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表.doc

两足仿人型机器人总体及臂手部结构设计【优秀机器人全套课程毕业设计含10张CAD图纸】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编号:48059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02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5-10-14 上传人:QQ14****9609 IP属地:陕西
45
积分
关 键 词:
两足仿人型 机器人 总体 整体 臂手部 结构设计 优秀 优良 全套 课程 毕业设计 10 cad 图纸
资源描述:

两足仿人型机器人总体及臂手部结构设计

仿人型机器人总体及臂手部结构设计

两足机器人总体及臂手部设计

仿人型机器人总体及臂手部设计

两足仿人型机器人总体及臂手部结构设计【优秀机器人全套课程毕业设计含10张CAD图纸】

【带任务书+开题报告+课题申报表+实习报告+外文翻译】【31页@正文11900字】【详情如下】【需要咨询购买全套设计请加QQ1459919609】.bat

三维图参考.doc

任务书.doc

前胸板.dwg

参考文献

固定轴套.dwg

外文文献.pdf

大臂电机盒.dwg

实习报告.doc

封面.doc

开题报告.doc

总装图.dwg

摘要.doc

文献资料.doc

电机支撑板.dwg

肘部轴.dwg

肘部连接板.dwg

肩部轴.dwg

肩部连接板.dwg

英文翻译.doc

设计说明书.doc

课题申报表.doc

部装图.dwg

任务书

课题:   仿人型机器人总体及臂手部结构设计

一、设计内容

设计一个仿人型机器人。要求该机器人具有类似于人的各主要关节,能够完成步

行和手臂简单舞蹈等基本动作功能。设计的主要内容有:

1.总体设计

  1)确定机器人的型式;

2)设计机器人的传动方案;

3)确定机器人的总体结构,绘制总装图。

2.臂、手部分机械结构设计

  1)选择动力源;

2) 主要零件的设计计算;

3)零部件的结构设计,绘制部装图、零件图。

3、机器人臂手部主要结构三维造型设计

  绘制主要结构的三维造型图。

二、设计依据

1.课题来源:科研课题;

2.产品名称:仿人型机器人;

3.人体高度范围:60~100cm;

4.按人体各部分比例确定各部分尺寸;

5.用最少的自由度实现人类最基本的动作功能;

6.各关节的运动范围尽可能大;

7.批量:本机器人设计、制造一台。

三、设计要求

1.能满足步行要求,保证行走平稳;

2.结构简单,运动可靠,装卸方便,便于维修、调整;  

3.尽量使用通用件,以便降低制造成本;

4.各动力部件便于控制;

5.设计图样总量:折合成A0幅面在3张以上;工具要求:应用计算机软件绘图;过

程要求:装配图需提供手工草图;

6.毕业设计说明书按照学校规定的格式规范统一编排、打印,字数不少于1万字;

7.查阅文献资料10篇以上,并有不少于3000汉字的外文资料翻译;

8.到相关单位进行毕业实习,撰写不少于3000字实习报告;

9.撰写开题报告。

四、毕业设计物化成果的具体内容及要求

1、设计成果要求

  1)毕业设计说明书                      1   份

2)机器人总装图                        1   张

3)腰部及以上部装图                  1   张

4)三维造型图                          1   套

5)其它零件图                         不少于7张

2、外文资料翻译(英译中)要求

1)外文翻译材料中文字不少于3000字;

2)内容必须与毕业设计课题相关;

3)所选外文资料应是近10年的文章,并标明文章出处。

五、 毕业设计(论文)进度计划

起讫日期工作内容备    注

3月17日~3月18日布置任务

3月19日~4月1日调查研究,毕业实习

4月2日~4月15日方案论证,总体设计

4月16日~4月30日技术设计(部件设计)

5月8日~5月23日工作设计(零件设计)

5月24日~6月7日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

6月8日~6月10日毕业设计预答辩

6月11日~6月18日修改资料

6月19日~6月21日评阅材料

6月22日~6月24日毕业答辩

6月25日~6月28日材料整理装袋

六、 主要参考文献:

1、龚振邦.机器人机械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

2、马香峰.工业机器人的操作机设计[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6.

3、费仁元,张慧慧.机器人机械设计和分析[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4、周伯英.工业机器人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5、蔡自兴.机器人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6、宗光华,刘海波译.机器人技术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7、徐卫良,钱瑞明译.机器人操作的数学导论[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8、孙迪生,王炎.机器人控制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9、徐灏.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0、殷际英,何广平.关节型机器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11、叶伟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简明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仿人型机器人总体及臂手部结构设计

摘要:本文对仿人机器人构型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了国内、外现有仿人机器人普遍采用的串联构型的特点;介绍了人体的结构,对关节、肢体构成与运动进行简化,建立人体的简化构型。提出了仿人机器人研究中存在的、需进一步研究的相关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研究重点及未来发展方向。本课题设计的仿人机器人具有9个自由度,包括头部俯仰、肩关节转动与摆动、肘关节摆动和腕关节摆动。机器人关节是机器人的基础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机器人的性能,本课题设计的仿人机器人关节处,利用步进电机经过一对直齿圆柱齿轮来传递动力,它具有结构简单、紧凑、传动稳定等优点。由于仿人型机器人的运动模型与人体的运动模型是不同的,所以捕获的人体的动作数据不能直接应用于仿人型机器人,需要通过运动学匹配将获取的人体动作数据转化为满足运动学约束的仿人型机器人运动数据。机器人上肢在空中运动,其运动学约束条件只包括关节范围及自由度的数目。该仿人机器人具有类似于人的各主要关节,能够完成步行和手臂简单舞蹈等基本动作功能。

关键词:仿人型机器人;结构设计;三维造型

The Design of Overall and Hand Arm Structure

of Humanoid Robot

Abstract :The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echanismarchitecture of humanoid robot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rial architectures used universally in current humanoid robots at home and abroad are analyzed; The structures of human body is simply introduced and joints, the constitution of limbs and its movement are investigated and simplified. The humanoid robots can be applied in the occasion of robots service, popularization of science, entertainment and the research of humanoid robots, especially the biped robots, may be helpful to the intelligent prosthesis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The topics designed humanoid robot has nine degrees of freedom,including the head pitching,swinging and shoulder rotation,Swing elbow and wrist swinging.Robot joint robot is the basis of components, their performance will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robots, The topics designed humanoid robot joints,using stepper motor through a spur gear to transfer power, It is simple and compact structure, transmission and stability advantages. The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research of a humanoid robot are crucial problem, which must be solved. They affect the walking performance. As the humanoid robot motion model and the human body motion model is different, so capture the movements of human data can not be directly applied to humanoid robots, needs the human body movement data which will gain through the kinematics match to transform for satisfies the kinematics restraint to imitate the human robot movement data. Robot arm in the air campaign, the kinematic constraints only joint scope and the number of degrees of freedom. The humanoid robot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major joints, and walking to complete a simple dance arm basic motor function.

Key words:Humaniod Robot;Structural Design;3D Modeling

目录

1前言1

1.1 仿人机器人的概念1

1.2 课题来源1

1.3 技术要求1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状况2

1.4.1 国内研究现状2

1.4.2 国外研究现状2

1.4.3 发展趋势3

1.5 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4

2 总体方案设计6

2.1 仿人机器人臂手部结构的确定6

2.2 仿人机器人上身尺寸的确定6

2.3 结构的设计6

2.4 仿人机器人自由度的确定6

2.5 电机的选择7

3 机器人驱动装置的设计8

3.1 肩部步进电机的选择9

3.2 肘部步进电机的选择9

3.3 腕部及头部电机选择10

4.仿人机器人机械传动件的设计11

4.1 齿轮的设计11

4.1.1 肩部齿轮的设计与校核11

4.1.2 肘腕部齿轮设计13

4.1.3 头部齿轮的设计14

4.2 轴的设计与计算15

4.2.1 轴的结构设计15

4.2.2 轴的强度计算16

5. 仿人型机器人连接板的设计及校核20

5.1 肩部连接板的设计与校核20

5.2 电机支撑板的设计与校核21

6. 仿人型机器人三维造型及运动仿真22

6.1 仿人型机器人三维造型22

6.2 仿人型机器人运动仿真23

6.3 仿人型机器人舞蹈运动分析23

6.4 仿人机器人重力分析23

7 结论25

参考文献26

致    谢27

1前言

1.1 仿人机器人的概念

现阶段,机器人的研究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其中仿人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尤其受到普遍关注,并成为智能机器人领域中最活跃的研究热点之一。

研究与人类外观特征类似,具有人类智能、灵活性,并能够与人交流,不断适应环境的仿人机器人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之一。世界上最早的仿人机器人研究组织诞生于日本,1973年,以早稻大学加藤一郎教授为首,组成了大学和企业之间的联合研究组织,其目的就是研究仿人机器人。加藤一郎教授突破了仿人机器人研究中最关键的一步——两足步行。1996年11月,本田公司研制出了自己的第一台仿人步行机器人机P2,2000年11月,又推出了最新一代的仿人机器人ASIMO。国防科技大学也在2001年12月独立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仿人机器人。

参考文献

[1] 贾丁.仿人机器人概述[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2,(5):6-7.

[2] 李允明.国外仿人机器人发展概括[J].机器人,2005.11,(6):562-568.

[3] 徐锦康. 机械设计[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4.

[4] 王旭,王积森.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6.

[5] 钱志峰,刘苏. 工程图学基础教程[M] .科学出版社 2001.9.

[6] 成大先. 机械设计手册[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1.

[7] 徐灏.  机械设计手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8] 周建方. 材料力学[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1.

[9] 龚振邦.机器人机械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5.11.

[10] 费仁元,张慧慧.机器人设计和分析[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8.9.

[11] 周伯英. 工业机器人设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5.

[12] 蔡自兴. 机器人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5.

[13] 赵晓军. 基于人体运动的仿人型机器人动作的运动学匹配[J]. 机器人,2005.7,(4):358-361.



内容简介:
第 24卷2005年第 4期4月机 械 科 学 与 技 术MECHAN ICAL SC IENCE AND TECHNOLOGYVol. 24Ap rilNo. 42005收 稿 日 期 : 2003 06 24基 金 项 目 :国 家 “ 863” 高 技 术 研 究 发 展 计 划 项 目 ( 2001AA422170)资 助作 者 简 介 :李 艳 杰 (1969 - ) ,女 (汉 ) ,辽 宁 ,博 士 研 究 生E2mail: yjli sia. ac. cn李 艳 杰文 章 编 号 : 100328728 (2005) 0420400204仿 人 机 器 人 发 展 现 状 及 其 腰 部 机 构 研 究李 艳 杰 1, 2, 3 ,赵 铁 军 4 ,谈 大 龙 3 ,吴 镇 炜 1 ,钟 华 1, 2(1中 国 科 学 院 沈 阳 自 动 化 研 究 所 ,沈 阳 110016; 2中 国 科 学 院 研 究 生 院 ,北 京 100039;3沈 阳 工 业 学 院 机 械 工 程 分 院 ,沈 阳 110168; 4沈 阳 工 业 大 学 机 械 工 程 学 院 ,沈 阳 110023)摘 要 :仿 人 机 器 人 目 前 已 成 为 机 器 人 领 域 的 研 究 热 点 问 题 之 一 。 本 文 对 仿 人 机 器 人 目 前 的 发 展 现 状 进 行 了 综 述 ,介 绍 了 腰 部 机 构 在 仿 人 机 器 人 的 作 用 以 及 具 有 不 同 结 构 特 点 的 腰 部 机 构 。 介 绍 了 一 种 新 型 的 两 个 自 由 度 的 并 联 差动 驱 动 的 腰 部 机 构 ,并 进 行 了 运 动 学 分 析 及 P ID控 制 下 的 响 应 特 性 分 析 。 实 验 结 果 表 明 ,该 机 构 具 有 较 快 的 响 应 速度 和 较 好 稳 态 精 度 。关 键 词 : 仿 人 机 器 人 ;腰中 图 分 类 号 : P24 文 献 标 识 码 : AD evelopm en t of Humano id Robot and Study of ItsW a istM echan ismL I Yan2jie1, 2, 3 , ZHAO Tie2jun4 , TAN Da2long3 , WU Zhen2wei1 , ZHONG Hua1, 2(1 Robotics Laboratory, Shenyang Institute of Automation,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enyang 110016;2 Graduate School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39;3 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he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henyang 110168;4 School ofMechanical Engineering, Shenya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23)Abstract: The humanoid robot is one of the most active domains in robotic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development of humanoid robot home and abroad. It discusses the functions of waist of humanoid robotand introduces the waist mechanism s with different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 The paper especially intro2duces a kind of innovative 22dof waist mechanism, which is driven by a parallel differential mechanismand analyses this mechanism s kinematics and its responding characteristic under P ID control. The experi2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chnism has a good responding speed and static p recision.Key words: Humanoid robot; W aist仿 人 型 机 器 人 是 一 种 具 有 人 的 外 形 ,并 能 够 效 仿 人 体的 某 些 物 理 功 能 、 感 知 系 统 及 社 交 能 力 并 能 承 袭 人 类 部 分经 验 的 机 器 人 。 仿 人 型 机 器 人 的 研 究 目 的 不 是 企 图 制 造以 假 乱 真 或 替 代 人 类 的 机 械 ,而 是 要 创 造 一 种 新 型 工 具 ,它 能 在 典 型 的 日 常 环 境 中 和 人 类 交 流 ,在 更 广 泛 的 环 境 任务 中 扩 展 人 类 的 能 力 。 仿 人 机 器 人 不 仅 具 有 能 走 的 双 腿和 双 臂 ,有 头 、 眼 、 颈 、 腰 等 物 理 特 征 ,还 能 模 仿 人 类 的 视觉 、 触 觉 、 语 言 ,甚 至 情 感 等 功 能 。 这 和 能 在 特 种 环 境 下 工作 的 服 务 机 器 人 是 有 区 别 的 。目 前 仿 人 机 器 人 的 研 究 已 经 成 为 机 器 人 学 研 究 的 热点 ,是 多 学 科 的 交 叉 。 中 国 科 学 院 沈 阳 自 动 化 研 究 所 研 制的 轮 式 移 动 宜 人 机 器 人 是 一 个 仿 人 机 器 人 技 术 研 究 平 台 ,它 由 正 交 轮 式 移 动 平 台 、 腰 部 、 双 臂 、 躯 干 及 头 部 组 成 ,共21个 自 由 度 ,其 中 腰 部 机 构 具 有 两 个 自 由 度 ,利 用 两 个 差动 轮 系 实 现 封 闭 式 传 动 ,是 一 个 创 新 性 机 构 。本 文 介 绍 了 仿 人 机 器 人 的 发 展 现 状 ,分 析 了 腰 部 机 构在 仿 人 机 器 人 中 的 作 用 ,以 及 差 动 轮 系 驱 动 的 轮 式 移 动 宜人 机 器 人 腰 部 机 构 的 结 构 特 点 ,给 出 了 腰 部 机 构 的 运 动 学方 程 ,建 立 了 基 于 PC机 Can卡 的 网 络 控 制 系 统 ,并 对 该 腰部 机 构 的 控 制 响 应 特 性 进 行 了 实 验 研 究 。1 仿 人 机 器 人 的 发 展 现 状 1 6 日 本 的 早 稻 田 大 学 研 究 仿 人 机 器 人 已 有 将 近 40年 的历 史 ,并 在 1973年 创 建 了 世 界 上 第 一 个 仿 人 形 机 器 人WABOT21。 1992年 早 稻 田 大 学 集 中 工 业 界 、 政 府 和 学 术 界的 力 量 开 始 了 仿 人 机 器 人 工 程 ( The Project Humanoid) ,它的 最 终 目 标 是 开 发 能 与 人 类 分 享 信 息 和 行 为 空 间 的 机 器人 。 1995年 ,该 工 程 生 产 了 第 一 个 名 为 Hadaly21的 样 机 ,Hadaly21能 综 合 视 听 信 息 ,声 音 对 话 和 姿 态 运 动 与 人 进 行nts第 4期 李 艳 杰 等 :仿 人 机 器 人 发 展 现 状 及 其 腰 部 机 构 研 究几 个 基 本 的 信 息 互 动 。 1997年 ,早 稻 田 大 学 又 集 成 了 工 程前 期 的 技 术 ,开 发 了 两 个 新 的 仿 人 机 器 人 ,命 名 为 Hadaly22和 W abian (W aseda bipedal humanoid) (图 1)。 Hadaly22的 下 肢 移 动 机 构 是 车 体 ,它 综 合 视 觉 环 境 认 知 、 对 话 能 力 、姿 态 行 为 实 现 与 人 类 的 信 息 交 互 ; WAB IAN是 一 个 全 面 具有 人 体 构 造 的 机 器 人 。 它 能 用 双 腿 步 行 ,能 携 带 物 体 ,具有 信 息 交 互 能 力 。 早 稻 田 大 学 的 仿 人 机 器 人 的 最 新 成 果是 W endy(W aseda engineering designed symbiont)。 它 是 在提 高 Hadaly22的 每 个 子 系 统 的 基 础 上 发 展 而 来 ,能 更 好 地实 现 人 与 机 器 人 的 交 互 ,W endy还 把 安 全 性 (冲 击 和 碰 撞时 的 安 全 )和 可 操 作 性 (移 动 性 和 灵 活 性 )作 为 基 本 要 求 ,它 能 完 成 从 地 板 上 拿 起 物 体 及 打 鸡 蛋 等 任 务 。日 本 的 Honda公 司 的 仿 人 机 器 人 工 程 开 始 于 1986年 ,经 过 十 年 的 秘 密 研 究 , P2在 1996年 一 经 问 世 ,便 令 世 人 瞠目 。 P2是 世 界 上 第 一 个 无 缆 仿 人 机 器 人 ,它 能 走 ,能 上 下 台阶 ,能 推 小 车 。 P3是 P2的 改 进 ,减 小 了 尺 寸 (重 量 由 原 来的 210 kg降 为 130 kg,高 度 由 1800 mm降 为 1600 mm,提 高了 步 行 能 力 。 2000年 本 田 公 司 又 推 出 了 新 型 双 脚 步 行 机 器人 “ A simo (Advanced step in innovative mobility) ” ,和 “ P3” 相比 ,体 形 更 小 、 重 量 更 轻 ,并 采 用 了 新 开 发 的 技 术 “ I2W alkin2ga ( Intelligent Realtime Flexible W alking) ” 实 现 更 加 自 由 的步 行 。 2002年 12月 Honda公 司 又 推 出 了 最 新 款 的 A simo智 能 仿 人 机 器 人 (图 2) ,它 的 主 要 特 点 是 :(1) 基 于 认 知 技 术 的 先 进 的 交 流 能 力 。 它 能 实 现 移动 物 体 认 知 、 位 置 /姿 态 认 知 、 环 境 认 知 、 声 音 认 知 和 面 部认 知 。(2) 网 络 集 成 能 力 。 它 能 与 用 户 网 络 系 统 相 连 完 成用 户 指 令 ,还 能 通 过 互 联 网 为 主 人 的 问 题 寻 找 答 案图 1 W abian 图 2 A simo日 本 东 京 大 学 开 发 的 H6和 H7,采 用 空 间 技 术 ,它 们 具有 低 重 量 (55 kg)、 高 强 度 的 特 点 。 H6有 35个 自 由 度 ,它 能走 上 和 走 下 25 cm高 的 台 阶 ,还 能 认 识 预 存 的 人 的 面 孔 。日 本 京 都 的 先 进 通 信 研 究 所 ( the Advanced Telecom2muni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International or ATR)开 发 了 世界 上 第 一 个 能 在 两 轮 基 座 上 自 平 衡 的 仿 人 机 器 人 。 这 一“ Robovie” 系 列 的 机 器 人 能 实 现 人 与 机 器 人 的 对 等 交 流 。Robovie2III增 加 了 日 常 活 动 中 交 流 行 为 的 种 类 ,能 够 表 达更 多 的 姿 态 和 行 为 。 Robovie利 用 倒 立 摆 机 构 实 现 在 两 轮基 座 上 自 平 衡 。 使 机 器 人 能 与 不 同 高 度 的 人 谈 话 ,能 在 说话 时 向 后 看 ,能 通 过 移 动 腰 来 做 幽 默 的 姿 势 ,能 用 手 指 指向 特 定 物 体 。SDR23x( Sony D ream Robot23X)是 日 本 索 尼 公 司 于 2000年 推 出 的 紧 凑 型 仿 人 机 器 人 。 500 mm高 、 220 mm宽 、 5 kg重 , 24个 自 由 度 ,它 除 了 能 走 以 外 ,还 能 蹲 下 、 起 来 、 同 步 舞蹈 ,但 它 不 能 走 上 或 走 下 台 阶 。 2002年 该 公 司 又 推 出 了SDR24x型 机 器 人 ,它 的 自 由 度 数 达 到 了 38个 。 它 利 用 实 时运 动 控 制 系 统 实 现 在 像 地 毯 类 的 弹 性 地 面 上 行 走 ,并 保 持平 衡 。 SDR24X的 视 觉 和 声 音 认 知 能 力 也 大 有 提 高 。日 本 的 METI(M inistry of Economy, Trade and Industry)从 1998年 开 始 实 施 了 一 个 为 期 五 年 的 仿 人 机 器 人 工 程(HRP)。 HRP采 用 基 于 平 台 的 方 法 ,即 用 第 一 阶 段 开 发 的平 台 作 为 第 二 阶 段 的 基 础 框 架 。 第 二 阶 段 的 主 要 任 务 是为 仿 人 机 器 人 找 到 有 前 景 的 应 用 ,为 仿 人 机 器 人 工 业 的 批量 生 产 铺 路 。 HRP22P是 在 HRP22平 台 下 生 产 的 仿 人 机 器人 样 机 ,它 在 臀 关 节 采 用 悬 臂 结 构 、 增 加 两 个 自 由 度 的 腰关 节 等 特 殊 机 构 ,使 它 能 在 露 天 的 粗 糙 地 面 上 行 走 ,并 使得 身 体 运 动 范 围 更 大 、 稳 定 性 更 好 。 它 的 另 一 个 显 著 特 点是 没 有 了 后 背 的 电 池 包 。美 国 麻 省 理 工 学 院 开 发 的 Cog机 器 人 只 有 上 身 ,没 有下 肢 ,主 要 作 为 研 究 机 器 人 的 头 脑 智 能 、 认 知 与 感 知 、 手 臂的 灵 活 性 及 柔 顺 型 等 的 平 台 。美 国 佛 罗 里 达 大 学 的 机 器 智 能 实 验 室 (M IL )开 发 仿人 机 器 人 Pneuman,作 为 人 工 认 知 、 自 然 语 言 处 理 、 轨 迹 规划 、 自 动 导 航 、 人 与 机 器 人 交 互 等 的 研 究 平 台 。我 国 在 仿 人 形 机 器 人 方 面 做 了 大 量 研 究 ,并 取 得 了 很多 成 果 。 比 如 长 沙 国 防 科 技 大 学 研 制 成 了 双 足 步 行 机 器人 (先 行 者 号 ) ,北 京 航 空 航 天 大 学 研 制 成 了 多 指 灵 巧 手 ,中 国 科 学 院 沈 阳 自 动 化 所 、 哈 尔 滨 工 业 大 学 、 清 华 大 学 、 北京 科 技 大 学 也 在 这 方 面 做 了 大 量 深 入 的 工 作 。 我 国 最 新成 果 是 北 京 理 工 大 学 于 2002年 12月 推 出 的 仿 人 机 器 人BHR21,它 按 照 亚 洲 人 的 标 准 ,身 高 1. 58 m,体 重 76 kg。 它全 身 有 32个 关 节 ,使 其 活 动 起 来 比 较 自 如 ,步 幅 为 0. 33m,速 度 为 每 小 时 1 km。 它 还 能 打 太 极 拳 。2 腰 关 节 在 仿 人 机 器 人 中 的 作 用 7 13 从 生 物 学 的 角 度 来 看 ,猴 子 有 细 长 的 腰 ,但 它 主 要 生活 在 树 上 ;黑 猩 猩 和 大 猩 猩 等 大 型 灵 长 类 动 物 像 人 类 一 样主 要 生 活 在 陆 地 上 ,它 们 的 臀 关 节 和 肩 关 节 有 很 大 的 力 量和 运 动 范 围 ,但 却 没 有 腰 的 灵 活 性 ,它 骨 盆 上 边 和 最 下 面的 肋 骨 之 间 没 有 间 隙 。 而 人 类 在 骨 盆 和 肋 骨 之 间 有 腰 相连 ,使 人 类 的 脊 骨 可 以 带 动 上 身 弯 曲 、 侧 倾 及 扭 转 ,使 人 类的 活 动 有 更 大 的 移 动 性 和 灵 活 性 ,人 类 是 有 腰 的 唯 一 的 大型 灵 长 类 动 物 。在 仿 人 机 器 人 中 加 入 腰 ,旨 在 提 高 机 器 人 步 行 稳 定 性及 在 连 续 快 速 步 行 中 让 仿 人 机 器 人 能 像 人 类 一 样 实 现 整 个身 体 (上 肢 、 下 肢 及 腰 )的 协 调 动 作 ,完 成 各 种 不 同 工 作 。104nts机 械 科 学 与 技 术 第 24卷2. 1 腰 关 节 在 连 续 稳 定 的 动 态 步 行 中 的 作 用1990年 早 稻 田 大 学 的 J in2ichi Yamaguchi et al提 出 了利 用 腰 的 两 轴 (俯 仰 和 横 滚 轴 )运 动 补 偿 在 任 意 规 划 ZMP(零 力 矩 点 )下 的 下 肢 运 动 产 生 的 力 矩 实 现 双 足 动 态 稳 定的 快 速 步 行 的 控 制 方 法 ,平 面 步 行 速 度 可 达 0. 64 s/ step,步 长 0. 3 m / step。 实 验 发 现 ,这 种 方 法 虽 然 实 现 了 快 速 步行 ,但 步 行 时 在 偏 转 轴 产 生 的 力 矩 使 得 机 器 人 在 偏 转 轴 上有 旋 转 ,并 成 为 影 响 步 行 稳 定 性 的 重 要 因 素 。 而 人 类 则 不仅 可 以 补 偿 俯 仰 轴 和 横 滚 轴 的 力 矩 还 可 以 通 过 双 臂 的 摆动 和 腰 部 的 旋 转 来 补 偿 偏 转 轴 的 力 矩 从 而 保 持 步 行 的 整体 稳 定 性 。1993年 他 们 又 提 出 了 腰 部 的 三 轴 力 矩 补 偿 的 控 制 方法 ,并 在 机 器 人 WL212RV上 进 行 了 实 验 研 究 ,平 面 步 行 速度 可 达 0. 54 s/ step,步 长 0. 3 m / step。2. 2 腰 在 全 身 协 调 动 态 步 行 中 的 作 用1996年 J in2ichi Yamaguchi et al通 过 研 究 双 足 步 行 仿人 机 器 人 整 个 身 体 (下 肢 、 上 肢 和 腰 )的 协 调 动 态 步 行 ,得到 了 机 器 人 的 全 身 协 调 动 态 步 行 控 制 方 法 ,该 方 法 主 要 通过 腰 部 的 协 调 运 动 来 补 偿 由 任 意 规 划 下 的 下 肢 运 动 及 手臂 运 动 产 生 的 三 轴 (俯 仰 ,横 滚 和 偏 转 轴 )力 矩 。 在 仿 人 机器 人 W abian上 进 行 的 步 行 实 验 表 明 ,可 实 现 :(1) 手 臂 固 定 时 的 正 常 动 态 步 行 (前 进 及 后 退 ) , 0. 10s/ step 0. 15 s/ step, 8. 00 s/ step 1. 28 s/ step;(2) 动 态 舞 蹈 (向 前 、 向 后 及 摆 臀 ) ;(3) 双 臂 动 态 持 重 物 , 0. 10 s/ step 0. 15 s/ step, 1. 28s/ step,负 重 1. 5 kg。2. 3 腰 在 有 情 感 步 行 中 的 作 用人 类 的 步 行 还 能 表 达 人 类 的 情 感 ,比 如 ,人 在 高 兴 的时 候 ,走 路 常 有 仰 头 、 挺 胸 、 脚 步 轻 快 ;而 在 伤 心 的 时 候 ,常有 低 头 、 弯 腰 、 步 履 缓 慢 等 特 征 。 双 足 步 行 机 器 人 若 能 用身 体 的 运 动 来 表 达 情 感 ,将 使 仿 人 机 器 人 更 具 亲 和 力 ,易于 与 人 类 交 流 。 A tsuo Takanishi以 W abian2R II进 行 步 行 机器 人 有 情 感 步 行 的 实 验 研 究 。 不 同 情 感 状 态 下 选 择 头 、臂 、 腰 的 不 同 运 动 参 数 ,得 到 不 同 的 步 态 特 征 ,步 行 前 根 据这 些 参 数 来 规 划 下 肢 、 腰 和 头 的 运 动 模 式 ,计 算 腰 部 的 补偿 运 动 以 实 现 稳 定 的 有 情 感 步 行 ;步 行 中 利 用 程 序 控 制 每个 情 感 步 行 模 式 。 此 外 ,腰 关 节 在 扩 大 机 器 人 工 作 空 间 中也 起 到 了 重 要 的 作 用 。2. 4 腰 在 轮 式 仿 人 机 器 人 中 的 应 用机 器 人 W endy的 机 械 结 构 由 头 、 腰 、 车 和 手 指 等 几 部 分组 成 ,它 的 腰 关 节 (图 3)由 一 个 旋 转 轴 (关 节 1)和 两 个 侧 倾轴 (关 节 2和 关 节 3)。 通 过 关 节 2和 3的 反 向 旋 转 ,实 现 弯腰 但 不 倾 倒 ,它 可 以 扩 展 垂 直 面 上 的 工 作 空 间 ,可 以 增 加 整个 身 体 的 冗 余 度 ,有 效 地 抑 制 人 机 接 触 时 的 冲 击 力 。机 器 人 Robovie是 基 于 同 轴 两 轮 倒 立 摆 的 移 动 机 构 ,它 具 有 3个 自 由 度 的 腰 关 节 ,第 一 个 关 节 用 于 扭 转 上 身 ,使 Robovi2III不 用 在 地 面 上 移 动 就 可 以 向 四 周 看 ;第 二 个关 节 用 于 实 现 上 身 的 侧 倾 ;第 三 个 关 节 是 平 行 连 杆 机 构 实现 上 身 的 前 后 俯 仰 。 腰 关 节 的 组 合 运 动 能 够 抵 消 上 身 运动 引 起 的 中 心 变 化 ,还 可 以 实 现 在 不 平 路 面 运 动 过 程 中 保持 上 身 直 立 向 上 。图 3 W endy的 腰 关 节中 国 科 学 院 沈 阳 自 动 化 所 的 轮 式 移 动 仿 人 机 器 人 的腰 部 机 构 采 用 新 颖 的 并 联 差 动 驱 动 机 构 (图 4) ,可 以 实 现双 电 机 驱 动 仿 人 机 器 人 的 俯 仰 或 侧 倾 的 单 独 运 动 ,又 可 以实 现 俯 仰 和 侧 倾 的 复 合 运 动 。 还 具 有 电 源 消 耗 低 ,降 低 中心 ,提 高 稳 定 性 的 特 点 。图 4 并 联 差 动 驱 动 腰 部 机 构3 腰 部 机 构 的 运 动 学 分 析 14, 15 该 腰 部 机 构 本 质 上 是 串 联 机 构 形 式 ,依 据 串 联 机 构 末端 连 杆 的 位 姿 与 关 节 变 量 之 间 的 关 系 ,建 立 腰 部 机 构 运 动学 方 程 ,即02 R0 P200 1=cosq1 cosq2 - cosq1 sinq2 - sinq1 lcosq1sinq1 cosq2 - sinq1 sinq2 cosq1 lsinq1- sinq2 - cosq2 0 00 0 0 1(1)式 中 : 02 R为 腰 部 末 端 的 姿 态 矩 阵 ; 0 P20为 腰 部 末 端 的 位 置矩 阵 ; q1 , q2 为 侧 倾 和 俯 仰 的 关 节 变 量 ; l为 腰 部 高 度 。根 据 差 动 轮 系 的 运 动 特 点 ,差 动 轮 系 输 出 轴 的 速 度 ,就 是 侧 倾 和 俯 仰 运 动 的 关 节 速 度 ,即q 1 = 1i | I1 + I 2 | (2)q 2 = 1i | I1 - I 2 | (3)式 中 : I1 , I2分 别 为 驱 动 电 机 I1和 I2的 转 速 ; i为 传 动 比 。204nts第 4期 李 艳 杰 等 :仿 人 机 器 人 发 展 现 状 及 其 腰 部 机 构 研 究4 腰 部 机 构 性 能 测 试 与 分 析为 对 腰 部 机 构 实 施 控 制 并 对 腰 部 机 构 的 运 动 及 控 制性 能 进 行 实 验 研 究 ,建 立 了 基 于 PC机 CAN卡 的 实 验 平台 ,该 平 台 的 硬 件 结 构 主 要 由 PC机 、 基 于 CAN卡 的 总 线控 制 器 及 两 个 基 于 单 片 机 的 关 节 控 制 器 、 带 光 电 编 码 器 的伺 服 电 机 、 PWM功 率 放 大 器 、 A /D转 换 等 组 成 。对 两 关 节 电 机 实 施 速 度 的 P I控 制 +位 置 P控 制 策 略 ,电 机 输 出 轴 的 角 位 移 由 增 量 式 光 电 编 码 器 获 得 ,速 度 由 位移 的 微 分 求 得 。 为 获 得 腰 部 机 构 末 端 的 响 应 特 性 ,在 该 机构 的 末 端 安 装 了 两 个 倾 角 计 ,分 别 用 于 测 量 腰 部 机 构 俯 仰和 侧 倾 运 动 的 实 际 空 间 角 度 值 。 利 用 该 网 络 控 制 平 台 ,对腰 部 机 构 的 实 时 响 应 特 性 进 行 了 实 验 研 究 。 图 5为 其 中 一个 关 节 电 机 的 速 度 响 应 曲 线 ;图 6为 俯 仰 位 置 响 应 曲 线 。图 5 伺 服 电 机 速 度 阶 跃 响 应 曲 线图 6 俯 仰 位 置 响 应 曲 线实 验 结 果 表 明 ,合 理 选 择 控 制 器 参 数 ,该 腰 部 机 构 的速 度 阶 跃 响 应 的 上 升 时 间 可 达 60 m s,响 应 速 度 较 快 ,空 间位 置 跟 踪 误 差 可 达 0. 2 。5 结 论在 双 足 步 行 仿 人 机 器 人 中 加 入 腰 关 节 ,利 用 腰 来 补 偿机 器 人 下 肢 及 上 肢 运 动 在 两 轴 或 三 轴 的 不 平 衡 力 矩 可 以实 现 机 器 人 动 态 的 、 稳 定 的 、 连 续 的 、 快 速 的 步 行 运 动 ,还可 以 使 机 器 人 完 成 带 感 情 的 步 行 。 腰 的 补 偿 作 用 可 以 使机 器 人 的 上 身 变 的 “ 柔 软 ” ,从 而 使 机 器 人 的 步 态 更 柔 顺 。腰 在 轮 式 移 动 中 的 主 要 作 用 是 给 机 器 人 的 手 臂 增 加 了 冗余 度 ,扩 大 了 仿 人 机 器 人 的 工 作 范 围 。并 联 差 动 驱 动 腰 部 机 构 本 质 上 是 并 联 驱 动 方 式 的 串联 机 构 ,该 机 构 的 主 要 特 点 是 减 少 了 仿 人 机 器 人 的 电 源 消耗 ,降 低 了 仿 人 机 器 人 的 中 心 ,提 高 了 系 统 的 运 动 稳 定 性 。实 验 表 明 ,该 机 构 具 有 良 好 的 动 态 响 应 特 性 及 稳 态 特 性 。但 对 该 机 构 在 大 负 载 下 的 动 态 特 性 以 及 在 仿 人 机 器 人 的协 调 动 态 运 动 中 的 控 制 作 用 还 需 深 入 研 究 。参 考 文 献 1 Hashimoto S, et al. Humanoid robots in W aseda universi2ty Hadaly22 and W abian J . Autonom ous Robots,2002, (12) : 25 38 2 H irai K, et al. The development of Honda humanoid robot A . Proc. of the 1998 IEEE In terna tiona l Conference onRobotics and Automa tion ( ICRA) C , 1998: 1321 1326 3 Kagam i S, et al. Design and imp lementation of software re2search p latform for humanoid robotics: H6 A . Proc. of the2001 IEEE In terna tiona 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2toma tion ( ICRA) C , 2001: 2431 2436 4 Kaneko K, et al. Design of p rototype humanoid robotics p lat2form for HRPA . Proc. O f the 2002 IEEE /RSJ In terna2tiona l Conference In telligen t on Robots and System C ,2002: 2431 2436 5 Nortman S, et al. Penuman: a humanoid robot imp lementationA . Flor ida Conference on Recen t Advances in Robotics( FCRAR) C , 2002 6 B rooks R A, et al. The Cog p roject: building a humanoid robotA . Com puta tion for M etaphors, Ana logy, and Agen tsM , Sp ringer2Verlag Heidelberg , Berlin, 1999: 52 87 7 Hun2ok lim, Takanishi A. Realization of continuous bipedwalkingA . Proc. of the 2001 IEEE on System s, M an,and Cybernetics C , 2001: 1630 1635 8 Jin2ichi Yamaguchi, et al. Development of a biped walking ro2bot compensating for three2axis moment by trunk motion A .Proc. of the 1993 IEEE /RSJ In terna tiona l Conference onIn telligen t Robots and System s C , 1993: 561 566 9 Jin2ichi Yamaguchi, et al. Development of a bipedal humanoidrobot control method of whole body cooperative dynam ic bi2ped walking A . Proc. of the 1999 IEEE In terna tiona l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 tion ( ICRA ) C ,1999: 368 374 10 Hun2ok L im, et al. Basic emotional walking using a biped hu2manoid robot A . Proc. of the 1999 IEEE In terna tiona lConference on System s, M an, and Cybernetics C ,1999: 954 959 11 M iwa H, Umetsu T. Robot personality based on the equationsemotion defined in the 3D mental spase A . Proc. of the2001 IEEE In terna tiona 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2toma tion C , 2001: 2602 2607 12 Nagakubo A, et al. Development of a high2performance upper2body humanoid system A . Proc. of the 2000 IEEE / RSJIn terna tiona l Conference on In telligen t Robots and Sys2tem s( ICRS) C , 2000 13 Kanehiro F, et al. Developmental methodology for buildingwhole body humanoid system A . Proc. of the 1999 IEEE /RSJ In terna tiona l Conf. on In telligen t Robots and Sys2tem s( ICRS) C , 1999 14 赵 铁 军 ,赵 明 扬 ,单 光 坤 等 . 仿 人 机 器 人 柔 性 腰 部 机 构 研 究 J . 机 器 人 , 2003, (2) 15 赵 铁 军 . 仿 人 机 器 人 腰 臂 机 构 综 合 与 建 模 研 究 D . 中 国 科学 院 研 究 生 院 , 2003304nts总 第 ! 卷 第 !#$ 期 电 测 与 仪 表 %&(! )&(!#$* 年 第 期 +,-./0-1 2,134/,5,6. 7 863./45,6.1.0&6 9,:( $*仿 人 步 行 机 器 人 机 构 设 计!周 华 平 , 冯 金 光;国 防 科 技 大 学 机 电 工 程 与 自 动 化 学 院 , 长 沙 !摘 要 : 仿 人 步 行 机 器 人 的 机 构 是 所 有 部 件 的 载 体 , 也 是 设 计 仿 人 机 器 人 最 基 本 的 和 首 要的 工 作 。 本 文 根 据 项 目 规 划 和 控 制 任 务 要 求 , 按 照 从 总 体 到 部 分 、 由 主 到 次 的 原 则 , 设 计了 一 种 适 合 仿 人 步 行 机 器 人 控 制 的 机 构 。 文 章 首 先 从 机 构 的 设 计 目 标 出 发 , 制 定 了 总 体设 计 方 案 , 再 根 据 总 体 方 案 进 行 了 关 键 器 件 的 选 型 , 最 后 完 成 了 各 部 分 机 构 的 详 细 设 计工 作 。 最 终 的 机 构 在 外 型 上 具 有 仿 人 的 效 果 , 在 功 能 上 完 全 满 足 电 气 各 部 件 机 载 化 的 安装 要 求 。关 键 词 : 仿 人 机 器 人 ; 机 构 ; 设 计 ; 轴 系中 图 分 类 号 : ?=A 的 直 流 伺 服 电 机 外 , 其 它 轴 系 全 部 采 用 $的 直 流 驱 动 电 机 。 下 肢 所 有 轴 系 全 部 采 用 两 级 减 速 方式 , 一 级 减 速 采 用 回 差 极 小 的 谐 波 减 速 器 , 除 髋 部 转动 轴 系 速 比 为 ;$ 外 , 其 它 轴 系 速 比 为 ;=!; 二 级 减 速除 髋 部 转 动 轴 系 采 用 斜 齿 等 比 传 动 外 , 其 它 轴 系 全 部采 用 速 比 为 的 直 流 伺 服 电 机 和 速 比 为 ;$ 的 谐 波 减 速器 , 为 了 减 轻 上 肢 的 重 量 , 侧 向 关 节 根 据 其 负 载 要 求采 用 了 $ 的 直 流 伺 服 电 机 和 速 比 为 ;$ 的 谐 波 减速 器 。以 28)82?A 电 机 为 例 , 按 其 正常 连 续 工 作 输 出 力 矩 ;$5)5 计 算 , 经 过 两 级 !D 倍减 速 , 其 输 出 力 矩 可 达 *( 电 机 轴 系 可 以 驱动 力 臂 ;$-5 重 量 约 !EF 的 负 载 , 完 全 可 满 足 总 体 输出 力 矩 的 要 求 。如 表 所 示 的 次 要 轴 系 中 , 上 肢 肘 部 转 动 和 前 向轴 系 、 上 肢 腕 部 转 动 轴 系 、 头 颈 部 俯 仰 轴 系 需 要 较 大的 力 矩 输 出 , 但 又 不 能 导 致 肩 部 轴 系 负 载 过 大 , 因 此采 用 了 输 出 力 矩 较 大 的 一 体 化 航 模 舵 机 H*?*2A; 手 部 所 有 $ 个 轴 系 为 了 满 足驱 动 和 控 制 内 置 于 掌 中 的 要 求 , 采 用 了 体 积 小 、 重 量轻 的 一 体 化 舵 机 =;$。如 表 ; 所 示 , 在 本 仿 人 机 器 人 系 统 中 , 主 要 轴 系全 部 采 用 电 位 器 作 为 位 速 传 感 器 , 传 感 器 输 出 信 号 直接 反 映 出 轴 系 的 伺 服 位 置 , 输 出 信 号 经 过 差 分 处 理 后得 到 速 度 伺 服 信 号 。 主 要 轴 系 中 下 肢 轴 系 传 感 器 直 接同 轴 连 接 在 低 速 输 出 轴 上 , 上 肢 肩 部 轴 系 传 感 器 通 过同 步 带 和 输 出 轴 连 接 。 次 要 轴 系 传 感 器 同 样 是 电 位器 , 它 内 置 于 一 体 化 舵 机 中 , 和 电 机 输 出 轴 同 轴 连 接 。! 机 构 具 体 设 计在 上 述 机 构 总 体 设 计 方 案 和 关 键 轴 系 器 件 确 定后 , 我 们 对 整 体 机 构 进 行 了 由 主 到 次 的 具 体 设 计 , 其中 包 括 下 肢 承 载 平 台 即 下 体 机 构 设 计 、 躯 干 机 构 设计 、 上 肢 机 构 设 计 、 头 颈 机 构 设 计 、 手 部 机 构 设 计 和 机载 安 装 空 间 的 设 计 B下 面 对 这 些 工 作 进 行 具 体 的 说 明 。;( 下 体 机 构 设 计下 肢 关 节 轴 系 结 构 设 计 , 一 般 考 虑 的 主 要 因 素 包括 三 个 方 面 , 其 一 是 轴 系 最 大 驱 动 力 矩 要 求 , 其 二 是轴 系 的 结 构 强 度 和 运 动 速 度 要 求 , 其 三 是 轴 系 的 重 量限 制 。 在 本 项 目 中 , 下 肢 轴 系 一 方 面 需 要 提 供 足 够 的力 矩 和 结 构 强 度 才 能 实 现 对 本 身 和 上 体 的 承 载 , 另 一方 面 要 达 到 足 够 的 运 动 速 度 才 能 使 机 器 人 整 体 步 行速 度 达 到 项 目 指 标 的 要 求 。 因 此 , 对 下 肢 关 节 轴 系 , 上述 三 个 因 素 需 要 并 重 考 虑 , 即 在 保 证 所 需 强 度 、 驱 动力 矩 、 运 动 速 度 下 , 在 重 量 、 结 构 和 尺 寸 上 进 行 优 化 。在 整 个 下 肢 的 结 构 设 计 中 , 我 们 摈 弃 了 以 往 的 关 节 串行 链 接 的 模 式 , 通 过 直 齿 平 移 或 斜 齿 传 动 , 在 实 现 二次 减 速 的 同 时 , 使 得 多 轴 关 节 完 全 正 交 , 其 中 包 括 踝部 的 前 向 与 侧 向 关 节 完 全 正 交 , 髋 部 的 前 向 、 侧 向 、 转动 三 个 关 节 完 全 正 交 。;( 躯 干 机 构 设 计躯 干 在 仿 人 机 器 人 中 不 仅 仅 起 到 连 接 下 肢 、 上 肢和 头 颈 部 分 的 作 用 , 而 且 要 为 机 载 安 装 设 备 提 供 安 装空 间 。 在 本 项 目 中 上 肢 部 分 的 大 功 率 轴 系 、 上 肢 底 层功 率 驱 动 器 、 语 音 识 别 控 制 器 、 无 线 遥 控 监 控 器 以 及锂 离 子 电 池 组 等 都 需 要 安 装 在 机 器 人 躯 干 部 分 , 因 此我 们 以 板 筋 为 材 料 , 将 躯 干 设 计 为 一 个 中 空 的 腔 体 ,内 部 设 计 有 支 撑 板 , 一 方 面 保 证 腔 体 的 结 构 强 度 , 另一 方 面 提 供 上 述 机 载 设 备 的 安 装 构 架 , 同 时 为 了 机 载设 备 的 维 护 更 换 方 便 , 我 们 将 躯 干 外 围 板 筋 设 计 成 为各 方 可 以 自 由 装 卸 的 组 合 形 式 。;(; 上 肢 机 构 设 计上 肢 机 构 设 计 主 要 考 虑 满 足 各 运 动 自 由 度 的 要求 和 机 载 系 统 的 安 装 要 求 。 在 上 肢 的 设 计 中 , 为 尽 可能 减 少 负 载 , 肩 关 节 个 自 由 度 分 别 采 用 #$C 和$C 电 机 驱 动 的 机 电 驱 动 模 块 直 接 驱 动 关 节 运 动 , 其余 ! 个 关 节 均 采 用 大 功 率 一 体 化 数 控 电 机 直 接 控 制关 节 运 动 ( 大 臂 滚 动 、 肘 关 节 、 小 臂 滚 动 、 腕 关 节 ) 。 上肢 这 种 设 计 在 保 证 机 构 运 动 功 能 要 求 的 前 提 下 , 大 大减 轻 了 机 构 重 量 , 减 少 了 控 制 系 统 的 复 杂 性 。;(! 头 颈 机 构 设 计在 本 项 目 中 , 我 们 拟 订 头 颈 两 个 自 由 度 : 转 动 和俯 仰 。 为 了 减 轻 头 部 的 重 量 , 我 们 对 这 两 个 轴 系 直 接采 用 功 率 适 当 的 一 体 化 舵 机 辅 以 板 筋 机 构 件 来 实 现 ,头 部 外 壳 采 用 板 筋 组 合 设 计 为 卡 通 机 器 人 形 象 , 内 部安 装 有 摄 像 头 。;(* 手 部 机 构 设 计仿 人 手 爪 是 仿 人 机 器 人 在 外 形 和 功 能 上 仿 人 的必 要 组 成 部 分 和 重 要 环 节 , 对 手 爪 的 研 究 在 整 个 机 器人 技 术 中 也 有 着 极 其 重 要 的 地 位 。 在 本 项 目 中 , 我 们模 仿 人 手 的 基 本 结 构 、 特 点 和 功 能 , 设 计 和 研 制 了 以实 现 演 示 功 能 为 目 的 的 简 易 仿 人 机 器 人 手 爪 。 我 们 首先 从 手 爪 的 机 构 抓 持 、 操 作 等 特 点 出 发 , 分 析 了 几 种常 见 的 手 爪 机 构 , 并 着 重 对 特 殊 手 爪 机 构 的 结 构 形 式和 特 点 进 行 了 分 析 , 在 此 基 础 上 , 从 仿 生 学 角 度 , 模 仿人 类 手 指 的 功 能 、 特 点 , 对 仿 人 机 器 人 简 易 手 指 的 结构 进 行 了 优 化 分 析 和 设 计 , 提 出 了 一 种 “ 欠 驱 动 ” 结 构的 设 计 方 法 。 与 常 规 的 手 爪 结 构 相 比 , 这 种 “ 欠 驱 动 ”的 手 指 结 构 操 作 更 加 灵 活 , 能 实 现 多 功 能 的 抓 取 操作 , 不 但 有 利 于 减 少 控 制 的 复 杂 性 , 减 轻 重 量 , 降 低 能耗 , 而 且 具 有 更 好 的 适 应 性 、 稳 定 性 和 柔 韧 性 。整 个 简 易 仿 人 手 爪 的 设 计 是 根 据 人 类 手 的 结 构 、功 能 , 采 用 了 四 个 手 指 和 一 个 大 拇 指 相 配 合 的 结 构 ,关 节 之 间 以 钢 丝 拉 动 作 为 肌 腱 , 每 一 个 手 指 分 别 由 一个 独 立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两足仿人型机器人总体及臂手部结构设计【优秀机器人全套课程毕业设计含10张CAD图纸】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480598.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