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doc_第1页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doc_第2页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doc_第3页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doc_第4页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在新课程改革下,不仅要改变教育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及和谐的氛围下学习知识,促进自身发展。现代教学论也公认: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情感这条主线在小学教学中尤其重要。我们知道小学生小则几岁,大则十几岁,他们正处于渴望关爱、渴望呵护、渴望亲情的年龄阶段。俗话说:感心者莫先乎情,只有通过情感沟通,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温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内心世界变得活泼、开朗。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有了迫切的需要,有了良好的动机,有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强烈的情感,他们对学习才有积极性、创造性,他们的身心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改善他们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学生内在的情感因素,才是促使其乐学、好学、勤学、创造性的学的动力。下面,就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谈一些看法。 一、课堂教学要注重情感转移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爱的理解是师生双方价值升华的一个因素。要达到爱的理解,必须要求教育双方情感互动转移,以实现人文价值升华。 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情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对工作的爱, 对学生的爱, 这种炽热的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会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反馈, 继而可使学生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因此, 教师要热爱学生, 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品德修养, 要用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打动学生, 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强烈共鸣, 达到以情激情之目的。课堂上师生之间不仅要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 更应有情感方面的互动。这种互动必然是双向的, 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 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体会他们的切身感受; 要尊重学生, 热爱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带着学生共同走进知识领域。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 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 及时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 情感转移即是“感人之所感”并能“知人之所感”,是既能分享他人情感,对他人的处境感同身受,又能客观地理解、分析他人的情感。例如:许多有经验的教师上课时常出现师生开怀大笑而又秩序井然的气氛,这都得益于教学中的风趣与幽默。如在讲“鸡兔同笼”问题,有头45 个,足116 只,问鸡兔各几只时,学生心算、笔算后仍面露难色,这时教师下令,全体兔子起立,提起前面的两足,学生开怀大笑,之后,老师说,现在兔子和鸡的足数一样了,上面45 个头,下面多少只足呢,学生答:452 = 90 只,少了多少足?“26 。”这时学生欢快地叫起来,有26 2 = 13 只兔子,32只鸡。二、课堂教学要注意情感的传递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教师良好的情绪、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的开端。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的情绪也会随之高涨,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教与学才能形成和谐的共鸣,建立师生同步的情感场,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兴趣,诱发学生情感的孕育。生动活泼的课堂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针对儿童的特点,可采用游戏、讲故事、拉火车等形式的教学,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教学“数一数”时,为了让学生观察、分辨并认识1-10各数表示的意思,教材创设了一幅“美丽的校园”这一情境,我再根据教材延伸到生活中,让小朋友们观察我们的校园里有些什么,这些物体的数量是几,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感到数学不是枯燥的,又让他们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又如在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时,要求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分别在红、黄两个学具盒内抓一把学具片,猜猜同桌抓了几个学具片,再将自己抓的学具片告诉同桌,比比,谁抓的多。提问:你有办法知道谁的多,多多少吗?这时候学生就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并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教师只有在自身形成良好情感的影响下,投注学生以新朋友间的友爱、温暖,才会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处处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安全感”,进而能更好地促进他们对其环境、学习任务产生感情和兴趣。三、激活数学课堂的情感因素教学是教育的中心环节,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力求认识的倾向,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就不用别人催促,会主动自觉地进行。学生有了对学习的兴趣,才能主动地学习、思考,才能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以良好的心境和情绪体验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要根据数学知识的特点,设疑激趣,用数学知识的思维美、结构美诱发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稳定地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激发学生兴趣带来了契机。学生普遍反映,同一节课,采用多媒体与不采用多媒体,学习兴趣相差很大。因此,用好信息手段成了情感教育的新的措施。第二,要增加数学内容的情感色彩。在数学学科中,有许多教学内容毫无情感色彩,既枯燥又抽象,从情感教育的角度看,教师应尽可能赋予它某些情感色彩,让学生在接受这些科学性很强的教学内容时,也会感受到某些情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简便计算1346199和732399”可谓毫无情感因素,但在教学中,一位教师进行了巧妙的设计:明天是妈妈的生日,爸爸有732。00元,要给妈妈买一件礼物(投影仪打出部分商品的价格表:戒指 399.00元、皮鞋199.00元、项链1999.00元),如果让你来扮演爸爸,你能办好这件事吗?接着让学生分小组模拟超市购物,让学生口述购物时如何付款,如何找钱,并将过程列出算式。一位顾客说:“我原有732元,买一枚戒指要399元,付给营业员400元,找回1元,还有333元,算式是73239973240013321333。”一位营业员说:“我原有1346元,卖一双皮鞋199元,顾客付给我200元,我找回1元。算式是1346199134620011545。” 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到了数学知识,一方面感受到数学的无限乐趣,另一方面较好地渗透了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的情感教育,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第三,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我国著名数学徐利治教授曾这样阐述数学美,他说:“作为科学原理的数学,具有一般语言学与艺术所共有的美的特点,即数学在其内容结构和方法上也都具有自身的某种美,即所谓数学美。数学美的含义是丰富的,如数学概念的简单性、统一性,结构系统的协调性、对称性,数学命题和数学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还有数学中的奇异性等都是数学美的具体内容。”爱美是人的天性,而小学生尤其突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通过精辟的分析,形象的演示讲解、巧妙的启发、严密的推理、生动的语言(如七巧板拼图形,积木拼摆物体,教具、学具的直观演示)、精心的板书等,不断地向学生揭示数学中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熏陶,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第四,让学生在快乐的评价中更自信地成长。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过去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全面,只重视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把握程度,不重视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通过教师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学生始终是评价的主体,我们要改变学生是被评价的客体,老师是评价者,家长一般是观望者的评价状况。如,在学生学习了几种基本的平面图形后,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学过的图形拼出一幅自己喜欢的图案,然后让学生各自介绍自己的创作意图,并把作品贴在黑板上展览。这样,能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建立自信,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以后的学习活动中去。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还采用了“可爱的我”、“小伙伴眼中的我”等各种形式,从不同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的信息。这样的评价,使学生自己、家长、教师都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使学生更有自信地成长。四、情感教育的课外延伸。情感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四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一个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再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数学知识、情感教育共同发展的目的。总之,要想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就必须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无论是一个巧妙的比喻,还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一个恰当的幽默,都能震撼学生的心灵, 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和求知欲, 从而更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