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风向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第28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1页
【高考风向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第28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2页
【高考风向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第28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3页
【高考风向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第28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4页
【高考风向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第28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8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一 宋明理学 1 儒学的危机 佛教 道教 1 魏晋南北朝时期 迅速传播 冲击了儒学的发展 2 唐宋时期 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的 各个领域 三教合一 3 为了重兴儒学 唐宋儒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 特别提醒 三教合一 是指儒学 道教 佛教三者之间的相互借鉴 融合 而不是合并 2 程朱理学 1 概况 理 宋代逐渐确立了一套以 或 天理 为核心的观 念体系 被称为 理学 程颢 程颐 朱熹 代表人物有 二程 即 是集大成者 故统称为 程朱理学 2 思想主张 理 道德伦理 格物致知 是世界的本原 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 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 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要把握 理 就需要通过 的方法 3 影响 南宋灭亡后 理学北传 朝曾将朱熹编著的 四书 章句集注 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元 明初 确定了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3 陆王心学 1 陆九渊 心学 心 发明本心 提出 心即理也 即 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提出 以求理的方法 认为求 理 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2 王守仁 心学 心学 致良知 主张用 来更新理学 其核心是 认为良知就是本心 就是理 4 理学的地位 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 对我国政治生活 文化教育和 等方面影响极为深远 5 评价 三纲五常 自然欲求 气节 1 宋明理学用 和名分等级来维系专制统治 压抑 扼杀人们的 产生了消极影响 2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 品德 讲求以理统情 自我节制 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 和 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社会责任 历史使命 社会教化 二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1 异端 思想家李贽 1 历史背景 程朱理学 明代晚期 以 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 现出因循守旧 陈腐不化的习气 商品经济 社会风尚在 冲击下发生巨变 不少士人试图摆脱 四书五经 的束缚 2 思想内容 孔孟学说 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 否认 是万世之至论 个性 批判封建伦理道德 提倡 自由发展 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 提出 万物皆生于两 从根本上否定了 天理 的存在 摇撼了 存天理 灭人欲 的理论基础 3 代表作 与 藏书 焚书 2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 背景 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封建专制统治腐败 市民工商阶层兴起 程朱理学 八股取士阻挠了新思想的产生 近代科学的传入 士大夫努力寻求改革社会的方案 2 共同主张 猛烈批判 和宋明理学 经世致用 倡导 3 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君主专制统治 王夫之系统地批判宋明理学 建立起较为完整的 思想体系 充分肯定人的本能要求 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 提出了 倡导言论自由 建立自下而上的 等设想 限制君权 监督机构 顾炎武主张为学应求务实 致力于社会变革 提出了 经世致用 的主张 发出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的时代呼唤 明道救世 4 评价 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带有 性质 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 误区警示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儒学 而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 明清之际的三大进步思想家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 明清时期 宋明理学始终占据官方的统治思想地位 早期启蒙 一 理学与心学的异同点1 相同点 1 在思想范围上 都属于儒学范畴 2 在思想主张上 都强调意识第一 物质第二 同属于唯 心主义思想体系 3 在目的上 都要求人们克服私欲 以 仁 的思想规范 行为 从而维护封建统治的社会秩序 4 在地位和影响上 都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 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 不同点 1 从对宇宙的认识看 理学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天理 主张先有理后有物 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心学则认为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离开人的思想意识 任何事物便不存在 这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2 从道德主张看 理学主张人应以外在的 天理 为行为规范 而心学则主张人应以内心的自省达到良知 从而为善去恶 二 理学对儒家思想的新发展及其影响 1 新发展 理 是程朱理学的核心 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 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原则 即人类社会的等级秩序和社会道德规范也是天理在人间的具体表现 这就把儒家传统的 天人合一 思想 用 天人一理 的形式表达出来 天 的主体地位也被 理 取代了 2 影响 1 理学的形成 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 理学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并受到后世历代封建王朝的尊崇 以至逐步演变成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2 理学用 三纲五常 维系专制统治 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产生了消极影响 其消极观念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 3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 品德 讲求以理统情 自我节制 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又凸显人性的庄严 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 明清时期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1 特点 1 反传统 反教条 以异端自居的明朝进步思想家李贽 指责儒家经典并非 万世之至论 否定孔子是 天生圣人 他还提出男女平等和 万物皆生于两 的观点 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惊惧 2 反封建专制统治 清初黄宗羲揭露君主 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 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 3 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顾炎武提倡 众治 反对 独治 强调 经世致用 的实际学问 力图扭转明末以来不切实际的学风 当时其他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黄宗羲反对重农抑 商 提出 工商皆本 的主张 2 影响 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 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1 经世致用 思潮影响深远 其实事求是 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 而立足现实 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2 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他们的思想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 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3 对儒学的继承与批判 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 机 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 地得之而为 地 其 理 张之为三纲 其纪之为五常 诚意 正心 修身 治国 齐家 平天下 朱子文集 天理人欲 不容并立 天理存则人欲亡 人欲胜则天理灭 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 遏人欲存天理 朱熹问 人或有居孀贫穷无托者 可再嫁否 答曰 饿死事极小 失节事极大 二程遗书 材料二 今日格一件 明日格一件 积习既多 然后脱然 自有贯通处 二程遗书 一事不穷 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 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子语类 材料三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真理 发明本心 以求理 陆九渊知是心之本体 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 见兄自然知悌 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 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传习录 史料点拨 上述材料分别从万物本原和认识事物的方法两个角度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进行了比较 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程朱理学认为 理 是世界的本原 而把握 理 就要通过 格物致知 的方法 材料三反映陆王心学认为 心 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而其求理的方法是 发明本心 和 致良知 总的来说 程朱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 陆王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 材料一 前三代 吾无论矣 后三代汉 唐 宋是也 中 间千百余年 而独无是非者 岂其人无是非哉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 藏书 材料二 古者以天下为主 君为客 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 者 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 天下为客 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 为君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 黄宗羲 原君 材料三 顾炎武提出 人君之于天下 不能以独治也 应当 以天下之权 寄之天下之人 才能大治 还提出 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他反对道学空疏浮泛的学风 提倡走出门户 到实践中得真知 中国思想通史 史料点拨 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材料一反映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是非观为标准的思想 材料二反映了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 材料三反映了顾炎武的民主思想及 经世致用 的学术观念 真题实战 1 2011年广东文综 虎溪三笑 讲的是儒者陶渊明 道士陆修静 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 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 却在唐宋诗歌 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 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当时 a 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 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 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 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解析 选a 通过题干中心词 唐宋 儒者陶渊明 道士陆修静 僧人慧远 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儒道佛三教合一 b项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是在两汉之际 与题干时间不符 c项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与题意无关 d项绘画风格的写实更无法体现 2 2010年广东文综 人人自有定盘针 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 枝枝叶叶外头寻 这首诗反映了 a 孟子的 仁政 b 董仲舒的 独尊儒术 c 王阳明的 心学 d 顾炎武的 经世致用 解析 选c 由 万化根源总在心 可知 作者认为万物本源在于自己的心 属于陆王心学的观点 3 2010年浙江文综 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 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 支离 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 太简 下列各项中 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 点的是 a 格物致知b 发明本心c 知行合一d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解析 选b 抓住关键词 理学 支离 题干中所指的辩论指的是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 支离 不能使人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坚定信念 因此 他反对埋头书册 主张 发明本心 由此可见 这里的 甲方代表人物 指陆九渊 乙方代表人物 为朱熹 格物致知 是朱熹的思想 知行合一 是王守仁的思想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即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这是 二程 的思想 排除a c d三项 4 2011年天津文综 长期以来 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 世间惟下下人最多 的现实 强调 我为下下人说 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 a 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c 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b 倡导只为下下人说d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解析 选c 从题干材料看 儒学一直为少数士大夫垄断 李贽认为普通百姓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 一种思想学说要为大多数人服务 被大多数人所拥有 这既是对儒学被少数人垄断的批判 也是对儒学的发扬光大 5 2011年海南单科 明末清初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等 人提倡 经世致用 反对君主专制 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 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 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 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 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解析 选b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等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 但又继承儒家思想的民本等思想 所以b项符合题意 模拟演练 1 2011年广东肇庆二模文综 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 认为 此石即旧日之土 螺蚌即水中之物 下者却变而为高 柔 者却变而为刚 这体现了 a 三纲五常 c 格物致知 b 发明本心 d 经世致用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了朱熹的思想主张 a项 三纲五常 是西汉董仲舒的主张 b项是心学开创者陆九渊的思想 d项是明末清初黄宗羲等进步思想家的思想 格物致知 指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 道理 2 2011年广东茂名二模文综 儒家思想能够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 与它自身的不断改造和发展有密切关系 主要表现 在 孔子提出 仁 的思想 荀子主张礼法并施 董仲 朱熹提出 存天理 灭人 舒提出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欲 a b c d 解析 选d 儒家思想能够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 发生在西汉时期 而 两项发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故排除 两项都说明了儒家思想能与时俱进 不断改造自己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3 2011年广东茂名一模文综 李贽自称 异端 主要是 因为他 a 鞭挞理学的道德观念c 否定孔孟学说 b 否定儒家思想d 否定封建专制制度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李贽生活的年代 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得思想界呈现因循守旧 陈腐不化的习气 李贽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 与官方思想相左 故自称 异端 注意教材中李贽 否认孔孟学说的万世之至论 的表述 说明他并不完全否定孔孟学说 4 2011年广东潮州二模文综 李贽以 童心 或 真心 为标准 反对一切传统观念束缚 外在的教条 甚至包括无上权威的孔子在内 下列是关于李贽这种思想的解读 其中不正 确的是 a 与陆王心学有很大的相似之处b 实际上是一种突出个性解放的思想c 与儒学相对立的新式思想流派d 是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领域的体现 解析 选c 李贽的思想本质是儒家思想 不是与儒学相对立的思想流派 童心 真心 体现了唯心主义的特点 a项说法正确 反对一切传统观念束缚 外在的教条 甚至包括无上权威的孔子在内 表明李贽反传统 突出个性解放的思想特点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5 2011年江苏南京高三调研 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进步的思 想家 下列观点中属于他的是 a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b 天人之际 合而为一 c 天人一物 内外一理 d 天 人也 人即天也 天 物也 物即天也 解析 选d 王夫之是著名的唯物思想家 提出世界是物质的 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等思想 他的思想也具有朴素的辩证法 a项是道家老子的主张 b项是董仲舒的思想 北宋张载将其简化为 天人合一 大意是人与上天的意志合一 c项是朱熹的思想 大意为天的规律跟人世的规律是一回事 人世间的事情和自然间的事情同是一个 理 1 下图为2009年11月15日国家邮政局发行的 古代书院 二 特种邮票1套4枚 分别展现了湖南衡阳石鼓书院 江苏泰州安定书院 江西铅山鹅湖书院 海南儋州东坡书院的风貌 其中鹅湖书院因南宋理学大家朱熹与心学创始人陆九龄 陆九渊兄弟的 鹅湖之会 而享有盛名 下列关于古代书院及 宋明理学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 一般为著名学者私人创建或主持 宋代最为兴盛 b 书院重视学术交流和论辩 提倡独立研讨 课程也较灵活 允许各有侧重 发挥专长 而且师生关系比较融洽c 鹅湖之会 辩论的中心议题是 教人之法 朱熹强调 格物致知 陆氏兄弟主张 发明本心 d 程朱理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哲学 陆王心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 2 2011年11月山东沂源期中 据记载 江南某府的地方志中记录的节妇 丈夫死后不再嫁的寡妇 宋代有4人 明代有95人 在清代中叶则达到203人 为旌表节妇 各地纷纷建造贞节牌坊 下列各项中 与这一现象的形成相关度最高的是 a 女权意识的觉醒c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理学对全社会影响的深入d 战乱和社会动荡加剧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的影响 宋到明清 理学逐渐深入影响社会的各个方面 3 2011年山东沂源期中 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 如商的 威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