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立倾斜试验PPT课件.ppt_第1页
直立倾斜试验PPT课件.ppt_第2页
直立倾斜试验PPT课件.ppt_第3页
直立倾斜试验PPT课件.ppt_第4页
直立倾斜试验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CD倾斜试验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李凡 1 倾斜试验类型 直立倾斜或称头高位倾斜试验 head uprighttilt HUT 头低位倾斜试验 head downtilt HDT 也可分为非药物诱导及结合药物诱导两种类型 2 HUT方法 基础倾斜试验药物激发倾斜试验异丙肾上腺素 硝酸甘油 肾上腺素 ATP等 3 HUT要求 环境安静 光线暗淡 室温适宜 倾斜床要有脚踏板 护栏 胸膝关节处有固定带 能平稳 迅速倾斜和放平 试验前患者禁食一夜或 4h 国内要求若为首次试验 应停用心血管活性药物5个半衰期以上 受试前 静脉不置管情况下平卧至少5min 静脉置管情况下平卧至少20min 若用异丙肾上腺素则需建立静脉通道 BendittDG etal Tilttabletestingforassessingsyncope AmCollCardiol 1996 28 263 275 中华心血管杂志编委会倾斜试验对策专题组 倾斜试验用于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建议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8 26 325 327 BrignoleM etal Taskforceonsyncope EuropeanSocietyofCardiologyGuidelinesonmanagement diagnosisandtreatment ofsyncope update2004 Europace 2004 6 467 537 4 倾斜角度 60 80 倾斜时程 基础试验阶段30 45min ACC 20 45min ESC 药物激发试验时程15 20min ESC 激发药物 异丙肾上腺素 硝酸甘油 5 TCD连续监测双侧MCA 6 7 8 HUT在神经科的应用 适应症 任何直立不耐受症状 尤其是无客观体检体征及器质性心脏病证据者 常用作晕厥 晕厥前常规检查程序 主要用于 1 评价难以解释的反复摔倒 晕倒 2 评价反复头晕 晕厥前症状 3 评价周围神经病或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等所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脑血流自身调节功能评估 9 HUT禁忌症 主动脉瓣狭窄或左室流出道严重阻塞 严重二尖瓣狭窄 冠状动脉近端狭窄及脑血管狭窄的晕厥患者 妊娠 患者拒绝 10 HUT安全性 头部箍痛感 血流动力学改变 如与直立性不耐受有关的低血压 心动过速 心动过缓 晕厥或晕厥前症状 包括恶心 呕吐 心慌 眼前发黑等 通常是安全的 但偶有冠脉痉挛 胸痛 高血压危象 快速性心律失常等发生 极少情况下可发生一些严重反应如心脏停搏 室性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或房室传导阻滞 甚至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11 直立不耐受 orthostaticintolerance OI 定义 指因直立而发生的一系列症状 平卧后症状可以缓解 分类血管迷走性晕厥 vasovagalsyncope VVS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posturaltachycardiasyndrome POTS 直立性低血压 orthostatichypotension OH 12 HUT正常生理基础 Bloodpressure CO TPR CO SV HR 延髓中枢兴奋 13 HUT反应模式 正常 HR 约10 15bpm DBP 约10mmHg SBP变化小直立性低血压 Orthostatichypotension OH SBP 20mmHg DBP 10mmHg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PosturalOrthostaticTachycardiaSyndrome POTS 在体位变为站立或HUT时 10min内心率增加 30bpm 或者心率 120bpm并伴有持续的体位直立性症状 血压下降 20 10mmHg 神经心源性晕厥 常10分钟以后突然出现症状性血压下降 常同时伴有心动过缓 14 15 16 17 18 Thulesius诊断与分类法 型 交感神经紧张性增高反应 BP HR 型 交感神经紧张性低血压 非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力 BP HR HR 10bpm a型 非交感神经紧张性低血压 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 BP HR无改变 HR 10bpm 型 血管迷走神经反应 BP HR 19 直立性低血压的HUT表现 20 直立性低血压的病因学分类 ESCguideline 2004 自主神经功能不全原发性 PAF MSA PD伴AF继发性 DN AN药物或酒精引起的OH容量不足 出血 呕吐 Addison病等 21 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判断标准 Thulesius a型 卧位 直立位 3min内SBP 20mmHg 和 或DBP 10mmHgHR无变化 HR 10bpm 22 根据病理生理机制的OH新的分类方法 B M T Deegan etal 2007 1 动脉功能不全型2 静脉功能不全型3 混合型 Bloodpressure CO TPR 23 动脉功能不全型 Bloodpressure CO TPR 见于自主神经病变 24 刘XX 系统性红斑狼疮 高血压 拜新同 25 静脉功能不全型 Bloodpressure CO TPR 见于药物 低血容量 静脉瓣功能不全 26 李XX 男 44岁 小肠肿瘤 周围神经病变 站立后头晕1年 高血压 服用非洛地平 氯沙坦钾 氢氯噻嗪 卡维地络 27 倾斜后16分钟 诉头晕 28 倾斜后16分30秒 29 倾斜后17分钟 恢复平卧后 30 混合型 Bloodpressure CO TPR 31 王XX 女 54岁 站立后头晕1年余 32 倾斜前 33 倾斜后即刻 34 2020 2 6 35 倾斜后5分钟 36 倾斜后6分钟 诉头晕 视物不清 37 平卧后 38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HUT表现 39 血管迷走性晕厥 Vasovagalsyncope VVS 病生理 由于神经体液调节障碍 直立后下肢静脉血液潴留过多 回心血量减少 使得交感神经张力持续增高 导致心室收缩力显著增加 过度刺激左心室后下壁的压力感受器 一种无髓鞘的C神经纤维 结果诱发Bezold Jarisch反射 使迷走神经张力增高 反馈性地抑制交感神经 在二者平衡中迷走张力占优势 40 血管迷走性晕厥 Vasovagalsyncope VVS 判断标准 血压下降 收缩压80mmHg和 或舒张压50mmHg 或平均动脉压下降25 心率减慢 窦性心动过缓50bpm 窦性停搏代以交界性逸搏心律 一过性二度或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或 3s心脏停搏 患者出现接近晕厥 面色苍白 胸闷出汗 听力减退 反应迟钝 黑朦 或晕厥症状 41 血管迷走性晕厥VASISclassification 1992 基于晕厥期表现 Type1混合型最常见HR10s心脏停搏3s血压下降先于 同时于心率下降Type3单纯血管抑制型心率下降不超过10 42 平卧 乔XX 男 36岁 直立后头晕伴发作性嗜睡3年 43 直立过程中 44 直立15分钟 头晕 大汗 要求平卧 45 放平过程中 46 47 放平过程中 48 放平后 49 放平后 50 放平后 51 放平后 52 放平后 53 VASISclassification 混合型 54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POTS 定义 直立位10min内持续的心率增加30bpm以上或心率增加到120bpm以上 并出现直立不耐受症状 而无明显的直立性低血压 女性多见 4 1 相对年轻 15 50岁 CarewS etal Areviewofposturalorthostatictachycardiasyndrome Europace 2009 11 18 25 55 POTS病生理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50 发汗试验异常 10 15 神经节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肌肉交感神经活性增高 肾上腺素水平增高 29 立位NA 600pg ml低血容量基因突变 编码NA转运蛋白的基因 56 57 脑血流自主调节功能CerebralAutoregulation 58 脑血流自主调节 cerebralautoregulation CA 定义 尽管脑灌注压发生改变 但脑血流维持相对稳定的能力 59 脑血流自主调节的解剖学基础脑血流自主调节的生理学过程脑血流自主调节的病生理意义 60 EdvinssonL HammelE Perivascularnervesinbrainvessels inEdvinnsonL KrauseDN eds Cerebralbloodflowandmetabolism Philadelphia PA LippincottWilliams Wilkins 2002 pp43 67 神经血管单位 TheNeurovascularUnit 61 LarsenFS OlsenKS HansenBA etal TranscranialDopplerisvalidfordeterminationofthelowerlimitofcerebralbloodflowautoregulation Stroke25 1994 62 1 肌调节机制 myogenic 2 代谢性机制 metabolic 3 神经调节机制 neurogenic 4 内皮调节机制 endothelial 脑血流自主调节的主要机制 PaulsonOB StrandgaardS EdvinssonL Cerebralautoregulation CerebrovascBrainMetabRev2 161 19281990 AndresenJ ShafiNI BryanRM Endothelialinfluencesoncerebrovasculartone JApplPhysiol100 318 32782006 63 生理机制不同病理意义不同 静态调节 渐变对脑灌注压稳态改变的反应符合经典血流压力曲线规律动态调节 突变对脑灌注压快速改变的反应可通过实时监测对其进行评价神经调节作用更突出 静态调节与动态调节 staticanddynamicautoregulation SercombeR LacombeP AubineauP etal Isthereanactivemechanismlimitingtheinfluenceofthesympatheticsystemonthecerebralvascularbed Evidenceforvasomotorescapefromsympatheticstimulationintherabbit BrainRes164 81 10281979 64 血压变化频率不同血流调节机制不同 脑血流速度的低频波动先于心动周期及血压的低频波动脑血流速度的高频波动与心动周期和血压高频波动同步脑血流速度变化频率在0 07 0 3HZ时脑血流速度和血压变化相关性更强直立早期一过性脑血流下降 高频改变所致 动态调节 频率依赖性自主调节功能 Frequency DependentAutoregulation CencettiS LagiA CiprianiM etal Autonomiccontrolofthecerebralcirculationduringnormalandimpairedperipheralcirculatorycontrol Heart82 365 37281999 ZhangR ZuckermanJH GillerCA etal Transferfunctiona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