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清高 教案.doc_第1页
漫话清高 教案.doc_第2页
漫话清高 教案.doc_第3页
漫话清高 教案.doc_第4页
漫话清高 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漫话清高 金开诚2012/10/14学习目标:1、梳理文章思路,了解作者的基本的观点;了解“清高”的内涵。 2、思考“清高”的当代意义。 3、品味文化随笔的艺术特色。 一、导入课文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些词汇的涵义不断地发生着改变。例如:在有些人眼里,“老实”成了“无能”的代名词;“单纯”成了“无知”的别名。所以,在有些情况下,别人夸赞你很老实或者很单纯,你未必是欣然接受的。那如果别人用“清高”来评价你,你又是怎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是清高的人呢?我们来看看北大教授金开诚是怎样漫话清高的。作者简介。二、朗读课文找出作者的观点,用笔画出。提示:这是一篇说理性的散文,其写法近似于一篇议论文。文中作者举了很多的例子,举例子的目的是证明自己的观点,所以阅读的时候应该有意识的区分作者表达自己观点的语言和例证。把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勾画出来,同时思考,作者是用哪些例子来证明他的观点的。三、课文分析1、“清高”的含义是什么?明确:清:清白正直;高:孤高。(“高”不同于高风亮节之“高”,而是总要带上一点孤独乃至孤癖的意味)2、快速阅读课文27自然段: 作者例举了历史上的许多人物,这些人物中,哪些人称得上清高,哪些人称不上,原因各是什么?(明确:如下图所示) 类型人 物原 因说 明清高之人许 由有治理天下的能力和机会,却不愿为人君“清高”与显富贵无缘 陶渊明林和靖倪云林有才艺本可做官,竟然不做“清高”的人要有才非清高之人诸葛亮、汲黯苏武、魏徵颜真卿、史可法因做官而不被评为清高“清高”与显贵、富贵无缘 李白用世之心过于急切,自负,缺乏恬退风度清高标准严格 孟浩然求援用世之心明显,无官可做牢骚满腹清高标准模糊 人们对这些人的评价是怎样的呢?3、小节:中国历史上,什么样的人可称之为“清高”? 首先我们要明确清高的含义。清,意即清白正直;高,就是孤高。所以,清高的人,清白正直,不搞邪的、歪的、见不得人的勾当。清高的人,还要有些孤独乃至孤癖。所以,清高的名声就先落到遗世寂居的隐士身上。也就是说,要做清高的人,你还得归隐。 清高与显贵、富贵无缘。 有才艺,有做官的能力和机会,但是不做,也不想做。4、“清高”的标准那么严格,但是却又不算很高的评价,但是,清高在人们心中的价值至今又还没有降低,为什么呢? 又可取的地方,也有不可取的地方。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许更应该做一个请而不高的人。5、作者认为清高在当代还有意义吗? 作者认为在市场经济中有的人并不能发财致富,有点清高可使人失意时获得心理平衡;成功人士有一点清高可以使人清白正直,不利令智昏,这都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四、有人说, 当今社会 “清高”已无可奈何花落去,社会鼓励人尽其才,青年人应放弃“清高”的观念,去争取更多的物质利益和更高的社会地位。 你是如何认为的?请结合“清高”的涵义说说你的看法。参考:清高物语一:清高,不是因为优越,而是因为优雅。优越产生的不是清高,而是高傲。高傲是不能与清高相提并论的。一个处处想向别人表明自己清高的人,其实并不真正清高,真正的清高是为了保持自身的纯洁,而不是为了做给人看。清高物语二: 你可以是清高的,但却不能因此把别人视为浊物,否则,还是缺乏良好修养的一种表现。有一些仿佛清高的人,是因为从来不缺乏牛奶和面包。一旦发生生存危机,他便会斯文扫地,抢得比谁都疯狂。中国历代文人都不缺乏清高超拔之士,所缺的是清醒冷静之人,狂热时候的清醒和挫折时候的清醒。 清高物语三: 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清高。要么吐气若兰,要么气质似竹,要么心净如水,要么才情若海。一个庸俗苟且之辈,倘若也要做出一副清高状,只能让人觉得滑稽。有一些时候,沉默也可以用来表明一种清高,但其意义也仅仅限于表明了清高。遗憾之处在于,这种清高往往于时无益,于事无补。因而,往往也就带上了消极的色彩。 清高物语四: 有一点清高,可以获得人的好感;太过于清高,却易招致人的反感。这是生活中,我们不能不注意的。清高,可以用来修身,却不能用来治国,更不能用来平天下。清高不会茂盛,也不会灭绝。就在这块土地上稀疏地生长着,拥有顽强的生命力! 清高物语五:清高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美德,这清高源于他们的骨气,源于他们对学识价值的认定。然而,在权力和金钱的现实面前,教授们最终没能守住自己的清高。我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名利的过度追求。清高”不一定是现代人应该寻觅的最高境界,但在普遍的浮躁面前,提倡一点清高恐怕还是有好处的五、结束语:尘埃需要拂拭,心灵需要清洗不为物役,不为己悲直面生活中难以逾越的每一个关口千回百转仍不改高尚之初衷活着的人啊,请遥望清高吧! 金开诚附:课文中的典故许由:传说尧年老时因儿子不成器,便想找人继承他的王位。有人推荐了隐士许由。他就亲自到河南登封县箕山里去拜访,几次皆未遇。有一天,尧到嵩山巡视,忽听得山上的茅屋中有人在弹剑作歌:“叹彼唐尧啊,独自愁苦。劳心九州啊,忧勤后土。说我明德啊,禅让易祖。我快乐啊,不看不顾。”尧知是许由,寻声而去,找到了许由,请他出山辅政,并要把帝位让给他。许由当晚就逃回了箕山。尧又追到了箕山,许由仍不从,并逃到颍水边,用颍水洗耳。这时,巢父牵着小牛来河边饮水,见状问其原因。许由说,尧要让他当帝王,玷污了他的耳朵。巢父说:“这都是你的不是。你若诚心隐居,何不到高山深谷藏起来?偏偏要到处浮游,高淡阔论,还用歌词去激尧帝。你在此洗耳,岂不把这清水河也洗污了!”许由自觉惭愧,就带着妻子儿女南下,来到了九疑山,在一奇峰下的小溪旁,结庐隐居。 汲黯:大将军卫青,其妹为皇后,人皆敬畏,而汲黯见他,揖而不拜。有人对他说:“自天子下尊贵莫过大将军,你为何见而不拜?”汲黯说:“以大将军之尊,而门有常揖者,表明他能降贵礼贤,这将使他的名声更加提高。”卫青闻后,对他更加尊重。 汲黯秉公事职,敢于犯颜直谏。一次武帝如集群儒说:“我欲振兴政治,效法尧舜,如何?”汲黯说:“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怎么能效唐虞呢?”武帝听了尖锐的批评,怒而罢朝。当时很多朝臣为他担心,纷纷劝他自爱保身,他慨然说:“天子设公卿大臣,不是为了匤正错误难道是专作阿谀奉承的吗?我既在其位,总不能只顾个人安危,见错不说,使皇帝陷于不义之地。” 苏武: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jng)节,出使匈奴。苏武到了匈奴,苏武的手下参与一个刺杀事件,牵连到他,为了保持节义,苏武自杀,未遂,反而使单于觉得苏武是个有气节的好汉,十分钦佩他。等苏武伤痊愈了,单于采用利诱威胁的各种办法想逼苏武投降。结果没有成功,单于只好把他送到北海边去放羊,还对苏武说:“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你回去。” 一直到汉昭帝即位,苏武才联系上汉朝的使者得以还朝。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颜真卿:颜真卿为开元年间的进士,任殿中侍御史。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今属山东)任太守。天宝十四年(755年),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他联络从兄颜杲卿起兵抵抗,附近十七郡相应,被推为盟主,合兵二十万,使安禄山不敢急攻潼关。后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德宗兴元元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奸相卢杞趁机借李希烈之手杀害他,派他前往劝谕,被李希烈缢死。史可法:史可法是明朝末年的民族英雄。1645年4月12日,史可法冒雨赶回扬州,十万清兵在豫亲王多铎的统领下,将扬州城团团围住,虽身居督师高位,但他以身作则,严以律己,深受广大的军民尊敬和爱戴。后來,清军派人送来了摄政王多尔衮给史可法的劝降信,许予高官厚禄,许他一个富贵的未来。但史可法没有妥协,没有退让,明白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激战十二天后城陷,史可法拔刀自刎,血溅征衣,未绝被俘,拒降被杀。多铎对史可法“相待如宾,口呼先生”,并劝降说:“为我收拾江南,当不惜重任也。”史可法答曰:“我为天朝重臣,岂肯苟且偷生,作万世罪人哉!我头可断,身不可屈城亡与亡,我意已决,即劈尸万段,甘之如饴” 。此外,史可法于四月二十日左右写过五份遗书以及给其母亲、夫人的绝笔,其中有“一死以报国家”之语. 陶渊明:陶渊明四十一岁时放弃了彭泽县令的职务,回到了庐山山脚西南部的老家。不久他作了一篇归去来辞赋。在这篇文赋中,那种从囚笼中放飞而出的欣喜心情,三千里外,一千六百年后晰可闻见。考虑到几千年来中国众多士人对官场的渴求、眷恋、嗜爱以致于有种种不堪入目的表现,他对官场厌恶的姿态着实令人困惑。林和靖:北宋著名诗人林和靖(9671028),曾在孤山北麓结庐隐居,他平日除了作画吟诗,还喜欢种梅养鹤,“梅妻鹤子”的传说即由此而来。林和靖一生写过许多吟梅诗,其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成了咏梅的千古绝唱。据说林和靖“种梅三百六十余树,花既可观,实亦可售,“每售梅实一树,以供一日之需”。他还养了一只仙鹤,外出游湖时,如果家中来了客人,家僮就开笼放鹤,他望见仙鹤飞于湖上,就知家中来了客人,就返棹回家。林和靖死后葬在孤山,传说他养的那只鹤也在墓前哀鸣而死。 倪云林:倪瓒(zn)(1301-1374)元代杰出画家,字元镇,号云林,别号有牛阳馆主、萧闲仙卿等,以云林两字最常用,人皆称为云林先生。元锡梅里镇人。倪家富有资财,性情狷介(junji ),自幼好学。亦有记载说他性情敦厚,慷慨助人。清高绝俗,胸襟淡泊。家藏古书极多,尝筑清阁,收藏古代名人书画。他善画山水,初学董源,书画秀逸疏淡,工力极深,自成一家。附:课文中的部分诗句原文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译文八月洞庭涨秋水,湖波浩荡与岸齐水气弥漫充塞虚空,湖天相连浑然一体。气雾蒸腾笼罩云梦泽,浪涛翻滚摇动岳阳城。想渡大湖又没有舟楫,闲居无事愧对盛世贤君。坐下观看垂钓者,怅惘空怀羡慕情。注释 涵虚:指水映天空。混太清:与天空混为一体。此指水天一色。 云梦泽:古泽名,故址在今湖北安陆一带。 端居:指闲居无事。 羡鱼情:这里诗人借以表达自己出仕的愿望。典出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楫:读j(及),船桨。背景孟浩然本有隐逸之志,却希望张九龄援引他出仕,一则因为张任丞相时政治清明,二则因为亲老家贫。原文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译文不必前往帝宫,再去呈上奏书。返归终南山,我那破旧的茅屋。没有才能,君主弃我不用。多染病痛,朋友与我离疏。白发如霜催人老,新春一到旧岁必除掉。长忧短愁总不息,夜涤人静更难眠。月夜松林透清光,洒进窗户添空寂。注释 北阙:指帝宫。敝庐:称自己破落的家园。 青阳:指春天。赏析赏析 这首诗写出了作者的感伤、愁闷和寂寞。有关这首诗还有一个故事:当时孟浩然曾在王维处做客,恰遇唐明皇前来,孟藏在床下,王以实情相告,明皇命孟出来,并问新作。孟浩然诵“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明皇曰“卿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归襄阳。写作背景作者40岁入长安,欲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然而事与愿违。【原文】: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注解】:寂寂:落寞。竟何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