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萧山区沿海基干林带专项规划11.doc_第1页
杭州市萧山区沿海基干林带专项规划11.doc_第2页
杭州市萧山区沿海基干林带专项规划11.doc_第3页
杭州市萧山区沿海基干林带专项规划11.doc_第4页
杭州市萧山区沿海基干林带专项规划1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杭州市萧山区沿海基干林带专项规划(送审稿)杭州市萧山区林业局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二00八年九月项目名称 杭州市萧山区沿海基干林带专项规划承担单位 杭州市萧山区林业局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设计证号 乙级(07005) 单位负责人 杭州市萧山区林业局 张洪其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汪奎宏项目负责人 施海勇 主要参加人员 (按姓氏笔划排列)朱锦茹 沈伟东 沈爱华 金久宏 张关通 张 骏 袁位高 樊 琳执 笔 袁位高 沈爱华 统 计 袁位高 沈爱华 制 图 袁位高 沈爱华 审 稿 施海勇 胡乃方 江 波 目录目录第一章 沿海基干林带建设现状与评价11.1 海岸线基本情况11.1.1 范围与面积11.1.2 地理位置21.1.3 地形地貌21.1.4 水资源21.1.5 气候31.1.6 风31.1.7 热带风暴和台风41.1.8 土壤及植被41.1.9 社会经济概况41.1.10 土地利用现状51.2 沿海基干林带建设现状51.2.1 基干林带地域权属划分51.2.2 基干林带有林地现状61.2.3 新造林地现状91.2.4 钱江世纪新城已有景观规划101.3沿海基干林带现状评价101.3.1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01.3.2 基干林带建设的有利条件111.3.3基干林带建设的不利条件111.3.4 存在的问题11第二章海岸基干林带建设132.1 指导思想132.2 建设原则132.2.1 用林带封闭沿江一线的原则132.2.2 突出基干林带防护作用的原则132.2.3 全面规划、分年实施原则142.2.4 坚持速生与稳定兼顾的原则142.2.5 坚持绿化与美化相结合的原则142.3 建设期限142.4 建设目标142.5 建设布局和规模152.5.1 建设范围152.5.2 建设布局152.5.3 建设规模152.5.4 建设内容182.5.5 建设进度安排192.6 人工造林232.6.1 造林规模232.6.2 取土来源232.6.3 造林方式232.6.4树种选择272.6.5 模式设计282.6.6 苗木规格312.6.7 抚育管护322.7 林带修复342.7.1 林带修复规模342.7.2 补植方式352.7.3 树种选择352.7.4苗木规格362.7.5 抚育管护36第三章投资估算373.1概算范围373.2概算依据376.2 估算结果386.3 资金筹措416.3.1投资渠道416.3.2资金筹措方案41iii第一章沿海基干林带建设现状与评价第一章 沿海基干林带建设现状与评价杭州市萧山区地处钱塘江南岸,是钱塘江喇叭口,为杭州南大门,是我省易受台风影响的地区之一,以今年9月森拉克台风为例,萧山观潮城一带刮810级大风,涌高达1米以上,由此可见萧山区是我省沿海防护林建设的重点。围垦钱塘江滩涂是萧山人民的一大创举,自1965年以来,先后围涂30次,至2000年底,围垦造地面积达52.62万亩,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誉为“人类造地史上的奇迹”。1.1 海岸线基本情况1.1.1 范围与面积本工程位于东部至北部的围垦区,分别1994、1987、1979、1978、1968、1966、1970年围垦,垦区以农耕地及水产养殖为主。以现有海岸基干林带(平均20m宽)和沿塘河(抢险河)为基础,向内侧扩展30m,详见示意图。工程范围涉及党湾、义蓬、河庄、新湾、南阳、党山、瓜沥、坎山、宁围、新街、闻堰、北干街道、萧山围垦指挥部、区农水局城北城厢站、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业综合办、临江开发区、世纪新城、萧山区钱塘江排灌总站、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等部门及单位。经测算,工程区50米宽度海岸基干林带长度67.99km,总面积4753.928亩。现有林带修复长度64.74km,面积2216.921亩,其中20米宽度护塘堤长度56.69km,面积1699.85亩;30米宽度基干林带改造总长度8.05km,面积517.091亩,包含地类有厂区绿地、绿化较好地段。新造林地长度有58.924km,面积2536.985亩,其中鱼塘长度28. 497km,面积1335.622亩,需增填设土主267.483万立方;农耕地长度15.81km,面积711.095亩,苗圃长度4.367km,面积196.417亩。堤坝20米基干林带30-40米沿塘河30米基干林带钱塘江图1-1萧山区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截面示意图1.1.2 地理位置萧山区位于浙江省北部,属杭州市,地处东经12004221204346,北纬295054 302347。本工程于东部至北部的围垦区,沿钱塘江南岸防护大堤的内侧,该基干林带是防护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第一道屏障。1.1.3 地形地貌萧山区总体地势特点是南高北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中部略呈低洼。南部为低山丘陵地区,间有小块河谷平原;中部和北部为平原,中部间有丘陵。本工程位于东部至北部沿江围垦区,地势平坦,海拔多在68m。1.1.4 水资源 工程区范围内水面较多。沿基干林带由起垄筑坝挖掘出一条沿塘河(抢险河),河宽30-40 m左右,常年流水,是工程区内主要河流。垦区具有南北向直河31条,东西向横河35条,大堤以内是大面积的养殖场,主要进行虾、蟹等海产品的养殖,进行营造林的空间有限。工程区地下水位较高,一般都在2m左右,较高的地下水位是制约林木生长的重要因素。1.1.5 气候 萧山位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缘。垦区年平均气温为16.2,最高气温为39.3,最低气温-13.1;年平均降雨量为1098.3,为全市降水最少的地区;年平均霜日37.7天,年平均降雪日数8.7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91.7小时,年总蒸发量为1215.6。1.1.6 风风向的月际变化:一年中3-6月和8月以东风为主,7月以西南风为主,9-10月为北风为主,11月至次年1月以西北偏北风为主,2月为东北偏北和西北偏北两种风向为主。平均风速:年平均风速为2.3米每秒,其中西北偏北风的平均风速最大,达到3.8米每秒,西风的平均风速最小,为2米每秒。最大风速和风向:1月为10米每秒(5级),西北风;2月为11米每秒(6级),西北风;3月为15米每秒(7级),西北偏西风;4月为14.7米每秒(7级),西北偏北风;5月为11.3米每秒(6级),西北风;6月为15.3米每秒(7级),西北风;7月为16米每秒(7级)西南偏西风;8月为32米每秒(12级以上),东北偏北风;9月为12米每秒(6级),西南偏西风;10月为11米每秒(6级),西北偏北和西北偏西风;11月为10米每秒(5级),西北偏北风;12月为10米每秒(5级),有三个风向。其中,全年以东北偏北风最大,达32米每秒以上(12级以上),风向以东风为最多(全年主导风向)。1.1.7 热带风暴和台风据1998年统计,垦区26年出现29次,平均每年1.1次,其中1987年和1989年出现次数最多,每年达3次。受热带风暴和台风影响的时间为每年的6-10月,8月分最多,其次为9月。围垦区大部分位于萧山的东部,是受热带风暴和台风影响的前沿,其风力较内地偏大1-2级,且多伴以海潮,对垦区特别是第一线大堤威胁很大。1.1.8 土壤及植被垦区土壤均脱胎于受钱塘江涌潮顶托及盐分絮凝而回潮、沉降的浅海泥沙。垦区土质土体内粉沙含量均高达80%以上,粘粒含量则不足20%。垦区土壤均含有一定数量的盐分,呈微咸碱性,一般含盐量为0.3%左右,但酸碱度在7.5上下,属中性至微碱性。垦区人工栽培的植被有笋竹、白榆、刺槐、香樟、冬青、水杉、龙柏,还有桃、梨等果树和桑树。1.1.9 社会经济概况改革开放以来,萧山经济和社会取得长足发展,多次荣获“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十大财神县(市)”、“国家卫生城市”等称号,被誉为浙江文明之源头、浙江交通之枢纽、浙江经济之强区、浙江休闲之胜地、浙江民生之乐园。近几年来,萧山主要经济指标实绩居浙江省县(市、区)首位,连续5年在全国发达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指数排名中列第七位。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59.31亿元,其中:农业产值34.51亿元,林业产值0.77亿元,花木产值13.88亿元。1.1.10 土地利用现状经实地调查测算,工程区海岸基干林带长度67.99km,总面积4753.928亩,其中现有林带修复长度面积2216.921亩;新造林地面积2536.985亩,包含鱼塘面积1335.622亩,农耕地面积711.095亩,苗圃面积196.417亩。现有林地即为现有基干林带,为香樟、女贞、黄山栾树、龙柏等树种。农耕地以种植花生、蔬菜作为主,全部为旱地。大量为渔业养殖的鱼塘、虾塘(见表1-1)。表1-1萧山区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土地利用状单位:km、亩类型地段地类长度面积林带修复20米宽度护塘堤有林地56.691699.8530米宽度基干林带厂区绿地2.493.533绿化较好5.65423.538小计64.742216.921新造林地20米宽度护塘堤无林地9.8293.85130米宽度基干林带鱼塘28.9471335.622农耕地15.81711.095苗圃4.367196.417小计58.9242536.9851.2 沿海基干林带建设现状1.2.1 基干林带地域权属划分萧山区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地域权属十分复杂,根据实地调查结果显示,沿钱塘江岸30米宽度的基干林带分属萧山区、滨江区、江干区、浙江省司法厅、高速公路、部队等六部门管辖,其中属萧山区管辖范围的为61.14km,详见表4-2。20米宽度护塘堤分属于区农水局城北城厢站、萧山围垦指挥部、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杭州电信局、钱江世纪新城宁围镇五家单位,详见表1-3。表1-2萧山区沿海防护林30米基干林带按地域权属分单位:km区域萧山区滨江区江干区省司法厅高速公路部队合计长度61.141.52.151.10.31.867.99表1-3萧山区沿海防护林20米基干林带按地域权属分单位:km区域萧山区农水局城北城厢站萧山围垦指挥部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杭州电信局钱江世纪城宁围镇合计护塘堤15.246.293.01.52.067.991.2.2 基干林带有林地现状(1)20米宽度的护塘堤,新造林地长度9.8km,面积293.851亩,其中萧山围垦指挥部7.8km,面积233.833亩;钱江世纪城宁围镇长度2.0km,面积59.97亩。林带修复长度56.69km,面积1699.85亩(见表1-4),采取的配置模式有香樟女贞、黄山栾树垂柳、女贞龙柏等造林模式,有些地段树木长势较好如女贞、合欢,但仍缺乏高大乔木海防林树种,达不到沿海防护林的标准,防护性和稳定性能力低下,可以补充乔木树种为手段进行改造。有些地段设计不合理。表1-4萧山区沿海防护林20米基干林带按类型分单位:km、亩、万m3类型新造林地林带修复合计区域萧山围垦指挥部钱江世纪城宁围镇小计萧山区农水局城北城厢站萧山围垦指挥部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小计长度7.82.09.8015.238.493.056.6966.49面积233.88359.970293.851455.7721154.12389.9551699.851993.703(2)扩展的30米宽度林带,其中包括鱼塘、农耕地、苗圃、厂区绿地、山体(白虎山段)、房屋与厂房、绿化较好等地段(见表1-5),对鱼塘需取土填高后造林,对农耕地直接造林,苗圃、厂区绿地、绿化较好地段可根据实际进行补植改造,满足沿海防护林的要求。表1-5萧山区沿海防护林30米基干林带按类型分单位:km、亩、万m3类型新造林地林带修复山体房屋厂房合计鱼塘农耕地苗圃小计厂区绿地绿化较好小计长度28.94715.814.36749.1242.45.658.0501.02.96661.14面积1335.622711.095196.4172243.13393.533423.538517.0912760.225土方267.483267.483267.4831.2.3 新造林地现状向内则扩展30米宽度的基干林带,新造林地41.107km,面积1896.79亩;其中包括现有鱼塘面积1334.50亩,农耕地面积562.29亩。对鱼塘需取土填高后造林,对农耕地整地后直接造林,1.2.4 钱江世纪新城已有景观规划2.0km钱江世纪新城段已有沿江景观规划,本段实施参照上规划,本规划中不做出具体规划。1.3沿海基干林带现状评价1.3.1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5.65km的基干林带长势喜人,带内郁闭度达0.8,平均树高5 m,平均胸径6 cm,已名具有一定的生态防护功能、同时也是一道赏心悦目的亮丽景观线,产生了较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1.3.2 基干林带建设的有利条件(1)萧山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大幅度增加林业投入,特别是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建设的投入提供了可能。近年来,随着萧山区经济的迅猛发展,形成了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工业块状经济特色鲜明、专业市场繁荣、旅游业稳步发展的可喜局面,工业化进程已进入中期向后期过渡的转型期,丰厚的民资推动着市域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为沿海防护林的建设奠定了扎实的经济基础。(2)外围背景支持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建设,从党中央、国务院至省委、省政府仍至全社会都在关心和支持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建设,这将使得建设一条高标准生态屏障将会得到政府和群众的大力支持,这为项目建设创造了很好的社会环境条件。(3)萧山拥有良好的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建设基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可以确保下一步的建设稳步进行。1.3.3基干林带建设的不利条件(1)基干林带建设用地困难,萧山区一直以来以围垦钱塘江滩涂来扩展土地资源,随着工农业的迅猛发展,可供基干林带建设用地非常紧张,但是为了能给萧山区一个生态保障,区委、区政府应首先保障基干林带用地,协调处理土地问题。(2)承担基干林带建设任务的单位较多,地段权属十分复杂,很难保证建设质量、标准与进度,这需要区委、区政府及区林业局加强领导,统一认识,严把质量,共同努力才能将基干林带建设好。1.3.4 存在的问题(1)基干林带没有完全闭合没有系统的建设一条沿钱塘江岸完整的闭合的基干林带,而且其宽度太窄,规模小,以现有基干林带的规模远不能满足防风、防洪滞洪、生态景观等功能。(2)树种选择单一在护塘堤中虽营建了部分断断续续的林带,但采用的树种主要是小乔木或是花灌木,缺乏防护性能好的高大乔木,并且采用的树种均截干,没有主梢防护性能大大下降。另外,在注重防护功能的同时,还应充分发挥基干林带的景观功能,不仅能为社会提供一处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而且能极大地吸引社会各界对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关注。48第二章海岸基干林带建设第二章海岸基干林带建设2.1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增强沿海防护林体系抵御海啸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能力为核心,从规划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客观实际出发,运用森林植物学、森林培育学、森林生态学、景观学等各科学原理,对基干林带建设进行科学规划,以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全面推进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的快速、健康发表,努力构筑林种、树种配置合理、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沿海绿色生态屏障,为创建“生态区”,打造生态萧山、平安萧山、和谐萧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环境支撑。2.2 建设原则2.2.1 用林带封闭沿江一线的原则基干林带是沿江第一道防护屏障,是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最前沿,必须要在适宜造林的地段全面造林,最终形成一条全面封闭的沿江绿色防护大屏障。2.2.2 突出基干林带防护作用的原则沿海基干林带工程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生态效益优先,必须以提高林带抵御重大自然灾害能力为出发点,把防风防灾、优化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上,通过树种和群落配置模式的精心选择设计,营建稳定的群落结构、完善的生态功能,切实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新农村建设、和谐萧山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做出积极的贡献。2.2.3 全面规划、分年实施原则在全面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沿海基干林带的不同建设类型进行全面规划,合理配置树种。在此基础上,根据萧山区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年实施,逐步推进。2.2.4 坚持速生与稳定兼顾的原则海防林建设要求尽快建成林带高大、结构良好的基干林带为主的防护林体系,在树种选择上就要求一定的速生性,但由于速生树种有寿命短的缺陷,这样会造成林带的防护期短,防护功能不稳定,影响区域生态稳定,这就要求在树种选择上做到速生与稳定兼顾或速生树种和长寿树种混交以实现防护林带的可持续发展。2.2.5 坚持绿化与美化相结合的原则沿岸分布着一些风景区,这就要求海防林的建设绿化的同时,也要注重美化,尽量引进适生有特色的美化树种,改善树种配比,提高景观功能。2.3 建设期限规划期为8年,即20082015年,其中20082012年为规划前期,20132015年为规划后期。2.4 建设目标通过8年的项目实施,萧山区沿江现有宜林基干林带绿化率达到100%,基干林带基本合拢,初步构建成面向钱塘江一线绿色生态屏障,同时基干林带建设的质量和档次得到全面的提高,防护功能实现从一般的防风固土等防护功能向以包括增强应对台风、风暴潮等重大突发性生态灾难在内的、相对巩固完善的多功能的防灾减灾能力的的方向扩展,最大限度地增强森林的防灾减灾能力,提升森林的生态功能和防护价值。在达到防护林生态防护效果的同时,做到绿化、美化、园林化相互融合,建设一个布局合理、结构完整、功能完备、景观优美的多树种、多功能、多景观、高效益的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2.5 建设布局和规模2.5.1 建设范围建设范围为杭州市萧山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总体规划中的“一沿”,即是指沿钱塘江岸50米宽度基干林带建设,其中包括20米宽度的护塘堤,30米宽度的新造林地。2.5.2 建设布局考虑萧山区位于钱塘江南岸,全年主导风向是东风,由钱塘江沿岸向内陆推进,基干林带设计为沿钱塘江南岸,将萧山区完整的包围起来,作为抵御台风和风暴的第一道防线。2.5.3 建设规模现有林带修复长度64.74km,面积2216.921亩,其中20米宽度护塘堤长度56.69km,面积1699.85亩;30米宽度基干林带改造总长度8.05km,面积517.091亩,包含地类有厂区绿地、绿化较好地段。新造林地长度有58.924km,面积2536.985亩,其中鱼塘长度28. 497km,面积1335.622亩,需增填设土主267.483万立方;农耕地长度15.81km,面积711.095亩,苗圃长度4.367km,面积196.417亩。详细见表2-1。表2-1萧山区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建设规模单位:km、亩、万m3类型地段地类长度面积需增填土方林带修复20米宽度护塘堤有林地56.691699.8530米宽度基干林带厂区绿地2.493.533绿化较好5.65423.538小计64.742216.921新造林地20米宽度护塘堤无林地9.8293.85130米宽度基干林带鱼塘28.9471335.622267.483农耕地15.81711.095苗圃4.367196.417小计58.9242536.985267.48320米宽度主要是以补植改造为主,增加高大乔木防护树种,可适当保留原树种数量,每亩补植一定数量的防护林树种,护塘堤基干林带建设单位任务详见表2-2。表2-2萧山区沿海防护林20米基干林带按类型分单位:km、亩、万m3类型新造林地林带修复合计区域萧山围垦指挥部钱江世纪城宁围镇小计萧山区农水局城北城厢站萧山围垦指挥部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小计长度7.82.09.8015.238.493.056.6966.49面积233.88359.970293.851455.7721154.12389.9551699.851993.703土方30米宽度的基干林带,包含有鱼塘、农耕地、苗圃地等地类,鱼塘需增填土方后造林,农耕地整地后直接造林,苗圃根据实际情况适当保留原有树种,补造大乔木。建设单位任务详见表2-3。表2-3萧山区沿海防护林30米基干林带建设单位任务 单位:km、亩、万m3序号乡镇类型长度面积土方1党湾鱼塘0.156.751.58农耕地0.209.002义蓬鱼塘1.4456.3711.283新湾鱼塘0.8035.987.204河庄鱼塘0.7533.736.75农耕地9.17412.44苗圃0.5022.49房屋1.005南阳农耕地1.0044.98鱼塘3.40112.1422.44厂区绿地1.6071.96白虎山1.006党山鱼塘1.1250.3710.08农耕地0.4821.597瓜沥农耕地0.3716.64鱼塘1.6569.2713.86厂区绿地0.201.808坎山鱼塘1.0636.287.269宁围(含传化、万向)农耕地1.9085.46鱼塘2.4293.8718.78苗圃0.7232.25厂房0.0710新街农耕地0.209.00鱼塘0.6931.036.21苗圃0.3515.7411闻堰农耕地0.104.50鱼塘0.226.601.3212北干街道农耕地0.4419.7913萧山围垦指挥部鱼塘7.80292.3558.5014萧山区农水局城北城厢站绿化较好5.40404.80厂房0.2015经济技术开发区农耕地1.9587.71苗圃0.8035.98绿化较好0.2518.7416萧山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办公室鱼塘7.45510.87102.23厂区绿地0.6019.7917临江开发区污水厂1.6018钱江世纪城宁围镇苗圃2.0089.960.0019萧山区钱塘江排灌总站厂房0.10合计61.142760.22267.482.5.4 建设内容(1)林带修复,即现有林改造,包括20米宽度护塘堤和扩展30米宽度中厂区绿地、绿化较好地段进行改造,以现有基干林带为基础,通过人为措施结合自然修复,提高林分复层郁闭水平,增加林下植被盖度,营建近自然的、结构稳定、功能多样的森林群落,增强森林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2)新造林地,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掌握各类无林地的特点,明确设计的重点地段;按照各地段所处地理位置、用地性质、立地条件、景观与生态功能要求,逐个区段研究各具特色的景观类型,逐个研究确定最适宜的目标林分类型。2.5.5 建设进度安排表2-42008-2012年建设任务安排表单位:km、亩类型20082009201020112012合计长度面积长度面积长度面积长度面积长度面积长度面积海岸基干林带新造林地8.0359.8250.9242177.1758.9242536.99林带修复10299.8510299.8544.741617.2264.742216.92表2-52009年基干林带各建设单位任务与地类表单位:km、亩、万m3建设类型序号建设单位地类长度面积需增填土方新造林地30米宽度基干林带1河庄农耕地8.0359.82林带修复20米宽度基干林带1萧山围垦指挥部有林地10299.85表2-62010年基干林带各建设单位任务与地类表单位:km、亩、万m3类型区域序号乡镇类型长度面积土方新造林地30米宽度基干林带1党湾鱼塘0.156.751.58农耕地0.209.002义蓬鱼塘1.4456.3711.283新湾鱼塘0.8035.987.204河庄鱼塘0.7533.736.75农耕地9.17412.44苗圃0.5022.495南阳农耕地1.0044.98鱼塘3.40112.1422.446党山鱼塘1.1250.3710.08农耕地0.4821.597瓜沥农耕地0.3716.64鱼塘1.6569.2713.868坎山鱼塘1.0636.287.269宁围(含传化、万向)农耕地1.9085.46鱼塘2.4293.8718.78苗圃0.7232.2510新街农耕地0.209.00鱼塘0.6931.036.21苗圃0.3515.7411闻堰农耕地0.104.50鱼塘0.226.601.3212北干街道农耕地0.4419.7913萧山围垦指挥部鱼塘7.80292.3558.5014经济技术开发区农耕地1.9587.71苗圃0.8035.9815萧山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办公室鱼塘7.45510.87102.2316钱江世纪城宁围镇苗圃2.0089.9620米宽度基干林带17小计49.132243.14267.491萧山围垦指挥部无林地7.8233.882钱江世纪城宁围镇无林地259.973小计9.8293.85合计58.932536.991267.49林带修复20米宽度基干林带1萧山围垦指挥部有林地10299.85表2-72011年基干林带各建设单位任务与地类表单位:km、亩、万m3建设类型区域序号建设单位地类长度面积需增填土方林带修复30米宽度基干林带1南阳厂区绿地1.6071.962瓜沥厂区绿地0.201.803萧山区农水局城北城厢站绿化较好5.40404.804经济技术开发区绿化较好0.2518.745萧山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办公室厂区绿地0.6019.796小计8.05517.0920米宽度基干林带1萧山区农水局城北城厢站房屋15.2455.772萧山围垦指挥部有林地18.49554.423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有林地389.955小计36.691100.15合计44.741617.242.6 人工造林2.6.1 造林规模新造林地长度有58.924km,面积2536.985亩,其中鱼塘长度28. 497km,面积1335.622亩,需增填设土主267.483万立方;农耕地长度15.81km,面积711.095亩,苗圃长度4.367km,面积196.417亩。详细见表2-9。表2-9萧山区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新造林地建设规模单位:km、亩、万m3类型地段地类长度面积需增填土方新造林地20米宽度护塘堤无林地9.8293.85130米宽度基干林带鱼塘28.9471335.622267.483农耕地15.81711.095苗圃4.367196.417小计58.9242536.985267.4832.6.2 取土来源造林地中现土地利用中属于鱼塘类型,面积1335.662亩,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鱼塘填设土方,共计267.483万m3。取土来源可为:钱塘江取土,可通过有取土资质的单位进行鱼塘填设;河道清理土壤,可从就近河道治理过程中挖取的淤泥进行鱼塘填设;城建废弃土,可用城建过程中的废弃土进行填设。2.6.3 造林方式2.6.3.1土壤改良改良目的:在有盐碱性土壤造林,树木不易成活成林,因此造林前必须对造林地进行土壤改良,以降低盐分,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使土壤容重变小,孔隙度增大,土温升高,土壤湿度下降,好气微生物活动增强,养分得到释放,加快盐碱淋溶,实现盐碱地土壤改良的良性循环,能适合绿化植物的生长。改良对象:在土壤水溶性盐含量在0.4%以上的土壤必须通过土壤改良措施后,方可进行绿化造林。在土壤水溶性盐含量在0.4%以下的土壤可选择适宜的植物材料进行绿化造林。改良时间:需在2009年5月前进行填土,经过1年的左右洗盐,降低土壤盐碱性。应进行开沟、起垄,尤其是通过开沟排水,能加快盐分的淋溶和排泄,造林时结合栽植穴微区改土,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1)工程改土抬土整地:通常采用作高垅、做高墩和磨盘型高墩三种抬土整地方法。通过抬土整地表层疏松土壤含盐量当年可下降60%-80%。抬土整地的时间很关键,最好在通过透雨淋洗,表层土壤含盐量大幅度下降后取松表土抬土整地。开沟筑垄:地下水位在2m左右,地势较高的立地,每隔一定距离(50-100m)开挖1.5-2m深的排水沟进行排水排盐;通过引进淡水灌溉,采用淡水洗盐,加速盐碱地改良,降低土壤含盐量。由于垦区土壤以沙质土为主,水土流失流失非常严重(见图2-1),本工程中将采用水泥油性板处理排水沟,防止水土流失(见图2-2),但须在水泥油性板中加排水孔,以利于盐碱土脱盐。图2-1水土流失流失图图2-2采用水泥油性板处理的排水沟开挖种植穴:一般乔木80cm80cm80cm;大灌木60cm60cm60cm;小灌木40cm40cm40cm。并根据具体情况改变种植穴的大小。铺设盐碱隔离层:在种植地块全面深翻30cm或在种植穴底,铺设15cm左右的石粒、塘渣、煤渣等盐碱隔离层,再铺一层土工布等物质,土工布上再回填50cm以上厚度的客土,并高出地面用于植树。土工布可用麦草、稻草、麦秆、木屑等材料代替,其铺设厚度为虚铺50cm(压实后为5cm),起到隔离黄心土和石粒、塘渣的作用,以免返盐。(2)化学改土在工程改土基础上,造林时结合微区改土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种植穴内将一定量的化学酸性肥料过磷酸钙(CaH2PO4H2O)、磷酸二氢钾(KH2PO4)、硫酸亚铁(FeSO4)和较大量的有机物质如砻糠、泥炭、木屑、腐叶土及有机垃圾与原土混合用于植树,有利于改善树木根部生长环境,有些元素还可起到活化土壤中的钙质,置换钠离子改碱,提高树木的抗盐性能。(3)生物改土主要采取种植一些盐生植物和抗盐生植物,如耐盐碱的绿肥植物,破坏土壤的积盐和返盐。绿肥的种类以田菁、苜蓿、大麦、决明等为主,在初花时割青深翻在土中,通过绿肥的腐烂,有机物的分解,降低土壤的酸碱度,同时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为树木的生长打好基础。2.6.3.2 造林时间以当年12月次年3月为宜,补植可在10月至次年的5月进行。容器苗造林可以不受节限制,但也应避免在夏季等伏季高温及干旱季节造林。2.6.3.3 造林密度乔木树种种植密度33m;灌木或小乔木树种种植密度22m。2.7.3.4 造林方法平穴浅栽:地降雨量较大,淋溶作用强,脱盐效果显著,一般30 cm土层内的含盐量总是较下层为低,故平穴浅栽可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方法是造林后的穴面与周围地面相平,栽苗后灌水2-3次,降低苗木周围的盐分,浇水后及时松土防止土壤板结。饱水移植:苗木移植时水分呈饱和状态,栽后伤口愈合快,生根早。因此苗木的保水是非常关键的,要做到随起随栽。适当的还可以对苗木作肥水泥浆浸根技术处理,在栽植前,把苗木根部浸入配好的肥水泥浆中1-2d,使苗木吸足肥水,以减少栽植后苗木吸收高矿化水量,减轻易受害期盐害,提高移栽成活率。涂环栽植:当干旱季节来临,盐分随水分蒸发,聚集地表可直接伤害根茎交界处的组织。为减轻表层盐分对苗木根茎部皮层的腐蚀,用白涂剂在苗木根茎部涂环处理,能提高苗木的成活率。2.6.4树种选择沿海防护林树种的选择因区位条件、防护功能不同而不同,树种选择的主要依据是树种的生长适应性(耐湿、耐盐碱),抗风、固土、改土等生态功能,景观效应、经济效益、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栽培特性等。(1)生长适应性:适地适树是第一原则,与适应性相关的树木生态习性指标主要有耐盐碱和耐水湿特性,这两项指标是沿海防护林树木生长的主要制约因子。即要求沿海防护林树种具有耐盐碱、耐水湿和抗旱能力。(2)生态功能:生态功能目标有防风、固土、改良土壤等,树木相关特性有树冠形态、枝条柔韧性、树干大小与坚实程度、根系发达程度等形态指标和固氮能力。要求沿海防护林树种应具有抵御风害的能力,如不易折断、倒伏、倾斜、枝折等。(3)景观效应:沿海防护林建设非常注重景观效果,涉及叶、冠型、花、果、干等树木观赏特性。(4)栽培特性:选择种源丰富,栽培容易、成活率高、速生等优良性状的树种。主要规划树种:香樟、银杏、女贞、合欢、金丝垂柳、美洲黑杨、无患子、大叶榉、光皮梾木、黄连木、乌桕、鹅掌楸、棕榈、水杉、池杉、落羽杉、中山杉、东方杉、美国弗栎、湿地松、红叶石楠、日本女贞、小叶女贞、金丝垂柳、黄山栾树、蚊母树、厚叶石斑木、美国弗栎、桂花、紫薇、珊瑚、夹竹桃、海桐、黄馨、女贞、紫薇、龙柏、无患子、红叶李、哺鸡竹类。2.6.5 模式设计沿海防护林建设是一项永久性工程,模式设计不仅要考虑当前需要,而且要考虑长远利益,在构建过程中,要将防护林的稳定性放到优先位置。一是要做到平面布局稳定性,即地域的稳定性,一经确定,不得变更;二是树种组成的稳定性,选用树种要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进已成熟的抗性外来树种;结构配置要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满足防范风害的需要,常绿落叶树种、乔灌草相结合,切忌求新、求全、求快。在满足主导功能基础上,通过树种与配置方式的选择,充分发挥森林的景观、防护等多种效益,以达到功能的最大化。20米基干林带30米基干林带沿塘河或抢险河林冠层4米4米12米4米4米22米大乔木小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