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钦南:从文化遗产中开掘出“富矿”.doc_第1页
郑钦南:从文化遗产中开掘出“富矿”.doc_第2页
郑钦南:从文化遗产中开掘出“富矿”.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郑钦南:从文化遗产中开掘出“富矿” 转贴自:浙江日报 发布时间:2007-12-14 23:12:42 推荐星级:台州市黄岩区退休教师郑钦南, 41年来坚持不懈,跋山涉水,进村访户,搜集到50多本宗谱,从中摘取了近6000首古诗,陆续自费注释出版,成为当地珍贵的乡土教材。 郑钦南和儿子郑苍钧正在商讨古诗校注。 “山川千古钟灵秀,中有仙岩一片奇。玉气暖浮黄玛瑙,金精寒枕碧琉璃。风生瑶草知春早,竹送清溪璞月迟。不独舆图名胜概,人才多入凤凰池。”明朝文人黄献章写的黄岩枕流,被台州市黄岩区退休教师郑钦南从黄氏宗谱中摘录出版后,“黄岩枕流”现已成为黄岩区西部山区的特色景点,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一位旅居美国的华侨陈福临,已80多岁高龄,看到这首诗拍手叫好,仿佛自己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他激动地到邮局汇款:“为保护故乡文化遗产,表示我的一份心意。” 郑钦南今年68岁,41年来坚持不懈,跋山涉水,进村访户,在黄岩等地搜集到50多本宗谱。而让人颇感意外的是,老人搜集这些宗谱不为别的,只为摘取其中的古诗词,共集得近6000首古诗词。用老人自己的话说,“古诗词保留了历史的记忆,是光芒四射的文化遗产。” 郑钦南用自己的退休工资,相继出版了两本专集,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并已被台州市区各级图书馆、博览馆和中小学校收藏,成为一些学校的乡土教材。 火口“偷”出第一本宗谱 郑钦南是黄岩区上郑乡上郑村人,退休语文教师。郑钦南说:“真正让我走上收集宗谱中的古诗词这条路,却始于上世纪60年代。”一天,他来到区公所,看见有人运来大堆古籍,准备烧毁,便上前抽出一本,见封面上写着宁溪王氏宗谱。在宁溪,王氏赫赫有名,无人不晓。传说这一族在宁溪生存了1000多年,其中唐朝王顺德中举人后,出任大理寺少卿;后人王元坦中举人后,出任宋朝翰林检阅;民国时期王氏后代出了8位将军,5名烈士,现在的宁溪古街大多为王氏所建, 每旬两天集市日也是王氏所倡导。民间有“没有王氏就没有今天的宁溪镇”之说。王氏宗谱有12本,郑钦南从将要焚烧的书堆里掏了一本,对正在边上值勤人的说:“借我一本看一看。”便把这一本宗谱塞进衣服里带回家。回家一看,郑钦南大吃一惊,里面有很多诗,从来没有看见过,于是抄了下来,足有100多首诗。 跑遍台州三区“觅”古诗 从此以后,郑钦南一发不可收拾,开始在黄岩各地寻找宗谱。他向亲戚要、向朋友借,甚至听说陌生人家的宗谱,他也要想方设法借过来,看看里面有些什么宝贝诗词。 谈起当初搜集宗谱时的辛酸,郑钦南仍是感慨万千。金岙村黄姓有宗谱,这个村离他家10多公里,他第一次步行去,管宗谱的人到外地做生意去了,只好空手而返。第二次又步行去,并叫外甥带路,终于找到毛氏后人,主人只准他看一眼,不准带回家去。毛氏宗谱有6册,只保存了二册,于是郑钦南当场抄了10多首诗。当他打听到黄氏后人黄昌岳这一房保存着完好的宗谱,又步行十多公里,终于借到完整的黄氏宗谱,带回家抄了200多首古诗。就这样,郑钦南不怕千辛万苦,几十年如一日不停地寻找,几乎跑遍了台州三区,共借阅宗谱50多部,摘取古诗近6000首。 郑钦南从搜寻到的民间宗谱里发现闪光的文化遗产,他说:“宗谱诗词一是填补正史的空白。譬如,明初牟圣民的松门筑城歌,讲述松门筑城防止倭寇入侵一事,地方志就没有记载,但这是件大事。第二可传承民间风俗等文化遗产,如月半迎灯的习俗记载于明代蒋东岙的李氏宗谱里,其详细程度是独一无二的。” 郑钦南说,宋末牟大昌的黄土岭抗元诗,这首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诗是战斗的号角,是出征的誓词,气壮山河,感天地而泣鬼神,充分体现了“台州式的硬气”,在台州文学史上放射出异样的光辉。在宗谱里,颂民族英雄牟大昌率兵抗元,激战黄土岭壮烈牺牲的诗很多,如牟筠圃读北藜公家传、牟松溪次和筠圃叔读北藜传、牟勉庵和筠圃叔读北藜公传等等。也有歌颂清初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农村妇女黄嘉文妻蔡慧奴高风劲节。有披露以平定叛乱、保境安民为名的清军乘机大肆掳掠妇女儿童的滔天罪行。 台州历代诗词大家不多,但好的作品却层出不穷。南宋台州十大儒之一的屿头黄超然和宁溪南峰公王所的古风和尚默轩等,都富有深刻的哲理。黄超然的迎送神乐歌与屈原的九歌如出一辙,可见楚文化对台州的影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宁溪王氏始迁祖唐代王从德的古荆篇写得雍容典雅,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这些诗词大量散落在民间宗谱里,藏于深闺,束之高阁,光辉被岁月湮没,今天终于重见天日。 让每个字的注释准确无误 古诗的校勘、注释,是一项学术性很强的工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广泛的涉猎,谈何容易。古诗里没有标点,有断句、繁体字、异体字、古今字、通假字,每个可疑字的校注都要准确无误。宁溪王氏宗谱里王惟贤作的赢女凤图,郑钦南反复推敲,觉得缺少一个动词,一定是后人修谱时失误。这个动词是什么?久久不能确定。一次,他在上郑乡陈宾福家门口,发现一幅婚联:绣阁昔曾传跨凤,德门今妻近乘龙。他灵机一动,把王惟贤的赢女凤图改为赢女跨凤图,使这首诗的诗名更贴切。 由于千百年来,许多宗谱因遭受水灾、火灾、虫侵鼠咬,诗词里很多字都是空白,需要一一补全。每天,不管吃饭,还是上床准备睡觉,郑钦南都在想古诗的校注。搜集、校注到足够的诗词后,他开始艰辛地自费出书工作。2004年,宁溪历代山水诗出版,收诗词150首;2006年,郑钦南和他的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