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体盖钻6-φ7孔钻削专机设计(含全套CAD图纸).doc

泵体盖加工工艺及钻6-φ7孔机床与夹具设计【CAD图纸和说明书】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泵体盖6-φ7孔机床与夹具设计【CAD图纸和说明书】.rar
泵体盖6-φ7孔机床与夹具设计
泵体盖钻6-φ7孔钻削专机设计(含全套CAD图纸).doc---(点击预览)
头架主轴.dwg
头架部件.dwg
底座.dwg
立式钻床.dwg
钻泵体6-φ7夹具总图.dwg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55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47650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93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5-09-08 上传人:好资料QQ****51605 IP属地:江苏
20
积分
关 键 词:
泵体盖 机床 夹具 设计 cad 图纸 以及 说明书 仿单
资源描述:

目  录


前言········ 3


第一章钻床内部结构的各项性能校核·········· 4


1.1泵体盖孔加钻机设计······  3

1.2

1.1  钻床的总体设计········  3


1.2  钻床刀具的选择········ 3


1.3  钻床传动系统的设计··


1.3.1  切削参数的确定

1.3.2  电动机的选择

1.3.3  齿轮传动设计及计算

1.3.4  轴的设计及强度校核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专用夹具设计····· 4


2.1 工件的加工工艺性分析··

2.2  定位元件的选择与设计···4

2.2.1  定位元件的选择···5

2.2.2  定位误差的分析

2.2.3  定位误差的计算

2.3  泵体盖在夹具中的夹紧

2.3.1  夹紧装置的组成

2.3.2  夹紧力的确定

2.3.3  夹紧机构的选择及设计

2.4  导向元件的设计

2.4.1  钻模板的类型与选择

2.4.2  钻套的选择与设计

2.5  夹具体的设计

2.6  夹具在机床上的定位

2.7  本章小结

3  技术经济性分析

4  结论

致谢

第三章附钻床各图···· 12

文献参考····· 13



前言

随着现代机械工业的发展,机床的种类越来越繁多,机床的功能越来越多,为了适应当今机械生产中的特殊要求,专用机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之所以选择泵体盖钻孔专机设计作为我的设计题目,是因为我发现以前的钻床虽然功能不少,但是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对工件大批量生产不能满足,而且生产效率不高,对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工件也不能进行批量生产。基于这个前提,我选择了钻削类的专机设计,主要是针对泵体盖6-φ7孔的钻削进行加工。通过本次设计,可以生产出一种钻床满足泵体盖6-φ7孔的钻削标准化批量生产,这种钻床既可以满足特殊的加工要求又节省了时间、减少了劳动力。本毕业设计的目的是设计出一种钻削类的专用机床,让它只对泵体盖6-φ7孔一类工件进行钻削加工。本机床结构简单、集中化程度高、针对性强、工作效率高、能够适应在生产批量大的生产中的要求。它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简化了操作程序,而且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机床、基础理论研究、检测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展。目前,孔加工技术已较为成熟。

同时随着我国科学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其品种型号越来越多,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更新换代周期也越来越短。因而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已日益成为机械制造业的主要生产类型。

机床夹具是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等生产技术准备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形式必须与其生产类型相适应[2]。

当然在钻床中夹具的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夹具设计过程的随机因素较多,目前仍有许多企业沿用传统的设计方法来完成,即由经验丰富的工艺人员人工设计(或借助二维CAD设计)。很显然,这种设计方法在很大程度土受夹具设计者的经验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且设计周期长,设计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已不适应现代制造技术。因此,开发出实用的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系统是解决这一间题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分为概念设计、技术设计和详细设计三个阶段。概念设计是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它影响着后续的技术设计和详细设计,是决定夹具方案优劣的重要阶段。由于钻铣削加工切削用量及切削力较大,加工时易产生振动,因此设计钻铣床夹具时应注意:夹紧力要足够且反行程自锁;夹具的安装要准确可靠,即安装及加工时要正确使用定向键、对刀装置;夹具体要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结构要合理


在批量生产泵体盖时,多采用流水线式操作,即按工序分配给不同生产车间来生产。泵体盖孔加工专机及夹具设计,就是为加工泵体盖6-φ7孔这一工序而设计的专用机床及夹具。由于泵体盖6-φ7为均匀分布,因此需要综合应用孔的加工及机床夹具等方面的知识。

本次设计主要包括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泵体盖6-φ7孔钻削专机的设计,其中包括机床的基本尺寸的选择、电机的选择、传动系统的设计和钻头的选择。

首先,机床的基本尺寸主要参考常用机床的外形尺寸,并根据6-φ7孔加工的需要来确定。其次,泵体盖材料为铝合金。因此可根据铝合金的切削性能,及钻削铝合金时的切削用量和钻削速度来估算出钻削力、钻削扭矩和钻削功率来,并根据钻削功率选择电动机。然后,根据所选电机的同步转速和切削速度来确定传动比,并用齿轮传动系统来实现。由于本次设计的机床只为加工6-φ7孔而设计,因此不需变速,一级传动就能实现。最后,根据回油孔的特点,并考虑经济性来选择合适的多孔加工刀具。

第二部分为专用夹具的设计,其中包括定位方式的选择、定位误差的计算、夹紧方式的确定、夹紧力的确定及夹紧机构的的选择、导引装置的确定、夹具体的设计和夹具体在机床上的定位方式。

根据六点定位原理、泵体盖外形的特点及常用定位元件的种类,来确定夹具体的定位方式。由于零件在加工时,总会产生误差,因此应考虑工件的定位误差。进行定位误差的计算,以保证定位误差在零件加工误差允许的范围之内。若不合适,则应选择更合适的定位方式,以确保零件的加工精度。为了使零件在被加工时保持位置不变,应对零件在被加工时所需的加紧力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零件的定位方式和加工方式,来设计适合的夹紧机构。为保证加工精度,选择合适的对刀导引装置,保证工件相对于刀具处于正确的位置。综合以上各方面的设计和各个装置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设计出夹具体的结构。并且还要确定夹具体在机床上的定位方法和定位精度。这样就完成了夹具的设计。

由于此次设计是根据实际生产加工中的需要来进行设计的,因此还从经济性方面分析了此次设计的可行性。另外,分析了此次设计相对于一般生产加工情况的优点、此次设计的不足,和可能改进的方法。


1  泵体盖6-φ7孔加工专机的设计

1.1  钻床的总体设计

钻床可用于加工简单零件上的孔,也可用于加工外型复杂、没有对称回转轴线工件上的单个或一系列圆柱孔,如盖板、箱体、机架等零件上的各种用途的孔。钻床一般用于完成加工尺寸较小、精度要求不太高的孔。通常,钻头旋转为主运动,钻头轴向移动为进给运动[3]。

钻床可分为台式钻床、立式钻床、摇臂钻床、铣钻床、深孔钻床、平端面中心孔钻床和卧式钻床。

在本次设计中,待加工孔为多孔且均匀分布,因此在选择机床上有些困难。通常多孔钻床具有特殊设计的主轴,卧式布局。一般为工件旋转,用特制的钻头钻削孔,可完成孔工件钻、扩、铰、套料等加工。但由于多孔钻床的特殊性,其比较昂贵,对于非专业化深孔加工的厂家,成本过高,因此不能选用这种形式。所以,应由其他钻床改造成多孔钻床,这样可节省开支,并且易于中、小型企业接受。综合各种机床的结构特点和工作方式,决定选用卧式钻床的结构布置。卧式钻床的结构特点是主轴旋转中心固定,移动工件使加工点对准主轴中心。主轴箱安装在立柱上,主轴水平布置。立柱有圆柱、方柱,这里选择圆柱作为主轴。主轴可机动进给。

由于本次设计为钻孔专机,只用于加工多孔的工序,简单的传动系统就能满足,不需要变速,因此采用一级齿轮传动即可,这样可以直接达到钻削所需要的速度。

泵体盖材料为铝合金,根据其切削性能及各类多孔钻的尺寸参数,在相比较下选择合适的刀具。从而确定进给量来计算出切削参数,即加工时所需的钻削力、钻削率和钻削转矩。通过这些数据,可选择出适合的电动机作为动力源。同时,根据这些切削参数设计计算出传动系统的参数。


内容简介:
1 目 录 前言 3 第一章 钻床内部结构的各项性能校核 4 1.1 泵体盖孔加钻机设计 3 1.2 1.1 钻床的总体设计 3 1.2 钻床刀具的选择 3 1.3 钻床传动系统的设计 1.3.1 切削参数的确定 1.3.2 电动机的选择 1.3.3 齿轮传动设计及计算 1.3.4 轴的设计及强度校核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专用夹具设计 4 2.1 工件的加工工艺性分析 2.2 定位元件的选择与设计 4 2.2.1 定位元件的选择 5 2.2.2 定位误差的分析 2.2.3 定位误差的计算 2.3 泵体盖在夹具中的夹紧 2.3.1 夹紧装置的组成 2.3.2 夹紧力的确定 2.3.3 夹紧机构的选择及设计 2.4 导向元件的设计 2.4.1 钻模板的类型与选择 2.4.2 钻套的选择与设计 2.5 夹具体的设计 nts泵体盖孔加工专机及夹具设计 2 2.6 夹具在机床上的定位 2.7 本章小结 3 技术经济性分析 4 结论 致谢 第三章 附钻床各图 12 文献参考 13 nts3 前言 随着现代机械工业的发展,机床的种类越来越繁多,机床的功能越来越多,为了适应当今机械生产中的特殊要求,专用机床的应用越 来越广泛。之所以选择泵体盖钻孔专机设计作为我的设计题目,是因为我发现以前的钻床虽然功能不少,但是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对工件大批量生产不能满足,而且生产效率不高,对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工件也不能进行批量生产。基于这个前提,我选择了钻削类的专机设计,主要是针对泵体盖 6- 7孔 的钻削进行加工。通过本次设计,可以生产出一种钻床满足泵体盖 6- 7孔 的钻削标准化批量生产,这种钻床既可以满足特殊的加工要求又节省了时间、减少了劳动力。本毕业设计的目的是设计出一种钻削类的专用机床,让它只对泵体盖 6- 7孔 一类工件进行钻削加工。本 机床结构简单、集中化程度高、针对性强、工作效率高、能够适应在生产批量大的生产中的要求。它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简化了操作程序,而且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机床、基础理论研究、检测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展。 目前,孔加工技术已较为成熟。 同时 随着我国科学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其品种型号越来越多,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更新换代周期也越来越短。因而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已日益成为机械制造业的主要生产类型。 机床夹具是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等生产技术准备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形式必须与其生产类型 相适应 2。 当然在 钻 床中夹具的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夹具设计过程的随机因素较多,目前仍有许多企业沿用传统的设计方法来完成,即由经验丰富的工艺人员人工设计 (或借助二维CAD 设计 )。很显然,这种设计方法在很大程度土受夹具设计者的经验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且设计周期长,设计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已不适应现代制造技术。因此,开发出实用的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系统是解决这一间题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分为概念设计、技术设计和详细设计三个阶段。概念设计是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它影响着后续的技术设 计和详细设计 ,是决定夹具方案优劣的重要阶段。 由于 钻 铣削加工切削用量及切削力较大,加工时易产生振动,因此设计 钻 铣床夹具时应注意:夹紧力要足够且反行程自锁;夹具的安装要准确可靠,即安装及加工时要正确使用定向键、对刀装置;夹具体要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结构要合理 在批量生产 泵体盖 时,多采用流水线式操作,即按工序分配给不同生产车间来生产。泵体盖 孔加工 专机及夹具 设计 ,就是为加工 泵体盖 6- 7 孔 这一工序而设计的专用机床及夹具。 由于 泵体盖 6- 7 为 均匀分布,因此需要综合应用孔的加工及机床夹具等方面的知nts泵体盖孔加工专机及夹具设计 4 识。 本次设计主要 包括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 泵体盖 6- 7 孔 钻削专机的设计,其中包括机床的基本尺寸的选择、电机的选择、传动系统的设计和钻头的选择。 首先,机床的基本尺寸主要参考常用机床的外形尺寸,并根据 6- 7 孔加工的需要来确定。其次, 泵体盖 材料为 铝合金 。因此可根据 铝合金 的切削性能,及钻削 铝合金 时的切削用量和钻削速度来估算出钻削力、钻削扭矩和钻削功率来,并根据钻削功率选择电动机。然后,根据所选电机的同步转速和切削速度来确定传动比,并用齿轮传动系统来实现。由于本次设计的机床只为加工 6- 7 孔而设计,因此不需变速,一级传动就能实 现。最后,根据回油孔的特点,并考虑经济性来选择合适的多孔加工刀具。 第二部分为专用夹具的设计,其中包括定位方式的选择、定位误差的计算、夹紧方式的确定、夹紧力的 确定 及夹紧机构的的选择、导引装置的确定、夹具体的设计和夹具体在机床上的定位方式。 根据六点定位原理、 泵体盖 外形的特点及常用定位元件的种类,来确定夹具体的定位方式。由于零件在加工时,总会产生误差,因此应考虑工件的定位误差。进行定位误差的计算,以保证定位误差在零件加工误差允许的范围之内。若不合适,则应选择更合适的定位方式,以确保零件的加工精度。为了使零件在 被加工时保持位置不变,应对零件在被加工时所需的加紧力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零件的定位方式和加工方式,来设计适合的夹紧机构。为保证加工精度,选择合适的对刀导引装置,保证工件相对于刀具处于正确的位置。综合以上各方面的设计和各个装置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设计出夹具体的结构。并且还要确定夹具体在机床上的定位方法和定位精度。这样就完成了夹具的设计。 由于此次设计是根据实际生产加工中的需要来进行设计的,因此还从经济性方面 分析了此次设计 的可行性。另外,分析了此次设计 相对于一般生产加工情况的优点 、 此次设计的不足, 和 可 能改进的方法。 nts5 1 泵体盖 6- 7 孔 加工 专机的设计 1.1 钻床的总体设计 钻床可用于加工简单零件上的孔,也可用于加工外型复杂、没有对称回转轴线工件上的单个或一系列圆柱孔,如盖板、箱体、机架等零件上的各种用途的孔。钻床一般用于完成加工尺寸较小、精度要求不太高的孔。通常,钻头旋转为主运动,钻头轴向移动为进给运动 3。 钻床可分为台式钻床、立式钻床、摇臂钻床、铣钻床、深孔钻床、平端面中心孔钻床和卧式钻床。 在本次设计中,待加工孔为多孔且均匀分布,因此在选择机床上有些困难。通常多 孔钻床具有特殊设计的 主轴,卧式布局。 一般 为工件旋转,用特制的钻头钻削孔,可完成孔工件钻、扩、铰、套料等加工。 但 由于 多 孔钻床的特殊性,其比较昂贵,对于非专业化深孔加工的厂家,成本过高 ,因此不能选用这种形式。所以,应由其他钻床改造成多孔钻床,这样可节省开支,并且易于中、小型企业接受。综合各种机床的结构特点和工作方式,决定选用卧式钻床的结构布置。卧 式钻床的结构特点是主轴旋转中心固定,移动工件使加工点对准主轴中心。主轴箱安装在立柱上,主轴 水平 布置。立柱有圆柱、方柱 ,这里选择圆柱作为主轴。 主轴可机动进给。 由于本次设计为钻孔专机,只用于 加工 多 孔的工序,简单的传动系统就能满足,不需要变速 ,因此采用一级齿轮传动即可,这样可以直接达到钻削所需要的速度。 泵体盖 材料为 铝合金 ,根据其切削性能及各类多孔钻的尺寸参数,在相比较下选择合适的刀具。从而确定进给量来计算出切削参数,即加工时所需的钻削力、钻削率和钻削转矩。通过这些数据,可选择出适合的电动机作为动力源。同时,根据这些切削参数设计计算出传动系统的参数。 1.2 钻床刀具的选择 在 多 孔加工中,使用钻 头 、内排屑深孔钻虽然具有很多优点,但由于需要专用的机床(或改装的普通车床)以及一套辅助设备,投资较 大, 多 孔加工受到一定的条件限制。麻花钻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无需特殊 多 孔加工装备等优点,是一般 多 孔加工中行之有效的加工方法。 在本次设计中,则采用直柄麻花钻来完成切削任务。其主要的尺寸参数可在表 1-1 中查询。 nts泵体盖孔加工专机及夹具设计 6 表 1-1 麻花钻主要的尺寸参数 Tab.1-1 Twist drill main size parameter d l =125 l =160 l =200 l =250 l =315 h8 1l =80 1l =100 1l =150 1l =200 1l =250 2.0 2.5 3.0 3.5 4.0 4.5 注: 表示有规格; l 麻花钻全长;1l 麻花钻工作部分长度; d 麻花钻的直径。 此次 多 孔加工的孔 6- 7 孔 ,工作部分长度满足此长度即可 , 因此可选1l 160 的直柄麻花钻。麻花钻材料的选择,参见表 1-2。 表 1-2 麻花钻的性能级别 4 Tab.1-2 Twist drill performance rank 项目 普通型能级麻花钻 高性能级麻 花钻 材料 工作部分用 W6Mo5Gr4V2 或同等性能的其他牌号 普通高速钢(代号 HHS)制造 工作部分用 W2Mo9Gr4VCo8或同等性能的其他牌号 高性能高速钢(代号 HHS E)制造 硬度 工作部分硬度 780 900HV 工作部分硬度 820 950HV 制造 工艺 一般为轧制或铣制 一般为全磨制 应用 设备 一般用于普通机床 一般用于数控机床、自动线 其他 高性能级的麻花钻比普通性能级麻花钻在表面粗糙度、切血人对工作部分轴向斜跳动、钻芯对称直径、沟槽分度误差、直柄直径公差、锥柄圆锥公差、钻芯 对工作部分轴线的对称度、两刃带宽度差等方面都要求更高 根据本次加工情况及技术要求,选择普通型能级的麻花钻即可。 1.3 钻床传动系统的设计 1.3.1 切削参数的确定 多 孔钻削的功率由最大钻孔直径决定(即钻床的功率),因此应根据深孔钻削最大参数进行计算。 切削功率的计算 : nts7 目前,还没有成熟的计算深孔钻削功率的经验公式,一般可用麻花钻的功率计算公式近似计算。 钻削扭距 2 0 . 8 33 0 4 1 0M d f ( 1-1) 式中 M 钻削扭距, Nm; d 钻孔直径, mm; f 钻孔进给量, mm/r。 钻削轴向力 0.7299N df ( 1-2) 式中 N 钻削轴向力, N。 钻削功率 332 1 0 1 0P M n N fn ( 1-3) 式中 P 钻削功率, kW; n 钻孔转速, r/s。 考虑到麻花钻有横刃和刀具材料为高速钢等因素,取计算值的 70作为深孔钻削功率的近似值。 式 1-1、 1-2、 1-3 中的 f 和 v 可从表 1-3 中查询。 表 1-3 在组合机床上用高速钢刀具对铝、铜件钻孔时切削速度和进给量 5 Tab.1-3 In combination with high-speed machine tools, steel cutlery on aluminum、 copper pieces bored into to the cutting speed and volume3 加工孔径/mm 铝 铜 铝 铝合金 (长切削) 铝合金 (短切削) 黄铜、青铜 硬青铜 v /m/min f /mm /r v /m/min f /mm /r v /m/min f /mm /r v /m/min f /mm /r v /m/min f/mm/r 38 2050 0.03 0.20 2050 0.05 0.25 2050 0.03 0.10 6080 0.03 0.10 2545 0.05 0.15 根据表 1-3 选择切削速度为 v =20 (m/min) 进给量为 f =0.10 (mm/r) nts泵体盖孔加工专机及夹具设计 8 则主轴转速: 1 0 0 0 1 0 0 0 2 0 1 4 1 5 . 4 33 . 1 4 4 . 5vn d (r/min) 式中 n 主轴转速; v 切削速度; d 工件(或刀具直径), mm。 则根据式 1-1、 1-2、 1-3 得: 1.35M Nm 356.57N N 1.46P kW 取计算结果的 70,可得钻削的近似功率为 1.022kW。 1.3.2 电动机的选择 一般用于驱动金属切削机床的电动机为异步电动机。其中,低压电 动机中的 Y 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尤为合适。 Y 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具有效率高,节能,堵转转矩高,噪声低,振动小,运行安全可靠的特点,作为一般用途的电动机,适用于驱动无特殊性能要求的各种机械设备,如金属切削机床、鼓风机、水泵等 6。 钻削功率近似为 1.022kW,则电动机功率 P 为: 1 / 1 . 0 2 2 / 0 . 8 1 . 2 8mPP (1-4) 式中 m 机床总机械效率,对于主运动为回转运动的机床,m=0.70.85; 1P 钻削功率, kW。 在进行钻削时,进给功率及小,可忽略不计,因此可直接 根据 计算出的 电动机的功率选择电动机。则可 选择机座号为 90S,功率为 1.5kW,同步转速为 3000r/min 的电动机作为动力。 1.3.3 齿轮传动设计及计算 根据切削速度和电机的同步转速可得传动比 i : 213000 2 . 1 21 4 1 5 . 4 3ni n 则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如下: 1) 选择齿轮材料 齿轮最常用的材料 是 锻钢,其次是铸钢和铸铁,有时也采用非金属材料。 nts9 2)齿轮尺寸确定及强度计算 a 选择齿轮材料查表得 : 小齿轮选用 #45 调质 HBS=245275HBS 大齿轮选用 #45 正火 HBS=210240HBS b 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计算 确定齿轮传动精度等级: 按 131( 0 . 0 1 3 0 . 0 2 2 )t pvn n(1-5) 估取圆周速度,得: 2.89tv m s,参考表选取 公差组 8 级。 小齿轮分度圆直径1d2131 2 1 4 E H EdHk T I Z Zudu gggg (1-6) 齿宽系数d查表得按齿轮相对轴承为非对销布置:取d=0.8 小齿轮齿数1Z在推荐值 2040 中选 1Z=26 大齿轮齿数2Z2Z 21113000 2 6 5 5 . 1 21 4 1 5 . 4 3ni Z Zn gg 圆整取 55; 齿数比 u 2155 2 . 1 226Zu Z ; 传动比误差 uuV( 2 . 1 2 2 . 1 2 )0 . 0 02 . 1 2uu V误差在 5% 范围内合适。 小轮转矩 66111 . 59 . 5 5 1 0 9 . 5 5 1 0 1 0 1 2 0 . 61 4 1 5 . 4 3pT n Nmm; 载荷系数 K AVK K K K K g g g(1-7) 使用系数AK查表得 AK=1 动载荷系数VK查相关图得初值 vtK=1.1 齿向载荷分布系数 K查相关图得 K=1.07 齿间载荷分配系数 K由 =0 得 121 1 1 1 1 . 8 8 3 . 2 ( ) c o s 1 . 8 8 3 . 2 ( ) 1 . 72 6 5 5ZZ (1-8) 则载荷系数 K 的初值tK1 1 . 1 5 1 . 0 7 1 . 1 5 1 . 4 2tK nts泵体盖孔加工专机及夹具设计 10 弹性系数EZ查表得 21 8 9 . 8EENZZmm节点影响系数查相关图及HZ=0,查相关图 ( =0, 1x=2x=0)得 HZ=2.5 重合度系数 Z查相关图( 0 )得 Z=0.88 许用接触应力 H H=limH n w HZ Z S gg(1-9)接触疲劳极限应力lim1H,lim2H查相关图得 lim1H=570 N/mm2 lim2H=460 N/mm2 应力循环次数1N、2N1N=60njhL= 106 0 1 4 1 5 . 4 3 1 ( 8 3 0 0 8 ) 1 . 6 3 1 0 2N= 8 81 1 . 6 3 1 0 7 . 7 0 7 1 02 . 1 1 5NU 由查相关图得接触强度的寿命系数1NZ、2NZ(不允许有点蚀) 1NZ=2NZ=1 硬化系数WZ查相关图得 WZ=1 接触强度安全系数HS查表得,按一般可靠度查m in 1.0 1.1HS取HS=1.1 21 5 7 0 1 1 5 1 81 . 1H N m m , 22 4 6 0 1 4 1 81 . 1H N m m 故根据式 (2-6)1d的设计初值1td为 231 2 1 . 4 2 1 0 1 2 0 . 6 2 . 1 2 1 1 8 9 . 8 2 . 5 0 . 8 8( ) 3 7 . 5 20 . 8 2 . 1 2 4 1 8td g 得: 1td 37.52mm 齿轮模数 m m=11tdZ= 37.5226=1.44mm查表得 m=1.5mm; 小轮分度圆直径的圆整值 1td11 2 6 1 . 5 3 9td Z m mm; 圆周速度 v 11 3 9 1 4 1 5 . 4 3 2 . 8 96 0 0 0 0 6 0 0 0 0tdnv m/s; 与估取 3tv很相近 ,对VK取值影响不大 ,不必修正VK; nts11 V VtKK, 1.42tKK; 小轮分度圆 直径 1139tddmm; 大轮分度圆直径 22 1 . 5 5 5 8 2 . 5d m Z mm; 中心距 12() 1 . 5 ( 2 6 5 5 ) 6 0 . 7 522m Z Za mm; 齿宽 1 m i n 0 . 8 3 7 . 5 2 3 0 . 0 2dtbd gmm; 大轮齿宽 2 30bb; 小轮齿宽 12 ( 5 1 0 ) 3 5bb ; 3)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校核计算 112 F F a S a FKT Y Y Yb d mg; 齿形系数FaY查相关图得 小轮 1FaY=2.60 大轮 2FaY=2.30; 应力修正系数SaY查相关图得 小轮 1SaY=1.60 大轮 2SaY=1.72; 重合度系数 0 . 2 5 0 . 7 5 0 . 2 5 1 . 7 50 . 6 91 . 7Y ; 许用弯曲应力 Fm i n FF N XFYYS g N/mm2; 弯曲疲劳极限minF查相关图得 min1F=460,min2F=390; 弯曲寿命系数NY查相关图得 1NY=2NY=1; 尺寸系数XY查相关图得 XY=1; 安全系数FS查表得 FS=1.3; 则 l i m 1 1 11 4 6 0 1 1 3 5 3 . 8 51 . 3F N XFFYYS N/mm2; l i m 2 2 22 3 9 0 1 1 3 0 01 . 3F N XFFYYS N/mm2; 故 112 1 . 4 2 1 0 1 2 0 . 6 2 8 7 4 2 . 5 0 42 . 6 1 . 6 0 0 . 6 9 2 . 8 7 4 0 . 2 93 5 3 9 1 . 5 2 0 4 7 . 5FF ; nts泵体盖孔加工专机及夹具设计 12 222 1 . 4 2 1 0 1 2 0 . 6 2 8 7 4 2 . 5 0 42 . 3 1 . 7 2 0 . 6 9 2 . 7 3 4 4 . 7 13 0 3 9 1 . 5 1 7 5 5FF ; 可得 结论 :齿根弯曲强度足够。 4) 齿轮其它尺寸计算 分度圆直径 11 1 . 5 2 6 3 9d m Z ; 1d=39,2d=82.5; 齿项高 *aah h m g; 1ah=2ah=1.5; 齿根高 *()fah h C m g; 1fh=2fh=1.875; 齿全高 *( 2 )ah h C mg; 1h=2h=4.875; 齿顶圆直径 *2 ( 2 )a a ad d h Z h m ; 1ad=42 , 2ad=85.5; 齿根圆直径 *2 ( 2 )f a ad d h Z h m m; 1fd=36, 2fd=79.5; 基圆直径 c o s c o sbd d m Z; 1bd=36.65,2bd=77.52; 齿距 pm ; 1p=2p=4.71; 齿厚 2ms ; 1s=2s=2.355; 齿槽宽 2me ; 1e=2e=2.355; 基圆齿距 cosbpp; 1bp=2bp=4.426; 法向齿距 c o snbp p p ; 1np=2np=4.426; 顶隙 *c c m g ; 1c=2c=0.375; 分度圆压力角 1220o7。 1.3.4 轴的设计及强度校核 1) 轴的材料的选择 轴的材料种类很多,要根据强度、刚度核耐磨性等要求,选择材料种类 及 热处理方式,轴的常用材料是碳素钢和合金钢。碳素钢价格较低,对应力集中敏感性小,通常使用中碳钢,最常用的是 45 号钢,不太重要或受力小的轴可以使用 Q235 等钢材。 合金钢比碳素钢具有更高的机械强度和优良的热处理性能,但对应力集中比较敏感,对于受力较大又要减小轴的尺寸和重量,或者需要提高轴颈的耐磨性,或者在高温、腐蚀等条件下工作的轴,可以采用合金钢。在低于 200 的工作温度下,合金钢和碳素钢的弹性模量相差不大,因此,使用合金钢代替碳素钢并不能提高轴的刚度。 球墨铸铁和高强度铸铁适合于制造形状复杂的轴(如曲轴、凸轮轴等),它具有良好nts13 的吸振性和耐磨性,对应力集中不敏感,但是铸造质量不易控制。 小直径的轴可以使用轧制圆钢,大直径或直径变化较大的阶梯轴需要使用锻件,形状复杂的轴通常采用铸造方式制造。 根据轴的常用材料及主要机械性能,选择 45 正火为轴的材料。 2) 轴的设计及计算 对于仅传递扭矩或主要装的扭矩的传动轴,应按扭转强度计算 。对于既受弯矩又受扭矩的转轴,可 以通过降低许用剪应力的方法考虑弯矩的影响,用扭转强度估算转轴的最小直径,然后进行轴的结构设计。 设计计算公式为 3 PdAn(1-10) 式中 d 轴的直径, mm; A 考虑了弯矩影响的设计系数; P 轴传递的功率, kW; n 轴的转速, r/min。 本 节 设计机床的传动结构 , 下面对齿轮传动系统中的高速轴进行强度校核。 a 求输出轴上的转矩1T66111 . 59 . 5 5 1 0 9 . 5 5 1 0 1 0 1 2 0 . 61 4 1 5 . 4 3pT n Nmm b 求作用在齿轮上的力 输出轴上的小齿轮的分度圆直径为 11 1 . 5 2 6 3 9d m Z mm 圆周力tF、径向力rF、和轴向力 F的大小如下,方向如图 1-1 所示。 图 1-1 轴的受力分析图 Fig.1-1 Axis stress analysis chart nts泵体盖孔加工专机及夹具设计 14 由此可得: 222 2 1 0 1 2 0 . 651939t TF d N 1t a n t a n 2 05 1 9 1 8 9c o s c o s 0rtFF N t a n 5 1 9 t a n 0 0tFF N 式中 1 压力角; 螺旋角,因是直齿圆柱齿轮,因此 0。 c 确定轴的最小直径 选取轴的材料为 45 钢,正火处理。按式 1-10 初估轴的最小直径,查表取 A 115,可得 : 1 33m i n11 . 51 1 5 1 1 . 7 21 4 1 5 . 4 3PdA n mm 图 1-2 轴的结构图 Fig.1-2 Structure drawing of axis 由于主轴内部为中空,所以 轴段 (见图 1-2)用于安装联轴器, 其直径应该与联轴器的孔径相配合,因此要先选用联轴器。联轴器的计算转矩ca AT K T,根据工作情况选取AK 1.5,则ca AT K T 1.510120.6 15180.9Nmmg 。根据工作要求选用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型号为 WSD2,许用转矩 T 22400Nmmg 。 与输出轴联接的半联轴 器孔径1d 34mm,因此取轴段 的直径1d 34mm。联轴器轮毂总宽度 L 74mm( J1 形轴孔),与轴配合的毂孔长度 L 62mm。 d 轴的结构设计 1) 拟定轴上零件的装配方案 装配方案见钻床的装配总图。 nts15 2) 按轴向定位要求确定各轴段直径和长度 具体结构见头架主轴图 , 3)轴上零件的周向定位 半联轴器与轴的周向定位采用 A 型普通平键联接,按 d1=34mm,从手册中查得平键截面尺寸 bh=66,根据轮毂 宽度,由键长系列中选取键长 L=38mm,半联轴器与轴的配合为H7/k6。 齿轮与轴的周向定位采用 A 型普通平键联接,平键的尺寸为 bhL=8838.为了保证齿轮与轴具有良好的对中性,取齿轮与轴的配合为 H7/r6。 滚动轴承与轴的周向定位采用过渡配合保证的,因此轴段直径尺寸公差取为 m6。 4)确定轴上圆角和倒角尺寸 各轴肩处的圆角半径见图 2-1,轴端倒角取 145。 5) 轴的强度校核 a 求轴的载荷 在进行轴校核时按轴是实心进行校核,因此轴的尺寸相应减少 首先根据轴的结构图作出轴的计算简图 (见图 1-3) 。在确定轴承的支撑点位置时,从手册中查取 a 值。对于 61803型深沟球轴承,因此轴的支承跨距 L=65+65=130mm。 根据轴的计算简图作为轴的弯矩图、扭矩图和当量弯矩图。从轴的结构图和当量弯矩图中可以看出, C 截面的当量弯矩最大,是轴的危险截面。 C 截面处的HM、VM、 M 、 T 及caM的数值如下。 支反力 水平面 1HR=209 N ,2HR=209 N 垂直面 1VR=197 N , 2VR=-76 N 弯矩HM和VM水平面 HM=5538.5 Nmm 垂直面 1VM=3206.5 Nmm nts泵体盖孔加工专机及夹具设计 16 caMTMVM2VR HM 2HR2VR 2VRrFaFtF D1HR1VR1VRBAT1L 2L 3LtFHM1HR rF2aaFdM 1VaRM1VR 1VM2VM 1M2M2caM 1caMaF( a )( b )( c )( d )( e )( f )图 1-3 轴的计算简图 Fig.1-3 Computation diagram of axis 合成弯矩 M 22HVM M M= 225 5 3 8 . 5 3 2 0 6 . 5 =6399.7 Nmm 扭矩 T T =10120.6Nmmg 当量弯矩caM22caM M T= 226 3 9 9 . 7 0 . 6 1 0 1 2 0 . 6=10119.9 Nmm b 校核轴的强度 轴的材料为 45 钢,调质处理。由表查得B=650 2N mm ,则 =0.09 0.1B,即 5865 2N mm ,取 =60 2N mm ,轴的计算应力为 caca MW =310119.90.1 18=17.3Nmm68 820 b 2 3 4 B 2D -0.5 2D -1 2D -2 nts泵体盖孔加工专机及夹具设计 24 2D=5,因此得: b =2, B =0.5 5) 补偿距离 1 m i n12xyLL (mm) (2-2) 式中 1min 夹具圆柱销与其相配合的工件定位孔间的最小间隙 (mm) 圆柱销的尺寸为 11 6g ,根据 GB1801 79 知该即尺寸为 5-0.006 -0.0017。 由此可得 1 m in 0 .0 0 6 (mm) 则 1 m i n110 . 0 3 0 . 0 1 0 . 0 0 6 0 . 0 4 322xyLL (mm) 6) 菱形销圆弧部分与其相配合的工件定位孔间的最小间隙 2 m i n 22 2 0 . 0 4 3 4 0 . 0 3 111bD (mm) 式中 2D 与菱形销相配合的工件定位孔的最小直径 (mm) 7) 菱形销最大直径 2 2 2 m i n 1 1 0 . 0 3 1 1 0 . 9 6 9dD (mm) 公差选取 h5 8) 两定位销所产生的最大角度定位误差 1 m a x 2 m a x 0 . 0 0 6 0 . 0 3 1 02 2 1 5 5tg L 式中 1max 夹具圆柱销与其配合的工件定位孔间的最大间隙; 2max 夹具菱形削与其配合的工件定位孔间的最大间隙应保证; 则 0 由于待加工孔未对其形位公差,因此允许些许偏差。 2.3 泵体 盖 在夹具中的夹紧 工件在夹具中的装夹是由定位和夹紧这两个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仅仅定位好,在大多数场合下,还无法进行加工。只有进而在夹具上设置相应的夹紧装置对工件实行夹紧,才能完成工件在夹具中装夹的全部任务。 夹紧装置的基本任务就是保持工件在定位中所获得的既定位置,以便在切 削 力、重力、惯性力等外力作用下,不发生移动和振动,确保加工质量和生产安全。有时工件的定位是在夹紧过程中实现的,正确的夹紧还能纠正工件 定位的不正确位置。 nts25 2.3.1 夹紧装置的组成 一般夹紧装置由下面两个基本部分组成。 1) 动力源 即产生原始作用力的部分。如果用人的体力对工件进行夹紧,称为手动夹紧;如果用气动、液压、气液联合、电动以及机床的运动等动力装置来代替人力进行夹紧,则称为机动夹紧。 2) 夹紧机构 即接受和传递原始作用力,使之变为夹紧力,并执行夹紧任务的部分。它包括中间递力机构和夹紧元件。中间递力机构把来自人力或动力装置的力传递给夹紧元件,再由夹紧元件直接与工件接触,最终完成夹紧任务。 根据动力源的不同和工件夹紧 的实际需要,一般中间递力机构在传递夹紧力的过程中,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a 改变作用力的方向; b 改变作用力的大小; c 具有一定的自锁性能,以保证夹紧可靠,在手动夹紧时尤为重要。 本次设计采用手动夹紧方式。 2.3.2 夹紧力的确定 1) 夹紧力的方向 夹紧力应垂直于主要定位基准面 11。为使夹紧力有助于定位,则工件应紧靠支撑点,并保证各个定位基准与定位元件接触可靠。一般地讲,工件的主要定位基准面其面积较大、精度较高,限制的不定度多,夹紧力垂直作用于此面上,有利于保证工件的加工质量。 夹紧力的方向应有 利于减小夹紧力。图 2-4 所示为工件安装时的重力 G 、切削力 F 和夹紧力 W 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图 (a)最好,图 (d)最差。 图 2-4 夹紧力与切削力、重力的关系 Fig.2-4 Clamps the strength and the cutting force、 the gravity relations 图( a) 0W nts泵体盖孔加工专机及夹具设计 26 图( b) FWG图( c) c o s s i n ( s i n c o s )FGW 图( d) FGW图( e) W F G 下面分析三力互相垂直的情况下,切削力与夹紧力间的比例关系。图 2-5 为在卧式铣床上铣一用台钳夹紧的工件。 图 2-5 铣削时 Fr、 W、 G 间的关系 Fig.2-5 The relations of Fr、 W、 G When milling 当重量 G 很小而可以忽略不计时,只考虑夹紧力 W 与切削力rF的平衡,按静力平衡条件 rF=W1+W2(2-3) 12rFW (2-4) 式中 1 工件的定位基准与夹具定位元件工作表面间的摩擦系数,1 0.15 0.25; 2 工件的夹压表面与夹紧元件间的摩擦系数,2 0.15 0.25; 因此 ( 2 . 0 3 . 3 )0 . 3 0 0 . 5 0r rFWF (2-5) 可见在依靠摩擦力克服切削力的情况下,所需要的夹紧力是很大的。 在夹紧力工件时各种不同接触面之间的摩擦系数 可见表。 表 3-2 各种不同接触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 Tab.3-2 Between each kind of different faying surface friction coefficient 接触表面的形式 摩擦系数 nts27 接触表面均为加工过的光滑表面 0.15 0.25 工件表面为毛坯,夹具的支承面为球面 0.20.3 夹具定位或夹紧元件的淬硬表面在沿主切削力方向有齿纹 0.3 夹具定位或夹紧元件的淬硬表面在垂直于主切削力的方向有齿纹 0.4 夹具定位或夹紧元件的淬硬表面有相互垂直齿纹 0.40.5 夹具定位或夹紧元件的淬硬表面有网状齿纹 0.70.8 为了减小夹紧力,可以在正对切削力 F 的作用方向,设置一 支承元件(图 2-6 中之 T)。这种支承不用作定位,而是用来防止工件在加工中移动。 图 2-6 承受切削力支承 Tab.2-6 Bear cutting force supports 如图 2-5 所示,当圆柱铣刀切入全深时,作用于工件上的切削分力yF、zF的合力rF有使工件平移抬起的趋势。为此可用图 2-6 所示之压块,使夹紧力 一 力两用。 在钻床上对工件钻孔时,为了减 小夹紧力,应力求使主要定位基准面处于水平位置,使夹紧力、重力和切削力同向,都垂直作用在主要定位基准面上。见图 2-7(a)所示。 反之,当夹紧力与切削力及工件重力方向相反时,所需的夹紧力很大, W=F+G。例如在壳体凸缘上钻孔时,由于壳体较高,工件只能倒装。这种安装方式在图 2-7(b)中的 F 和G 均有使夹紧机构脱开的趋势,因此需要施加较大的夹紧力 W。 nts泵体盖孔加工专机及夹具设计 28 图 2-7 钻削时 W、 F、 G 间的关系 Fig.2-7 The relations of W, F, G when Drills truncates 2) 夹紧力的作用点 夹紧力的作用点是指夹紧元件与工件相接触的一小块面积。选择作用点的问题是在夹紧力方向已定的情况下才提出来的。选择夹紧力作用点位置和数目时,应考虑工件定位可靠,防止夹紧变形,确保工序的加工精度。 a 夹紧力的作用点应能保持工件定位稳定,而不致引起工件发生位移和偏转。 当夹紧力虽然朝向主要定位基面,但作用点却在支承范围以外时,夹紧力与支反力构成力矩,夹紧时工件将发生偏转,使定位基面与支承元件脱离,以至破坏原有定位。应使夹紧力作用在稳定区域内。 b 夹紧力的作用点,应使被夹紧工件的夹紧变形尽可能小。 对于箱体、壳体、杆叉类工件,要特别注意选择力的作用点问题。 在使用夹具时,为尽量减少工件的夹紧变形,可采用增大工件受力面积的措施。采用具有较大弧面的夹爪来防止薄壁套筒变形;可在压板下增加垫圈,使夹紧力均匀地作用在薄壁 夹紧力的大小必须适当。当夹紧力过小,工件可能在加工过程中移动而破坏定位,不仅影响质量,还能造成事故;夹紧力过大,不但会使工件和夹具产生变形,对加工质量不利,而且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计算夹紧力,通常将夹具和工件看成一个刚性系统以简化计 算。然后根据工件受切削力、夹紧力(大工件还应考虑重力,高速运动的工件还应考虑惯性力等)后处于静力平衡条件,计算出理论夹紧力0W,再乘以安全系数 K ,作为实际所需的夹紧力0W,即 0W K W g(2-6) 式中 0W 实际所需要的夹紧力 (N); W 按力平衡条件计算之夹紧力 (N); K 安全系数,根据生产经验,一般取 K 1.5 3。 用于粗加工时,取 K 2.5 3;用于精加工时,取 K 1.5 2。 夹紧工件所需夹紧力的大小,除与切削力的大小有关外,还与切削力对定位支撑的作用方向有关。 2.3.3 夹紧机构的选择及设计 从前面提到的夹紧装置组成中可以看出,不论采用何种力源(手动或机动)形式,一nts29 切外加的作用力要转化为夹紧力均需通过夹紧机构。因此,夹紧机构是夹紧装置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夹紧机构可分为斜楔夹紧机构、螺旋夹紧机构、偏心夹紧机构、定心对中夹紧机构等。斜楔夹紧机构中最基本的形式之一,螺旋夹紧机构 、偏心夹紧机构及定心对中夹紧机构等都是斜楔夹紧机构的变型。 斜楔夹紧机构主 要是利用其斜楔面移动时所产生的压力来夹紧工件的,亦即一般所谓的楔紧作用。斜楔的斜度一般为 1:10,其斜度的大小主要是根据满足斜楔的自锁条件来确定。 一般对夹具的夹紧机构,都要求具有自锁性能。所谓自锁,也就是当外加的作用力 Q一旦消失或撤除后,夹紧机构在纯摩擦力的作用下,仍应保持其处于夹紧状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泵体盖加工工艺及钻6-φ7孔机床与夹具设计【CAD图纸和说明书】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476506.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