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3孔雀东南飞 并序 教案(鲁人版必修五)【三维目标】1. 鉴赏人物形象,挖掘悲剧根源; 2.读懂全诗,理清脉络,掌握故事情节。【教学重点】通过人物对话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教学难点】学习本诗的铺陈、比、兴手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自由爱情是甜蜜的,两情相悦的婚姻是幸福的。可是人世间什么时候也不会缺少婚姻爱情的悲剧。特别是中国古代社会,因为门第之见,或是家长好恶,而棒打鸳鸯的故事层出不穷,宋代的陆游与唐婉,传说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神话中的牛郎与织女,戏剧中的天仙配。而我们要学到的孔雀东南飞则也是一桩令人愤慨又令人叹惋,令人赞美也让人怀恋的婚姻爱情悲剧。简介孔雀东南飞,是乐府诗,也是最长的叙事诗。它在思想和艺术上取得的成就很高,历来备受人们称赞。与木兰辞合称为“乐府双璧”。二、整体感知(提问引导)先读序,并提问同学,这个小序起到什么作用?(抓关键词)交代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故事原型以及创作动机。依据: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投水,自缢,时人伤之。(引导扣住诗尾句:“多谢后世人,戒之莫相忘)提问同学,概括叙述这个婚姻悲剧故事。(可以给同学梳理补充)先确定故事的主次要人物,再从故事的矛盾入手,梳理悲剧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刘兰芝、焦仲卿,是一对情投意合的恩爱夫妻。焦母是封建家长,粗暴地将二人拆散,把兰芝赶回娘家。刘家兄长,是刘家的家长,他不接纳兰芝,逼迫兰芝再婚。刘母虽同情理解兰芝,但无法拯救兰芝。总结,反映了以焦母、刘兄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对幸福婚姻的粗暴干涉,他们是导致这桩婚姻悲剧的罪魁祸手。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他的叙事性很强。根据其故事脉络,理出层次。先由学生回答,然后简明概括。明确:三、赏析过程本诗叙事抒怀很好地融合。情节丰富曲折,人物刻画生动,手法巧妙精彩,同时,有大量的文言字词需要掌握。所以以下分析是按着故事的脉络层次进行,其间会有情节分析、问题引导、手法运用及重点字词提示。(一)、被遣(分情节反复读,分析、品味、提示)让学生齐读第一至六段,体会人物怀情节。1、提问:在被遣一节中,矛盾得以展示,人物得以出场,请问,本节有哪些人物,哪几个情节?2、引导:分析其中的人物与冲突,可以看出三个人的什么样的个性与态度?分析明确:头兰芝向焦仲卿提出请求的话语看来,完全是她不堪忍受焦母的无理指责而主动要求回娘家的口吻。这是长期忍让、顺从后的爆发,也是他充分考虑后清醒而坚定的选择。焦仲卿对刘兰芝,情深意切,不离不弃。但处在母亲与妻子中间他处于两难的尴尬位置;而焦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封建家长,对刘兰芝已经恩义尽失,对焦仲卿威逼利诱,使得双方矛盾尖锐对立,不可调和。3、手法:第一段充分使用了比兴手法,以美禽喻夫妻,以徘徊来兴兰芝与促仲卿二情依依,引发下文故事发展。第二段,“十三能织素,十四学十七为君妇,充分使用了铺陈排比的手法”不惜笔墨,纵向铺排,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暗示了焦母逐走媳妇的无理。重点字词提示:故、堪、施、相、启、公姥、始尔、致、区区、自由、可怜、会不相从许(二)、辞别(比“誓别“要好)引导:面临焦母“会不相从许”,焦刘夫妇二人,不得不选择离开,但是焦与刘二人的面对焦母所为的态度是不尽相同的,之所以用“辞别”是因为其中至少有两个情节,既“辞”又“别”。概括性要好。问题:指出下面“辞别”部分有哪些情节?用最简洁的话来概括。明确:仲卿退让,劝妻暂还(权宜之计)兰芝意决,留物遗施(清醒坚定)严妆上堂,辞母别姑(善良懂礼)道口做别,誓天不负(忠贞不移)问题引导:学生齐读第七、八段。思考问题:而对焦母的专横跋扈,仲卿与兰芝的态度有何不同?分析明确:仲卿退认,限于当时的风俗与礼仪及对母亲的尊重,焦仲卿虽不舍娇妻也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暂时让兰芝回家,采取了劝与哄的方式,他是不舍,不得已而为之。他对此事还抱有希望,我们应该理解他。而刘兰芝,早已对焦母有清醒的认识,先言“勿复重纷纭”,再“留待作遗施”。果断坚定,不抱任何希望。在这一点上,二人形成鲜明对比。学生齐读第九、十段、思考问题:作者首先不吝笔墨地大写兰芝的“严妆”,这里采用什么手法,有何意图?分析明确:“著我秀夹裙精妙世无双”,写到了兰芝的打扮,从足下、头上到腰、耳、指、口”,以及纤纤细步,显然用了横向的铺排。诗里不厌其烦且用充满赞叹的口气描绘她的装扮、容颜、体态,这为下文兰芝回到娘家后,官宦人家纷纷来求亲做了铺垫。同时也表现了他从容自尊的个性与心态。在与阿母跟小姑的辞别中,分别表现了兰芝性格的哪些方面?分析明确:虽然是被遣回家,她仍然能做到“上堂拜阿母”,且“念母劳家里”,及与小姑别时“嬉戏莫想望”,表现了兰芝的善良、懂礼、多情。而在与小姑时“泪落连珠子”,反衬出拜阿母时点泪未滴时的坚强自尊。齐读第十一、十二段。思考问题:在道口做别时,仲卿“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说的这些话的内容与“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时所言内容,意思相同,可为什么不能互换?分析明确:“举言谓新妇时”,仲卿强调了“我自不驱卿”,哄劝兰芝“从此下心意”,是试图让兰芝,接收眼前这个现实,稍有退让。而“低头共耳语”时,是离别之际,更需要的是表白对爱情的忠诚,所以在这一段中,连用两个“誓”字。在仲卿表白完后,刘兰芝也做了一个比喻来表白,请说说这个比喻妙在何处?分析明确:这种临别誓言,即生动形象地作出来有力的爱情表白,又含蓄生动,富有诗意,且很符合男女主人公的性格与形象特点。重点词语提示:再拜、举言,报府,下心意,谢(注意前后出现的多义词)、作息、父兄(偏义复词),葳蕤、于今无会因、严妆、通,却、床、扶将、区区、若见录、任我意,逆、劳劳,依依。(三)、归家抗婚引导:这一部分,故事的环境与矛盾的焦点都发生了改变。兰芝回到了娘家,遭遇到的是求婚与逼婚的力量,而这股力量恰恰是与焦刘的爱情誓言形成了新的冲突。问题:归纳“归家搞婚”部分有几个小的情节?明确:兰芝归家,阿母大悲摧,进退无颜仪。兰芝搞婚,郡县求婚,阿兄逼婚。择吉备婚,铺张操办。齐读第十三到二十段。思考问题:在抗婚与逼婚的矛盾冲突中,刘兰芝说:“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所心抗婚;而刘兄却说:“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所以逼婚。在对待再婚这个问题上,兄妹二人看问题的角度有何不同?反映出二人性格上有什么不同?分析明确:兰芝的理由是“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她是从情义上进行取舍;而可兄的理由是“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他取舍的角度是利益。孔子说,“小人喻以利,君子喻以义”,足以反映二人性格上的差距与价值观的不同。在刘兄逼婚时,从表面上看刘兰芝一幅低眉顺首的样子,言道:“处分适兄意,哪得敢自专?”“登即相许合,便可做婚姻。”这似乎不符合刘兰芝坚强反抗,誓死捍卫爱情的性格,分析这么写的合理性。明确:因为兰芝认识到是在兄长家,有寄人篱下之感,他不求不闹,表现出了她的自尊,同时,这种看似平静与顺从与其个性形成的反差其实在暗示了一种不正常的举动正在酝酿。即会有更强烈的出乎意料的反抗方式。齐读二十一段。思考以下问题:文章同样运用了铺陈排比的手法,渲染了准备婚礼的超高规格与奢华场面,同时我们想刘兰芝在离异后,尚能有郡县求婚,可见刘兰芝身价未降反升,作者这么写意欲何为?无论是铺排奢华的备婚场面,还是尽写郡县上赶着求婚,都在呼就刘兰芝非是无礼节,而是才貌双全,远近闻名的佳配人选,同时也反衬出了刘兰芝不为荣华富贵所动,对爱情的忠贞不移。重点词语提示:图、便、令、见丁宁,非奇适(与后文“适兄意,适得府君书结合)、谢媒人、否泰、荣、其往、渠、婚姻、尔尔、部、相应、赍、郁郁。(四)、双双殉情。引导:这一部分,经过二、三部分焦母遣归、刘兄逼婚后,使忠于爱情誓言,“誓天不相负”的焦仲卿刘兰芝夫妇,已经无路可退,这势必会引起激烈的反抗,从而造成悲剧的结局。概括此部分的具体情节。相逢生误会,生离作死别。府吏辞母死,兰芝赴清池。齐读二十二至二十六段。思考以下问题:焦仲卿为什么会误会刘兰芝?两个相约而死的决定是什么做出来的?府吏重提了那个“磐石”“蒲纬”的比喻,在这儿的用法与前面有何不同?分析明确:焦仲卿之所以心生误会,还是情感上一下子不能接受事态变化之快,且刘兰芝再嫁的又是如此优越的门庭,条件相关悬殊。同样追求尊严的焦仲卿内心产生了不平衡,对刘兰芝产生了怨情,这怨情是主观的,自然也就形成了误会。既然是误会,双方在不冷静的情况下,就想到了以死来证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不移,所以才相约而死,应该说这是情急之下的义气之举,但究其根源,却是社会,特别是家长逼迫所致。同样的一组比喻,上面来表忠贞不移时,用的是它们的共同点,而在此表示女方不能信守誓言时,却巧妙地用了两个喻体的不同点。两个比喻原来的共通点变成分歧点,这对于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刻画,有很大的作用所以这个比喻,很是巧妙。齐读二十七段至三十二段,思考问题:你怎么看待焦仲卿“徘徊庭树下”这一细节,是焦仲卿性格软弱的表现吗?分析明确:焦仲卿听说刘兰芝殉情的消息,“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行动不果断,历来受人诟病,认为他太过软弱。其实我们应该从人物自身处境谈起。客观上说,跟刘兰芝比起来,焦仲卿所直接面临的压力要小,同时,在第二十八段里面,我们可心读出他对母亲的牵挂与担心。所以,立足于人物的处境去分析,不能单纯地认为焦是软弱的。重点词语提示:事不举暝摧藏、详、父母、作旦夕间君尔冥、乃尔。(五)、结局。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这里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分析明确:求合葬,枝枝覆盖,叶叶相交,双飞鸟,相向鸟,勾画出焦刘夫妇,死后能长相厮守,快乐和谐的样子。这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手法,以合葬求得死后的团圆,以美禽喻夫妻,用鸳鸯和鸣来象征二人死后魂化鸳鸯,获得了爱情的美满。这种手法屡见不鲜,比如梁祝牛郎织女中都有这样的手法,采用想象,勾画出一个虚拟的美好结局,为悲剧的结尾添上一抹亮色,这不仅表达出对现实的不满,更表现了人们久经打击但永不断绝的对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四,总结陈述。找同学总结刘兰芝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要找出依据)分析明确:刘兰芝美丽、聪明、勤劳,知书达礼。兰芝忠于爱情,不为荣华所动。同时,兰芝身上还有很可贵的一点,就是不卑不亢,头脑清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稀土抛光粉工应急处置考核试卷及答案
- 金融客服考试题及答案
- 水声换能器制造工技能操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民族拉弦弹拨乐器制作工质量管控考核试卷及答案
- 搅拌工职业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排水管道工技能巩固考核试卷及答案
- 矿井开掘工质量追溯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铸管制芯工入职考核试卷及答案
- 铝电解工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外科创伤急救处理流程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2026学年人美版(2024)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歌乐山下的英烈课件
- 涉警舆情应对课件
- 2025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及答案
- (2025年标准)赛事承办协议书
- 美术绘本创作教学课件
- 2025无犯罪记录证明申请表申请书(模板)
- GB/T 7031-2025机械振动道路路面谱测量数据的报告
- 新材料研发开发合同
- 矿山支护工培训课件
- 品质红线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