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之后.doc_第1页
A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之后.doc_第2页
A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之后.doc_第3页
A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之后.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之后,世界的目光纷纷聚焦低碳经济。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公司发掘沙地综合潜力,以生物质能源发电拉动产业治沙和灌木林经营,促进沙区群众增收致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沙区低碳经济。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公司“基地治沙灌木抚育生物质发电”的沙产业模式,在低碳经济、生态恢复以及民族和谐方面的效益和作用正在显现。毋庸置疑,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问题,发展新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的挑战性课题,沙化土地治理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稳定长久地提高农牧民收入是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大历史任务。一个问题,一个课题,一个难题,一个任务,看似缺少关联,其实又相互统一。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在“含水沙漠”毛乌素沙地进行生物质发电的创新实践,找到了新能源治沙、绿色产业富民和沙区低碳经济发展的可行路径,已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沙漠地区平茬灌木生物质发电的创新实践在毛乌素沙漠腹地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从2003年开始,经过4年基地治沙造林探索,两年生物质电厂建设,以沙区平茬灌木生物质为原料,总投资3.6亿元,成功运行了一座装机21.5万千瓦的生物质热电厂。截至目前,热电厂已安全运行13个月,累计发电1.3亿度,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万余吨;已累计完成治沙造林33万亩,每年可形成碳汇10万多吨;治沙造林、灌木林抚育、运输切片等环节,每年为当地农牧民提供绿色就业岗位7000多个,人均收入1万余元。这一项目创新性的社会意义在于:通过基地治沙,沙生灌木平茬剩余物供热发电,为社会提供绿色电力,不仅为当地农牧民提供了就业增收的渠道,还达到了清洁发展机制下显著的减排效益,是上述气候、新能源、治沙和促进农牧民就业增收诸多问题的综合解决方案。其创新性的特点在于:一是首创世界上第一个沙区灌木抚育剩余物综合利用的生物质发电项目;二是在我国生物质发电项目中,是唯一具有规模治沙功能的新能源项目;三是在沙产业项目中,是唯一具备清洁发展功能的减排项目;四是在沙区新能源项目中,是唯一与生态建设、富民增收密切相关的项目;五是在沙区产业发展中,是唯一能够同时实现碳吸收、碳减排和碳捕捉的“三碳经济”项目;六是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下,是碳汇林业、低碳经济与生态恢复紧密结合的生态经济项目。灌木收割原料切片运输沙漠地区能为我国碳汇林业和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特殊贡献沙生灌木平茬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是从当前我国牧区沙区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符合生态规律和科学发展观要求,推动沙区生态改善和农牧民增收的循环经济项目。2003年至2006年的4年间,通过基地产业化治沙的实践探索,发现在我国“含水沙漠”中,唯有通过生物质发电这种“沙漠来电”的产业方式,才能与“含水沙漠”的治理形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其根本原因取决于两方面:一方面,“含水沙漠”只有通过种植沙生灌木才可以得到根本治理,而沙生灌木又必须定期进行平茬抚育,才能更新复壮,灌木抚育产生的大量生物质是优质的燃料;另一方面,沙漠土地集约度非常高,因此生物质热电厂可以通过治沙建设燃料基地,这在土地集约度极低的农区是很难办到的。“沙漠来电”与“含水沙漠”治理内在的辩证统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沙漠来电”需要有充足的生物质储备,灌木治沙和抚育经营恰恰能产生大量可利用剩余物;二是可持续的防沙治沙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供应,“沙漠来电”恰恰成为沙漠治理获得稳定资金的产业来源;三是“沙漠来电”需要稳定而低廉的燃料保障,沙区高集约度和低成本的土地资源,为建立规模化的灌木能源林基地提供了可行性;四是沙区对产业的环境容量相当有限,生物质发电恰恰是一种最洁净的生产方式;五是“沙漠来电”因沙区综合条件极其恶劣,拉高了成本,而沙漠提供的高热值、高灰熔点、高集中度、低残留物的生物质燃料,抵消了一部分高成本压力。我们还看到,沙生灌木生物质是可储存、可运输,涉农、涉牧、又涉林的可再生资源,灌木生物质发电为社会提供绿色电力,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必然会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另外,利用灌木生物质发电,还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民争地、不与传统行业争利、不与发达国家争资源的重要特点。我国有四大沙地、两大沙漠总计40余万平方公里都是含水沙漠,毛乌素热电项目可复制的空间极其巨大。按照这一模式,我国6亿亩沙地可以得到有效治理;可以为2020年新增6亿亩森林资源提供绿量空间;将带动边疆贫困地区数百万农牧民实现绿色就业,通过生态建设增收致富;将形成年10亿吨以上的二氧化碳减排能力;为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开辟一个广阔天地。沙柳种植造林绿化固沙沙漠地区生物质发电产业亟需国家扶持政策的几个突出问题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发电项目诞生至今,我国沙区生物质发电推进的速度,远远比不上农区。究其原因,地理偏远、气候环境恶劣是一个重要原因。沙区没有现成足够的生物质燃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我们感到最重要的原因是沙漠生物质能源的创新与国家现有的产业支持政策难以对号入座,好政策不能落实,使我们感到压力巨大。如果能加快解决以下政策性问题,必将大大推动沙区生物质能源的发展。这些问题是:1、电价政策:我国生物质电价是地方火电上网价加统一补贴制,沙区火电上网价比农区低0.2元/度左右,按一年正常上网1.8亿度计算,沙区生物质电厂收入比农区的电厂收入少3800万元。这个电价差别太大了,如果能够补齐拉平,将大大有利于沙区生物质能源发展。2、税收政策:我国税收政策对生物质发电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等政策,但仅限于农秸秆生物质发电项目,沙生灌木未列入名录。同样生产规模的生物质电厂,沙区电厂要多承担1500万元税赋。可见税收政策支持沙区生物质发电是关系到沙区生物质能源兴衰的又一关键政策。3、能源林政策:我国对建设能源林有明确的补助政策。但政策名录中没有沙生灌木。沙区生物质电厂建设能源林基地,为达到治沙目的,种植的只能是沙生灌木。因此,能源林补助政策名录若能列入沙生灌木,将对沙区生物质发电治沙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4、绿色通道政策:生物质燃料很轻,价格敏感度很高,与农牧民收入直接挂钩。按我国现行交通运输管理办法,过路费和罚款使燃料成本陡增,并因路途耽误时间,使电厂生产的均衡性受到影响。因此,在专项规范前提下,对生物质燃料全程实行绿色通道政策,对生物质电厂稳定运行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5、涉农涉林作业、加工、运输设备补贴政策:我国的农机林机补贴政策是对农牧民进行直补。由于当地农牧民即使享受补贴也无力购买,电厂投资3000余万元购置设备全部配置给当地农牧民为电厂供应燃料进行生产谋利。企业在为农牧民承担了农机林机资金后,因政策不对口,不能获得国家政策支持,背负沉重压力,这种情况是否应该扭转?6、金融政策:生物质发电在现阶段因燃料收集规模庞大、管理复杂、缺乏稳定性,使经营具有风险,导致项目贷款难度极大。但综合分析,生物质发电对社会、对生态、对公益事业是一个具有强大牵引力的火车头。哪一种新能源能像生物质发电那样与千百万农牧民长久密切联系在一起,为他们提供家门口的稳定就业机会,成为“三农”工作大有实效的抓手?只有生物质能!在国家政策全面支持下出台支持生物质能源强有力的倾斜金融政策是必要的,如果这一天能够到来,生物质能源必将成为一朵奇葩。7、治沙造林政策:买沙才能治沙,不能被人理解,其实这是由于沙漠基本分到农牧民家户所致。由政府担起向治沙企业无偿提供沙地的责任,会大大降低治沙门槛,对生物质能源在沙区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林权问题:按照国家规定,治沙造林,谁治谁有。一个生物质电厂需要治沙造林100万亩才能实现其燃料平衡,几个亿的生态建设投资需要长期林权保障。事实是,我们投资8000万元治沙33万亩,只有18年租约,并且办不到林权。显然,治沙造林的林权政策落实对发展沙区生物质发电意义重大。8、规划与准入:沙区生物质发电规划一方面对项目运行生死攸关,另一方面对沙区生态发展生死攸关。只要出现同业燃料竞争,生物质发电厂在缺乏约束和自律的情况下有可能对生态造成破坏,最终必死无疑。因此当地政府按照需求量和供给量平衡且供大于求设置区域规划是必要的。与此同时,应按“先治N亩沙,再用一吨生物质”的要求设置准入门槛,就可以通过规范把生物质能发展和生态建设统一起来。9、交通规划:沙漠交通对生物质电厂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