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的起源与发展.doc_第1页
玩具的起源与发展.doc_第2页
玩具的起源与发展.doc_第3页
玩具的起源与发展.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玩具的起源玩具起源有社会基础一)起源于生产工具人们(如前苏联心理学家艾里康宁)认为,劳动工具的复杂性,使儿童不能以“直接进入”的方式进入生产劳动。成人发明、制造了微型的生产工具“玩具”以帮助儿童在游戏中练习和掌握使用工具的基本技能。例如,身体的协调和控制能力等。考古学的大量发现和研究证明了玩具与人类的生产工具之间的渊源关系 ,支持了上述观点的合理性。作为实际生活的模拟物,玩具的出现与社会生产劳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原始生产劳动和游戏是玩具的基础。以球类玩具为例,我国考古学家曾在原始人生活和居住的遗址中,发现过大量旧石器时代的球类。在距今70万年的陕西蓝田人遗址中发现有石球,这些石球制作得非常粗糙,数量也较少。在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山西阳高县许家窑遗址,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石球。这些石球不仅数量明显增多,制作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些石球被考古学家认为是原始人狩猎所用的投掷工具。新石器时代出土的球类和旧石器时代的球类有更明显的不同。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公元前4800-前4500)儿童墓葬中发现了129件石球和陶球,经考古学家鉴定,它们即是儿童生前的游戏器具,又都是当时狩猎业的重要工具投打弹丸。在四川巫山大溪遗址(约前4400前3300)出土的陶球有刻画、篦点、戳印等饰纹。屈家岭遗址(约3000年左右)出土的陶球多达四十余件,加工也更为精致:不仅有大、小之分(大者直径8-9厘米,小者直径3-4厘米),还有空心与实心、素陶与彩陶之分。球上刻有网纹、十字、米字、三角、菱形花瓣等多种图案,这些美丽的“弹丸”看起来更像玩具或装饰品。由此可见,人类最早的球类玩具可能起源于最初作为原始人狩猎工具的石球。有些当时的儿童玩具正是由原始劳动工具演化形成的。再如,我国古老的吹奏乐器“埙”,在河姆渡遗址、河南辉县殷墓、郑州商代遗址、山西万泉荆村遗址、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等都曾发现过古老的陶埙。埙的年代久远。一些研究者认为埙可能始于原始人的狩猎实践,因为它能发出尖锐的笛声,最初可能是原始人狩猎时唤引猎物所用,以后才演变为吹奏乐器。相传,“伏羲造埙”,晋代拾遗记中说:“庖牺丝桑为瑟,灼土为埙,礼乐于是兴矣。” 诗经中有“伯乐吹埙,仲氏吹篪”之句。以后,埙作为玩具在民间流传至今。事实上,作为一种人类意识的体现,玩具的创造设计是为客观物质世界所决定的。物质生产劳动总对玩具模式发挥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即使 如今天:农村的儿童喜爱以马、牛、羊、犁等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主题为设计来源的玩具;而城市儿童则多喜欢以工业化生产相关的素材设计创造的玩具。但同时,玩具也发挥着认知社会生产的功能,如,小模型的锅碗灶具是演习家务的道具,玩具武器是练习战斗的启蒙道具,交通工具模型、建筑模型的玩具在引导儿童认知客观世界和自身所处的生产生活环境的过程中也发挥着作用。一些仍在民间流传的玩具迄今为止还在向我们传达着远古文化神秘的信息。例如,陵狗伏羲氏被认为是远古时代以龙为图腾的部落酋长,是中华民族的祖先,民间称之为“人祖爷”。传说伏羲氏遗骨安葬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伏羲“太昊陵”内(因此,太昊陵又叫“人祖庙”)。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在太昊陵都要举办盛大的庙会。庙会期间会出现一种黑色带花纹的、造型奇特的泥玩具,当地人称之为泥泥狗或陵狗。这种泥玩具用黄土手工捏制成型,晾干后遍体涂黑,再用白、红、绿、黄、粉等颜色装饰其花纹,其造型可分为猴子、怪兽、飞禽、虫鱼四大类。陵狗具有很强的节令性,只有在庙会期间才出现,被认为是“人祖庙”的圣物。与“太昊陵”的联系,表明陵狗可能源于对伏羲的供奉,是祭祀祈祷用品的模拟。来赶庙会的人们都要买几件带回去。归途之中如遇桥、河、十字路口等还要抛洒一些以辟邪除祟,以求吉祥如意。宗教在历史场合中逐渐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理论和艺术语言,所以有人曾说:“宗教艺术的感召力和由此产生的、曲折表现出来的娱乐意义,正是宗教能够成为民间玩具起源基础的真正原因。”三 )起源于民俗传统民俗所谓民俗,即指民间的风俗(习俗),出于某种信仰或者为了维护共同的利益和必要的生产或生活秩序,由各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在某种自然条件或社会环境中经过长时期所创造、相沿习成、享用和世代传承的,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规则(约定、集体习惯、社会风尚)。这些规则经过实践的肯定,就逐渐固定下来演化成为社会习俗,属于生活文化。如有关民俗节令、社会礼仪禁忌和传统信仰的习俗。1、 传统信仰中演化出的玩具如,大阿福娃娃古代民间广泛流传着的“多子多福”的传统思想,也因而出现了相关的一些玩具。比如莲花形的小香荷包、河南淮阳的泥玩具“人祖猴”,等。江苏无锡著名的特产大阿福娃娃也体现了类似的民俗化生活理想。世界上其他民族各自都有着自己的民俗信仰,由此产生相应的玩具,比如:中国崇拜虎的威猛,希望虎能成为孩子的保护神,于是出现了布老虎玩具给孩子玩;坦桑尼亚崇拜熊,认为这些动物是智慧和力量的象征,所以在当地以该动物为原型的玩具或饰品种类相当繁多。2 、从礼仪演化出的玩具如,抓周玩具在中国民间,按照传统习俗,新生的孩子还会历经洗三、作九、庆满月、过百日等都要有隆重庆贺活动,特别是到周岁抓周时,给孩子抓选小算盘、小木刀等。这些器具既是发挥着人生礼仪的作用,又在人生礼仪这一特定条件中向玩具转化。3、民俗节令中演化出的玩具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节日,如中国的元宵、中秋、重阳,来自于我们的历史传统;西方的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等,来源于西方的主流宗教。节日是欢庆的日子,也是人们更多从生产劳作中解脱出来娱乐、游戏的日子,每个民族在各自的应时节令里都充满着造型各异、色彩艳丽、喜庆的玩具,所涉及的主题一般都和生产生活和美好愿望相关联。比如春节里很多用植物编制而成的蝈蝈、蚂蚱、牛羊等,反映出人们寄托在节令民俗中,关于以劳动生产创造生活的淳朴愿望。西方国家的圣诞节里有挂满了各种和基督教相关的元素所设计的玩具。4、 来源于民间传说的玩具传统的民间玩具有许多来源于民间传说,往往寄寓着人们祈福辟邪的企盼和愿望。例,老虎玩具在我国随处可见。来源于“吃鬼御凶”的“神虎”传说。论衡订鬼篇引山海经说:“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每年的端午节,被视作“恶五月”的开端,会有灾病和瘟疫流行。老虎被视作消灾祛病的吉祥物。长辈会给孩子穿虎头鞋、戴虎头帽、睡老虎枕、玩老虎玩具;在家里贴木版画“端午老虎”;做老虎香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