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基础知识及阅读回扣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1页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基础知识及阅读回扣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2页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基础知识及阅读回扣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3页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基础知识及阅读回扣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基础知识及阅读回扣训练一、基础考点训练1作者作品(1)梁思成,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作品有中国建筑史中国艺术雕塑篇中国雕塑史等。(2)刘易斯托马斯,美国杰出的医学家和教育家。作品细胞生命的礼赞获美国国家图书奖。(3)史蒂芬霍金,英国物理学家,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作品有超空间和超重力宇宙之始时间简史等。2字音(1)接榫(sn) (2)创伤(chun) (3)轴线(zhu)(4)穹窿(qin) (5)戗兽(qin) (6)梭子(su)(7)蚁冢(zhn) (8)苜蓿(m xu) (9)梗节(n)(10)毗邻(p) (11)胚细胞(pi) (12)坍缩(tn)(13)逾越(y) (14)关隘(i) (15)混沌(hn dn)(16)谙熟(n) (17)脑髓(su) (18)模棱两可(ln)(19)角色(ju) (20)纤细(xin) (21)拱券(xun)(22)丧葬(sn) (23)给予(j) (24)乳臭未干(xi)3字形(1)防防备 (2)赡赡养 (3)幅一幅画(4)凛凛冽 (5)檩檩条 (6)迄迄今(7)拢聚拢 (8)葺修葺 (9)茸毛茸茸(10)伫伫立 (11)谙谙熟 (12)喑万马齐喑(13)坍坍塌 (14)茵绿草如茵 (15)渝矢志不渝4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是否正确(1)近几日因雷雨频繁,飞机票价变化都很大,甚至一天变动好几次,部分旅客调侃称,票价像股票市场一样千变万化。()(2)登上甘德尔敖包,成吉思汗陵的雄姿便展现在眼前,3个蒙古包式的圆顶富丽堂皇,与丛林相映,光耀夺目。()(3)因为时至今日,日本政客依然雄心勃勃,向往并试图恢复大日本帝国的荣光。()(4)你们有很多选择,不要为了逃避失业的危险而选择上学,做出任何决定前,要百思不解。()(5)美国著名科技媒体近日发布了科技史上最臭名昭著的13大罪犯榜单,其中斯诺登、reddit创始人施瓦茨等榜上有名。()答案(1)错误。“千变万化”强调变化多,不强调快。可用“瞬息万变”。(2)正确。(3)错误。感情色彩不对。应用“野心勃勃”。(4)错误。指不能理解。应用“深思熟虑”。(5)正确。二、阅读考点训练【考点展示】科普文阅读1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科普文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3探究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真题训练】(一)(2012福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双 琴 祭梁晓声那两棵树,是生长极慢的树,其材最适合做琴。那位老制琴师呢,他的经验是,一棵那样的树,只能锯取一段,做成一把音质优良的小提琴。所以他打算用那两棵树同时做两把小提琴,使它们在音质上不分轩轾。琴取于材,材取于树。老制琴师当年亲手栽下的两株小树苗,在十余载里,不但增加着年轮,也像少年和少女渐渐长成健壮的青年和标致的女郎一样,深深地相爱了。它们彼此欣赏,彼此赞美,永不厌倦地诉说着缠绵的情话。但是,琴还没做,老制琴师却病倒了。他临终前对儿子说:“我一直想要制成两把音质同样优良的小提琴。我想做的事是做不到了,你一定要替我做到”后来,他的儿子伐倒那两棵树,锯取了它们各自最好的一段,制成了两把音质同样一流的小提琴。他把琴送到了琴店,郑重地交代:“如果有谁在这两把琴中反复比较、挑选,那么无论他最终选择了哪一把,都不卖给他。如果有人说它们是同样好的琴,那么可以将两把琴都送给他。如果是两个人,那么一人一把。”有一天,琴店来了两位父亲,带着两名少年。两位父亲是好友,他们是陪儿子来选琴的。两名少年不约而同地看上了那两把小提琴,于是店主取出琴让他们试一试。他们各拉一曲后,都说以他们的耳听来,两把琴的音质同样优良。为了使大人们相信他们所选的不后悔,他们还毫不犹豫地交换了琴。于是他们幸运地接受了赠予。后来,他们果然都成了“家”,声名鹊起。无论何时何地,他们一直合奏着。世人欣赏并赞美他们的合奏,但世人的心理是古怪的。不久,就有了他们之间孰高孰低的种种说法。而寂寞的传媒则一口咬住那纷纭众说,推波助澜。最后,他们不能再合奏下去了,只能迫不得已地分开,各自独奏。但他们都是那么眷恋合奏,因为他们觉得只有合奏才能发挥出他们的演奏天赋。比他们更眷恋合奏的是那两把小提琴。只有合奏的时候,它们才有机会相见。但自从分开后,它们再没“见到”过对方。它们被思念折磨着,它们的琴音里开始注入了缕缕忧伤,正如苦苦相思着的情人的信上有泪痕一样。然而两位由合奏而独奏的演奏家,心里竟渐渐地相互生出嫉恨来。他们不知不觉就坠入了别人的“阴谋”。他们曾经的珠联璧合引起了别人的嫉恨。别人想要离间他们,想要看他们成为仇敌。终于,他们中的一个心理崩溃了。他摔毁了他心爱的小提琴,跃下阳台,一命呜呼。那时,另一个正在舞台上演出。他提琴的几根弦,随弓皆断。弦断之际,小提琴发出类似哀号的最后一声颤音悲剧的发生使人心趋于冷静,对死者的同情超过了人心对其他一切的表现。有同情就有憎恨,另一个还没来得及从惊愕中悟到什么,已然懵懂地成了罪魁祸首。最后,他疯了。他那一把琴被换了弦,又摆在琴店里了。然而,无人问津,因为它已被视为不祥之物。只要琴弓一搭在弦上,便会发出号哭一般的声音。是的,那真是一把小提琴在号哭在为它不幸的爱人而号哭(选自2011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有删改)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老制琴师的儿子为实现父亲遗愿,把琴送到琴店并郑重交代:可以将两把音质同样优良的小提琴赠送给反复比较、挑选的人。b小说把“双琴”喻为一对恋人,讲述了它们前世为树、今生为琴的“姻缘”,演绎了一出由相爱相依至分离毁废的悲剧。c第8段画线句在全文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世人欣赏并赞美他们的合奏”紧承上文,“但世人的心理是古怪的”则引领下文。d第10、11段用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两把小提琴因为分离而不能彼此欣赏、赞美的相思之苦和饱受思念折磨的忧伤情状。e小说在叙述时,“他们”“它们”交替使用,人和物相互交融,灵活地展现了事件过程,暗示了人和物命运的共同性。答案ad解析a项曲解文意,不是“可以将两把音质同样优良的小提琴赠送给反复比较、挑选的人”,而是赠送给“说它们是同样好的琴”的人。d项应该是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没有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2小说的结局是悲剧性的。造成悲剧的外在原因有哪些?请概述。答: 答案(1)“世人”妄评两位演奏家演技的高低;(2)“传媒”对世人的各种评论推波助澜;(3)“别人”嫉恨两位演奏家合奏的珠联璧合;(4)“世人”将悲剧归罪于活着的演奏家。解析此题所涉及的内容较广,要联系全文作答。作答时,可从世人的评价、传媒的推波助澜、别人的嫉恨等角度分析,从原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再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即可。3请结合文本简要探析作品蕴含的情感。答: 答案要点:(1)惋惜双琴一毁一废;(2)同情两位演奏家一死一疯;(3)哀叹美好的事物被世人的“古怪心理”毁灭;(4)悲悯世人毁灭了美好事物而始终不自知。解析文章写了双琴的悲剧,以及与之相关的两人的悲剧。作者以童话的形式对人性中的嫉妒、卑鄙作了无情的批判,对美好事物的毁弃表达了深切的同情。考生可以从这些角度入手进行分析、探究。(二)(2012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古怪的重水叶永烈1942年,正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大陆激烈进行的时候,英国的间谍部门却把注意力集中于挪威南部某荒凉小镇的一家看起来很普通的小工厂。这家小工厂里,并没有隆隆的机器声,也没有高高的烟囱,只有来自当地水力发电厂的电线和自来水管。它在静悄悄地生产着一种神秘的重要物资。德国军队重兵防守,但这家小工厂还是被英国间谍炸掉了。德国人马上调集专家抢修,花了9个月的时间,小工厂又开始了神秘的生产。1944年,德国军队极为秘密地把小工厂的产品运走。但那产品最终还是先后被英国间谍的定时炸弹和美国的轰炸机炸毁了。这家小工厂生产的究竟是什么产品呢?这神秘的产品,就是重水!重水看上去跟普通水差不多,也是无色透明的液体。然而,它似水而不是水,跟普通水有着许多不同的“脾气”。重水确实是“重”水,它比普通水重。1立方米重水要比1立方米普通水重105.6公斤。重水这名字,便是打这儿来的。普通的水在0结冰,在100沸腾。然而,重水却在3.8结冰,在101.42沸腾。普通水的密度在4时最大,重水的密度在11.6时最大。很多物质在重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普通水中小。比如,食盐在重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普通水中减少15%,氯化钡的溶解度则减少20%。许多化学反应在重水中进行,比在普通水中慢。严格地说,重水也是水!普通的水分子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组成的。重水的分子,也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组成的只不过这氢原子不是普通的氢原子,而是重氢原子。在大自然中,普通水很多,然而重水却很少,在50吨水里大约只含有7.5公斤重水。重水总是混杂在普通水中,均匀地混合在一起。怎样才能把重水分离出来呢?人们发现,当用电流电解水的时候,普通的水大量被电解成氧气和氢气,而在剩下的液体中,重水的含量越来越多。于是人们便请电流帮忙,来提取重水:把水大批大批地电解,然后把剩下的液体进行蒸馏,利用重水和普通水沸点的不同把它们分开,制得很纯净的重水。从天然水中提取重水,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据统计,提炼1公斤重水比熔炼1吨铝所需要的电能还多3倍。重水,是制造原子弹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它能有效地减慢中子的速度,把快中子变为热中子,并且它本身不吸收中子,不会减少中子的数目。因此,重水是非常理想的中子减速剂,它能使链式反应进行下去,实现原子弹的爆炸。重水因之成为举足轻重的战略物资。当年德国人在失去重水之后,整个制造原子弹的计划不得不推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将原子能应用在工农业生产上,建造了原子能反应堆。在原子能反应堆中,同样要用到中子减速剂,用到重水。在制成原子弹之后,人们又发明了氢弹。制造氢弹的主要原料是氘和氚,氘来自重水。这样一来,重水更是身价百倍。氢弹爆炸,实际上就是氘和氚进行激烈的热核反应,在一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聚变能。人们现在正努力探索控制热核反应,把它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建造热核反应发电站。这种新型发电站与原子反应堆相比具有许多优点,比如环境污染少,热核反应产生的能量很大,发电量大,更重要的是,原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江湖河海的水中,有数以万吨计的重水,可以大量提取氘。正因为这样,如今重水被人们誉为“未来的燃料”。(选自百年百篇经典科普,有删改)1本文为什么从英国间谍对一家小工厂的破坏写起?答: 答案(1)突出表现小工厂所生产的产品的重要性。(2)构成悬念,激发读者的好奇心。(3)引出对重水的说明。解析要回答文段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要从该文段在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所起的作用考虑。文章从英国间谍对一家小工厂的破坏写起,突出其生产的产品的重要性,这就设置了悬念,引出下文对重水的说明。2请从文中概括出重水的主要用途。答: 答案(示例一)用作制造原子弹的中子减速剂;在原子能反应堆中用作中子减速剂;提取氘,用于制造氢弹;提取氘,可以应用于热核反应发电。(示例二)作为中子减速剂,用于制造原子弹或建造原子能反应堆;作为提取氘的原料,用来制造氢弹或(将)应用于建造热核反应发电站。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确定有效的答题区域,即文章的第至段。然后,从每段中提取关键信息,加以整合即可。3第段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请作简要分析。答: 答案(1)严谨。运用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准确、严谨地说明了重水的特性和功用。(2)简明。多使用短句,语言简洁明白。如“在大自然中,普通水很多,然而重水却很少”。(3)朴素。语言朴素自然,平实客观。如“重水这名字,便是打这儿来的”,读起来亲切自然。(4)生动。有些句子运用了修辞,如“跟普通水有着许多不同的脾气”,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解析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可以从语言风格、表达技巧等角度进行分析。本文为科普文,其语言既有一般科普文语言的严谨、简明、朴素等特性,又具有生动的特点。考生从文中找出具体事例加以说明即可。4你认为本文的标题合适吗?请写出两条理由,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答: 答案(示例一)合适。(1)“古怪”一词形象生动,能够引起读者兴趣。(2)“古怪”准确地表现了重水稀奇少见的特点。(3)正文重点写重水与普通水在特性、功用方面的巨大差异,文题一致。(4)重水有多种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