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考点加强课4 神经调节课件.ppt_第1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考点加强课4 神经调节课件.ppt_第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考点加强课4 神经调节课件.ppt_第3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考点加强课4 神经调节课件.ppt_第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考点加强课4 神经调节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一兴奋的产生与传导 1 动作电位产生基础 神经元膜上存在两种协助na k 等离子进出细胞的膜蛋白 1 通道蛋白 协助na k 等离子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 不消耗 但通道蛋白可以被 2 na k atp酶 该膜蛋白在消耗情况下 能同时将na 细胞将k 细胞 使神经元膜外多于膜内 膜内多于膜外 atp 关闭和打开 na k 泵 atp na k 运出 运入 2 动作电位产生过程 根据下图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化曲线回答相关问题 1 o a 状态 外内 此时 通道开放 2 a b 过程 通道开放 3 b c 过程 外内 继续内流 4 c d 复极化过程 状态恢复 外流 k 极化 正 负 去极化 na 反极化 负 正 na 极化 k 3 动作电位传导 根据下图某一时刻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变化曲线回答相关问题 1 据图 兴奋传导方向是 2 曲线图的横坐标是离刺激点的 不是刺激后的时间 3 图中a b表示 b c表示 c d表示反极化 d e表示 由左向右 距离 复极化 复极化 去极化 1 2011 浙江高考 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 b的na 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b b c段的na 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c c d段的k 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d d e段的k 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解析a b段上升是因为na 内流所致 na 流动过程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 属于被动转运 不消耗能量 a错误 b c段上升也是因为na 内流所致 不是外流 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 不消耗能量 b错误 c d段下降是因为k 外流所致 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 不消耗能量 c正确 d e段下降是因为k 进一步外流所致 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 属于被动转运 不消耗能量 d错误 答案c 2 2015 浙江高考 血液中k 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 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 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不能传播到肌纤维内部b 传出神经元去极化时膜对k 的通透性增大c 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d 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增大 解析伸肌细胞膜上的动作电位可以传播到肌纤维内部 从而引起肌纤维收缩 a错误 传出神经元去极化时膜对na 通透性增大 对k 通透性减小 b错误 兴奋 动作电位 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是不衰减的 因为这是一个耗能的过程 c错误 静息电位的大小形成与k 外流量有关 若降低膜外k 浓度 膜内k 外流量增大 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增大 细胞兴奋性减弱 d正确 答案d 本题组对应必修三p21 p22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1 根据下图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化曲线完成下表 c d 极化 外正内负 na 通道关闭k 通道开放 k 外流 去极化 外正内负 k 通道关闭na 通道开放 na 内流 外负内正 k 通道关闭na 通道开放 na 内流 复极化 na 通道关闭k 通道开放 k 外流 2 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 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图中兴奋部位是 用字母表示 2 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 3 图中兴奋的传导方向是 a 局部电流方向 a c和a b 角度兴奋的产生与传导1 2016 9月名校协作 加试题 下图表示在不同强度刺激下神经肌肉接点肌膜上测得的电位变化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甲图所示的电位传播至肌纤维内部 不能引起肌肉收缩b 若突触间隙中的k 浓度急性下降 则甲图a点下移c 乙图表示肌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 产生动作电位d 增加刺激强度无法使乙图b点上升解析静息电位机理为k 外流 k 浓度下降 外流k 增多 电位加大 a点下移 增加刺激强度不会改变na 内流速率 电位不变化 甲图所示刺激未达到阈强度 无法产生动作电位 而小电位是不能传播的 答案a 2 2016 7月嘉兴期末 改编 下图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某时刻的膜电位情况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与a点相比 b点神经细胞膜对k 的通透性较小b 与c点相比 d点神经细胞膜对na 的通透性较大c 神经纤维膜b点处于反极化状态d 神经细胞膜c点处于去极化过程 解析由于曲线图的横坐标是距刺激点的距离 说明此图是动作电位的传导图 传导方向是从左向右 所以曲线c点为去极化过程 而b点处于复极化过程 c错误 d正确 复极化过程 b点 中膜对k 的通透性变大 k 大量外流 a错误 去极化过程 c点 膜对na 的通透性变大 na 大量内流 而极化状态 d点 下膜对na 的通透性较小 b错误 答案d 1 na 浓度与膜电位曲线 1 分析依据 动作电位是由na 内流形成的 只有足够量的na 内流才会引起正常动作电位的形成 2 实例分析 下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 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 其中b表示的是在低浓度海水中的电位变化 因为na 内流不足 所以形成的电位差较小 不能形成正常的动作电位 并且电位变化的时间也延迟了 2 k 浓度与膜电位曲线关系 静息电位由k 少量外流造成的 若内外浓度差减小 则膜电位绝对值减小 但动作电位不受影响 3 区分动作电位产生与传导图 主要看曲线横坐标 横坐标为时间 则曲线表示动作电位产生图 甲图 若横坐标为神经纤维上的距离 则曲线表示动作电位传导图 乙图 无论是动作电位产生曲线还是传导曲线 曲线上超极化部分就是复极化后的部分 则另一侧就是去极化和反极化过程 如下图示 考点二兴奋的传递 根据下图兴奋的传递过程 回答问题 离子通道 化学递质 受体 1 过程 轴突 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 2 不同部位的信号转化形式 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 突触小泡 突触间隙 电信号 化学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2012 浙江高考 下列关于神经肌肉 肌肉指骨骼肌 接点及其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一个骨骼肌细胞中只有一个细胞核b 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c 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d 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解析骨骼肌细胞通常具有多个细胞核 a错误 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 b正确 突触后膜的表面积通常比突触前膜的大得多 这有利于突触后膜接受神经递质的作用 c错误 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只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小电位 这种小电位不能传播 只有大量乙酰胆碱分子作用后 小电位叠加产生的电位大于阈值 电位才能传播 即产生动作电位 d错误 答案b 本题组对应必修三p23 突触的信号传递 1 突触结构 在突触处 神经末梢的细胞膜称为 与之相对的肌膜较厚 有 称为 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有一间隙 称 神经末梢内部有许多突触小泡 每个小泡里面含有几万个分子 突触前膜 皱褶 突触后膜 突触间隙 乙酰胆碱 2 信号传递过程 当神经冲动传到末梢后 突触小泡中的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并到突触后膜处 乙酰胆碱可以和突触后膜上的结合 这种受体是一种 结合后通道开放 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 引起突触后膜 形成一个小电位 这种电位传播 但随着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的增加 开放的通道增多 电位可加大 当电位达到一定时 可在肌膜上引起一个 肌膜的动作电位传播到时 引起肌肉收缩 乙酰胆碱 扩散 乙酰胆碱受体 通道蛋白 通透性 去极化 并不能 阈值 动作电位 肌纤维内部 角度兴奋的传递1 2016 7月温州八校期末 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c 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解析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能进行需氧呼吸第三阶段 该过程会产生大量atp a正确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是扩散方式的 不消耗atp b错误 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就是蛋白质的合成 蛋白质的合成是吸能反应 需要消耗atp c正确 神经细胞兴奋后虽然膜电位是外正内负 但此时k 有较多在膜外 而na 有较多在膜内 需要通过na k 泵的主动转运将na 转运到膜外 将k 转运到膜内 使膜电位恢复为静息状态 可以传导新的动作电位 na k 泵的主动转运过程需要消耗atp d正确 答案b 2 2017 名校联盟第一次联考 兴奋在传导过程中 会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 如图表示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乙酰胆碱和gly均表示神经递质b 突触1为该结构的突触前膜 突触2为突触后膜c 离子通道乙表示钠离子通道d 抑制gly释放将阻断兴奋由a到b的传导 解析乙酰胆碱和gly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 两者都是神经递质 a正确 突触1与突触2是两个不同的突触结构 从图分析突触1与突触2的突触前膜来自两个不同的神经元 而突触后膜是同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 b错误 已知突触2可以使突触后膜抑制 说明离子通道乙不是钠离子通道 因为钠离子内流会造成突触后膜去极化和反极化而兴奋 c错误 如果抑制gly释放 突触2的突触后膜将没有电位变化 因此突触1引起的兴奋将会由a传导到b 而不是阻断兴奋传导 d错误 答案a 1 兴奋的传递 1 化学递质释放方式为胞吐 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递质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糖蛋白 识别 其作用效果为促进或抑制 2 在一个反射的完成过程中 同时存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突触数量的多少决定着该反射所需时间的长短 2 突触传递异常分析 1 正常情况下 化学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 就被酶破坏而失活 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 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 2 异常情况 若某种有毒物质将分解化学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 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 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 则化学递质不能与之结合 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 阻断信息传递 考点三动作电位的测量 内 外两侧 外侧 2016 10月浙江选考卷 测量与记录蛙坐骨神经受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如图 所示 其中 的指针偏转达到最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对神经施加刺激 刺激点位于图 甲电极的左侧b 图 中甲电极处的膜发生去极化 乙电极处膜的na 内流属于被动转运c 图 中甲电极处的膜发生去极化 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d 处于图 状态时 膜发生的k 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 指针偏转先是向右 所以刺激点更接近乙 a错误 图 中去极化的应是乙电极处 b错误 图 中由于指针向左偏转 所以应是甲处发生了去极化 乙处于极化状态 c正确 k 内流是逆浓度进行的 d错误 答案c 本题组对应必修三p20 p21 电位测定的方法 神经纤维上电位测定的方法 从测量角度看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实质都是以电位为零 记录电位 因此应按以下方法测量 1 静息电位的测量 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膜连接 另一极与膜连接 只观察到指针发生一次偏转 如图甲 两极都与神经纤维膜外侧 或膜内侧 相连接时 指针不偏转 如图乙 膜外 膜内 外侧 内侧 2 动作电位的测量 灵敏电流计的两极都连接在神经纤维侧 可观察到指针发生的偏转 请在下图中绘出a点受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 沿神经纤维传导 依次通过 a b c c右侧 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变化 膜外 或内 两次方向相反 答案 角度动作电位的测量1 2017 衢丽湖舟四地模拟 如图为某段神经纤维示意图 灵敏电流计的两个电极按图示连接 在a处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按图示连接 灵敏电流计可测得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b 兴奋传到b处时 na 经通道蛋白大量涌入膜内c b处动作电位最大时 c处na 浓度可能高于膜外d b处动作电位最大时 d处膜可能处于去极化过程中 解析由于灵敏电流计的两个电极一内一外 在静息状态下可测静息电位 而受刺激后可测动作电位 a正确 兴奋传到b处时 该处发生去极化 反极化 na 经通道蛋白大量涌入膜内 b正确 b处动作电位最大时 即反极化结束时 c处 膜内 na 浓度仍低于膜外 因为去极化 反极化时na 内流是顺浓度梯度的 反极化结束时 na 内流停止是因为内正外负的电压造成的 c错误 考虑兴奋传导过程 当b处动作电位最大时 即兴奋到达b处 接下来其右侧d处将会兴奋 所以此时d处膜可能处于去极化过程中 d正确 答案c 2 2017 3月绍兴模拟 下图表示在测量与记录蛙坐骨神经受刺激后电位变化时 某一时刻观察到的电表指针所处的位置情况 其中指针所处的位置不是偏转最大时的位置 下列关于这一时刻a b处状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若刺激在a左侧 则a处膜外可能为负电位b 若刺激在a左侧 则b处可能处于反极化过程c 若刺激在b右侧 则a处na 可能从膜外扩散进入膜内d 若刺激在b右侧 则b处膜外k 浓度可能高于膜内 解析题图所示电表指针偏转情况说明电流方向由a到b 因此 a处膜电位为正电位 b处膜电位为负电位 a错误 若刺激在a左侧 电流由a流向b 说明b处电位为内正外负 处在反极化状态 b正确 若刺激在b的右侧 由于a处膜外为正电位 则a处k 可能从膜内扩散进入膜外维持静息电位 c错误 细胞内k 浓度始终高于细胞外k 浓度 d错误 答案b 1 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的判断方法 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归纳 1 在神经纤维上 刺激a点 b点先兴奋 d点后兴奋 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刺激c点 bc cd b点和d点同时兴奋 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 2 在神经元之间 刺激b点 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 a点先兴奋 d点后兴奋 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