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机动力输出总成的设计(720转-分).doc

拖拉机动力输出总成的设计(720转-分)【优秀拖拉机动力课程毕业设计含3张CAD图纸】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57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47489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85.96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5-08-28 上传人:QQ14****9609 IP属地:陕西
40
积分
关 键 词:
动力输出 总成 汽车设计 课程毕业设计 拖拉机动力输出总成的设计
资源描述:

动力输出总成的设计(720转-分)

拖拉机动力输出总成的设计(720转-分)【优秀拖拉机动力课程毕业设计含3张CAD图纸】

【带开题报告+外文翻译】【44页@正文14000字】【详情如下】【需要咨询购买全套设计请加QQ1459919609】

动力输出轴--文献翻译.doc

封皮.doc

开题报告.doc

拖拉机动力输出总成的设计(720转-分).doc

摘要.doc

装配图.dwg

大齿轮.dwg

高速轴.dwg

动力输出总成的设计(720转/分)

摘  要

动力输出轴是拖拉机的重要工作部件,动力输出主要用于拖拉机在行进中输出发动机动力以驱动农机具,如割草机、喷药机等。动力输出总成的设计是基于减速增扭的原理。动力从变速箱引出,再进过一对大小齿轮减速,转速减小的同时,扭矩成比例的增加。动力输出没有标准的设计过程,主要根据变速器和减速器的设计,确定齿轮的传动类型、传动关系、受力分析、建立数学模型。依据传统的设计方法,本着半经验半理论的设计原则通过类比的方法,参考已有车型的动力输出的设计过程,然后验算零件的强度和机械应力情况,最后确定了采用半独立式的动力输出机构方案,动力直接从发动机的曲轴引出,这种输出类型现在被广泛使用,特别受到欧美的青睐。本次设计采用的主动的直齿滑动齿轮啮合,主动齿轮可以在高速轴上滑动,以提供啮合和分离的选择。这种设计最大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维修。

而且为了避免动力输出轴头在高速旋转下危及人身的事故发生,本次设计专门设计了动力输出轴保护罩,保证外露的高速旋转部件不会伤害人,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关键词:动力输出轴,半独立式,主动齿轮,从动齿轮

POWER TAKEOFF SHAFT DESIGN(720r/min)

ABSTRACT

Power take off shaf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ractor, PTO shaft provides a means to drive the machines that are being towed by the tractor, Take mower and manure spreaders for example.

The PTO shaft operates on the principle of reducing the PTO shaft speed, before the drive from the transmission is applied. At the same time ,the PTO shaft increases the torque ,for when speed is lost through gears, torque is gained in the same proportion .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of the transmissions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simplicity and reliability.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mean of design, part experience and theory and analogism. We firstly chose gear type, make selection of the gear parameter, then establish the mathematic   model dose the type of the being.

In this thesis, we dose semi-independent type.  This type of PTO shaft is popular not only in our country, but also in Europe. The merit of this type is outstanding, We choose spur gear to transmit the drive.the driving gear can be slid along the splines on the internal end of shaft and into mesh with driven gear. The means of this type is easy for fixing and mending.

To avoid the accident of the wound from the revolving of the end of PTO shaft, the shaft and universal joint of PTO should be guarded by commercially available shields ,which cover moving part, so it will improve the softy.

Key words:PTO shaft, semi-independent, driving gear, driven gear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 .. .. .. .. ........................1

§1.1拖拉机发展概述............................1

§1.2动力输出总成的概述............................3

§1.3拖拉机工作速度匹配...........................5

§1.4 动力输出轴的转速配置...........................5

§1.5动力输出轴性能...........................6

第二章 动力输出总成齿轮主要参数的确定... .. .. .. .. .....8

§2.1 齿轮的概述.... .. .. .. .. .......................8

§2.2 方案一设计.. .. ................................8

§2.2.1 方案一齿轮计算 . ................... ......8

§2.2.2 方案一轴设计......................... .....9

§2.3 方案二设计.. ............... .. ...............12

§2.3.1 方案二齿轮设计...................... ......12

§2.3.2 齿轮变位设计...................... ........ 15

§2.3.3 齿轮重合度的设计...................... ....17

第三章 动力输出总成轴承的计算......................19

§3.1 轴承的概述.. .. .. .. ...........................19

§3.2 轴承的计算.................................19

第四章 轴的校核计算................................21

§4.1 高速轴设计.... .. .. .. .........................21

§4.2 低速轴设计.... .. ..............................23

第五章 花键的计算...................................26

§5.1 低速轴花键设计. ... ............................26

§5.2 高速轴花键设计.................................27

§5.3 连轴器花键设计........................ ........ 28

第六章 控制机构设计.................................30

§6.1 自锁弹簧的设计.... .. .........................30

§6.2 操纵机构位置的设计.............................31

第七章 动力输出轴的加工方法.......................34

第八章 使用与保养......................35

第九章 结论.........................................37

参考文献...............................................38

致谢...................................................40

第一章 绪 论

§1.1 拖拉机发展概述

   国外拖拉机的技术发展趋势,是广泛采用高新技术,提高拖拉机性能、可靠性、操作方便性、舒适性、安全性及外观质量等。

  1、降低振动、噪声及发动机排放污染

  拖拉机前驱动桥采用液压悬架,以大幅度降低拖拉机的振动;小型拖拉机采用小缸径柴油机代替单缸柴油机,使柴油机结构尺寸缩小、噪声降低。此外,发达国家还对拖拉机发动机的排放规定了严格的标准,并分期实施。

  2、完善性能,满足农田与运输作业要求

  如完善拖拉机的传动系统,采用先进的换挡装置,满足农机具不同作业速度需要;采用前后桥驱动与制动、前后动力输出轴以及可变速的后动力输出轴,以适应配置不同农具的动力配套需要;另外,静液压驱动的拖拉机也日趋增多。

  3、提高可靠性

  如将拖拉机平均故障时间(MTBF)提高到300h以上;广泛采用子午线轮胎,大中型拖拉机普遍应用宽断面子午线轮胎,较大地提高拖拉机的附着性能和耐磨性能;完善液压悬挂系统,提高农机具悬挂的方便性。在大中型拖拉机上广泛采用负荷传感的闭环液压控制系统、电子液压悬挂系统;将液压力输出增至3-4组,每组单独操作;拖拉机设置前、后三点悬挂,普遍采用快速挂接装置等。

参考文献

[1]  程悦荪.拖拉机设计.北京: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1981,43-67

[2]  吉林工业大学拖拉机教研室编.拖拉机构造.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74,90-99

[3]  文农.底盘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67-89

[4]  《拖拉机编辑部》.拖拉机设计和计算.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45-67

[5]  孙恒模主编.机械原理(第六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7-87

[6]  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第七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84-234

[7]  林建兴,曹曼玲,刘鸿文.简明材料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67-90

[8]  第一机械工业部机械研究院农业机械研究所编.农业机械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73,12-67

[9]  侯洪生.机械工程图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67-120

[10] 全国拖拉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洛阳拖拉机研究所编.拖拉机柴油机设计标准手册.北京:中国标准化出版社,45-70

[11]  吉林工业大学,北京农机学院,洛阳农机学院,湖北农机学院,镇江农机学院,河北工学院合编.拖拉机底盘结构设计图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67-90

[12] 东北大学《机械零件设计手册》编写组编,蔡春源主编.机械零件设计手册,1145-1340

[13] 机械电子工业部洛阳拖拉机研究所主编.拖拉机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45-87

[14] 王昆,何小柏,汪信远.机械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9-197

[15] 姜勇.AUTO CAD 高级教程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4,8-70


内容简介:
1 动力输出总成的设计( 720 转 /分) 摘 要 动力输出轴是拖拉机的重要工作部件 ,动力输出主要用于拖拉机在行进中输出发动机动力以驱动农机具 ,如割草机、喷药机等。动力输出总成的设计是基于减速增扭的原理。动力从变速箱引出,再进过一对大小齿轮减速,转速减小的同时,扭矩成比例的增加。动力输出没有标准的设计过程,主要根据变速器和减速器的设计,确定齿轮的传动类型、传动关系、受力分析、建立数学模型。依据传统的设计方法, 本着半经验半理论的设计原则通过类比的方法,参考已有车型的动力输出的设计过程,然后验算零件的强度和机械应 力情况,最后确定了采用半独立式的动力输出机构方案,动力直接从发动机的曲轴引出,这种输出类型现在被广泛使用,特别受到欧美的青睐。本次设计采用的主动的直齿滑动齿轮啮合,主动齿轮可以在高速轴上滑动,以提供啮合和分离的选择。这种设计最大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维修。 而且为了避免动力输出轴头在高速旋转下危及人身的事故发生,本次设计专门设计了动力输出轴保护罩,保证外露的高速旋转部件不会伤害人,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关键词: 动力输出轴,半独立式,主动齿轮,从动齿轮 nts 2 POWER TAKEOFF SHAFT DESIGN( 720r/min) ABSTRACT Power take off shaf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ractor, PTO shaft provides a means to drive the machines that are being towed by the tractor, Take mower and manure spreaders for example. The PTO shaft operates on the principle of reducing the PTO shaft speed, before the drive from the transmission is applied. At the same time ,the PTO shaft increases the torque ,for when speed is lost through gears, torque is gained in the same proportion .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of the transmissions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simplicity and reliability.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mean of design, part experience and theory and analogism. We firstly chose gear type, make selection of the gear parameter, then establish the mathematic model dose the type of the being. In this thesis, we dose semi-independent type. This type of PTO shaft is popular not only in our country, but also in Europe. The merit of this type is outstanding, We choose spur gear to transmit the drive.the driving gear can be slid along the splines on the internal end of shaft and into mesh with driven gear. The means of this type is easy for fixing and mending. To avoid the accident of the wound from the revolving of the end of PTO shaft, the shaft and universal joint of PTO should be guarded by commercially available shields ,which cover moving part, so it will improve the softy. Key words: PTO shaft, semi-independent, driving gear, driven gear nts 3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 . . . . . .1 1.1 拖拉机发展概述 .1 1.2 动力输出总成的概述 .3 1.3 拖拉机工作速度匹配 .5 1.4 动力输出轴的转速配置 .5 1.5 动力输出轴性能 .6 第二章 动力输出总成齿轮主要参数的确定 . . . . . .8 2.1 齿轮的概述 . . . . . .8 2.2 方案一设计 . . .8 2.2.1 方案一齿轮计算 . . .8 2.2.2 方案一轴设计 . .9 2.3 方案二设计 . . . .12 2.3.1 方案二齿轮设计 . .12 2.3.2 齿轮变位设计 . . 15 2.3.3 齿轮重合度的设计 . .17 第三章 动力输出总成轴承的计算 .19 3.1 轴承的概述 . . . . .19 3.2 轴承的计算 .19 第四章 轴的校核计算 .21 4.1 高速轴设计 . . . . .21 4.2 低速轴设计 . . .23 第五章 花键的计算 .26 5.1 低速轴花键设计 . . .26 5.2 高速轴花键设计 .27 5.3 连轴器花键设计 . . 28 第六章 控制机构设计 .30 6.1 自锁弹簧的设计 . . .30 nts 4 6.2 操纵机构位置的设计 .31 第七章 动力输出轴的加工方法 .34 第八章 使 用 与 保 养 . . . . . . . . . . . . . . . . . . 3 5 第九章 结论 .37 参考文献 .38 致谢 .40 nts 5 第一章 绪 论 1.1 拖拉机发展概述 国外拖拉机的技术发展趋势,是广泛采用高新技术,提 高拖拉机性能、可靠性、操作方便性、舒适性、安全性及外观质量等。 1、降低振动、噪声及发动机排放污染 拖拉机前驱动桥采用液压悬架,以大幅度降低拖拉机的振动;小型拖拉机采用小缸径柴油机代替单缸柴油机,使柴油机结构尺寸缩小、噪声降低。此外,发达国家还对拖拉机发动机的排放规定了严格的标准,并分期实施。 2、完善性能,满足农田与运输作业要求 如完善拖拉机的传动系统,采用先进的换挡装置,满足农机具不同作业速度需要;采用前后桥驱动与制动、前后动力输出轴以及可变速的后动力输出轴,以适应配置不同农具的动力配套 需要;另外,静液压驱动的拖拉机也日趋增多。 3、提高可靠性 如将拖拉机平均故障时间 (MTBF)提高到 300h 以上;广泛采用子午线轮胎,大中型拖拉机普遍应用宽断面子午线轮胎,较大地提高拖拉机的附着性能和耐磨性能;完善液压悬挂系统,提高农机具悬挂的方便性。在大中型拖拉机上广泛采用负荷传感的闭环液压控制系统、电子液压悬挂系统;将液压力输出增至 3-4 组,每组单独操作;拖拉机设置前、后三点悬挂,普遍采用快速挂接装置等。 4、提高驾驶室的舒适性、安全性和方便性 采用空调和隔音、密封良好、视野开阔的驾驶室 ;转向盘的倾角与高度、驾驶座前后位置皆可按驾驶员要求调整;采用减振座椅;将所有传动、液压悬挂操纵装置等全部集中在操纵台右侧,以便于驾驶员操作,并改用按钮或旋钮操纵;在驾驶室中通过计算机屏幕可随时显示拖拉机工作状态和作业效率,有的还可通过驾驶室中的电子仪表显示农机具的工作参数与状态。 nts 6 5、提高整机造型的外观质量 各国对拖拉机的外观设计和油漆色彩及牢度都非常重视,拖拉机总体配置紧凑、线形流畅、冲压件平整光滑,覆盖件造型美观;油漆的耐磨、耐热、耐光照和耐腐蚀性好,光泽牢固持久、色彩搭配协调,整机美感。 6、提高自动化强度 国外大型拖拉机普遍应用了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 (1)性 能监 测、 显 示及 数据 处 理系 统。 如 纽荷兰 Winner 系列的Check-Panel 电子系统、迪尔 Intellitrak 电子仪表系统、纽荷兰 8030 系列的电子 信息 系统、 道依兹 Agrotronic-I 电子 驾驶 操纵系 统、 福格森Autotronic 系统和 Datatronic 系统等。这些装置主要控制拖拉机的常规参数,如发动机转速、机油压力和温度、燃油量、电压等的电子传感;液晶图形显示及超声光警示;也控制随机工作性能参数,如实际行驶速度、发动 机转速、滑转率、动力输出轴 (PTO)转速、作业面积、作业效率及工作时间等。另外这种装置还有优化驾驶操纵方案,故障诊断和报警,前驱动、差速锁和动力输出轴 (PTO)自动控制等功能。 (2)液压悬挂调节控制系统。如迪尔的 Prohytronic 电 -液式悬挂控制系统、纽荷兰的电液提升器、道依兹的 Agrotronic-h 电子液压调节系统等,主要具有反应灵敏度,提升下降速率,实现力、位、混合或浮动等方式的自动精确控制的功能。 (3) 变 速 箱 及 传 动 系 控 制 系 统 。 如 纽 荷 兰 8030 拖拉机系列的Ultra-Command 型变 速箱等,可实现增扭器、正倒挡机构,前驱动、差速锁、PTO 等的电 -液操纵和自动控制。 (4)机载计算机系统。如纽荷兰 “Agrtronic” 机载计算机系统,功能是采集和处理拖拉机作业过程中的各项性能参数,从而随时调整各项参数以使拖拉机和机具的综合效率最佳化。这些数据包括发动机转速、 PTO 转速、作业行驶速度、打滑率、作业面积和油耗等。 7、功能增加 与拖拉机配套的作业机械从挂接方式上主要可分为前悬挂式、后悬挂式、侧面悬挂式和中悬挂式。 (1)前悬挂式的作业机械其动力多来自拖拉机的前动力输出装置 ,利用拖拉机本身的液压输出进行工作;作业机械升降主要靠拖拉机的前悬挂装置的nts 7 升降油缸来完成。前悬挂式的作业机械有折臂伸缩式或可回转式的割草机、平地机等,主要用于修整路边的草地及路面等项作业。直接的前悬挂式的作业机械还有草坪机械及割草机械等。 (2)侧挂式与前悬挂式的结构有所不同,作业装置多通过一个刚性门架装置固定于拖拉机的机体上,在支架的侧面安装不同的作业装置,作业装置多依靠拖拉机本身的液压输出而工作。侧挂式作业装置对拖拉机的整体结构及液压输出要求较高,不便于快速挂接,产品的适应性较差。 ( 3) 中部挂 接前置式的作业机械,主要有装载机、叉车、推雪装置等。作业机械通过一个特殊的门架固定在拖拉机的机体中部。作业机械的工作装置多设计为可快速更换式结构,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快速更换不同的工作装置,如铲斗、平叉、推雪板等。工作装置多依靠拖拉机本身的液压输出及控制系统工作,简化了操纵与控制。中部挂接前置式的作业机械对拖拉机的整体结构及液压输出系统要求很高,不便于快速挂接,产品的适应性较差。 (4)后悬挂式作业装置品种较多,除了可以直接挂接的作业装置,如割草机、平地机等外,更多的是挂接复合式的作业装置,如小型挖掘机、 多功能作业装置等。后悬挂式作业装置的动力输入有 2 种形式。一种是利用拖拉机的后动力输出动力,同时利用拖拉机的多路液压输出连接与控制各工作装置,进行多种复合式作业。这种作业装置结构相对简单,质量较小,操纵方式较简单便利,缺点是对拖拉机的液压输出系统要求较高,系统的压力损失较大,工作效率不高,作业装置的安装与拆卸相对较繁琐。另一种作业装置是有自己的独立驱动装置及操纵系统,只是利用拖拉机的后动力输出带动其油泵工作即可,操纵与控制系统有的通过软轴及电缆连接于拖拉机的驾驶室内,有的则直接布置于作业装置上并配备有座椅,便 于直接操纵与控制。这种独立式作业装置对拖拉机的输出要求不高,只要有一路动力输出即可,便于快速安装与拆卸,适用性较强 。 1.2 动力输出总成的概述 动 力输出轴主要用于拖拉机在行进中输出发动机动力以驱动农机具如旋耕机,喷药机械、收割机,播种机及带动驱动桥的挂车。 也可以与带轮连接用来驱动固定的农业机械,如脱粒机,饲料粉碎机,排灌机械,发电设备nts 8 等。根据动力输出轴的运转特性,分为常转式和同步式动力输出轴。对动力输出轴的要求 由于动力输出轴与多种多样的农机具配套使用,设计时必须符合统一的标准。为此我国制定 了农业拖拉机动力输出轴国家标准。该标准适用于拖拉机后部纵向配置的动力输出轴,其要点是:( 1)在发动机转速为 80%至 90%的标定转速时,动力输出轴达到标准转速;( 2)朝拖拉机前进方向看 ;动力输出轴顺时针方向旋转;( 3)动力输出轴的轴头及联结套型式、尺寸分为三种。 a 类:标准转速 540 转 /min,允许传递的最大功率为 48KW,伸出端采用公称直径为 35 的 6 齿矩形花键。 b 类 :标准转速 1000 转 /min ,允许传递的最大功率为 92kw,伸出端采用公称直径为 35mm 的 21 齿渐开线花键。 C 类:标准转速 1000 转 /min,允许传递的最大功率为 185kw,伸出端采用的是 20 齿渐开线花键。 标准转速动力输出轴按其传动方式分为非独立式的,半独立式的和独立式的三种独立程度不同的动力输出轴对农以满足情况是不同的,见表 1-1。 表 1-1 不同型式标准转速动力输出轴对农艺的满足情况 农艺要求 非独立 半独立 独立式 拖拉机起步、停车、换档时农机具不停止运转 不能 能 能 农机具工作机构起动与拖拉机起步不同时进行 不能 能 能 农机具工作机构起动和停止,不必停止拖拉机 不能 不能 能 ( 1)非独立式:动力输出轴和驱动轮的 运转和停止均由同一个主离合器控制。主离合结合时,由动力输出轴驱动的农机具工作机构和拖拉机同时工作启动 ,主离合器分离时,农机具和拖拉机同时停止工作。 ( 2)半独立式:通常由联动操纵机构的双重用离合器控制的,离合器的踏板行程分为两部分,踏下踏板先分离主离合器,驱动轮停止转动,继续踏下踏板,副离合器才分开。因此,在副离合结合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主离合的离、合操纵。 ( 3)独立式动力输出轴:采用独立式操纵机构的双作用离合器的动力输nts 9 出轴的运转和停止可独立操纵,不受主离合器的影响。 同步式动力输出轴用来带动工作机构的转速需 与拖拉机行驶速度成正比的农机具,如播种机,施肥机和挂车的驱动桥等。同步式动力输出轴应从变速箱输出轴或该轴以后的其他轴上引出动力,通过同步齿轮传动。同步式动力输出轴和标准转速动力输出轴可以共用一个输出轴头,也可以各用各自的轴头。轴头可以后置也可以侧置。侧置的同步动力输出轴可利用后桥中某横置轴伸出壳体外来实现。 1.3 拖拉机工作速度匹配 a、爬行工作速度 0.2 2km/h,主要用于开沟、旋耕、收获等作业。 b、缓行工作速度 2 5km/h 主要用于收获、旋耕等作业。 c、牵引工作速度(轮式为 6 14km/h, 履带式为 5 9km/h)主要用于犁、播种、中耕、施肥、等作业。在这个速度范围内应有一个相应发挥标定牵引力的工作档。还应有低于此工作速度的储备档,用于克服阻力短程增大和适应使用中发动机功率下降情况。 d、运输工作速度(轮式为 16 30km/h,履带式为 9 12km/h)主要用于田间和道路运输和转移。根据各国法规的不同,轮式拖拉机最高运输速度一般限制在 25 km/h 或 30km/h。 e、倒驶工作速度 2 4km/h 用于挂接机具。相邻两档速度之比一般为 1.2到 1.4 之间,在常用的牵引作业速度之间取较小值,其他工作速 度之间可取得较大值。间距范围小;有利于选择最佳的工作速度,使得拖拉机接近满负荷,以提高作业生产效率或处于燃油经济区工作。对于大功率拖拉机,功率利用率和燃油经济性有重要意义,通常档次安排较密,并相应的采用部分或全动力换档装置。 1.4 动力输出轴的转速配置 按 GB1592-86农业拖拉机动力输出轴的规定,动力输出轴标准转速和相应允许传递的功率。对于 48KW 以上的拖拉机,除装用 1000r/min 的动力输出轴外,通常还可以换装 540r/min 的动力输出轴。以与较小功率的机具配nts 10 合。有些拖拉机同时装备上述两种 转速的标准的动力输出轴,以供配套选用。我国、日本和 德国等某 些中小轮 式拖拉机 上还可以 采用 540r/min 和1000r/min,540r/min、 720r/min 和 540r/min、 720r/min、 1000r/min 等。 二档三档或四档变速动力输出轴可以装用一类轴头, 540r/min 为标准的转速。这可在部分负载作业时,用较高转速档,关小油门达到 540r/min,以改善燃油经济性;同时也将高转速档作为非标准转速与具有高转速工作部件的机具配套,或与适应行驶速度配合,用以旋耕等作业,以取得较高的生产效率与作业质量。 1.5 动力输出轴性能 动力输出轴的性能表示拖拉机通过动力输出轴驱动机具的能力,动力输出轴的特性曲线与发动机的调速特性曲线相似,差别在于动力输出轴的效率。 dceveded ppppp 1 ( 1-1) 式中:dp-动力输出轴的功率;d-动力输出轴的效率;dc-动力输出轴的传动 效率。 ( 1)最大动力输出轴的功率与发动机标定转速下最大动力输出轴功率 最大动力输出轴的功率是动力输出轴特性曲线上的最大功率点,它通常与发动机标定转速下的最大动力输出轴的功率点相似。如果发动机外特性上,低于标定点时转矩上升较快,最大动力输出轴功率将低于标定转速时达到,一般edb pp )92.087.0(。 ( 2)标定转速下的动力输出轴的功率 与标准转速相对应的动力输出轴的功率表示动力输出轴驱动机具的能力。动力输出轴的标准转速一般在发动机标定转速的 80%到 100%时达到。相应于发动机转速较低时, 可使得动力输出轴作业处于较经济的燃油消耗区域。而接近发动机标定转速时,可以得到较高的动力输出功率。 ( 3)动力输出轴转矩储备系数 动力输出轴转矩储备系数性质与发动机转矩储备系数相似,表示拖拉机适应短期超载作业能力。由于在最大转距点发动机的转速较低,因驱动液压nts 11 泵等附件功率消耗和传动搅油损失减小,动力输出轴的效率提高,动力输出轴的转矩储备系数可高于发动机转矩 3%到 5%,一般在 1.15 到 1.4 之间。最大转矩点相对应的发动机标定转速的 60%工作速度的配置为了适应不同的作业需要,拖拉机设置了相应的各种工作速度,以从事 多种作业,保证作业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性。 nts 12 第二章 动力输出总成齿轮主要参数的确定 2.1 齿轮的概述 齿轮设计的要求 ( 1) 在齿轮运转性能方面:噪声低,振动小,传动效率高。 ( 2) 在承载能力方面:具有所要求的强度和工作寿命,或在规定的寿命下 得的 可靠度。 ( 3) 在工艺性能方面:能采用容易得到的刀具加工,齿轮参数和刀具加工, 齿轮参数和刀具参数相协调。 ( 4) 在经济性方面:在保证使用性能和耐久性的条件下,加工和使用成本 低 总的来说,齿轮设计是齿轮使用性,工艺性和经济 性能等方面的矛盾的协调统一。片面强调单一的方面,都不能设计出满意的齿轮。 齿轮传动可以做成开式的、半开式的以及闭式。如在农业机械,建筑机械以及简单的机械设备中,有一些齿轮传动没有防尘罩和机壳,齿轮完全暴露在外边,这叫开式齿轮传动。这种齿轮传动不仅外界杂物极易侵入,而且润滑不良,因此工作条件不好,轮齿也容易磨损,固只用于低速齿轮的传动。当齿轮传动装置装由简单的防护罩时候,有时还把大齿轮部分的在油池里。则称为半开式齿轮传动。它的工作条件虽然有所好转,但还不能做到严防外界杂质侵入,润滑条件也不算好。拖拉机等所用的 齿轮传动,都是经过精确加工而封闭严密的箱体中,这称为闭式齿轮传动。它和开式或半开式相比,润滑条件及防护条件等最好。 2.2 方案一设计 2.2.1 方案一齿轮计算 由任务书的发动机标定转速为 2200 转 /分功率为 12 小时功率 45KW 。 可以得到在标定转速下发动机传递的扭矩 459 5 5 0 9 5 5 0 1 9 5 . 32200pT n N Mn nts 13 其中扭转储备系数为 20% m a x 20%T T nTn gg因 为 Tn=195.3N m所 以 Tmax=23.36N m由经验公式粗算中心距 334 m a x 1 4 2 3 4 . 3 6 8 6 . 3a M e m m 方案一 a 圆整至 88mm 由经验公式 33121211 2 1 2m a x 2 3 4 . 3 61 2 . 8 61 0 1 02 8 859322003 . 0 57203 . 0 5 ; 5 95 9 1 6 ; 4 9MM n kmninZZZZZZ Z Z Z 入出2取 3借 用 汽 车 变 速 器 倒 挡 齿 轮 分 配 原 则2AZh= m为 小 齿 轮 的 齿 数 ; Z 为 大 齿 轮 的 齿 数 2.2.2 方案一轴设计 轴的强度计算有三种方法 ( 1) 按转距估算轴径 ( 2) 按当量弯矩近似计算 ( 3) 安全系数的精确校核计算 对高速轴进行校 按许用弯曲应力进行轴的强度校核 nts 14 图 2-1 轴的受力简图 轴的受力分析 2 2 2 3 4 . 3 6 9 . 7 6 51 6 3TF t K Nd 3; 2 02 0 9 . 7 6 5 1 0 3 . 5 5 4Ft c t gFrF r t g F t t g K N 齿 轮 的 压 力 角 度 轴的扭矩图 T图 2-2 轴的扭矩图 受力分析图 因为 Fr=3.554KN;易得 F1=2.847KN ;F2=0.706KN 所以可以做出剪力图如下 nts 15 图 2-3 轴的弯力图 继而可以得出弯矩图如下: 图 2-3 轴的弯矩图 由机械零件设计手册表 20-13 得 实心轴的最小直径为 4 2 23 1 0 ( )MTd -(式 1-1) 其中 M 为合成弯矩;单位为 N.M。 为许用应力;单位为 Mpa 为转距和弯矩作用性质差异的系数; nts 16 当扭剪按脉动循环变化时 , =0.6 根据选用材料为 45 钢,查机械零件设计手册可知 45 钢的许用应力为 70 Mpa。 将数据带入公式( 1-1) 4 2 23 1 0 8 8 . 2 5 7 ( 0 . 6 2 3 4 . 3 6 ) 2 8 . 770d m m 故高速轴的最小直径取 30mm。 2.3 方案二设计 2.3.1 方案二齿轮设计 故高速轴的最小直径取 30mm。 选用滑动直齿解决齿轮啮合问题由上面计算得轴的最小直径为 30mm。在方案 1中直齿直径为 48mm;又采用花健连接,齿轮的强度无法保障,一般加工成齿轮轴的形式。这样就不能满足啮合的要求。重新调整模数和齿数,增加直径长度。 m取 3.5,小齿齿数取 19;大齿齿数取 58。 212200 3 . 0 5 ; 5 8 / 1 9 3 . 0 5 2720n ziinz 入理 实出3 . 0 5 2 3 . 0 5 0 . 0 6 %3 . 0 5ii 理实误 差 理i满足传动要求。 齿轮在啮合过程中,轮齿根部产生弯曲应力,过度 圆角处有应力集中,所以齿轮受到足够大的载荷作用时其根部弯曲应力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轮齿就会断裂。在汽车变速器中这种破坏情况很少发生,而常见的断裂是由于在重复载荷作用下,使齿根受拉面的最大应力区出现疲劳裂缝,而逐渐扩展到一定深度而产生折断其破坏断面在疲劳裂缝部位呈光滑表面,而突然断裂部位呈粗粒状表面。变速器低档小齿轮由于载荷大而齿数少多发生弯曲疲劳断裂。 齿面点蚀是常见的高档齿轮齿面接触疲劳的破坏形式。齿面长期在脉动的接触应力作用下,会逐渐产生大量与齿面成尖角的小裂缝。啮合时由于齿nts 17 面的相互挤压使充满润滑油的裂 缝处有油压增高导致裂缝的扩展,最后产生剥落,使齿面产生大量的扇形小麻点,即所谓点蚀。点蚀使齿形误差加大而产生附加动载荷。通常是靠近节圆根部齿面处的点蚀较靠近节圆顶部齿面处的点蚀严重,主动小齿轮较被动大齿轮较严重。在局部高温,高压下齿面互相熔焊粘连,齿面沿滑动方向形成撕伤痕迹的损坏形式称为齿面胶合。在一般的汽车变速器中产生胶合损坏的情况较少。 综上所述,在汽车变速器中齿轮的破坏形式主要有弯曲疲劳断裂和点蚀两种。应对齿轮的弯曲强度和接触强度进行重点校核。 对齿轮进行齿根弯曲强度计算和齿面接触强度计算 ( 1) 拖拉机的动 力输出轴,速度不高,故可以选用 7 级精度( GB10095-88) ( 2) 由传动分析可得采用直齿传动; ( 3) 材料分析 选用 20CrMnTi 小齿轮采用渗碳淬火热处理,硬度可达到 60HRC; 大齿轮采用渗碳淬火热处理,硬度可达到 60HRC; 【 2】按齿面接触设计计算 由机械设计式 10-9A 得 213 12 . 3 2 ( )EdHK t T zud u( 1) 由机械设计表 10-6 查得材料弹性影响系数 1 8 9 .8EZ M Pa( 2) 由机械零件设计手册图 12-12-d 按齿面硬度查得小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lim 1500H m pa ( 3) 工作寿命 15 年。每年工作 300 天。 由机械设计式 10-13 的计算应力循环次数 91196 0 6 0 2 2 0 0 1 (1 8 3 0 0 1 5 ) 4 . 7 5 1 01 . 5 5 1 0hN n j L 2同 理 N( 4) 计算载荷系数 a,计算齿轮的圆周速度 11 3 . 1 4 1 9 3 . 5 2 2 0 0 7 . 6 /6 0 1 0 0 0 6 0 1 0 0 0dnv m s nts 18 b,齿宽计算 10 . 4 8 ; 0 . 4 8 1 9 3 . 5 3 2ddbdb 取c,计算齿宽于齿高之比 b/h 齿高 2 . 2 5 2 . 2 5 3 . 5 7 . 8 7 5/ 3 . 8h m m mbh d,计算载荷系数 根据 v=7.6m/s;齿轮加工符合 7 级精度查 机械设计图 10-8 查得 动载荷系数 Kv=1.12; 由表 10-3 查得 1 . 11 0 3 1HF AKKK由 表 查 得 使 用 系 数由表 10-4 查得 7 级精度小齿轮相对非对称分布时 2 2 32 2 31 . 1 2 0 . 1 8 ( 1 0 . 6 ) 0 . 2 3 1 01 . 1 2 0 . 1 8 ( 1 0 . 6 0 . 4 8 ) 0 . 4 8 0 . 2 3 1 0dHdHKbK 将 数 据 带 入32= 1.38由 b/h=3.8, 1.38HK 查得机械设计图 10-13 得 1.4FK 故载荷系数 1 . 7A V H HK K K K K ( 5) 按接触疲劳许用应力计算齿轮的最小分度圆直径 取 失效的概率为 1%,安全系数 S=1 11220 . 9 1 5 5 0 135010 . 9 5 1 5 5 0 14251H N H L I MHH N H L I MHK M P aSK M P aS 带入公式 23 1 . 7 2 3 4 . 3 6 3 . 0 5 1 1 8 9 . 82 . 3 2 ( ) 6 2 . 30 . 4 8 3 . 0 5 1 4 2 5d m m选用的齿轮分度圆必须大于 62.3,方案二中分度圆满足要求。 所选用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满足要求。 【 3】按齿根弯曲强度验算所选齿轮 由机械设计式 10-5 得弯曲强度设计公式 nts 19 13 12 ()F S adFYYKTm Z 确定公式内各计算数值 ( 1)由机械零件设计手册图 12-24 e 查得小齿轮的弯曲疲劳极限 1 850FE M P a ( 2)由机械设计图 10-18 查得弯曲疲劳寿命系数120 . 8 5 ; 0 . 8 8F N F NKK( 4) 计算弯曲疲劳许用应力 取弯曲疲劳安全系数 S=1.2 128 5 0 0 . 8 5 6021 . 28 5 0 0 . 8 8 6 2 3 . 31 . 2FFM P aM P a( 5) 计算载荷系数 1 ; 1 . 1 2 ; 1 . 1 ; 1 . 4A V F FA V F FK K K K KK K K K 查 表 得 带入数据的 K=1.72。 ( 6) 计算齿形系数 由机械设计表 10-5 得 11222 . 8 0 ; 1 . 5 5 ;2 . 8 0 ; 1 . 5 5F a S aF a S aYY ( 7)计算大小齿轮的 Fa SaFYYg 1 1 2 2120 . 0 0 7 2 ; 0 . 0 0 6 3 2F a S a F a S aFFY Y Y Ygg将数值较大的小齿轮 Fa SaFYYg带入公式得 33 22 1 . 7 2 2 3 4 . 3 6 1 0 0 . 0 0 7 2 3 . 3 60 . 4 8 1 9m 方案二中的模数为 3.5 满足齿根弯曲强度的要求。 综合可得方案二中的齿轮综合力学性能满足要求 2.3.2 齿轮变位设计 nts 20 齿轮变位系数的选择 1, 齿轮变位的作用 ( 1)根据既定的齿轮,模数,来使得齿轮副符合于既定的中心距 ( 2)使得主 ,从动齿轮有较佳的强度平衡,即使的主,从动齿轮有基本相同的寿命和可靠度。 ( 3)通过齿轮副的变 位获得所需的啮合角,以提高承载能力。 避免齿根啮合干涉或加工时根切一般动力输出的那一对齿轮从提高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来选取变位系数 齿轮主要的失效形式是齿面的接触疲劳,而使得主动小齿轮更易出现疲劳点蚀或剥落。齿轮接触疲劳的薄弱点是节点,因而主要考虑如何降低节点的接触应力。一般采用以下途径 ( 1) 使节点处于两队齿啮合区齿面的载荷比单队啮合区小,从而降低节点应力。 ( 2) 使节点不处于啮合区,即所谓的节点外啮合,使得薄弱点不参加工作。 齿轮接触疲劳的研究表明,齿轮接触疲劳起源于单队齿啮合区的内界点,而不是节点。这是因为:单队啮 合区内界点的齿面接触应力比节点大;润滑条件比节点处差。因此,设计齿轮副主要应考虑如何降低内界点的接触应力的,降低主动小齿轮的方法有是大啮合角 为了增强小齿轮的强度和寿命对齿轮进行变位在确定齿轮参数时,需要首先选择齿轮的变位原则。齿轮变位是为了避免齿轮根切配凑中心距,但变位后还会影响齿轮强度,工作时的稳定性,耐磨性以及抗胶合的能力,甚至使在工作中产生噪声。齿轮变位主要是高度变位和角度变位。对直齿采用高度变位选择合适变位系数。 由机械原理 10-4 得 1 3 4 . 7 5amm12的 中 心 距m ( z + )a=2圆 整至 138mm 由变位齿轮计算公式 1 3 4 . 7 5c o s c o s c o s 2 0 2 3 . 4 2138aa 。 nts 21 由变位齿轮的公式 12 ()2zzx in v in vtg 带入数据的 1 9 5 8 ( 2 3 . 4 2 2 0 )2 2 0x i n v i n vtg 1.00x mm 查机械设计手册图 12-2 分配齿轮的变位系数 1 0.482x mm;大齿轮的变位系数为2 0 .5 1 8x mm; 由变位系数公式 1 3 8 1 3 4 . 7 5 0 . 9 23 . 5aay m ; 变位后的大齿轮参数 齿根圆 * 2( ) ( 1 0 . 2 5 0 . 5 1 8 ) 3 . 5 2 . 5 6 22 1 9 7 . 7 5f i af i f ih h c x m m md d i h m m 齿顶圆 * 2( ) ( 1 0 . 5 1 8 0 . 0 8 ) 5 . 0 3 3a i ah h x y m m 2 2 1 3 . 0 6 6a i i a id d h m m 变位后的小齿轮参数 齿根圆 * 1( ) ( 1 0 . 2 5 0 . 4 8 2 ) 3 . 5 2 . 6 8 82 6 1 . 2 4f i af i f ih h c x m m md d i h m m 齿顶圆 * 2( ) ( 1 0 . 4 8 2 0 . 0 8 ) 4 . 9 0 7a i ah h x y m m 2 7 6 . 3 1 4a i i a id d h m m 2.3.3 齿轮重合度的设计 由公式得 *1 ( ) ( 1 . 4 8 2 0 . 0 8 ) 3 . 5 1 . 4 0 2a a ih h x y m m 1 9 1 . 4 0 2 2 2 1 . 8 0 4aid m m m 12 1 . 8 0 4 1 . 1 4 6 719aid MdM nts 22 查机械零件设计手册图 12-6 得110.053z *22( ) ( 1 0 . 5 1 8 0 . 0 8 ) 3 . 5 1 . 4 3 8aah h x y m m 2 5 8 1 . 4 3 8 2 6 0 . 8 7 6ad m m m 226 0 . 8 7 6 1 . 0 458addm查得 220.01z 变位齿轮重合度计算公式:1212( ) ( ) 1 9 0 . 0 5 3 5 8 0 . 0 1 1 . 5 8 7a zzzz 重合度满足齿轮的传动要求 nts 23 第三章动力输出总成轴承的计算 3.1 轴承的概述 滚动轴是现代机器中广泛应用的部件之一,它是依靠主要元件间的滚动接触拉支承转动零件的。与滑动轴承相比,偶动轴承具有摩擦阻力小,功率消耗少,启动容易等优点。 常用的滚动轴承绝答多数已经标准化,并有专业工厂大量制造及供应各种常用规格的轴承。滚动轴承的基本结构是由内圈、外圈、滚动体和保持架等四部分组成。内圈用来和轴颈装配,外圈用来和轴承座装配。通常是内圈随轴颈回转,外圈固定,但也可用于外圈 回转但内圈不动,或是内、外圈同时回转的场合。当内、圈相对转动时,滚动体即在内、圈的滚道间滚动。常用的滚动体,有球、圆柱滚子、滚针、圆锥滚子、球面滚子、非对称球面滚子等几种。轴承内、外圈上的滚道,有限制滚动体侧向位移的作用。 保持架的主要作用是均匀的隔开滚动体。如果没有保持架,则相邻滚动体转动时将会由于接触处产生较大的相对滑动速度而引起的磨损。保持架有冲压的和实体的两种。冲压保持架一般用低碳钢板冲压制成,它与滚动体间有较大的间隙。实体保持架常用铜合金、铝合金或塑料经切削加工制成,有较好的定心作用。 轴承的内、外圈和滚动体,一般是用轴承铬钢制造的,热处理后硬度一般的不低于 60HRC。由于 一般轴承的这些元件都经过了 150摄氏度的回火处理,所以轴承的工作温度一般不高于 120 摄氏度。所以通常当轴承的工作温度不高于 120 摄氏度时,元件的硬度不会下降。 当滚动体是圆柱体或滚针时,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没有内圈,外圈或保持架,这时的轴径或轴承座就要起到内圈或外圈的作用,因而工作表面具有相应的硬度和粗糙度。 3.2 轴承的计算 根据设计结构采用直齿传动没有轴向力所以采用深沟球轴承这种传动效率较高的滚动轴承根据 轴径选用轴承 低速轴选用 6307 和 6308;高速轴都选用 6407。 nts 24 ( 1) 高速轴的校核 由以前的受力分析的11 2 . 8 4 7rrP F k N2 0 .7 0 6rF kN由轴承寿命计算公式得 610 ()60h mcLnp g-(式 3-1) 查机械零件设计手册表 22-31 得 6407 的额定负荷 C=43.8KN,查表可得球轴承 3 带入公式公式 3-1 6 31 0 4 3 . 8( ) 2 7 5 8 56 0 2 2 0 0 2 . 8 4 7hLh符合使用要求 右边轴承的径向力比左边小所以肯定满足使用条件 ( 2) 低速轴的时间校核 对左边的轴承校核低速轴的校核 图 3-1 低速轴受力 因为 Fr=2.565KN;易得 F1=2.055KN ;F2=0.51KN 由以前的受力分析的11 2 . 0 5 5rrP F k N2 0.51rF kN由轴承寿命计算公式得 610 ()60h mcLnp g查机械零件设 计手册表 22-31 得 6407 的额定负荷C=25.8KN,查表可得球轴承 3 带入公式 6 31 0 2 5 . 8( ) 4 5 8 0 76 0 2 2 0 0 2 . 0 5 5hLh符合使用要求 因为左边的径向力比右边的大,左边符合要求,右边一定符合条件。 nts 25 第四章 轴的校核计算 4.1 高速轴设计 对高速轴进行校 按许用弯曲应力进行轴的强度校核 图 4-1 高速轴受力图 轴的受力分析 2 2 2 3 4 . 3 6 7 . 4 0 81 9 3 . 5TF t K Nd 3; 2 02 0 7 . 0 4 8 1 0 3 . 5 5 4Ft c t gFrF r t g F t t g K N 齿 轮 的 压 力 角 度 轴的扭矩为 234.36Nmg 受力图 图 4-2 竖直面受力图 因为 Fr=2.565KN;易得 F1=2.055KN ;F2=0.51KN 所以可以做出剪力图如下 nts 26 图 4-3 高速轴弯力图 继而可以得出弯矩图如下: 图 4-4 高速轴弯矩图 由机械零件设计手册表 20-13 得 实心轴的最小直径为 4 2 23 1 0 ( )MTd -(式 1-1) 其中 M 为合成弯矩;单位为 N.M。 为许用应力;单位为 Mpa 为转距和弯矩作用性质差异的系数; 当扭剪按脉动循环变化时 , =0.6 nts 27 根据选用材料为 45 钢,查机械零件设计手册可知 45 钢的许用应力为 70 Mpa。 将数据带入公式( 1-1) 4 2 23 1 0 6 3 . 7 0 5 ( 0 . 6 2 3 4 . 3 6 ) 2870d m m 高速轴的最小直径必须大于 28mm,最小段直径取 30mm 符合强度要求。 4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拖拉机动力输出总成的设计(720转-分)【优秀拖拉机动力课程毕业设计含3张CAD图纸】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474897.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