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天净沙 秋思》教案.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天净沙 秋思》教案.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天净沙 秋思》教案.doc_第3页
七年级语文《天净沙 秋思》教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天净沙 秋思教案一、教学目的1能朗读、背诵天净沙秋思2能了解元散曲中小令的特点3能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二、重点、难点(一)重点1朗读、背诵天净沙秋思2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3训练想象、联想,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二)难点1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2训练想象、联想,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三、课型:教读课四、教学方法:讲授法五、教学时数:1课时六、教学程序(一)导语 同学们,“家”和“家乡”的概念,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当我们独自一人身居异乡的时候,就会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大家在小学时,也学过一首著名的表达思念家乡的诗,也就是李白的静夜思。 在唐代有李白写出这么一首感人的思乡诗,而当历史的车轮走到元代的时候,也有一位伟大的散曲家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那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二)导读1题解(1)马致远(1250?-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料到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它的体裁是“曲”。(2)小令。在中国古代文学长廊中,宋以前诗最盛行,尤其是唐诗,宋代在继承唐诗的基础上发展了宋诗,并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宋词,而到了元代,又多了一种很有特色的文学体裁,那就是我们今天将会学到的“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散套和小令。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有标题的小令。2.理解这首小令的意思(1)同学齐声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的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2)听录音范读并划出节奏。下面请大家听一遍朗读,划出节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一、三、五句押尾韵“a”,二、四句押尾韵“ia”,读来琅琅上口,就像在听一首好听的音乐,大家感受一下(默念)。前三句是典型的整句排列,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句式工整。.感受这首小令的意境美:我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该首小令就是通过这简练的28个字,描述出三组不同的画面,传达了作者自身浓厚的感情。下面就请同学们仔细品味一下课文,思考下面两个问题:(1)这首小令有怎样的画面?(请以“我看到”为开头,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景物,有怎么样的画面。)(2)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些画面?(即:画中有怎样的人?传达出怎样的情感?)先来看第一个问题:提示:例如:“枯藤”,单说“藤”的形态是多样的,把它置于上下文中“枯藤”,形象就具体了。是枯萎的藤、颓废的藤、毫无生机的藤。同学们可以类推。出现的画面:几根枯树缠绕着一棵棵秃树,那凋零了的黄叶在萧萧的秋风中瑟瑟的颤抖,黄昏的天空中的寒鸦,声声哀鸣在作者的眼前呈现出一座小桥,桥下小溪潺潺的流水,不远处还有升起袅袅炊烟的农家小院,那里有安居落叶的人们。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艰辛的游子骑着一匹瘦瘦的老马,在夕阳西沉的余晖中,向远方踽踽而行。同学们所描绘的就是一幅悲凉的秋景图。再来看第二个问题:提示:王国维曾说:“所有景语皆情语”。作者一生追随功名,不过由于民族高压政策,因此他一生都不得志。所以,现在“断肠人在天涯”,在天涯的断肠人的精神家园已化作了一片荒芜,他眼中的景自然是满目萧然。于是作者眼中的藤、树、马、水都是萧条的,凄凉的,无助的。这就是以景托情,融情于景,是人的落拓与哀愁的写照。这景无疑传达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乡之情,这景与人,境与情,自然意象与社会境遇,和谐的统一于这首小令中,充分的道出了游子羁旅之悲。大家的朗读的时候,同学要把景语化为情语,体验游子的悲苦与心酸。通过朗读,体验作者穷迫潦倒,孤苦无依,颠沛流离的凄苦情思。4拓展(运用)下面的诗句都是写秋的,请选出与天净沙秋思已经不相同的一项:a 沅江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b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5.小结通过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这首小令的语言和旋律的优美,更加体会到了作者在异乡的羁旅之情。6.作业(1)熟练地背诵这首小令。(2)古往今来有很多关于思乡的题材和作品,大家课后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古代有关思乡的诗歌,找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附录:板书设计天净沙秋思一、 了解作者: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北京)人,元代戏曲家、散曲家,“曲状元”。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二、 体裁:曲:剧目 散曲:(没有动作和说白)散套/小令三、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点睛之笔)断肠人/在/天涯。四、 第1、3、5押“a”韵;第2、4押“ia”韵。五、 画面 感情色调第1句:枯滕、老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