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金融风暴分析与思考:PPT课件.ppt_第1页
华尔街金融风暴分析与思考:PPT课件.ppt_第2页
华尔街金融风暴分析与思考:PPT课件.ppt_第3页
华尔街金融风暴分析与思考:PPT课件.ppt_第4页
华尔街金融风暴分析与思考: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尔街金融风暴 分析与思考 门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11月 1 一 透视华尔街金融风暴 2 次贷危机骤降 第二波2007年末 2008年初主要金融机构出现严重亏损 并导致实体经济下滑 美联储注入资金并加大降息力度 五大央行联手救市 美联储注入2000亿资金 第三波2008年3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资产管理公司破产 美联储为JP摩根大通银行接管贝尔斯登提供近300亿美元融资 3 第四波2008年7月房利美 FannieMae 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 和房地美 FreddieMac 联邦住房抵押贷款公司 两大房贷公司因严重亏损陷入困境 迫使美联储和财政部再次 救市 第五波2008年9月美国第四大银行 雷曼兄弟公司宣布 将根据美国破产法案第11章申请破产保护 雷曼的破产创造了历史 它拥有6390美元的资产和6130美元的债务 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金融破产案 美林被迫售予美洲银行 AIG危机 4 二 次贷危机传导途径 5 三 金融风暴 金融海啸 定义金融指标的恶化 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价格房地产价格金融机构倒闭数量消费者信心指数 6 特征 对经济的悲观预期货币贬值外资撤走外汇储备急跌经济增长放缓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升高经济萧条社会动荡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此次危机的特点 速度之快 打击之大 华尔街五大投行在半年内发生了剧变 个在三天之内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完全改变了华尔街生态 涉及面广 这次危机所有的机构都参与 所有的机构都有责任 无论是证券公司还是保险银行还是评级机构 甚至贷款人本身都有责任 在国际市场的传播速度之快 影响之大也是非常罕见的 亚洲金融危机只影响一小部分国家 而这次影响几乎是全世界所有主流国家 16 四 波及实体经济 一 美国实体经济遭受明显冲击 1 2008年9月份 美国制造业连续第二个月出现萎缩 为2001年10月以来的最低点 2 2008年9月份的主要指数相较于8月份均有所下降 生产指数 52 1 40 8新订货指数 48 3 38 8就业指数 49 7 41 8出口指数 57 0 52 0价格指数 77 0 53 5 3 美联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 截至2008年10月1日当周 企业赖以融资的商业票据市场规模缩水949亿美元 下滑至1 6万亿美元 是三年来的最低水平 降幅达5 6 17 岌岌可危的欧美汽车工业 2008年9月份开始 北美市场销量平均下滑26 6 创下了50年来的最惊人记录 福特 丰田和本田汽车销量分别下降35 32 和24 通用汽车通过促销将其销售降幅控制在16 克莱斯勒的降幅为33 上个月还保持增长的戴姆勒奔驰销量也下降了8 4 18 汽车工业大裁员 瑞典沃尔沃轿车工资司宣布将在今年内裁减900名员工 法国的雷诺和标致集团也于近期宣布裁员至少6000人 19 20 21 22 23 五 各国救市 各显神通 24 2020 2 7 25 26 27 28 六 危机四伏的中国 29 对外贸易 30 制造业提前进入严冬期 31 七 金融危机走势 金融危机刚露头时 经济学家大多用V来形容金融危机的走势 认为经济虽出现了下滑 但不会很严重而且时间不会太长 见底之后就会复苏 当时有专家预言 到2009年年底经济危机就会成为历史 2008年夏天以前 华尔街的金融机构和多数专家均认定 此次金融危机是V型衰退 32 V U L 甚至在208年9月份以后 即使美国政府决定对 两房 施以援手之后 美国总统参选人之一的麦凯恩还乐观地断言 美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健康的 此言一出 举座皆惊 奥巴马批评麦凯恩高高在上 脱离实际 金融危机爆发后 麦凯恩就离美国总统的宝座愈来愈远了 残酷的经济现实很快就无情地否定了经济衰退V型走势的预测 33 V U L 此后多数专家开始倾向于使用U和L这两个英文字母了 而且使用L的愈来愈多 U型的含义是经济危机下得快 上升前则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弯路 而L型则表示经济增速下来以后 不知道什么时候重拾上升势头 经济前景严峻 当然 也有经济学家用W来为金融危机走势画像的 34 V U L RGE监测 是美国纽约的经济咨询和研究机构 该机构主席 美国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的经济学教授诺里尔 鲁比尼表示 6个月之前 他认为L型衰退的可能性只有10 左右 现在已上升到30 多了 他还预测 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为 0 5 发达国家将全部陷入负增长 而新兴经济体将经历 硬着陆 目前金融市场的表现似乎也在证实 世界经济在按照L型曲线行走 纽约股市三种股指中有两种连创新低 35 八 谁是金融风暴的 罪魁祸首 遇难者遍布全球 那么 谁才是制造这场灾难的罪魁祸首 收入不高却妄想住大房子的借贷者 华尔街贪婪的银行家 美国监管体系的漏洞 格林斯潘 年实行的低利率 日渐紧密而自由的全球化市场 金融创新 金融衍生工具 36 九 从金融危机看资本主义的弊端 群体非理性新自由主义不断夸大个人理性 认为每个人的利益最大化会导致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然而 社会现实反复表明 个体的理性往往会带来群体的非理性 正是华尔街银行家不断伸张个人理性 才给美国乃至世界带来金融灾难 37 自由的不对成性 美国式的自由一慢慢沦为失医的自由 饥饿的自由 流浪的自由 赤贫的自由 暴力的自由 在美式资本主义体制下 自由的实质是资本的自由 是富人的自由 由于缺乏有效的政府监管与力量制衡 华尔街的银行家们可以通过不断的冒险 获取巨大利益 38 自由的不对成性 职业经理们 作为美国政治的后台老板 无论在机构还是国家都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与解释者 他们为自己安排了 黄金降落伞 即使是因为他们自己的过失使机构出现严重亏损 也可以在离职时拿到丰厚的 补偿金 此次美国金融危机所折射出的无处不在的道德风险 反衬出美式自由的不对称性与虚伪性 39 无形之手 的危险性 自由资本主义认为市场能够进行自我纠偏 认定市场的 无形之手 要远好于政府的 有形之手 极力主张社会经济任由市场进行调节 反对政府干预 但是 自由竞争的必然结果是丛林法则下的若肉强食 市场垄断出现 经济自然呈现两极分化 经济分化带来社会分裂与政治对立 危机经济与社会繁荣 而这恰恰是与自由资本主义理想社会目标相反的结果 40 无形之手 的危险性 另一方面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经济金融化程度的提高 市场自我纠偏的代价越来越大 这种依靠价格的大幅度波动乃至出现经济金融严重危机来进行纠偏的剧烈调节方式 已经成为一国社会 政治难以承受之重 无形之手 作用下的 市场失灵 越来越频繁 投资者与消费者在持续打击下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弱 金融市场震荡越来越剧烈 41 十 中国模式 是否可持续 这次金融危机与以往不同 各种指标表明亚洲经济正在恢复正常 甚至是复兴 而在西方 尽管从总体上来说 经济危机已经见底并在一定程度上回升 但人们仍然看不到其对世界经济复苏的意义 尤其是美国 人们一直在期望美国能够做领头羊 但至少迄今为止 美国并没有能够扮演此种角色 42 中国经济表现令人瞩目 与美国相比较 中国在亚洲的经济复苏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中国这次本身并没有金融危机 但深受外在金融危机的影响 中国政府在承担各种国际责任的同时 动用一切可能的力量来复苏自己的经济 西方国家在拯救经济危机过程中往往只有金融杠杆 而缺少经济杠杆 因为存在着庞大的国有经济体 中国政府具有金融和经济两种杠杆来实施其危机拯救计划 其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43 中国经济表现令人瞩目 这些举措不仅带动了本国经济的复苏 而且也带动了整个亚洲尤其是东北亚和东南亚的经济回暖和复苏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 和中国经济体紧密相关的经济体大都开始出现增长的势头 而中国的这种复苏的势头又对西方经济体产生作用 如果说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 中国的作用仅仅限于亚洲 那么这次中国的作用超越了亚洲 对全球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 44 面临可持续转型挑战 中国模式本身仍处在发展之中 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这种模式最终是否成功 还有待检验 金融危机考验了中国的发展模式 而中国在应付这次危机中的表现又提升了中国模式的影响力 但是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 这些变化的产生又是对中国模式的极大挑战 其核心就是中国模式的可持续问题 45 面临可持续转型挑战 对可持续性的挑战来自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 外部方面的挑战指的是 当中国成为世界经济核心力量的时候 世界各国的经济外交政策都会把中国作为首要目标来指定对华经济战略 从而给中国造成巨大的外部压力 内部挑战主要指的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困难 46 面临可持续转型挑战 中国政府努力寻求发展模式的转型 可持续性 环保和社会公平成为了新模式的主题词 这次金融危机对发展模式的转型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金融危机的压力淘汰了很多落后的产业 同时 中国开始建立内需型消费社会 内需型社会无疑是中国今后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 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崛起的最重要标志 即从世界大工厂转型成为世界的消费者 47 十一 走向理性繁荣 How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