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后代世系表.doc_第1页
杨家将后代世系表.doc_第2页
杨家将后代世系表.doc_第3页
杨家将后代世系表.doc_第4页
杨家将后代世系表.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杨家将世系资料新考近日作者翻看了五代史全书、宋史、北宋武将群体与相关问题研究和太原史话及南唐史、杨氏.命脉回朔等书,对当前流传的几个不同版本的杨家将世系表做了分析,得出初步结论,现发表如下。杨家将西杨家将忠勇悲壮,可歌可泣,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被世代传颂,广泛人间,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杨家将的世系,特别是上系没有写在史料中记载,有以下几个原因:一、佘太君为了保护杨家后人不被昏君和奸臣继续陷害,匿藏了族谱,只保留了杨六郎一支族谱,其他兄弟的后代分散全国各地。二、上系属于“扶凤堂”,而这支的隋炀帝名声不佳,历传荒延无比,因为不光彩而匿藏不写。三、杨业是大宋忠臣,而其父杨衮原侍后周,号霍山君主,周威卒,杨衮携三子杨杰安、杰康、继业三兄弟归北汉,杨业留守太原,杨衮带杰安、杰康二兄弟守雁门关驻代县。北汉遭宋攻打不能不顾及代州,代州及杨衮被辽接管,父子二人各侍一主,而且还是敌对双方,无法公开传其上系。四、杨家将的忠勇事迹,是在元明期间广泛流传民间,其中涉及到广大民众对宋朝腐败高涨的不满情绪,而宋朝执政者“崇文抑武”,担心第二次“陈桥兵变”,使很多文人名流千古,而爱国武将都受到了沉重打击,所以史书中对杨家将的记载很少。五、宋朝时,由于奸臣作道,阻止对爱国武将杨业家族的宣传,当时的名人包括欧阳修等人并不了解杨家将的真实情况,只是根据他人言传写就一些片断和记录,其真实性存在很大变数,不能做为唯一依据。六,杨家将族谱是根据上系老人言传口授,内容确有不实之处,但关于自己的父亲是谁,应该是没有疑问的。七、代县杨氏族谱中记载:杨业父杨衮,祖父杨攽“拜平奇枢密使”有误,有挂靠名人之谦。根据代县杨氏族谱记载:“杨攽(ban)杨业的祖父杨攽,五代时人,北汉皇帝刘知元好友,仕刘隐帝,不务诗书。尝曰:“仓廪实,甲兵盛,国家之急务也。”拜平奇枢密使。虽与史宏障、王奇共执国策,心性公忠,门无私谒。其子杨衮恨郭威之嗣。雪君父之耻,乃事北汉刘崇为政事令。如契丹求救,自将万骑从刘崇入晋阳,击周昭义节度使李筠,筠败退。后又于周阵于高平,衮操节予张元徵,曰:“量敌而后进。”元徵违制循败。衮保全师,败樊爱能。后取辽池之地,进爵为霍山郡王。衮生杰安、杰康、继业。杰安、杰康平靖,共趋父难,卒于阵。八、杨攽(ban) 和杨邠(bin)不是同一人,北汉枢密使是杨邠(bin),而非杨攽(ban)。据五代史全书中“太祖本记”记载:汉高祖刘知远(895年生,944年封太原王,947年登基,948年去世,享年54岁),曾祖母虢国夫人杨氏,太原人,杨邠权重,李涛不平,上书请调邠出京,邠求见太后哭诉,李涛遭遗。乾佑三年(950年)十一月十三日,隐帝诛杀枢密使杨邠,同时遇害的还有其子,比部员外郎杨廷侃、右卫将军杨廷伟、左赞善大夫杨廷倚,夷灭九族。经查,杨业的祖父实为杨攽,弟弟杨毓(yu)武,另一弟弟牧南到贵州。九、杨攽(ban)和杨毓武的父亲杨规,叔父是杨端(唐骑都尉),而代县杨氏族谱中将杨端写为杨业曾祖父有误,实有挂靠名人之谦。十、山西杨家将世居太原市阳曲鸿安柳村十字街(太原市2008年考古十大发现:太原市十字街,原属阳曲县),上系廷续表如下:一世、杨飚,生于730年,生子:杨春,二世、杨春,字弘礼(区别于越公房杨弘礼),生于750年,始居太原市阳曲鸿安柳村,授兵部侍郎,生子:景山。三世、杨景山,谱名启元,唐宪宗元和二年(807)登进士,国子监司。赴会稽(浙江绍兴)任职,生二子,长子表磁留太原,次子表滋随父到浙江。四世、杨表磁,居阳曲,无官位,为本地富户,生子杨规。五世、杨规,熟读诗书,累赠少师(教师),迁河中宝典(今山西万荣)。生子杨攽、杨毓(yu)武。六世、杨攽,其老姑为刘知元曾祖母。生子杨衮、杨损(区别于新昌房杨损)。七世、杨衮,初仕周,霍山君主,亦称霍山王。周威卒(953),衮仕北汉刘崇(刘知远弟),北汉刘崇派杨衮向契丹借兵以攻周,契丹派兵万余归杨衮指挥攻周,三月军于高平,各立三阵,刘崇以张元徽军其东;杨衮领契丹兵其西;刘崇自居中。衮望周师,谓刘崇曰:“劲敌也,未可轻进。”刘崇不听而出师大败,张元徽战死。衮以周兵强不敢救,即率军而退,北屯代州(今山西省代县)。968年七月,北汉刘均病故,宋军乘机攻打北汉晋阳城,北汉不能顾及北方领土代州,代州驻军杨衮被辽国接管,969年,宋兵二次攻晋阳城,守将杨业挂帅,杨衮求辽国派兵援助,成功抵抗宋军,杨衮时年60余岁,亡于当年。杨衮生三子:杰安、杰康、继业。十一、宗亲网友杨家荣的观点:看了杨家将文化研究一书的文章,其中谈到宋史只记录了杨业、杨六郎、杨文广三人,无杨宗保,延昭传附在其父杨业传下。文广传,附在杨延昭之后。其传甚简略,全文仅255字,传云:“文广,字仲容,以班行讨贼张海有功,授殿直。”此事发生于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癸未八月辛酉。庆历四年至五年,文广在范仲淹麾下听差,即“范仲淹宣抚陕西,与语,奇之,置麾下”。文广治军开始,在皇祐四年(1052年)四月。传云:“从狄青南征,知德顺军,为广西钤辖,知宜、邕二州。累迁左藏库,带御器械。”“广源州蛮侬智高反,袭陷横山寨。五月乙巳朔,陷邕州(今广西南宁),自称仁惠皇帝,改元启历,引兵沿江东下,遂连陷横、贵、龚、藤、梧、封、康、端八州,围广州。七月壬戌,智高引后去广州,九月庚辰,智高陷昭州。庚午,命枢密副使狄青宣抚荆湖路,提举广南经制节盗事。杨文广的主要军绩当在宋英宗治平年间(10641067年)及其以后。英宗曰:“文广名将后,且有功”。熙宁七年(1074年)三月,“辽人争代州地界,文广献阵图,并取幽燕策,未报而卒(熙宁七年,十一月丁酉),赠同州观察使。综上所述,老令公杨业投宋公元年,杨文广卒于公元年,跨度为年。从感觉上看,老令公投宋时,杨六郎应已成年或接近成年,根据古时中国人结婚习惯早婚,六郎成婚时间应在老令公投宋后不久(应该不会超过年。年减去年,应是,而杨文广卒时似不是岁左右的人。这中间似应该还有一代人。所以,我之愚见,宗字辈应是有的,杨宗保(宝)应有其人。我们根据现有资料查核了杨家将的生与死日期,发现其中一些要点和杨家荣宗亲的一致。杨业,生于932年,卒于986年,终年55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