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概论论文_第1页
美学概论论文_第2页
美学概论论文_第3页
美学概论论文_第4页
美学概论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林业大学 美学概论论文 题目: 黄与蓝的交响 浅谈中西方美学 教学院系 园林学院 专 业 艺术设计 (城市环境 )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评 阅 人 1 黄与蓝的交响 浅谈中西方美学 摘要 公元前 6 前 5 世纪,在辽阔的欧亚大陆遥相对应的东西两端,在阡陌纵横的黄河流域和波光帆影的地中海沿岸,同时有人类早期美学思想两朵灿烂的火花在生动地活跃。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开山祖师孔子(公元前 551 前 479)和西方美学传统的奠基者毕达哥拉斯(公元前 580 前 500),这两个几乎生活在同一纬度上的同时代人也许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所提出的美学观点将从两个不同的方向照亮人类美学思想的漫漫旅程,而只有当 这两道光芒融为一体的时候,美的世界才会普照着理性的太阳。 但是,相传是女娲氏用黄土所造出来的东方人和自认为是从海水中衍生出来的西方人是何等的不同啊!仿佛命中注定要走上不同的美学道路一样,东西两方从一开始就站到了不同的起跑线上。东方礼仪之邦的美善同源思想铸造出中华民族重人情、重感受的温厚淡雅的鉴赏情趣,西方智术之乡的美智合一原则熏陶了希腊民族重理智、重思辨的高贵静穆的审美遗风。中西美学思想的这种差异早在它们的奠基人孔子和毕达哥拉斯之前就已经初见端倪了。据记载,春秋时期的伍举在对楚灵王的讽谏中就已提出:“夫美也 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而古希腊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已劝导人们:“去找出一件唯一智慧的东西吧,去选择一件唯一美好的东西吧!”中西美学思想可谓是源远而流长。 关键词:美学观点、中西美学 2 Abstract BC 6 - before the 5th century, in the vast Eurasian continent, things should be relatively remote ends of the terraced rice paddies shimmering aspect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sail the Mediterranean coast, while there are human beings Early Thoughts on two bright sparks in a vivid active . Blazed the trail for Chinese Ancient Aesthetics Confucius (551 BC - 479) and the founder of the Western aesthetic tradition of Pythagoras (580 BC - before 500), both living in the same latitude almost contemporaries may would not think of how they made the aesthetic point of view from two different directions illuminate the long journey of human aesthetics, but only when a light integration of the two, when the United States will shine with the rational world sun. However, the legend of Nu Was out with the Asian loess and self-made, that is derived from seawater, the West is how different ah! Seems destined to go a different road aesthetics, like something from the outset, the two sides stand to a different starting line. Eastern ceremonies that is good thinking of casting out the Chinese re-homologous human, heavy feeling of good-natured appreciation of elegant taste, the hometown of the Western intellectual Yoshitomo operation principle of the influence of one important reason of the Greek nation, heavy speculative noble serene aesthetic legac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aesthetic thought as early as Pythagoras, Confucius and the founder of their already began to take shape before the. According to records, held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Ng King Ling of Chu in the satire had been asked: Fu-mei, who, from top to bottom, inside and outside, size, and distance are harmless Yan, twenty years before the United States; the first philosophy in ancient Greece Thales has been to persuade people at home: To the only wise thing to find a bar, to choose the right one the only good things! Chinese and Western aesthetics can be said that the source is far and a long history. Key words: aesthetic point of view, Chinese and Western aesthetics, 3 目录 前言 4 1.中国美学发展 1.1. 先秦美学 5 1.2汉魏美学 5 1.3. 唐宋美学 6 1.4. 明清美学 6 1.5. 近现代美学 7 2西方美学发展 2.1. 古希腊罗马 美学思想 7 2.2. 中世纪美学思想 8 2.3. 法国启蒙运动美学 9 2.4. 西方近现代美学 9 3中西美学的比较 11 4小结 12 5参考文献 13 6致 谢 13 4 前言 美学是研究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学问。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艺术,也不单纯是日常的美化活动。 美学这门科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奴隶制社会。古代思想家对于美与艺术问题的哲学上的探讨,对于艺术实践经验的研究、总结,可以看做是美学理论的萌芽和起点。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则是近代的产物,在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和科学蓬勃发展的时期,美学在德国古典哲学中作为一个特殊部门开始确立起来。鲍姆加登 1在 1750 年第 一次用“美学”( Asthetik)这个术语(其含义就是研究感觉和感情的理论),并把美学看做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随后,康德、黑格尔等赋予美学以更进一步的系统的理论形态。使之在他们的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19 世纪一些资产阶级美学家在实证主义精神的支配下,力图使美学摆脱哲学而成为所谓“经验的科学”,当然,以所谓“经验的科学”自命的实证美学,并没有、也不可能摆脱哲学的支配,但美学在这一时期是更加广泛地和独立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给美学研究提供了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改变了美学研究的面貌。马克思主 义的经典作家们也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原则性的美学观点,然而他们没有来得及使之系统化。因此,建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仍是一个有待努力完成的任务。应该说,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研究美学,至今还处于探索阶段。 5 1.中国美学发展 1.1 先秦美学 中国美学史的第一个黄金时是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期 ,先秦美学是中国美学的启蒙。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开山祖师儒家创始人 孔子,从仁学出发,把没看成是伦理道德在感情个体上的圆满实现,提出很多美学命题,如:“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但孔子的美学观,毕竟是前进 了。它已经不同于伍举的观点,已经开始把美与善区别开来,作为不同的两个标准来使用了。 “子谓韶: 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 尽美矣,未尽善也 。 ”(论语 八佾)当然,通过对韶与武的评价,还是可以看出, “尽美 ”虽然被赋予在 “尽善 ”之外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地位,但只是 “尽美 ”,还不能说是美, “尽善 ”才是根本。 与此同时老子提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应该肯定的是内在的、本质的、精神的。庄子继承老子的思想并又创建自己的思想,他明确肯定美存在于大自然中“天地大有美”。至此先秦美 学已经成熟,对后世美学思想产生很大影响。 1.2 汉魏美学 汉魏美学在在继承先秦美学思想同时又有自己的发展,其中最典型的是魏晋时期嵇康提出“声无哀乐论”观点 即音乐是客观存在的音响,哀乐是人们的精神被触动后产生的感情,两者并无因果关系。用嵇康的话说,就是 “心之与声,明为二物 ”。音乐本身的变化和美与不美,与人在情感上的哀乐是毫无关系的。嵇康认为人的情感上的哀乐是因为人心中先有哀乐,音乐起着诱导和媒介的作用,使它表现出来的。嵇康大胆反对了两汉以来把音乐简单等同于政治,完全无视音乐的艺术性,甚至要它起占卜作用等方 面,是有着进步意义的。并且他所看到的音乐形式美、音乐实际内容与欣赏者理解之间的矛盾也是前人所未论及的。声无哀乐论反映出的主张音乐脱离封建政治功利的音乐思想与主张 “礼乐刑政 ”并举的官方音乐思想,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中音乐美学思想两大潮流的源头 。另外,在绘画方面顾恺之 提出两个对后世影响很大的美学命题 “以形写神 ”和 “迁想妙得 ”。其中又有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 6 为我国绘画经验的系统总结,所谓“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使得汉魏美学更加丰富多彩。 1.3 唐宋美学 唐朝 是我国古典文艺史的高峰期,这个阶段诗歌、书法、绘画、都是成为当时的主流风尚,诗歌的豪迈、朴素、浪漫、现实。书法的神、妙、能三品 。 绘画的“ 诗雨绵绵 , 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畅于四肢。 周易 。都渗透着美学的气息。 宋朝主要以宋词为盛,截止到宋朝出现了“唐宋八大家”各有千秋。另一方面, 瓷器发展到宋代,达到了高峰,名窑辈出,品类繁多,当时最著名的,有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它们各有特点,争奇斗艳,为祖国的瓷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宋代的五大名窑的形成和出现,是中国陶瓷在世界文明史上崭露头角的开始, 这个时期就已经奠定了中国陶瓷在世界范围内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 至此,唐宋美学发展到高潮。 1.4.明清美学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变化,小说戏剧等文学艺术的繁荣,明清后期美学在审美上崇尚“自然之为美”要求情真、情深、情至,反对封建传统的礼法对情感的约束。反对“中和之为美”认为情外无理,情理不可调和。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著有紫箫记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 合称 “临川四梦 ”,其中 还魂记 是他的代表作。这些剧作不但为我国历代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 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此外,汤氏的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我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求新奇的美学思想是李渔作为艺术创作的一个出发点,他说: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一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戛戛乎陈言务去,求亲身之谓也。至于填词一道,较之诗、赋、古文、又加倍焉。(结构第一 脱窠臼) “ 古人呼剧本为 “传奇 ”者,因其事甚奇特,未经人见而传之,是以得名。可见非奇不传。新,即奇之别名也。若此等情节,业已见之场上,则千人共见,绝无奇矣,焉用传之 !” (笠翁 余集 窥词管见 ) 这是李渔对自己的美学思想所作的极有层次的坦露。他不赞成食古人不化的行经,重复陈腐的老调,反对在艺术上因循守旧,把一个 “新 ”字放在自己的整个美学思想领域的醒目地位,新就是奇,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在他看来, “奇 ”、 “新 ”、与 “美 ”这三个概念不可分割, 7 是融为一体的。对于天下事物均是如此,而于文艺尤甚,戏剧艺术更应比其它艺术加倍地求新。 1.5 近现代美学 近代时期是西方思想传入时期,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为这一时期代表,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热心学习和介绍西方美学(主要是德国美学),并试图把中西美学 结合到一体。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说:“境者心造也,一切物境皆虚无,惟心所造之境为真实。”王国维美学思想核心是“境界说”阐述了诗词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隔”与“不隔”“写境”与“造境”以及“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等问题、蔡元培认为美和美感具有普遍性,如:“山,我游之,人亦游之”,同时,美和美感又具有无功利性“美以普遍性之故,不复有人我之关系,遂亦不能有利害之关系。而朱光潜、宗白华两位现代美学代表人物提出“世间并没有天生自在俯拾皆即是的美,凡美都经过心灵的创造”(朱光潜文艺心理学) 宗白华是我国现 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 “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 ”。著有宗自华全集及美学论文集美学散步、艺境等 。“ 于是,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即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缠绵悱恻,才能一往情深,深入万物的核心,所谓 “得其环中 ”。超旷空灵,才能为镜中花,水中月,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所谓 “超以象外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不但是盛唐人的诗境,也是宋元人的画境。 “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 ”,这两句话表出了中国艺术的最后理想和最高成就。 ” 宗白华用他抒情的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中国和西方那些伟大艺术家的心灵,去体味那些风流潇洒的晋人的心灵,待得我们散步归来,发觉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升华与净 。 2、 西方美学发展 2.1 古希腊罗马 美学思想 古希腊是西方美学的发源时期, 古希腊最早的哲学流派 米利都学派的自然和谐思想成为毕达哥拉斯学派和谐说的理论先声,成为后者理论的出发点。他们探求了宇宙的物质本源、揭示了宇宙和谐的思想,以哲学的形式托载美学的意韵,把自然的 8 关系、规律、内在结构、运动状态概括为美、以真为美、真美统一,预示了西方古代美学理论的 深刻性、理论性特征。 而古希腊美学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 和 亚里士多德 对美和艺术进行了真正的 系统的哲学 思考,建立起完整的体系,从而成为以后西方美学思想的奠基者。西方美学史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争论,是从柏拉图开始的。柏拉图比较系统地提出了 “艺术是模仿 ”的理论。他认为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模仿,而艺术又是现实世界的模仿,因此,艺术是 “模仿的模仿 ”,是 “影子的影子 ”。从而否定了艺术能够认识真理的价值和意义。 从公元前 3 世纪到公元 3 世纪, 罗马 帝国代替 希腊城邦 ,成了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美学思想基本上从 古 希腊 继承下来,以希腊为典范,被称为古典主义。罗马时期的美学家,主要代表人物有 贺拉斯 、郎加纳斯和 普罗提诺 等。 2.2 中世纪美学思想 中世纪美学思想复杂而又矛盾。它既是神学的附庸,又有反神学的东西。 文艺复兴时期 的美学思想,就是在中世纪美学思想的胚胎中孕育出来的。 在自然与艺术的关系问题上,这个时期虽仍袭用柏拉图和中世纪的镜子比喻,但在意义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自然不再是神的外衣,艺术应当象镜子一样,真实地再现客观的自然。这样,观察自然和模仿自然,逼真地再现自然,就成为当时的美学思想对于文艺创作的基本要求。达 芬奇 说: “ 画家应当研究包罗万象的自然,在内心里研究他所看到的一切,利用他面前每一种物种的最优秀的成分。就用这样的办法,象镜子一样,真实地反映万物,使之变成第二自然。 ”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在人与神的对立中发现了人,并将艺术引向了人,但对人的了解还是抽象的,还不了解人本身也是矛盾的对立物,不了解理性与存在、认识与情感、思维与感觉、个人与群体的同一是通过矛盾运动才实现的。 法国 新古典主义的美学思想 新古典主义是欧洲继文艺复兴运动后产生的一种资产阶级复古主义文艺思潮。 17 世纪的法国 ,在 中央集权 的君主专政下 ,建立起 法兰西学院 ,制定了许多清规戒律 ,形成了新古典主义。它的基本特点 ,一是对于希腊罗马古典的崇拜 ,二是对于理性和秩序的尊重。它在哲学上的奠基人是 R.笛卡尔,在美学上的 “ 立法者 ” 是 N.布瓦罗德斯 普尔 里 (1636 1711)。 笛卡尔是心体二元交感论的创始人,他认为人有六种原始情绪 :惊奇、爱悦、憎恶、欲望、欢乐、悲哀 ,其他情绪都是由这六种原始情绪派生出来的。人在鉴 9 赏艺术作品时,内心感到一种理智的喜悦,它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爱憎,完全属于一种心灵的情绪。笛卡尔以数学家的清晰和熟练 ,对音乐和谐所涉及的几种简单整数比 ,作 了详细的阐述。 2.3 法国启蒙运动美学 启蒙运动是思想和文艺领域里反新古典主义的运动。继文艺复兴之后它进一步从思想上打击了封建统治和教会 神权 。 狄德罗提出 “美是关系 ”的论点,认为只有 “关系 ”的性质才能使事物成为美的事物。他还区分出 “实在的美 ”和 “相对的美 ”,前者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存在的美,后者是关系到审美者个人的美。在审美标准上他提出了真、善、美的统一论,而他所谓的真、善的具体内容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他认为艺术来源于生活,主张艺术模仿自然。他还提出艺术创作中的形象思维问题。他在多瓦尔和我一文中说:如果 一个人能从事物中接受抽象的思想,这是哲学家。另一个人给思想以身体和行动,这是诗人。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 “诗人善于想象,哲学家长于推理。 ” 美和美德问题是卢梭全部著作关注的中心。卢梭认为对奴役的仇恨和为自由而献身才是真正美德的内容。美和美德是分不开的。艺术的美必须反映美德的内容。 卢梭的著名小说新哀洛伊斯对近代欧洲文艺起了很大作用,特别是对浪漫主义思想的影响。他的美学思想对后代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鲍姆嘉通把莱布尼茨的感性认识和沃尔夫的 “完满性 ”的概念统一起来,认为“美是感性认识的完满 ”。对于美的认识是 一种感性认识 ,虽然是 “混乱的 ”,却达到了“完满 ”的程度。所谓 “完满 ”,是说一件和谐而又有秩序的整体。当感性认识达到 “完满 ”的时候,它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和谐与秩序,使人一目了然,得到快感,因而是美的。他把艺术的认识,当成是一种混乱的认识 ,是走向逻辑思维的明确认识的一个阶梯。同时 ,感性认识离不开具体事物的形象。而具体事物的形象总是有个性的,充满着感情色彩,因此,他认为 “个别事物的观念最能见出诗的性质 ”。这里预示了浪漫主义者重视个性特征的美学思想。 2.4.西方近现代美学 19 世纪之后,西方美学又有了新的发展 。 10 俄 国 革命民主主义美学 19 世纪 40 70 年代产生和形成的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美学,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与当时的现实生活和艺术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服务于俄国民主解放运动。它的重要代表人物有 .赫尔岑、 .别林斯基、 .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 (1836 1861)以及 .皮萨列夫(1840 1860)等。他们大都属于平民知识分子的革命家、 空想社会主义 者。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主要运用文艺批评的武器,揭露沙皇封建专制和农奴制的黑暗,宣传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的文艺理论。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 美学的显著特点,是明确地主张艺术应当为社会服务,应当关心社会的改革和发展。从赫尔岑开始,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都非常重视文艺的社会职能。他们把艺术看作是 “生活的教科书 ”、 “社会的家庭教师 ”、 教育的旅伴 ,认为文学艺术能够 “大大推进事物的正确概念在人民中间的形成和传播 ”,从而进一步改造不合理的现实生活。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坚决反对 “为艺术而艺术 ”的理论。他们认为所谓 “纯艺术 ”是不可能真正存在的,不过是用来掩饰文学艺术作品总是要体现出某一部分人的思想感情而必然带来的倾向性罢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的美学思想,是革命民主 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美学思想促进了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但这种美学思想是建立在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基础之上的 ,缺少历史的、发展的眼光 ,而且还具有浓厚的空想社会主义的色彩。 11 3 中西美学的比较 中国美学重体悟,西方美学重思辨。 中国美学与伦理学紧密联系,西方美学诞生于具体的艺术门类。 美学真正独立是从西方开始, 1895 年鲍姆嘉通美学成为美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建科的标志。所以中国处于有美而无学的尴尬境地。 为什么中国比较美学呈现为一种中西比较的形态呢?因为西方是主流文化,美 学又是一个西方的学问,中国文化是在西方美学的对照中,才产生出自己具有学科意义的美学。这样,现代性以来中国文化的美学建设,一般会出现三种现象:一是在一种追赶西方的学术心态中,直接接受西方美学而建立一种在内容与形式上都与西方一致美学,表现为对西方美学的直接模仿,朱光潜美学是这一倾向的典型代表;( 3) 二是在一种尊重时代而又文化自尊的心态中,用西方的美学框架,填进自己文化的资料,王国维美学是这一倾向的典型代表;三是在用本文化的资料填入西方美这框架的过程中,发现二者的巨大差异,又有了世界学术中比较学的背景,于是就在 文化本体论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的平行比较,宗白华美学是这一倾向的典型代表。在三种倾向中,宗白华型的美学代表了中国比较美学的真正实绩,把宗白华的著述,与朱光潜具有比较美学意味的著述(如诗论)和王国维具有比较美学意味的著述(如红楼梦评论)一比较就明显可以知。而且,从更高的角度看,宗白华型的比较美学代表了中国美学在走向世界化过程的一种最高的境界,因为只有具有根本文化差异的比较中,中西比较的对照中把握住中西文化内在精神的基础,一种既具有中国独特境界又具世界性意义的中国美学才会真正地产生出来。 然而,这前面说的三种现象以及这三种现象中最具有比较美学意识,也体现为比较美学最高形态的宗白华型美学,从全球化时代比较美学的本质来说,从中国美学走向世界这一基本目标来说,只是比较美学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呈现为如是的样态,是由中国文化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与西方相对而言的文化弱势造成的,在转弱为强的对西方的追赶中,与西方的比较成为了最主要的目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