22 2 22w F a s amp YYb 32 1 6 . 4 7 1 0 2 . 5 5 1 . 7 3 5 70 . 0 4 0 . 0 0 5ww M P a 由于 w20CrMnTi 400850Mpa 所以齿轮强度足够 4.4 主动轴的确定与计 算: 1.输入轴校核: 轴的强度和刚度校核按弯矩,转矩合成强度计算,针对轴的危险截面(既计算弯矩大或有应力集中或截面直径相对较小的截面)按转矩弯矩的合成强度进行校核计算,对于实心轴其强度条件为: 公式 221CcbM MTWW 式中: W 轴的抗弯截面系数 P292 其中 22CM M T 称为计算弯矩 轴的材料的选择 最终转动的轴并无特殊要求,选用 45#调质刚 2 轴的结构设计, 轴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轴的刚度不足齿轮和轴承的寿 命降低,最终传动轴的尺寸往往受限于轴的刚度 . 3轴上零件的定位,齿轮的一端靠轴肩定位,另一端靠套筒定位拆装传 1 2 . 6 7 1 . 6 53 5 7 3 6 32 . 5 5 1 . 7ww M P a nts20 力均较方便;两端轴承常用同一尺寸,以便于加工,安装维修;为便于拆装轴承,轴承处轴肩不宜太高,定位轴肩高度一般取轴肩高度 h=( 0.070.1)d,轴环宽度 b=1.4h 非定位轴肩高度一般取 12.5mm,对于轴的长,取决于轴上零件的宽度以及他们的相对位置,考虑到铸造误差及装配时留有必要的间隙,取齿轮端面至箱壁间的距离 a=15 滚动轴承与箱壁 s=5mm,轴承处箱体突缘宽度,应按箱盖与箱体连接螺栓,尺寸 结构要求确定 4轴和轴上零件的结构,工艺及轴上零件的安装布置等对轴的强度有很大影响,所以应进行充分考虑,以提高轴承的承载能力,减小轴的尺寸和机器的重量,降低制造成本, 5轴的强度验算 先做出轴的受力计算简图(即力学模型)如图所示,取集中载荷作用于轴的中点, 齿轮上作用力的大小 最终传动输入轴的计算转矩: 0 . 5 dgjmqGrTijjh创 ?=30 . 5 0 . 6 5 2 1 0 9 . 8 0 . 5 4 6 0 . 9 3 5 7 8 6 . 3 24 . 3 0 8 0 . 9 6jT N m创 创 创=计算齿轮的圆周力: 1112 2 7 8 6 . 3 2 2 4 . 265tTF K Nd 1)垂直平面 V 内受力: 31 2 1 t a n 2 4 . 2 1 0 t a n 2 0 7 8 6 3v v tF F F K N o 12124 1 . 5 4 34 0 0 1 , 3 8 6 2vVvVFFF N F N综 合 两 式 可 得 :311 4 0 0 1 4 1 . 5 1 0 1 6 6 . 0 4 .bvM F l N M 2)水平面 H 内受力: nts21 12312124 1 . 5 4 32 4 . 2 1 01 2 3 1 4 . 8 , 1 1 8 8 5 . 2HHHHHHFFFFF N F N 综 合 两 式 得 :321 1 2 3 1 4 . 8 4 1 . 5 1 0 5 1 1 . 0 6 .bHM F l N M 合成弯矩的计算 2 2 2 212 1 6 6 . 0 4 5 1 1 . 0 6 5 3 7 . 3 6b b bM M M 画出弯矩图 因单向回转转矩为脉动循环,取 6 则截面 b 处当量弯矩为 2 2 2 25 3 7 . 3 6 0 . 6 7 8 6 . 3 2 7 1 5 . 0 8bbM M T N m g截面 b 为危险截面:查表机械设计 122 齿轮的主要力学性能,许用应力及用量,选择 45#调质钢 1 70b M P a nts22 nts23 4.5 驱动轴的确定与计算: 1.大齿轮上作用的力 : 1 6 4 7 0 ( )tFN t a n 2 0 5 9 9 4 . 5 9 ( )rtF F No 2 3 0 6 .3 2 .T N m 2.求轴 承的支撑反力: 驱动轴受力分析如图 : FF F F水平面上的支反力和弯矩图: 21 7 7 . 5 104204 5 7 7 . 5tH FFN 2 1 6 4 7 0 1 0 4 2 0 6 0 5 0H FF F水平面上弯矩 : 11 1 0 4 2 0 0 . 0 4 5 4 6 8 . 9bHM F l N m c)垂直面上支反力和弯矩图: F F 468.9 nts24 1 2 22231 7 4 5 1 . 8 1 2 9 . 31 7 4 1 2 2 . 5 4 5212 1 0 9 . 8 6 5 3 3 . 332V V rZ V rZF F FF F FFN 连立各式得 1 2 3 4 7 .5VF 2 7077.8VF FF F F画出垂直弯矩图: 21 2 3 4 7 . 5 0 . 0 4 5 1 0 5 . 6bVM F l N m 11 2 3 4 7 . 5 0 . 1 2 2 2 8 6 . 4cVM F l d)合成弯矩图: 2212( ) ( )b b bM M M 2211( ) ( )c b cM M M 2 2 2 212( ) ( ) ( 4 6 8 . 9 ) (1 0 5 . 6 4 8 0 . 6b b bM M M N m ) 2 2 2 212( ) ( ) ( 2 8 6 . 4 ) (1 0 5 . 6 3 0 5 . 2 4c c bM M M ) 画合成弯矩图: 105.6 286.4 nts25 因单向回转,视转矩为脉动循环 : 2 2 2 22( ) ( ) ( 4 8 0 . 6 ) ( 0 . 6 2 3 0 6 . 3 2 1 4 9 7 . 8V b bM M T N m ) 2 2 2 22( ) ( ) ( 3 0 5 . 2 4 ) ( 0 . 6 2 3 0 6 . 3 2 1 4 5 1 . 0 6V c CM M T N m ) 计算弯矩图: nts26 截面 b 为危险截面。 查表 12-2 轴的常用材料,主要力学性能,许用弯曲应力及用途机械设计 P258 1 7 0b M pa 选材料 40Cr 调质钢。 4.6 键的校核: 花键轴抗弯抗扭截面系数计算公式: 42( ) ( ) / 3 2W d D d D d Z b D 矩形花键查机械设计手册 P256( 3.2.3)表 3-3-16 选择花键规则为 8 62 68 12 计算花键轴抗弯抗扭截面系数 4242( ) ( ) / 3 23 . 1 4 6 2 ( 6 8 6 2 ) ( 6 8 6 2 ) 8 1 2 / 3 2 6 82 5 7 9 5 . 9W d D d D d Z b D 按弯扭合成应力校合成应力校核轴的的强度 1)截面 b 当量 弯矩 最大 ,故 截面 c 可能 为危 险截 面已 知M =1497.8Nm,查表得 12-2 得 1 70b M P a 31 4 9 7 . 8 1 0 5 0 . 9 2 7 02 5 7 9 5 . 9caM MPW 所以此键合格 。 4.7 输入轴角接触球轴承 根据已知直径初选角接触球轴承 7208C 型轴承和角接触球轴承 7307C(查表 5-1-51 得)rC 1=28.6 KN rC 2=34.2 KN 1) 计算两轴承当量动载荷1P、2P轴承 、 均不承受轴向载荷只承受径向载荷,工作中有中等冲击: 11prP f F22prP f F由表 5-1-19 取pf=1.3 代人得: 1rF和2rF由轴的校验是得知1rF=12948N,2rF=12496N nts27 121 . 3 1 2 4 9 8 1 6 2 4 7 . 41 . 3 1 2 4 9 6 1 6 2 4 4 . 8PN N 2)计算轴承寿命10hL10631010 9 0 4 6 . 360rh CLnp( h) 8000( h) 10631010 9 1 3 6 . 660rh CLnp( h) 8000( h) 寿命满足要求。 4.8 输出轴圆锥滚子轴 承的校核 根据已知直径初选圆锥滚子轴承 7214E 型轴承和 7211E 型 查表: 15-7 圆锥滚子轴承摘自( GB297-84) 1d =55mm Cr =86.5x 310 N 2d =70mm Cr =125x 310 N 1)确定计算轴上的外载荷:由驱动轴校核得 104201FNH 60502FNH 2 3 4 7 .51FNV 7 0 7 7 .82V 2)确定轴承的支承反力: 22 1 0 6 8 1 . 21 1 1F F F NR H V 22 9 3 1 1 . 22 2 2F F F NR H V 得查表 12 1 5 0 6 3 4 1 5 3 8 3 2oo1 5 .6 3 .5 8octg 0 . 4 1 . 4 3Y c tg 1 . 5 0 . 0 9e c tg nts28 1 3 7 3 4 . 71 2F RF S YN 2 3 2 5 5 . 72 2F RF S YN 3)计算 ,12FFAA12FFSS由 于对轴承 2 压紧 11 3 7 3 4 . 7ASF F N1 1 1A S a AF F F F 1 0 .3 4 91F A eFR X=1 Y=0 1 1.3Pf 2 0 .5 7 32F A eFR X=0.4 Y=1.4 2 1.3Pf ()P f X F Y FP R A 1 3 8 8 5 .61P 小 时 8 9 5 3 .0 62P 小 时 所以驱动轴圆锥滚子轴承寿命足够。 nts29 第五章 结论 我们的毕业设计结束了,这不仅仅是对我们所学专业知识的一次综合检验,也是对大学期间所学全部知识的一次全面检验。 我所设计的中小型拖拉机是对目前市场上流行的中小型拖拉机的改进与提高。在设计中我们参照了拖厂的一些拖拉机,在他们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改进。在设计中我感到对所学专业知识了解的并不深入,再加上缺少实践经验,所以在设计中我遇到了不少困难。虽然在郝红周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帮助下,我完成了毕业设计要求的任务,但我的设计当中难免存在这样 或那样的不足之处。 本次毕业设计,给了我们一次全面的实践机会。通过设计中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加深了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锻炼了我们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nts30 参考文献 1 彭文生,李志明,黄花梁 主编机械设计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 ,2002 年 8 月 2 陈家瑞 主编 .汽车构造 (上、下 ).第 2 版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年 1 月 3 王望予 主编 .汽车设计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年 7 月 4 机械电子工业部洛阳 拖拉机研究所主编 .拖拉机设计手册(上、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4 5 张龙 主编 .机械设计课程手册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 年 5 6 日 自动车技术会小林明等 主编 .汽车工程手册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4 年 4 月 7 王昆 主编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北京 : 高等教育 出版社 ,2005 年 12月 8余志生 .主编 .汽车理论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9徐灏 .主编 .机械设计手册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1 10汽车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 .主编 .汽车简明手册,北京:人 民交通出版社, 2001 11周孔亢 .主编 .1.5 吨级农用运输车的技术分析 .拖拉机 .1992 第一期 12林宁 .主编 .汽车设计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 13金国栋 .主编 .汽车概论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14张洪图 .主编 .汽车构造(底盘部分)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15吉林工业大学汽车教研室 .编 .汽车设计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16吉林工业大学拖拉机教研室编 . 拖拉机构造 .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1974. nts31 致谢 首先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毕业设 计这次难得的锻炼机会,使我们能够在走出校门参加工作之前对自己大学期间所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了一次综合的训练,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好了基础。同时,感谢我们的各位专业课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设计环境。学校图书馆和我的指导老师郝红周老师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参考资料。我的指导老师郝红周老师还带领我们到拖厂观看了实物。 在这次为期两个月的毕业设计中,郝红周老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对我们设计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提出了许多有用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表示万分的感谢,可以说本次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与郝红周老师的辛勤指导是分不开的 。本次设计还得到了同组同学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也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Powering profits How PSA is extracting more performance and profit from a new 2.2-litre engine The ongoing success of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PSA Peugeot Citroen and Ford (See Feature, page 38) is further illustrated b y the introduction of an all-new 2.2-litre diesel engine for passenger cars. The inline four-cylinder engine was not included in the original framework agreement, signed in 1998. Its development suggests that the two groups are doing well out of the partnership. The new 2.2-litre diesel engine resulting from the technical alliance between PSA and Ford was designed to meet an ambitious target. It had to offer the driveability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8马力轮式拖拉机最终传动及驱动轴的设计【优秀拖拉机全套课程毕业设计含2张CAD图纸】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474867.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