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百合花开》教学设计.doc_第1页
2019-2020年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百合花开》教学设计.doc_第2页
2019-2020年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百合花开》教学设计.doc_第3页
2019-2020年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百合花开》教学设计.doc_第4页
2019-2020年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百合花开》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百合花开教学设计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在少年,我也飞翔板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课文写的是:一株百合抵御各种困难坚信自己能开花,最终开出了美丽的花。它告诉我们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懈努力,就会获得成功。在作者平实朴素的语句中寓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更适合于师生共同学习感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6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八至第十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环境的恶劣,世事的艰辛,以及误解、嘲讽、讥笑、鄙夷等都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遭遇,更应该懂得顽强、坚韧、执著才能战胜风雨,迎来彩虹。4学生在阅读、讨论、交流时,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出来。过程与方法:圈画、读写结合、讨论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像百合一样坚强面对困难,执著实现信念。重难点分析:l 通过百合花的经历感悟百合的品质,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l 能结合课文懂得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懈努力,就会获得成功的道理。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林清玄的资料以及励志的名人名言。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 一、欣赏百合,了解作者,导入新课。1欣赏百合,师生共同介绍百合的情况。播放课件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看看怎样停顿合适。3学生介绍林清玄的资料,教师补充林清玄的经历,着重指出他在作农民时坚持信念,不辍写作,最终成为知名作家。课件展示二、初读课文,了解百合的经历。1学生朗诵全篇文章,注意抓住关键词,读出感情。2学生交流,围绕百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3教师抓住关键词,指导朗读。三、围绕中心,走进文本。1教师提出中心问题:这是一株( )的百合花,我是从( )读出的。课件展示2学生读文勾画。3交流。重点把握:执著、坚韧、美丽、纯洁、谦虚等。教师随机初步指导朗读。4教师引导学生由花想到人,拥有这样性格的人是怎样的?用百合实物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为朗读创设情境。把作者和文章的联系加深,把作者情感和经历相联系,为学习课文作铺垫。整体感知课文,受到优美语言的熏陶。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分析问题,深入文本,有理有据地进行表达。第二课时一、读文导入,深入文章情境。1师生配乐合作读文,注意体会百合花的形象。课件展示2欣赏百合图片,未开花的百合和盛开的百合。二、品百合语言,感知百合情感。1学生勾画百合所说的话和心里想的话,在一旁写下批注。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在百合的言语中你读出了什么?注意点:第2自然段理解百合不凡的志向。第7自然段理解百合执著的信念,坚定的信心。第15自然段,理解百合高洁、淡雅的品质。课件展示3教师指导学生朗读。4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执著的信念”这一中心情感。三、深化阅读,体会百合的价值。1教师抓住“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让学生理解“人生价值”的含义,说说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2.学生自由谈自己知道的类似百合花的人。如张海迪、海伦凯勒、林清玄等。课件展示四、感情朗读,拓展延伸。1学生感情诵读全文,教师寄语:同学们,让我们的心里都植下一株百合花。相信自己,只要你肯付出勤勉与努力,生命的百合花就会对你绽放。2小练笔:看到盛开的百合和芬芳烂漫的百合谷,野草与蜂蝶又会说些什么呢?写一写他们的话吧。课件展示照应上课所学,同时为本课时教学打下基础。利用情感的触发,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推动学生由被动感染到主动体验的兴趣。渗透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把生命教育带入课堂。训练学生的口头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回归整体,用朗读的方式展现自己的感受。用文章中的道理感染学生。让文本的内容得以延伸,把阅读与写作相互融合。附送:2019-2020年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碧螺春教学反思碧螺春是冀教版第十一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浅显生动的语言,细致传神的刻画,介绍了江南名茶碧螺春名字的典故及其采摘、炒制的工艺过程和月下品茗的场景。全文向读者展现了三幅充满情趣的画面:清晨采茶图、入夜炒茶图、月夜品茶图,趣味盎然,令人神往。在作者笔下,辛勤的劳作、复杂的工艺都是一种文化,一种美的享受,字里行间流淌着江南水乡特有的清新、明丽的色彩。为了能真正做到在教学中体现“读中求解、读中求悟”,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我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碧螺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的是碧螺春的采摘、制作和品尝的情景。而采茶和炒茶对学生而言比较陌生,没有亲身体验。教学这课怎样激发学生的情感?怎样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使学生感受到劳动人民的勤劳?这是教学这课的难点。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情感来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1、 “清晨采茶图”:采茶,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接触不多,为了拉进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我先让学生自己去朗读课文,自己去体会。然后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表现“清晨采茶图”美的句子以及表现采茶姑娘勤劳和灵巧的词语,反复朗读,仔细感悟。最后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去感悟,达到了熟读成诵的高境界,并且激发了学生的情感。2、 “入夜焙茶图”:课文中有一段介绍了制作碧螺春的方法,学生对这一段的热情大大超处了我的想象,在处理这段内容时,我让学生自己先了解碧螺春制作的方法以及过程,在初步了解基础上,找出描写焙茶手焙茶动作的词语,能够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再一次读时,我有目的的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很多学生都能够体会焙茶手能够将茶叶制作的“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能够到达这样的境界,师傅的手艺肯定了得。作者说焙茶手那四个动作一个一个做很简单,但是合在一起就很容易混淆,在他的提醒下,我和学生一起做这四个动作,才做第二遍,又很多学生已经分不清这四个动作的先后顺序了,还没有做第三遍,几个嘴快的已经在下面嘀咕了:“这些焙茶手真厉害呀”、“四个相似的动作能丝毫不差,水平到家啊”、“他们做这四个动作时速度比我们要快多了”。更有趣的是一位学生在底下模仿作者介绍的“这时一边降温一边揉捻、搓团”时手脚大乱,左手和右手做一样的动作,学生“工艺茶”了。3、“月夜品茶图”:我让学生三品课文。一品,先配乐自己朗读课文,初步谈谈感受。二品,师生互动,教师和学生各自泡茶,观察茶叶入水的情形,同时结合作者所观察到的情形,配乐反复品读课文。三品,师生互动,教师先品茶,给学生读悟创造了条件,学生再品茶,亲身感受,同时结合作者品茶时的感受,配乐反复品读课文,使感情再次得到升华。当然,这节课的教学也并非尽善尽美:1、学生朗读时虽然入情但不够动情,我还要多进行朗读指导。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