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219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人民版必修2.ppt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219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人民版必修2.ppt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219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人民版必修2.ppt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219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人民版必修2.ppt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219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人民版必修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9课时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 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 通信工具的进步 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3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 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 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1 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影响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 变迁的特点 2 近代中国交通 通信工具的进步 近代交通与通信发展进步的表现 3 近现代中国大众传媒的进步 大众传媒的发展与进步 各种传媒的优势与特点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2 饮食文化变化 1 中餐 四大菜系 即 粤菜 川菜 淮扬菜 2 西餐 鸦片战争后 传入中国 出现了中西餐并行的局面 3 居室建筑变化 1 传统居室 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 2 西式住房 鸦片战争后 在 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 20世纪30年代前后 出现欧化的新式住宅 鲁菜 西餐 租界 4 社会习俗变化 1 背景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对社会习俗变革产生的影响 受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影响和维新思潮 革命思潮的推动 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化主要反映在衣食住行等方面 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反映在婚丧嫁娶和社交礼仪等方面 建国后 党和政府重视人民的生活改善 使社会主义新风尚大大发扬 改革开放后 经济腾飞带来了社会进步和生活巨变 人民的生活观念 生活方式以及质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学法点睛本知识点归纳为 一 二 三 四 巧记速记 实录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 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 增添了新内容 客观上推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同时也加重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色彩 1 交通工具更新 1 特点 更迭速度快 在城市比较显著 在乡村则迟缓得多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3 交通通信工具进步的影响 1 促进了人员 商品的流通与信息的传递 2 加速了进程 3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4 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城市化 中国的交通与通信在近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根本上讲是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对近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西方先进的交通 通信方式的传入 中国加强了同世界各国的交流 接触到西方在政治 经济乃至思想领域中先进的事物 大大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学法点睛本知识点归纳为 巧记速记 实录一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不仅方便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而且在客观上冲击着近代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 传播着男女平等观念 民主科学等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思想理念 实录二近代与现代中国铁路建设的一个最大不同点就是铁路主权问题 近代铁路主权被列强把持 以便于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现代中国的铁路主权掌握在人民政府手中 便于发展地区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 大众报业的发展 1 发展原因 社会需要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求的大众报纸 2 西人办报 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 在华传教士兴起一股办报的热潮 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学法点睛本知识点归纳为 史观史论对互联网的认识应当一分为二 既看到它的积极作用 又要看到互联网存在的消极作用 实录一报刊 影视 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影响 但侧重点不同 报刊最主要的是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 影视主要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互联网全方位 彻底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实录二广播影视是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起来的 而互联网是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起来的 实录三近代以来 人与人交往频繁 社会化程度提高 需要相互沟通信息的媒体 于是 大众传媒出现了 最早出现的是报纸 而后是广播电视 报刊影视广播 被人们称为三大媒体 互联网由于也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 故被称为第四媒体 即网络媒体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近代以来 由于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 加之一系列重大近代化事件的影响 中国人民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呈现出中西合璧的特点 但在农村变化不大 新中国成立以来 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但总体较低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已经解决温饱 向着全面的小康社会迈进 角度1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特点提示 1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密切相关 2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深 3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城乡之间的差别极大 主要发生在大城市 广大农村仍然处在落后 封闭状态 地区之间的发展也极不平衡 4 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虽然有变化 但依旧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 角度2中国近代社会习俗演变的特点提示 1 从地域看 由通商口岸城市 沿海城市推向内地和市镇 2 从过程看 由西方引进 有较强的殖民地色彩 且中西 新旧并存 甚至中西合璧 相互渗透 3 从水平看 断发运动迅速 彻底 不缠足运动起步早 但进展缓慢 沿海和内地水平不一 4 从动力看 每一次风俗等方面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推动有关 上层人物的倡导起到社会示范作用 5 从程度看 大城市变化大 农村变化小 只有少量洋货进入部分家庭 传统习惯坚如磐石 角度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 2011 江苏单科 7 下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 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 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a b c d 点拨观察广告图 从图中文字 新发明的最时髦男女博士帽 可知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但广告并未宣传博士帽的实用功能 其差异体现了性别美观的差异 并没有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 排除 中国仿制西式帽 反映出民族工业的发展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 故 符合题意 答案为b项 答案b 1 泉州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二 请回答 1 材料一 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请简要说明 2 以上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说明了什么 答案 1 材料一反映了礼仪的变化 材料二反映了近代服饰的变化 2 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一定时期政治 经济的反映 外来文明冲击着近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近代以来 我国近代水运 铁路 公路 民航相继诞生并有一定的发展 但进展缓慢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交通事业发展非常迅速 清朝末年 有线电报 无线电报和电话相继诞生 近代通信事业起步早但发展缓慢 新中国成立后 通信事业发展较快 近年来人们开始使用电子邮件传递信息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角度近代中国交通工具发展的特征提示 1 动力 人力 自然力 机械力 2 技术 引进 自研自制 3 地区发展差别 城市显著 乡村缓慢 4 对象 平民化 普及化 5 进程 先慢后快 6 种类 海陆空 角度交通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2009 上海单科 18 随着汽车 火车 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 乘客不分男女座 可怜坐下挤非常 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 这反映了 a 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 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 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 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点拨汽车 火车 轮船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 不仅改善了人们的出行状况 而且大大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题干中竹枝词的出现正是伦理道德受到冲击的具体反映 答案a 2 阅读下面材料 京沪高速铁路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 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 京沪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后 将对加快 环渤海 和 长三角 两大经济圈及沿线人流 物流 信息流 资金流沟通交流 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产生重大积极影响 京沪高铁是高铁技术的集大成者 科技创新造就多个世界纪录 对沿线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带动作用 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 请回答 综合上述材料 就近代以来中国铁路的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1 近代以来铁路的发展从无到有 新中国成立后取得重大成就 2 近代列强的侵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铁路的发展 另一方面也方便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3 铁路建设迅速发展 民族独立是前提 经济发展是基础 4 铁路建设要真正服务于国计民生 任意三点即可 清朝晚期 近代报刊业诞生 其后在重大历史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新中国成立后 党报党刊是主要舆论工具 近年来报刊业发展欣欣向荣 我国电影自1905年诞生后发展较快 新中国电影事业逐步走向辉煌 1958年我国电视事业诞生 近年来电视逐步普及 1993年中国接入互联网 由于其独特优势成为新兴的大众传媒工具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角度大众报业对人们现实生活的作用提示 报刊作为重要的新闻媒介 是人们了解国内外大事的重要渠道 在通达民情 传播知识 开启民智 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报刊多样化和更加专业化的今天 它对人们的学习教育 文化娱乐 生活消费 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影响 角度近代通信事业的发展 2010 福建文综 24 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 1884年 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 电报业b 大众报业c 铁路交通业d 轮船航运业点拨本题考查近代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 解题的关键在于对题干中 同步 的理解上 相比于b c d三项的信息传递速度 显然a项速度更快 更好地体现了 同步 答案a 3 廊坊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1905年5月 全国 包括香港 澳门 共有报纸约240种 上海出过119种 在上海出过的报纸中 中国人办报72种 外商报纸34种 教会报纸5种 但仍在公开发行的只有31种 据 大公报 天津 之 最近报界调查表 1905年 整理 材料二 时务报 以中国为主题的译稿 翻译外国人 看清朝 的文章 分类表 部分 资料来源 潘光哲 开创 世界知识 的公共空间 时务报 译稿研究 引者注 时务报 1896年创刊于上海 1898年停刊 梁启超任总主笔 材料三时四方新学士子喜康 梁议论新颖 群相呼应 起而组织学会讨论政治问题与社会问题 举其著者 如长沙之湘学会 时务学堂 其他如算学会 农学会 天足会 禁烟会等 犹不可计数 而每会必有一种出版物以发表意见 于是维新运动 顿成活跃之观 而杂志亦风起云涌 盛极一时 戈公振 中国报学史 请回答 概括材料所示上海报业发展的特点 答案上海办报数量居全国首位 办报者多元化 国人自办占主体 大部分报纸没有持续下去 5年14考 社会习俗的变迁 近代妇女解放运动服饰变化趋势和特点 示范1 安康月考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中国女性 足的革命 推动了 鞋的革命 妇女不再以穿自己纳的鞋为满足 喜欢穿花样繁多 美观大方的欧式鞋 下图是民国时期非常流行的一款国产欧式女鞋广告 以下对民国时期国产 欧式 女鞋流行原因的分析 正确的是 西方生活观念在国人中普遍确立 不缠足运动使妇女从陋习中解放出来 民族工业的发展 抵制洋货 爱用国货 运动的推动a b c d 答案c 示范2 广东增城调研 服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着社会的变迁 例如战国时期赵武灵王 胡服骑射 北魏时期孝文帝 更姓易服 唐女装 袒露 与宋女装 清雅 民国时期 中山装 流行 从以上案例可以归纳出服饰变化趋向及特点 以下表述最恰当的是 a 表明人们的等级观念日趋淡薄b 受时代 观念 文化交流影响c 反映不同阶层和职业贵贱有别d 民族交流是服饰变化的根本原因答案b 5年5考 交通 通信工具的进步 交通工具的进步 示范3 宁德模拟 在2011年第七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上 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公开表示 我国政府已将高速铁路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近几年 我国高铁建设飞速发展 令世人瞩目 我国高铁建设的意义在于 缓解了我国交通运输的紧张局面 加快沿线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旅行质量 带动铁路及其相关产业技术的升级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铁路交通事业的相关知识 高铁的建设能拉动经济增长 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有利于缓解交通运输紧张局面 故答案选d项 答案d 5年3考 大众传媒的发展 传媒的社会功能近代报刊发展的曲折性 示范4 泸州质检 电视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