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尗、叔、菽、”等字的古往今来王义然一、字书对“尗、叔”二字的注释说文解字的解释。说文解字关于“尗”字的全部释文是:“豆也,象尗豆生之形也。凡尗之属皆从尗。”而关于“叔”字的全部释文是:“拾也。从又,尗聲。汝南名收芋为叔。,叔或从寸。”康熙字典的解释。康熙字典关于“尗”字的解释,完全引用了正字通的释文:“又叔,季父也。古作尗,从上,从小。后人加又为叔,或从寸作,又加艹为菽。”康熙字典在解释“叔”字的释文中,引用了前汉昭帝纪“得以叔粟当赋”的句子及颜师古对句中“叔”字的注释:“师古曰:叔,豆也。”二、对字书注释的理解按照许慎的解释,“尗”是个象形字,取形于豆棵生长的样子。无疑,其本义等同于今称“稻菽、豆菽”的“菽”字,还可更简单地说,“尗”是今“菽”本字。而“叔”字是个形声字,“又”是形旁,表字义,“尗”是声旁,表字音。无疑其本义就如同捡拾的“拾”字。按照康熙字典的解释,“尗”是今“叔”本字,其本义就是指父亲的弟弟。而“叔”是今“菽”本字,其本义就是指可用于缴纳赋税的豆菽之类。细读字书释文可见,对“尗、叔”二字的解释,说文解字和康熙字典是互相矛盾的。三、对字书注释的评价对说文解字的解释,笔者深感不然。因为就“尗”字而言,无论其篆文字形、隶书字形还是楷体字形,都一点也不像豆棵生长的样子。而就“叔”字而言,如果它是形声字,字义如同捡拾的“拾”,那么像“捡、拾”二字一样,都用国人熟知的提手作形旁,不是更顺理成章吗?何必用这个不明不白的“又”字?笔者完全赞同康熙字典的解释。不仅字典对“尗”字构成的分析“从上,从小”符合字形实际,而且这种分析与对“尗”字字义的界定协调一致。“尗”字的本义就是父亲的弟弟,父亲的弟弟是上辈比父亲年龄小者,所以,用“上、小”二字会意,正可表达这个意思。笔者赞同这种解释,就是因为透过这种解释,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造字者本来的用意。字典对“叔”字的解释也有理有据。前汉昭帝纪中“得以叔粟当赋”的句子,足以证明,在汉代,在古人写汉书的时候,国人就把“叔”字的本义理解为可用于缴纳赋税的豆菽之类。所以,颜师古在解释这个句子时加注:“师古曰:叔,豆也。”是完全正确的。四、对字书注释错误的原因分析笔者认为,说文解字之所以会出现“尗、叔”二字的注释错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古人用字存在随意通假的现象。典籍中不乏“尗、叔”相互通假的例子,许慎是按照一种通假用法,首先把“尗”字的本义解释为:“豆也”,然后,在无法说明字义与字形联系的情况下,牵强附会六书之说,硬把“尗”这个字形说成“象尗豆生之形也”。这种解释让“尗”字喧宾夺主,挤占了“叔”字的位置,所以许慎在解释“叔”字时,在找不到典籍中以捡拾之义使用“叔”字实例的情况下,仅以“汝南名收芋为叔”为据,把“叔”字的本义解释为“拾也”。于是,就造成了“尗、叔”二字都远离本义的局面。笔者认为,其实,“汝南名收芋为叔”是方言中的一种音节缩略现象。这种缩略就是把“收芋”二字读音的两个音节缩略为一个音节,更确切地说就是用“收”字读音的声母sh和“芋”字读音的韵母u合并为一个音节shu。显而易见,合并后的这个音节,正好就是“叔”字的读音。所以,在当地,收芋之事就被名之曰“叔”。这里的 “叔”字属于合音假借字。这和“付诸实施”、“有诸?”中的“诸”字实际上是把“之于”、“之乎”合音假借为“诸”字是一样的。音韵学界有些学者把这种音节合并现象称之为快读。实则是与反切注音上字取声、下字取韵的道理完全相同。五、对“叔”字构成的解释笔者反复论证,语言的本质就是用音节对世间事物进行命名,赋予称谓。任何一条语言约定都包括用于命名的音节(音)和被命名的事物(义)两个方面。作为记录汉语约定的汉字,国人制造汉字的总原则是着眼于语言约定的双方,既表音,又表义。因而,分析汉字构成,离不开表义和表音两个方面。据此,笔者对“叔”字构成分析如下:从表义方面分析,左右结构的“叔”字,其两个偏旁分别是“尗”和“又”, 乍一看来,“叔”与“尗”同音,“叔”字似乎是一个用“尗”作声旁的形声字。然而,其右边偏旁“又”的字义却与豆菽之类毫不相干,所以“叔”字没有表义功能,不是形声字。我们只能从单纯表音的角度,按照合音字去解释其构成。众所周知,汉语音节可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叔”字的读音声母是sh,韵母是u。“叔”与“尗”声韵全同,所以,从表音的角度看,在“叔”字的构成中,“尗”既可作声母,也可作韵母。因而,分析“叔”字构成的关键就是判定其右边偏旁所表示的到底是声母还是韵母。研究中笔者看到,虽然“又”字的读音声母不是sh,韵母也不是u,似乎不能作“叔”字的表音偏旁,但是笔者发现:“又”字是个象形字, 其篆文字形是人的右手从肘关节到手指末端的简笔画,所以在古人的用字实践中,有的把它作“右”字解,有的把它作“手”字解,甚至有的把它作“肘”字解。由此联想到,在把“又”作“手”字解的地方,在读音上,也把“又”直接读若“手”。这就是说,“又”字在合音字中可代表声母sh。因而,对“叔”字的构成笔者作如下解释:叔读音sh。稻菽、豆菽的“菽”本字。“叔”字应属合音字,其构成为从“又”,从“尗”。“又”是声部,表声母,“尗”是韵部表韵母。造字者用“又”字方言读音的声母sh与“尗”字读音的韵母u合成“叔”字的读音sh。“又”字读音的声母被视为sh,是一种方言现象的反映。造字者读“又”为“手”。不难看出,按合音字解释“叔”字,是关于“叔”字构成唯一可作的解释。在汉字构成中,直接把“又”作“手”字解的例子,还可参见笔者解释的复合汉字“桑”及合音字“叙”。详见附件。六、对“叔、”二字的差异分析字书的解释都指认“”是“叔”的异体字。观察“叔、”二字的字形,其差别仅在于其右边偏旁一个是“又”,一个是“寸”。“寸”这个偏旁和“又” 一样,与“豆也”这一概念怎么也挂不上钩。由此可断言,“”和“叔一样,也没有表义功能,也是个合音字。且这里“寸”字的读音声母只能是sh。现代字形“寸、又”二字差别很大,但其篆文字形却清晰地反映出它们有共同的渊源。其实“寸”字只是在“又”字的基础上添加了一短划作指示符,如果短划上指,就可说明字义是“手”;短划平指,就可说明字义是手脖(“寸”字的本义);短划下指就可说明字义是“肘”。据此推断,在古人造字时,“手、寸、肘”是三个差异很小的形近字,在众人世代相沿的传写习惯中,三个字形都混同为如今的“寸”字。“”字的表音偏旁“寸”应是由指示符上指的那个“手”字变形而来。所以和“叔”字中的“又”字一样,“寸”字在合音字“”的构成中也充当声母sh。其实,在汉语和汉字的发展史上,把“寸”字作“手”字解和把“寸”字作“肘”字解两种情况都是确实存在的。有以下例证:形声字“守”以“寸”作声旁,读音如“手”。这证明这里的“寸”字原本是那个指示符上指的“手”字,音义皆同“手”。从字形上看,现在被广泛使用的提手旁,就是由这个字形演化而来的。形声字“肘、纣、酎、疛”等字,都以“寸”作声旁,读音都如“肘”, 这证明这里的“寸”字原本是那个指示符下指的“肘”字,音义皆同“肘”。还有一个“专”的繁体字“専”,也是一个表意不能的汉字。笔者认为,它是一个按三拼法制造的合音字,其构成为从“寸、車、丶”。这里“寸”读“肘”,代表声母zh,“车” 读“驹”,代表介音u,“丶”读“点”,代表韵尾an,三者相拼,正好就是“专”字的读音zhun,连声调都一点不错。七、“尗、叔、菽”各自的遭遇总之,笔者认为,在本文所涉的几个汉字中,“尗”是产生最早的一个。它是个会意字,造字者用“上、小”二字会意,说明上一辈(比父亲)年龄小者为“尗”。所以,其本义就是指父亲的弟弟。故笔者断言:“尗”是今“叔”本字。今“叔”字是个合音字,造字者受读“又”如“手”的语音环境影响,用“又”字方言读音的声母sh与“尗”字读音的韵母u合成“叔”字的读音sh。从前汉昭帝纪“得以叔粟当赋”句使用“叔”字的情况可以断定,“叔”字的本义就是一些字书上所说的“豆也”。“叔”字的异体字“”,也是个合音字,其表音偏旁不用“又”字而用“寸”字,是因为与“叔”字的造字者把“又”字作“手”字解一样,“”字的造字者把“寸”字作“手”字解。“”字因使用者少而早早退出历史舞台。由于用字者不理会造字者取音、取义的原创意图,不深究每个字的本义,因而,同音字互相通假成为很多人的用字习惯。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由于在表述“父亲的弟弟”这个概念时,用“尗”者寡,而用“叔”者众,因而“尗”字的本义被逐步转嫁到“叔”字身上,“尗”这个字形则被渐渐遗弃了。“叔”字喧宾夺主,取代了“尗”字,其本义也与这个本来就没有表义功能的字形彻底脱离了。于是有人又制造了一个名正言顺的形声字“菽”,用以表述“豆也”这个概念,一直沿用至今。这就是“尗、叔、菽”等字的古往今来。2016年6月 完稿于山东菏泽附:1、康熙字典页眉篆文“又、寸、尗、叔”。又 寸 尗 叔 2、复合汉字“桑”的构成解释。桑读音sng。一种蚕食其叶可转化为衣物纤维原料的树木。“桑”字应属复合汉字,其构成为从“木”,从“又、双”。“又”字是个象形字,其篆文字形是人的右手,故也可理解为一般意义上的手,亦即音义皆同“手”。“双”字的构成可以说明造字者是按一般意义的手来使用“又”字的。“桑”是一种树木,故从“木”。造字者用“木”字表达“桑”的字义,用“手”字方言读音的声母s和“双”字读音的韵尾ang合成“桑”字的读音sang。“手”字读音的声母被视为s,是一种方言特征的反映,造字者读“手”如“叟”。这种方言特征的一般表现形式就是把现代汉语拼音中的声母sh视同为s。形声字中存在的“瘦叟、山仙、束速、朔塑”等声旁关系,就是这种方言特征的反映。从总体上看,“桑”字是个形声字,但其声旁不是现成已有的汉字,而是用音节合并的办法,由“又、双”二字临时合成。“桑”字系同时使用形声、合音两种造字方法复合而成,故称复合汉字。象形字“又”被读若“手”,可见合音字“叙”的解释:3、合音字“叙”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立秋气候与生活互动
- 立春文化活跃社区
- 综合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声音的特性》必考点解析试题(含答案解析版)
- 2025年浙江省广播电视局下属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同步测试试题(含详细解析)
- 2025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微生物保护题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同步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透镜专题攻克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届高三生物模型构建试题
- 综合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章节测试试卷(解析版含答案)
- 如愿音乐课件
- 华为fgOTN(细颗粒光传送网)技术白皮书
- 金融营销-试题及答案
- 人教版英语2024七年级上册全册单元知识清单(背诵版)
- 第4课 化解冲突有办法 (教学设计)-苏教版心理健康四年级上册
- SBT 11215-2018 商品交易市场建设与经营管理术语
- 2024春苏教版《亮点给力大试卷》 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有答案)
- GB/T 35594-2023医药包装用纸和纸板
- 2021变电站端子箱
- 村卫生室药品管理制度
-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程序文件(ISO45001-2018)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