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邵武市第七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福建省邵武市第七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福建省邵武市第七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福建省邵武市第七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福建省邵武市第七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邵武七中2015-2016学年(上)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1“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2. 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3.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这种现象( )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已不完整4.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姬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义和团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维新变法 d辛亥革命5. 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 ) a九一八事变前后 b一二八事变以前 c西安事变前后 d八一三事变以后6. 20世纪20年代农会会员数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运动的状况。导致表1所示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省份农会会员数 时间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山东直隶河南1926年6月647,766814438,150412011532841342270,0001927年6月700,00081444,517,1402,502,600382,617284360245,500a南昌起义 b北伐战争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7. 毛泽东评价孙中山:“他全心全意地为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孙中山为国共“求同”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是( )a领导进行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b召开国民党一大,把共产党改造成了国民党c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d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迫使袁世凯下台8.“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井冈山时期 c延安时期 d过渡时期9.在经历了2008年令人兴奋的北京奥运会和2009年令人敬畏的国庆60年阅兵后,世博会完成了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三连胜”,北京和上海成为中华民族崛起的见证。以下对这两个城市表述正确的是( )a拥有悠久的人文历史,分别代表着南北不同的文化类型,都是我国著名的古都b20世纪30年代两地人民共同谱写了抗击外来侵略、维护民族权利的英雄赞歌c陈独秀和李大钊分别在两地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d20世纪80年代两个城市对外开放,扩大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自主权,利于增强国民经济的活力10. 从将法仅当作统治和控制社会的工具,提升到将法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和治国方略的高度,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和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转变。下列文献中明确提出这一理念的是( )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1980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d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1.在政治对话和论述中加入诗词,这是中国一个从政的传统。以下这些诗词恰如其分地描述了20世纪下半期某次会谈进展的情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次会谈是( )a1937年国共谈判 b1945年重庆谈判 c1949年北平和谈 d中英香港问题谈判12. “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这一表述指的是新中国的哪一外交方针(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3.无论在古代还是在后世,梭伦素有雅典“民主之父”之称。下列对他的改革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a颁布“解负令”,废除雅典的奴隶制度 b使各等级的公民有参选“四百人会议”的权利c设立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 d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14.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经常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材料说明雅典( )陪审法庭是雅典司法机关 法庭判决不是依靠证据而是仅凭情感法庭审判聘请律师已成惯例 法官审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a b c d15. 乔纳森斯科特也持类似观点,他说:“用17世纪的话来说,它是一次( ),因为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动荡后,它最终恢复并挽救了一息尚存的伊丽莎白时期的教会和国家制度。”( )a光荣革命 b工业革命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社会革命16.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在政治实践中率先体现这一主张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17. 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堀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人民急迫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18. 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描述了一种现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大的民族企业,不论是“美国的”、“德国的”还是“法国的”大企业,都难以生存。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a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合理平衡 b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都出现变化c跨国大企业的民族属性消失 d发达国家的资本开始扩张到全球范围19.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该条约的签订( )a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 b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c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20.宋史专家邓广铭说:“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的。”下列史实不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a商品经济发达,“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b宋代形成了以理学为代表的新儒学c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d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有划时代的发展21. 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过程中,清政府陨落了。但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清政府也不断地进行自我拯救,力求跟上工业文明的脚步。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禁政策的实施表明清政府自我拯救的决心 b洋务运动的开展说明清政府完成了自我拯救 c维新变法运动使自我拯救深入到制度的层面 d护国运动加速了清政府自我拯救的步伐22.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日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23. 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该时期最可能是( )年份农业()工业 轻工业(%)重工业(%)第一年26.632.141.3第二年27.234.338.5第三年28.836.734.5a19491951年 b19531955年c19581960年 d19791981年24.1953年,我国通过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下列对这两项政策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b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c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 d都是为了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25.三大改造以后,荣毅仁曾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互不信任,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而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以上材料反映出了:( )在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对私人资本采取了赎买政策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力地促进了“一五”计划的进展民族资本家基本愿意接受改造民族资本家通过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a b c d26. 17世纪初,一位在华的欧洲人说,“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美洲白银),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大西近海一国”指西班牙 “大西近海一国”指葡萄牙当时的欧洲发生了商业革命这种现象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a b c d27. 图8是“19552000年日本gdp增长率变化表”。下列关于图中圈出时段日本经济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a采取了“多市场,少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 b由于“泡沫经济”破灭,发展速度开始下降c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第二号经济大国 d日本开始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图828.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 d进行工业化建设29.美国独立后,经过两百多年的扩展,形成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广阔版图。在扩展有形边疆的同时,美国还在全世界进行着政治、经济、军事等无形边疆的扩展。从二战结束到50年代美国进行“无形边疆扩展”的经济行为是( )a.b. c.d. 30. 世界杯足球赛可谓全世界球迷的节日。1990年第十四届世界杯在意大利举办时,一个英国球迷去意大利为自己喜欢的球队助威。他可以( )持欧盟护照进入意大利在罗马街头观看比赛电视直播和苏联球迷交换纪念品收听北约轰炸南联盟的新闻a b c d二、非选择题(共3题,40分)31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材料二 我们既然有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政府形式,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立宪体制不愧为现代世界所产生的最稳定持久的政治结构。它经受了领土大扩张、对外战争、痛苦的内乱和国际关系的考验。 我将向国会要求对付危机的最后手段向紧急状况开战的广泛行政权力,如同确实遭受外敌入侵时应该授予我的大权。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首次就职演说材料三 南京临时政府临时约法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文本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5分)(2)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运用全球史观,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4分)(3)根据材料二、 你认为罗斯福所指的 “立宪体制”在罗斯福时期以及以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起了什么影响?(3分) (4)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我国不同时期的法制建设对政治民主化建设所产生的重要影响。(3分)32、材料一 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平王时候,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控。材料二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材料三“八十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己,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请回答下列问题:(1)阅读材料,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1819世纪的欧美各国、中国近代百年的变迁都属于社会转型期。请从经济、政治方面角度分析导致以上社会转型的共同因素(4分)(2)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为实现中国社会的转型,做出了不懈努力。其中在政治领域对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事件是什么?简要说明它在推动中国社会转型方面的意义。(5分)(3)有人认为:“社会转型期是黄金发展期,但也容易变成矛盾凸现期。”转型时期的“矛盾凸现”往往是由于社会财富分配不合理、社会贫富悬殊扩大所至。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机制是什么?请简要评价(6分)33(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于明代中叶完成地理大发现,开通了中欧直接贸易海路,中国制成品出口和贸易顺差迅猛增长,从英吉利海峡到东非沿岸,从美国切萨皮克海湾到墨西哥阿卡普尔科,出土文物和海底沉船中的中国瓷器、纺织品都在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中国古代手工业曾经有过的辉煌。由于中国手工制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方才逐渐削弱以至消失。 中国制造业的“金牌”成色不足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美国、英国、德国的制造业产值在世界上的比重变化趋势图。材料三 中国各年进口、出口商品分类比重()进口出口机器及大工具原料及建筑用品消费品原料直接消费资料合计农产品矿产品手工制品机器制品合计18930.67.813.078.610015.6-81.82.610019101.516.117.065.410039.10.741.418.810019203.225.316.954.610036.43.739.420.510019303.723.217.355.810045.14.630.619.7100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材料四 1998年中国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到88.8%,出口额达1615.7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35.7倍,其中机电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36.2%,连续4年超过纺织品,成为中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2008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8229.3亿美元,增长17.3%,占当年我国出口总值的57.6%。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增长13.9%;机械及设备出口增长17.5%。高新技术产品(与机电产品分类有交叉)增长13.1%。数据中国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图示中代表中国和英国的分别是那一条?(2分)代表中国和英国的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93-1910年间中国进口的生产资料比重和出口的机器制品比重都有一定的增长反映了中国经济领域的怎样情况?(1分)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3)根据材料三、四,说明中国主要出口商品发生了哪些变化?(1分)邵武七中2015-2016学年(上)期中考试高三历史答题卷一、选择题:2*30=60题号1234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