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111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111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111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111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111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 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2 区域能源 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3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 掌握案例知识 能动地分析其他区域的生态环境或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产生原因 危害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2 认识资源的空间分布与经济发展 资源消耗之间的矛盾 正确理解并掌握区域资源调配的意义 知识点1水土流失及其危害与成因 第1讲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知识点2水土流失的治理 黄土高原的范围 黄土高原位置的过渡性 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时 应注意人为因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其中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水土流失形成的基础 破坏植被是诱发水土流失的根源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三类治理措施其作用和功效是不同的 工程措施见效快 生物措施是根本 农业技术措施是关键 考点区域水土流失问题分析表说考点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有自然原因 也有人为原因 其中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1 自然原因 2 人为原因 2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利用整体性原理看水土流失的危害从表面上看 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 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 土壤 生物 水文相互影响的过程 黄土高原景观正是在这种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形成的 如下图所示 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 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黄土高原地区通过 工程措施 生物措施 农业技术措施 实行 保塬 护坡 固沟 方针 进行综合治理 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 读 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对黄土高原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 应在a b c d四处采取不同措施 与下列治理措施相适应的地点分别是 打坝建库 种草护坡 平整土地 修筑梯田 2 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对该区域治理的一项措施 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 a 坡面倾斜方向一致b 等高线基本平行c 山谷走向基本一致d 山脊走向基本平行 3 梯田的修筑 最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 a 形态b 土壤类型c 坡向d 物质组成 4 图中甲 乙 丙三地 最适宜建窑洞的是 原因是 5 图中 处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有 解析根据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可判断出a处为塬面 b处为陡坡 c处为缓坡 d处为沟谷 缓坡上修梯田田埂一般与等高线平行 方可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由于梯田是一级一级的水平阶梯状农田 故改变了山坡的外表形态 窑洞的选址要充分考虑背风避寒的要求 地位于黄河源头青藏高原上 答案 1 dbac 2 b 3 a 4 丙处丙处与甲处相比 位于向阳坡 采光条件好 位于冬季风背风坡 防寒条件好 丙处与乙处相比 位于山脊 不易积水 5 草场退化 湖泊萎缩 生物多样性减少 土壤荒漠化 答出两点即可 1 成因分析 当然 分析原因并不需要每一方面均展开说明 应有针对性对上述与某生态问题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如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 自然条件包括 由高原山地向平原过渡 坡度较陡 降水集中于夏季 多暴雨形成 冲刷力强 植被稀疏 覆盖率低 土质由粉砂颗粒组成 疏松且节理发育 人为原因包括 对植被的破坏尤其是对森林的砍伐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如轮荒等 露天开矿的采矿方式 2 针对成因 提出应对措施要做好这一步 关键在于加强针对性 针对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总结出应对措施 即包括对自然条件的改造和对人类活动的规划 管理 总之具体问题应具体对待 生态环境建设命题规律 区域环境问题是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历年高考都非常重视区域环境问题的考查 考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考查生态环境建设 如2011年天津文综卷6 7题 2011年北京文综卷40 2 等 考查生态环境治理措施 如2011年浙江文综卷37 1 题等 复习中应注意生态环境问题多种多样 关键要形成生态环境问题分析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进而达到 以不变应万变 今后高考仍会以重点区域为背景考查区域环境问题的成因 危害及治理 典例1 2011 天津文综卷6 7 下图是我国 十二五 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 以保护林草 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 分布图 结合图文材料 回答 1 2 题 1 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特点的描述 符合实际的是 a ab 草原广布 温差大b bf 地表崎岖 降水少c ce 光照充足 风沙小d dg 气候湿润 林地多 2 下列生态功能区中 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 涵养水源为主的是 a cb dc ed f 答案 1 d 2 c 典例2 2011 北京文综 40 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 森林 大自然为您效劳 森林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示例表根据上表 概述森林的生态效益 答案增加碳储量 净化空气 防风固沙 调节气候 增加降水 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保护生物多样性 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五步法 典例3 阅读下面图文资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色荒漠 是指在我国南方湿润红土地区的土地荒漠化 这些地区地形以丘陵及山区为主 植被覆盖率在30 以下 材料二 红色荒漠 形成结构示意图 1 完成 红色荒漠 结构示意图 上图中字母表示水土流失 人口增加 滥伐森林 高温多雨等条件 请写出各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 a b c d 2 南方地区 红色荒漠 主要发生在 丘陵地区 它的形成造成的不利影响有 3 我国北方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 地区 简要说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防治的不同的措施 解析 1 根据图表内容 结合南方丘陵地区情况正确分析得出结论 2 从 红色荒漠 发生的机理 应该为江南丘陵 它的形成对生产和地理环境都有影响 主要是表层土壤流失 对地形的影响 使下游湖泊河道淤积 土壤肥力下降 农业减产 3 我国北方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南北方形成原因不同 地理环境也有差异 荒漠化防治措施不同 结合课本知识正确作答 答案 1 人口增加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 2 江南表层土壤流失 土地生产力下降 粮食减产 当地地表变得崎岖不平 下游易淤积河道和湖泊 3 干旱和半干旱北方 植树造林 退耕还牧 防止过度放牧等 南方 控制人口增长 积极开发新型能源 退耕还林等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如水土流失等 的答题思路在此类问题的分析中 首先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 从而找出该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了解该环境的分布与危害 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 找到相应的治理措施 典例4 2009 广东高考 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 自然资源较丰富 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在800 1600mm之间 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列材料 回答 1 4 题 材料一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构成 材料二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与地形坡度的关系 1 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 在地形坡度5 25 范围内 随着坡度的增大 水土流失面积比例 2 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 多选 a 植物种类增加b 土壤肥力降低c 涵养水源能力下降d 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e 增加降水量 引发滑坡 泥石流 3 分析影响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4 提出该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覆盖度的关系 坡度越大 水土流失面积比例越大 本区处在地壳活跃区 地壳运动频繁 也是造成滑坡 泥石流频发的原因 答案 1 旱地增大 2 bcd 3 自然因素 降水 强度 地形坡度 土质条件 植被状况 4 治理对策 封山育林 保护植被 退耕还林还草 增加地表植被覆盖 建设水土保持工程 实施生态移民 调整产业结构 下图为 我国某区域地形图 读图回答1 2题 1 下列各种对地形地势的叙述 最符合图示地区的是 a 山河相间 山高谷深b 危崖耸立 地势险要c 远看是山 近看是川d 地表破碎 沟谷发育2 关于该地区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该地区河流落差大 应该筑坝蓄水 开发水能资源b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恢复该地生态系统的有效方法之一c 热量是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d 由于不合理的灌溉 低湿地 盐碱地广布 解析第1题 根据图中经纬度及等高线信息可知 该地位于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 该地区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 发育了大量的沟谷 形成了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 第2题 黄土高原上小流域众多 并且每个小流域都是一个产生水土流失的完整系统 从小流域综合整治入手 推动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是恢复该地生态系统的有效方法之一 答案1 d2 b 黄土塬又称黄土平台 黄土桌状高地 塬是中国西北地区群众对顶面平坦宽阔 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的俗称 读图回答3 4题 3 为合理利用土地 保持水土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甲地打坝淤地 乙处整修梯田 丙处修建水库 丁处平整土地a b c d 4 如果不施加人为措施 若干年后塬面边界有可能变为 a ab bc 1020米等高线d 1010米等高线 解析图中甲地是沟谷 可以采用打坝淤地的方式 乙地为缓坡 可以整修梯田 丙为塬地 应平整土地 丁为陡坡 应种植被护坡 若不施加人为措施 若干年后 随着水土流失现象加剧 塬面很可能会后退 沟谷位置应该侵蚀更严重 塬面后退程度最大 答案3 a4 b 5 下图中 分别代表不同的山脉 甲代表地形区 乙代表河流名称 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下列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山脉 河流乙 2 乙河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这是由于甲地区存在着严重的 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可概括为 3 该地区由于植被破坏造成的生态问题示意图 将下列选项的序号填入图下的横线上 洪涝灾害增多 水土流失加剧 土壤肥力下降a b c 4 甲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要以 为中心 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 实行 综合发展 其中 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解析图示的主体部分为黄土高原 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 流经该地区的河流含沙量很大 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