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 基础理论知识一、水污染防治基础理论知识(一)水与水体污染1、 水与水循环(1)熟悉水环境保护 水环境保护有量和质两个方面。以水质保护为主,合理利用水资源,通过规划提出各种措施与途径,使水体不受污染,以保证水资源的正常用途,满足水体主要功能对水质的要求。(2)熟悉水循环基本原理 污染物随污水排入水体后,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与生物化学的作用,使污染的浓度降低或总量减少,受污染的水体部分的或完全的恢复状态,这种现象称为水体自净或水体净化。水体所具备的这种能力称为水体自净能力或自净容量。若污染物的数量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就会导致水体污染。2 、废水的来源与污染物(1)掌握废水的来源与特性 污水是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被污染的雨水的总称。 生活污水是人类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过的,并被生活废料所污染的水。 工业废水是在工矿企业生产活动中用过的水,可分生产污水和生产废水(冷却水)。 被污染的雨水主要是指初期雨水。 污水净化处理后的出路:排放水体作为水体的补给水,灌溉农田、重复使用。(2)掌握污染物种类及水质指标污水中的污染物按化学性质分:无机物和有机物。 按存在形态分:悬浮状态与溶解状态水质是指水和其中的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征。水质指标则表示水中杂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是判断水质的具体衡量标准。水质指标项目繁多,总共有百余种,一般分为:物理性的、化学性的、生物学的。物理性水质指标:感官:温度、色度、嗅和味、浑浊度、透明度等。 其他:总固体、悬浮固体、溶解固体、可沉固体、电导(阻)率等。化学性水质指标:一般:PH、碱度、硬度、各种阳离子、各种阴离子、总含盐量、一般有机物质等。 有毒的:各种重金属、氰化物、多环芳烃、各种农药等。氧平衡指标:溶解氧DO、化学耗氧量COD、生化耗氧量BOD、总耗氧量TOD等。生物学水质指标: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数、各种病原细菌、病毒等。(二)废水处理方法1、熟悉水污染对人类的危害 热污染(超过60度的水)也会加快水体的富营养化。色度引起人们感官不悦,使透光性减弱,影响水生物的光合作用,抑制其生长,妨碍水体自净。水受溶解固体污染后使溶解性无机盐浓度增加。如作为给水水源,水味涩,甚至引起腹泻,危害人体健康。悬浮固体污染后,与色度形成的危害相似,也可能堵塞鱼鳃,导致鱼类死亡,由于微生物对悬浮物的代谢作用会消耗水体的溶解氧,悬浮固体中的可沉固体沉积于河底,造成底泥积累与腐化,是水体水质恶化;悬浮固体可作为载体吸附其它污染物,随水流迁移污染。受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污染后,可以使富营养化进程大大加速。 受重金属污染产生毒性。 有机物的污染 病菌污染2、废水处理的基本途径与方法(1)掌握按处理方法分类: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法、生物化学处理法水中较大颗粒的去除:筛滤、重力沉降、离心分离吸附法:有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主要去除溶解性有机物质,此外还能除去微生物、病毒和痕量重金属等,并能脱色、除臭。物理处理法:筛滤法:格栅、筛网、微滤机重力法:沉砂池(平流、竖流、曝气式) 沉淀池:普通沉淀池(平流、竖流、辅流)、斜板斜管沉淀池、浓悬浮液沉淀池 隔油池:平流隔油池、斜板隔油池离心分离:水旋分离设备(压力式、重力式)器选分离设备(离心机)、过滤、调节等化学处理法:中和:酸碱中和、药剂中和、过滤中和法。化学沉淀:氢氧化物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钡盐沉淀法电解:电化学氧化法、电化学还原法、电解气浮法、电解凝聚法、脉冲电解法(除含银废水)、电解氯化法(含氰或酚废水)氧化还原、消毒等。物理化学处理法:离子交换膜分离:扩散渗析、电渗析、反渗透、超滤萃取、吹脱、气提等生物处理法:好养生物处理:活性污泥法、氧化塘法厌氧生物处理(生物膜法):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 生物滤池:普通生物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2)掌握按处理程度分类: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一级处理:只去除废水中较大的悬浮物质,调节废水PH值。物理法中的大部分方法是用于一级处理的。废水经一级处理后,BOD可去除30%左右,一般仍达不到排放要求,尚需要进行二级处理。所以一级处理只是预处理。二级处理:主要任务是去除废水中呈溶解和胶体状态的有机物质(即BOD、COD物质)。生物处理法是最常用的二级处理方法,比较经济有效。因此二级处理也叫生物处理或生物化学处理。近年来,采用化学或物理化学处理法作为二级处理的主体工艺得到了推广。通过二级处理,去除率可达90%以上,一般废水均能达到排放标准。三级处理:也称为深度处理或高级处理。当出水水质要求很高时,为了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营养物质(氮和磷)可溶性无机物、生物难降解的有机物质和溶解盐类等,以便达到某些水体要求的水质标准或直接回用于工业,就需要在二级处理之后再进行三级处理。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混凝沉淀、活性炭吸附、离子交换、电渗析等。二、大气污染防治基础理论知识(一)大气污染物的形成1、熟悉大气污染(1)了解地球大气层:大气组成和大气结构大气组成:自然状态下的大气是由混合气体、水汽和悬浮微粒组成的。除去水汽和微粒的空气称为干洁空气。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氧和氩。大气结构:随地球旋转的大气层叫做大气圈。大气圈可以相对的分为5个气层,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或外大气层)。对流层:最接近地面,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温度湿度等各要素水平分布不均,通常所讲的大气污染就是指这一层。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该层还有臭氧。中间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下降,暖层:又称电离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电离层使无线电波返回地面,这对远距离通讯极为重要。散逸层:大气外层。(2)掌握大气污染的概念(3)了解大气污染的特点:局部、区域性、全球性(4)熟悉大气污染的危害:对生物、材料和气候的危害(5)熟悉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2、 大气污染物的分类和成因(1)掌握大气污染物的分类:颗粒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根据其存在状态分:颗粒污染物、气态污染物。颗粒污染物:粉尘、烟、飞灰、黑烟、雾、总悬浮颗粒。气态污染物:以二氧化硫为主的含硫化合物 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为主的含氮化合物 碳的化合物 碳氢化合物 卤素化合物若大气污染物是从污染源直接排出的原始物质,则称为一次污染物若是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成分之间,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则称为二次污染物。在大气污染中,受到普遍重视的二次污染物主要有硫酸烟雾、光化学烟雾等。(2)掌握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地球上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的排放源和排放量如表。人类活动排放源: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交通运输。前两类称为固定源,后者成为流动源。(二)大气物理化学基础1、大气污染物扩散与气象的关系(1)了解地球大气特征(2)了解大气污染物扩散方式(3)掌握气象要素表示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为气象要素。气象要素主要有气温、气压、气湿、风向、风速、云况、能见度等。影响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的气象要素有2方面:气象的动力因子、气象的热力因子。动力因子:风、湍流。热力因子:大气的温度层结、大气稳定度。2、 大气污染化学(1)了解降水与大气污染(2)了解酸雨化学(3)了解臭氧破坏化学3、大气污染扩散模式(1)了解点源扩散模式(2)了解线源扩散模式三、固体和噪声污染控制(一)固体废物的定义与分类、污染与控制及管理体系1、固体废物的定义与分类(1)了解固体废物的定义及特征固体废弃物(简称废物)是指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一般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被丢弃的以固态和泥状赋存的物质。(2)了解固体废物的分类按来源分:工业固体废物、矿业固体废物、城市垃圾、农业废弃物、放射性固体废物(3)熟悉危险废物的定义、分类和鉴别有害固体废物在国际上称为危险固体废物,泛指放射性废物以外的,具有毒性、易燃性、反应性、腐蚀性、爆炸性、传染性等可能对人类的生活环境产生危害的废物。急性毒性的鉴别:白鼠经口灌胃,经过48小时,死亡超过半数易燃性鉴别:含闪点低于60摄氏度的液体,经摩擦或吸湿和自发的变化具有着火倾向的固体,着火时燃烧剧烈而持续,以及在管理期间会引起危险。腐蚀性的鉴别:PH值大于或等于12.5,或者PH值小于或等于2.0。反应性鉴别:和水剧烈反应;在高温高压下易发生爆炸和爆炸性反应;等浸出毒性鉴别:2、固体废物的污染与控制(1)了解固体废物的污染途径固体废物特别是有害固体废物能通过不同途径危害人体健康。通常,工矿业固体废物所含化学成分能形成化学物质型污染,人畜粪便和生活垃圾能形成病原体型污染。(2)了解固体废物的污染危害侵占土地、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大气、影响环境卫生和景观(3)掌握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固体废物的物理预处理技术(压实、破碎、分选等),化学处理技术(中和、氧化还原、化学浸出等),热化学处理技术(焚烧、热解等)和生物处理技术(堆肥化等),固体废物填埋处置技术以及固体废物的资源利用技术等。3、固体废物的管理体系(1)熟悉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原则(a)循环再生原则(b)废物最小化原则(2)了解固体废物管理法规与标准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是我国第一个专门性固体废物管理标准。(3)了解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的技术政策(二)固体废物处置系统工程1、固体废物处置概述(1)了解固体废物处置的概念(2)掌握处置基本要求固体废物处置总的目标是确保废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无论现在和将来的都不致对人类及环境造成不可接受的危害。处置的基本要求是废物的体积应尽量小,废物本身无较大危害性,处置场地适宜,设施结构合理,封场后要定期对场地进行维护及监测。(3)了解处置方法的分类按隔离屏障划分:天然屏障隔离处置、人工屏障隔离处置按处置场所分为:陆地处置、海洋处置(我国持否定态度)陆地处置有:土地耕作、(目前已成为固体废物最终处置的主要方法)土地填埋(卫生填埋和安全填埋)、浅地层埋藏、深井灌注处置。海洋处置有:远洋焚烧、远洋倾倒土地填埋:惰性废物填埋、卫生土地填埋、工业废物土地填埋、安全土地填埋。对于一些危险性废弃物如放射性废弃物还可以采用固化的方法进行最终处理。2、固体废物最终处置方法(1)了解固体废物在填埋场中降解的机理(2)熟悉填埋工艺的分类、基本工艺流程(三)了解噪声基础知识1、噪声污染特点与危害噪声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的总称,因此一种声音是否属于噪声全由判断者心理和生理上的因素所决定。所以可以说任何声音都可以成为噪声。噪声具有局部性。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衰减很快,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噪声的影响范围很广。噪声污染在环境中不会有残剩的污染物质存在,一旦噪声源停止发生后,噪声污染也立即消失。噪声一般不直接致病或致命,它的危害是慢性和间接的。2、声源的种类3、声音的物理特性和量度频率:周期:生源振动一次所经历的时间声速:波长:生源振动一个周期所传播的距离声功率W: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某制定面积的声能量。声强I: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的声能量。声压P:分贝:两个相同物理量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并乘以10(或20),符号dB,无量纲。声功率级LW 声强级LI 声压级LP 单位都是dB4、计权声级、等效连续声级、噪声污染级和昼夜等效声级计权声级:为了能用仪器直接测量噪声评价的主观量,可在声级计放大线路中设置计权网络,以模拟人耳的响度级频率特性,测得的结果称为计权声级。等效连续声级;能量平均声级,反映在声级不稳定的情况下,人实际所接受的噪声能量的大小。噪声污染级昼夜等效声级(也称日夜平均声级):考虑到夜间噪声具有更大的烦扰程度,提出的评价指标。白天从6-22点共16个小时,夜间从22点到次日6点共8个小时。5、噪声的叠加和相减声音的叠加公式 声音的相减:为测定某车间一台机器的噪声大小,从声级计上测得声级为100dB,当机器停止工作时测得的背景噪声为96dB,求机器噪声的实际大小。100-96=4dB,从图查得对应2.2dB,实际大小=100-2.2=97.8dB。6、噪声的频谱分析7、噪声的主要控制方法环境噪声只有当声源、声传播途径和接受者同时存在才构成污染问题。噪声污染控制必须把这三部分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噪声控制的一般程序是:进行噪声污染程度的实地调查,测量噪声级和频谱分析,确定噪声发生源,根据测定数据和有关标准决定降低噪声的目标,研究噪声控制方法,确定和实施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合理可行的方案。噪声源的控制:分析噪声源发声机理,消除噪声发生根源。 采用吸声、隔声、减振、隔振、安装消声器等措施。噪声传播途径的控制:阻断或屏蔽声波的传播或使声波传播的能量随距离衰减。隔声、消声器等。第二部分 专业理论知识一、水污染防治类(一)废水预处理1、废水的收集与提升(1)掌握废水的收集:废水流量确定与废水量计算(2)掌握废水的提升:集水池容积计算、水泵扬程计算2、废水的预处理(1)熟悉筛除过程及方法(2)熟悉沉砂过程及方法(3)熟悉除油过程及方法(4)熟悉水量及水质调节(二)常见废水处理技术方法1、 物理处理法(1)熟悉筛滤法:格栅过滤、筛网过滤、颗粒介质过滤微滤机过滤(2)熟悉重力法:沉砂池、沉淀池、隔油池(3)熟悉离心法:离心分离的原理、离心分离方式含悬浮颗粒(或乳化油)的水在高速旋转时,由于颗粒和水分子的质量不同,因此受到的离心力的大小也不同,质量比较大的颗粒被甩到外围,质量小的油粒则留在内层。如果适当安排颗粒(油粒)和水的不同出口,就可使颗粒物质与水分离,水质得以净化。用这种离心力分离水中悬浮颗粒的方法称为离心分离法。离心分离设备按离心力产生的方式不同可分:水旋分离设备(水力旋流器有压力式和重力式)、气旋分离设备(离心机)。2、 化学处理法(1)了解中和法:中和及pH调节的基本原理、常见几种中和法利用化学药剂,使废水的PH值达到中性左右的过程称为中和处理。常用的中和处理方法:酸、碱废水中和法 药剂中和法 过滤中和法:以石灰石、大理石、白云石等作滤料。(2)了解化学沉淀法:化学沉淀的基本原理、常见沉淀法的应用化学沉淀法是指向水中投加沉淀剂,使之与废水中的污染物发生沉淀反应,形成难容的固体,然后进行固体分离,从而去除废水中污染物的一种方法。(3)了解氧化还原与消毒: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常用氧化剂通过药剂和污染物质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将废水中的有毒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毒或微毒物质的方法称为化学氧化还原法。常用的氧化剂:氧、臭氧、氯气、漂白粉、次氯酸钠、三氯化铁等。常用的还原剂:硫酸亚铁、亚硫酸盐、氯化亚铁、铁屑、铁粉、二氧化硫等。(4)了解吸附法:吸附法基本原理、常见吸附工艺及设备水处理中的吸附法主要是去除溶解性的有机物质,此外还能去除微生物、病毒和痕量重金属等,并能脱色、除臭。在相界面上,物质的浓度自动发生累积或浓集的现场称为吸附。在水处理中,主要利用固体物质表面对水中物质的吸附作用。因此,吸附法就是利用多孔性的固体物质,使水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被吸附在固体表面而去除的方法。具有吸附能力的多孔固体物质称为吸附剂(活性炭等),水中被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质。在废水处理中,吸附操作分静态吸附(即在废水不流动的条件下)、动态吸附。静态吸附常用的处理设备:水池、桶。动态吸附常用的处理设备:固定床、移动床、流化床。(5)了解电解法:电解法工艺原理及流程、常用电解法类型3、 物理化学法(1)了解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反应原理、离子交换剂的种类和性质水质软化和除盐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废水处理中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金属离子。实质就是不溶性离子化合物(离子交换剂)上的可交换离子与溶液中的其他同性离子的交换反应。给水处理中常用的离子交换剂有磺化煤和离子交换树脂,废水处理中使用的主要是离子交换剂。离子交换剂的性质:有效的PH值范围。强酸、强碱性交换树脂的交换能力基本与PH值无关。弱碱性交换树脂只能在碱性溶液中有较高的交换能力。弱酸性交换树脂只能在酸性溶液中有较高的交换能力。交换容量:定量的表述树脂交换能力的大小。分为全交换容量和工作交换容量。交联度:交联势:可交换离子的难易程度。(2)了解膜分离技术:电渗析、反渗透、超滤(3)了解其它:萃取法、吹脱法、汽体法吹脱法:去除废水中的溶解气体或某些易挥发性溶质的处理方法。4、 生物处理法(1)掌握活性污泥法:动力学基础、常用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净化机理与过程向生活污水中不断注入空气,维持水中有足够的溶解氧,经过一段时间后,污水中即生成一种絮凝体。这种絮凝体是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构成,易于沉淀分离,使污水得到澄清,这就是活性污泥。活性污泥法就是以悬浮在水中的活性污泥为主体,在微生物生长有利的环境条件下合污水充分接触,使污水净化的一种方法。它的主要构筑物是曝气池、二沉池。基本流程如图:(2)掌握生物膜法:基本概念与流程当污水与滤料等载体长期流动接触,在载体的表面上就会形成生物膜。生物膜主要由(好氧菌、厌氧菌和兼性菌)的菌胶团河大量的真菌菌丝组成。生物膜上线性虫、轮虫类以及寡毛类等微型动物出现的频率也较高,在日光照射的部位还生长藻类,有些滤料中甚至还出现昆虫类。所以,生物膜生长繁育的生物类型丰富,种类繁多,食物链长而复杂是这种处理技术的显著特征。生物膜是高度亲水物质,其外表面总存在一层附着水层。附着水层中的有机物由于微生物的氧化作用,浓度远比流动水层中低。因此,由于传质作用,流动层中的有机物就扩散转移到附着水层,然后进入生物膜,并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而被降解,使流动水层得到净化。空气中的氧溶解于流动水中,通过附着水层传递给生物膜,供微生物呼吸作用;微生物代谢有机物的产物则沿着相反方向从生物膜经过附着水层进入流动水层排走,气态产物又从水层逸出进入空气中。随着有机物的降解,微生物不断增殖,生物膜厚度不断增加,到一定程度,在氧不能投入的内侧就形成了厌氧层。有机物的降解主要在好氧层内完成。当厌氧层厚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靠近载体表面处的微生物由于得不到作为营养的有机物,其生长进入内源呼吸期,附着于载体的能力减弱。老化生物膜脱落后,又开始生成新的生物膜。因此,在处理系统的工作过程中,生物膜不断生长、脱落和更新,从而保持生物膜的活性。不溶性有机物溶解性有机物产酸细菌细菌细胞挥发酸CO2、H2其它产物甲烷细菌细菌细胞CO2、CH4内源代谢产物酸性发酵(3)掌握厌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原理 有机物的厌氧分解(又称厌氧消化)过程在微生物学上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酸性消化(或酸性发酵)阶段或碱性消化(或碱性发酵)阶段,分别由两类微生物群体接替完成,如下图:1、酸性消化阶段。厌氧消化过程中,首先发生的是酸性消化阶段,参与这一阶段的微生物主要是产酸细菌(又称酸性腐化细菌或水解细菌),它们属于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在这一阶段中,不溶性的有机物在细菌释放出的外酶的作用下参与水解成溶性的有机物。接着,水解产物渗入细胞,在内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挥发性有机酸和醇、氨、硫化氢、二氧化碳、氢等无机物和能量。 酸性消化的前期,由于细菌首先分解的是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的有机酸,溶液的PH值迅速下降至6以下,有时甚至达到5以下,称为酸性发酵期。随着碳水化合物的减少,有机酸及含氮有机物开始分解,生成氨、胺、碳酸盐等碱性物质,PH值不再下降,并逐渐上升至6.6-6.8左右,同事放出硫化氢、吲哚、硫醇等恶臭气体,称为酸性减退期。产酸细菌对PH值及温度的适应性很强,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即可繁殖一代,多属于异养型兼性细菌群。2、碱性消化阶段。酸性消化阶段后期随PH值的逐渐回升,甲烷细菌经一段时间的适应后,开始分解有机酸,使溶液的PH值上升,产气量增加,有机物厌氧分解进入碱性消化阶段,当PH达到7-7.5时,产气量达到最大值。 在碱性消化阶段起主要作用的甲烷细菌是专一性很强的一类绝对厌氧菌。甲烷菌能利用产酸菌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挥发醇、氢作为营养来源,代谢产物为甲烷、二氧化碳、微量硫化氢、氨和氢组成的气体。 甲烷细菌对PH值的要求很严格,适应范围是6.8-7.8,最佳范围为6.8-7.2,甲烷细菌对温度的适应性很差,在一定的温度下驯化的甲烷细菌,当温度增减1-2时,就可能使消化过程遭到破坏;甲烷细菌的繁殖很慢,一般要4-6天繁殖一代,因此,必须注意避免过多的从处理构筑物中排出熟污泥,或采用回流污泥的办法,以利于保持较多的甲烷细菌;甲烷细菌的专一性很强,每种菌只能代谢特定的基质,因此有机物的厌氧分解往往不完全。 正常的厌氧消化过程应保持酸的形成速度与甲烷的形成速度相平衡。由于甲烷细菌的世代期比产酸细菌长,对环境的适应性差,甲烷的形成速度较慢,所以碱性消化阶段控制着整个系统的反应速度,整个过程中必须维持有效的碱性消化条件。5、自然净化处理 (1)了解氧化塘:氧化塘概念和类型氧化塘又称稳定塘或生物塘,是一种类似池塘的处理设备。氧化塘净化污水的过程和天然水体的自净过程很相近,污水在塘内经长时间缓慢流动和停留,通过微生物(细菌、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的代谢活动,使有机物降解,污水得到净化。水中溶解氧主要由塘内生长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和塘表面的复氧作用提供。氧化塘分:好氧氧化塘、兼性氧化塘、曝气氧化塘、厌氧氧化塘(2)了解污水的土地处理系统:基本原理和类型土地处理是利用土壤的物理、化学与生物化学作用,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去除,转化为新的水资源,达到重新回收、利用的一种较为新颖的污水处理方法。其效果均高于二级处理。土地处理系统应包括污水的输送、污水的预处理(常用氧化塘)、污水的贮存、污水灌溉系统、地下排水系统等部分。土地处理系统的类型有:污水灌溉田、快速渗滤、地表漫流、湿地处理、地下灌溉。(三) 污泥处理与处置1、 污泥的来源及特性(1)掌握污泥的来源、种类按含有的主要成分分:污泥:以有机物为主要成分,初次沉淀池或二次沉淀池沉渣:以无机物为主要成分,沉砂池按来源分:初次沉淀污泥,来自初次沉淀池剩余活性污泥,来自活性污泥法后的二次沉淀池腐殖污泥,来自生物膜法后的二次沉淀池以上三种可统称为生污泥或新鲜污泥消化污泥(熟污泥),生污泥经厌氧或好氧消化处理后的污泥化学污泥:用化学沉淀法处理后产生的沉淀物(2)熟悉基本特性2、 污泥浓缩与预处理(1)熟悉污泥的浓缩:污泥浓缩基本理论、常见污泥浓缩方法污泥的含水率很高,在进行污泥处理前需要进行浓缩,降低它的含水率,以减小处理设备容积和处理成本等。污泥中的水分可分为颗粒间的空隙水(约占污泥水分的70%),颗粒间的毛细水(约20%)、颗粒的吸附水和颗粒内部水(共占10%)。污泥浓缩脱水只能除去颗粒间的空隙水,但它是减少污泥体积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污泥浓缩的方法分:重力浓缩法(浓缩池)、气浮浓缩法、离心浓缩法。(2)熟悉污泥的预处理污泥的处理和处置技术有稳定处理(包括生物法、化学法、物理法),去水处理(包括浓缩、脱水、干化),最终处置(包括填埋、投海、焚烧、综合利用)。3、了解污泥的干化与脱水 污泥经浓缩、消化后,尚有约95%-97%含水率,体积仍然很大。为了综合利用和最终处置,需对污泥作干化和脱水处理。两者对脱除污泥的水分,具有同等的效果。 污泥的干化与脱水方法,主要有自然干化、机械脱水等。自然干化主要构筑物是干化场。 污泥机械脱水的方法有:真空吸虑法、压滤法、离心法等。 自然干化和机械脱水法主要脱除毛细水。干燥与焚烧法主要脱除吸附水与内部水。4、污泥的最终处置与利用(1)了解污泥的最终处置:污泥厌氧消化与污泥好氧消化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是在有氧的条件下,由好氧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最终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污泥中的有机物一般采用厌氧消化法,即在无氧的条件下,由兼性菌及专性厌氧细菌降解有机物,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甲烷气(或称污泥气、消化气),是污泥得到稳定。所以污泥厌氧消化的过程也称为污泥生物稳定过程。污泥厌氧消化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酸性发酵阶段,不产生甲烷。第二阶段是甲烷发酵阶段,产生甲烷。污泥的厌氧消化运行管理要求高,消化池需密闭、池容大、池数多。因此当污泥量不大时可采用好氧消化,即在不投加底物的条件下,对污泥进行较长时间的曝气,使污泥中微生物处于内源呼吸阶段进行自身氧化。因此微生物机体的可生物降解部分可被氧化去除,消化程度高,剩余污泥量少。(2)了解污泥的综合利用(四)污(废)水处理工艺1、熟悉城市污水处理工艺选择2、熟悉工业废水处理工艺选择对于某一种废水来说,究竟采用哪些处理方法和怎样处理流程,须根据废水的水质和水量、回收价值、排放标准、处理方法的特点及经济条件等,通过调查、分析和作出技术经济比较后才能确定。必要时还要进行试验研究。 城市生活污水水质比较固定,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处理流程: 工业废水的水质千差万别,处理要求也极不一致,因此处理流程也各不相同。第三部分 行业法规及知识产权相关知识一、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一)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二)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三)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四)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五)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二、环境标准(一)了解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3、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4、城市区域噪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1993)(二)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1、水污染物排放标准(1)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2)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试行)2、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1)国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2)北京市锅炉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139-2002)(3)北京市废气排放标准(试行)3、声污染物排放标准(1)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2)建筑施工场地噪声限值(GB12523-90)4、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1)危险废物鉴别标准与焚烧污染控制标准(2)生活垃圾填埋与焚烧污染控制标准三、知识产权相关知识(一)了解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是指民事主体对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二)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常见:著作权(又称版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三)了解知识产权法(四)了解专利权的定义与分类(五)了解商标的定义(六)了解著作权与版权的定义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及其相关主体依法对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七)了解专利权和商标的申报程序(八)了解专利权和商标保护的时效专利权:发明专利的期限是20年 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是10年 自申请之日起计算商标:注册商标有效期为10年 自核准之日起计算地形平坦开阔,地层由第四系全新冲积层,第四系上更新统冲层组成,局部表覆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厚度约2550m,岩性主要为黏土、粉质黏土、粉土、粉砂、细砂;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厚度大于50m,岩性主要为黏性土、粉土、粉细砂等。管桩深度范围内地层主要为:粉土、黏土、粉质黏土,局部表层为杂填土。coupling Centre shall be checked, the second poured concrete strength of more than 70%. In the process of reaming or boring, apart from the special provisions in factory, does not allow any work that may affect the coupling Centre, such as irrigation, to cylinder connections to flood the condenser pipes and so on. Well boring, hinge bolt hole flange with coupling of vertical, not oblique. Mounting bolts should be added lubricants, typing gently with a small hammer, not too loose or too tight, packed the bolts with the corresponding seal screw hole should be marked. 6.4.5.4.2 coupling reamed and pairings is close to the diameter of bolt bearin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vb考试上机试题及答案
- smc考试题及答案
- DB61T 571-2013 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规范
- 法律考试试题及答案
- 事业单位考试试题及答案
- DB61T 324.4-2012 红枣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
- 七台河市重点中学2025年数学高三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枣庄三中2025年数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2025年数学高三上期末经典试题
- 细胞衰老与凋亡详解
-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其破裂出血演示课件
- 中式茶馆项目商业计划书
- 专业化妆师色彩搭配培训课件
-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课件
- 二年级数学下册口算天天练
- 有机化学课件(李景宁主编)第1章-绪论
- 麻醉术前风险评估记录单
- 全友导购员培训资料(机密)
- 白话译文《渔樵问对》(全篇)
- 2023-2024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一册全部教案
-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