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意象派诗歌对儿童的影响何大军 作者简介 何大军(1970-),男,黑龙江人,东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英语教学 (东北农业大学 , 黑龙江 哈尔滨150030 ) 摘 要 意象派诗歌文体简明,格律自由,比较符合儿童的欣赏口味。意象派诗歌通常围绕一个或数个意象展开,有利于儿童想象力的培养。描述性的、比喻性的、象征性的意象派诗歌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阅读,提高了儿童的鉴赏能力。关键词 意象派诗歌;意象;想象力意象派诗歌能够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培养想象力和提高鉴赏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意象派诗歌文体简明,格律自由,比较符合儿童的欣赏口味;意象派诗歌通常围绕一个或数个意象展开,有利于儿童想象力的培养;不同种类意象派诗歌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阅读,提高了儿童的鉴赏能力。一、意象派诗歌直接简洁,符合儿童的欣赏口味1921年意象主义大师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等人发表了意象派诗歌三原则:(1)直接描绘主观的或客观的“事物”;(2)决不使用无助于表达的任何词语;(3)关于节奏,依附于音乐性词语的顺序,而不是依照节拍的顺序进行写作。第一条旨在反对传统诗歌的道德训诫和浮夸之风,反对任何的解释和说明,主张用鲜明的意象表达诗人的感受与体验。这种直接的表达方式很容易被心智尚未成熟的儿童们接受。第二条主张言简意赅,剔除与意象无关的多余成分。如此意象派诗歌多短小精悍,便于儿童记忆和理解。第三条说明,在韵律上,诗歌创作要突破传统格律五步抑扬格的限制,追求一种更为灵活的自由体;诗的音乐美在于句中字与字之间的错落起伏,而不是行与行之间的重复押韵。这种格律更符合现代儿童的欣赏口味。孩子们在课外阅读时大多不会选择格律严谨的诗歌。二、意象派诗歌易于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意象派诗歌通过“意象”-即客观的具体事物的排列,重叠或穿插,收到相互映衬的效果,使内心外现,抽象变具体。读者所面对的, 只是一个或数个客观意象,而面对其中的象征意义,不同的读者则难免有不同的理解和联想,这便要求读者在阅读中充分调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尽可能设身处地地去体会诗中的意境与情感,然后再将这些感性的体验归结为理性的认识。对于儿童读者,意象就是一系列词语在他们头脑中形成的图画。意象作用于他们的感官,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在头脑中创造出具体生动的世界。三、意象派诗歌适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儿童阅读,提高了儿童的鉴赏能力意象派诗歌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阅读。无论是描述性的、比喻性的还是象征性的意象派诗歌中都有很多作品值得儿童欣赏,提高了他们的鉴赏能力。描述性的意象诗适合年龄较小,思维能力尚浅的小孩子阅读;而比喻性的或象征性意象诗则适合具有一定抽象思维能力的儿童欣赏。代表人物包括威廉卡洛斯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托马斯欧内斯特休姆(Thomas Ernest Hulme)、戴赫劳伦斯(D.H. Lawrence)和埃兹拉庞德。代表作品有威廉斯的红色手推车和春天及一切、休姆的秋、劳伦斯的蝙蝠、庞德的在巴黎的地铁上等。威廉斯的早期作品就展现了描述性意象诗歌的特点。他在红色手推车(Red Wheelbarrow) 中是这样描绘客观世界的:So much depends upon a red wheel barrowglazed with rainwaterbeside the whitechickens整首诗由一个单句组成,材料和事实已经降低到最朴素最平实的地步。威廉斯以他对生活的忠实态度闻名。他认为诗歌源于日常生活,是凡人口中的语言。诗歌不会来自空想,诗中的物体和生命应该是简单的和纯洁的。威廉斯认为所有的艺术都源于生活,想象必须植根于现实社会;诗人的职责就是将生命、灵魂和生命之歌在诗中重现。如此他的诗歌适合那些只能用简单语言,对外部世界充满兴趣的小孩子们去读。比如“红色手推车” 、“雨” 、“白色的小鸡”等不同的事物可以在儿童的脑海中形成一幅幅的画面。如此,一个简单而可爱的世界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出现了。威廉斯的春天与一切(Spring and All)也阐释了这一点。By the road to the contagious hospitalUnder the surge of the blueMottled clouds driven from the Northeast-a cold wind .Beyond, theWaste of broad, muddy fieldsBrown with dried weeds, standing and fallenPatches of standing waterThe scattering of all trees在这首诗中,诗人用不同的画面描绘了春的场景,有“传染病医院”、“斑驳的云彩”、“冷风掠过的田野”、“泥泞的土地”、“一片片小水洼”和“分散的树木”。这些大自然中的平常景物看起来毫无联系,但放在一起就是一个生动地春天。孩子们的脑中能轻而易举地出现一个真实有趣的世界。和威廉斯相比,休姆和劳伦斯在创建意象时或多或少的掺杂了个人情感。他们往往通过比喻的方法向读者传达自身对客观世界的独特感受。这些诗更适合那些已经有了一些语言基础,具有一定抽象思维能力的儿童阅读。让我们首先赏析一下休姆的秋(Autumn):A touch of cold in the Autumn nightI walked abroad,And saw the ruddy moon lean over a hedge,Like a red-faced farmerI did not stop to speak, but nodded,And round about were the wistful starsWith white faces like town children.这里描绘了两幅画面:低悬的满月被喻成红脸膛的农夫,星星就像镇上孩子们白皙的脸庞。对于儿童来讲,这种独特的视角与他们平时看世界的方式完全不同,他们需要调动自己的主观思维,通过联想才能理解诗人描述的新奇世界。下一个例子是D.H.劳伦斯的蝙蝠(Bat),诗人将它在傍晚时看到的蝙蝠的场景描绘成一副副幅新奇的画面,包括“划破天际的锯齿形翅膀”、“扑向光明的黑色手套”、“一把把雨伞”以及“一块破布”。儿童们必须学会从看起来不可思议角度的去理解同一事物,如此他们的想象力又达到了一个新境界。修姆和克莱尔的诗都是通过新奇的角度去描绘自然,孩子们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才能将本体和喻体联系起来,他们的眼界和思维也因此拓宽了。另一个比喻性的代表作是庞德的在巴黎地铁站上(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全诗虽然只有两行,但理解起来较难,是检验一个孩子思想是否成熟,是否真正理解成人世界的标志。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本诗的最大特点是使用了 “意象迭加”(superposition)手法,即将比喻与所修饰的意象直接连在一起,中间省去联接词,达到在一刹那时间里呈现理智和情感复合的艺术效果。诗的上下两行,分别呈现了两组互相对应的意象。一是地铁车站的人群中,幽灵般显现的面孔。这是诗人看到的一幅直观画面:熙熙攘攘、人流涌动的地铁车站,在人流中突然闪现出几张妩媚的面孔。二是阴暗的树枝上面的几片花瓣。这组意象是由现实的刹那感觉所引起的相似联想。这两行诗句之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比喻关系,而是两组意象之间的相互叠加的关系。庞德用阴湿的树枝比喻潮湿幽暗的地铁,用鲜艳的花瓣形容美丽的脸孔,两重意象在诗人的心中交替闪现,形成了诗歌画面上的意象叠加。那么这两重复合意象在画面叠加后,读者能想到什么呢?或许是美在瞬间消逝后的失落感;或许是身在喧嚣浮躁的城市中对田园和大自然的一种向往;或许是在单调拥挤的快节奏生活中对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的渴望。这首诗虽然短小精悍,但意象与抽象的内涵反差很大,因而适合具有一定的生命体验,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儿童阅读。最难理解的是象征性的意象派诗歌。代表作品是剑与镰刀(The Sword and the Sickle),由十九世纪开创意象诗先河的诗人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创作的。The sword sung on the barren heath,The sickle in the fruitful field:The sword he sung a song of death,But could not make the sickle yield这首诗为儿童提供了一些常见的象征含义:“剑”代表战争和冲突;“镰刀”象征生命力和成长。尽管战争蹂躏着生命,但生命无疑是最终的胜利者。掌握这些象征含义需要一定的时间。只有那些年龄较大,有一定文化积累的儿童才能真正理解象征性的意象诗。综上所述,描述性的意象诗是直写其事,是对外界事物的图解,比较适合那些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小孩子们阅读,他们的鉴赏能力在认知世界的同时也随之曾强了。比喻性的意象诗通过不同的方式将作者的感情比做它物,或明喻,或暗喻,把自己的情思直接喻为人或物,使之具有人或物的特征,从而使读者的联想一下子清晰起来,明朗起来,生动起来,给读者以无比鲜明的感受。但如何理解本体与喻体之间的联系对于儿童来说是个问题,只有心智较为成熟,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儿童才能真正理解作者通过比喻表达的真实情感。象征性的意象诗,可以表达意义,但这个意义不是意象的直接意义,而是人意识中或潜意识中的心理活动。如果说比喻性的意象诗是通过喻体通俗、直观、形象地表达本体,那么象征式的意象诗则不便直接通过本体来表达作者的意图,只好通过象征这种曲折隐晦的方式,只求神似,不求形似,形似时则蜕变为比喻。这样看来,象征性的意象诗不但要求儿童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而且还要求他们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了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象征含义。无论是比喻性的还是象征性的意象诗都适合年龄较大,理解能力较强的儿童阅读,他们的想象力因此得以培养,鉴赏能力也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为以后成人阶段的文学欣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 James Reeves. The Poets World An Anthology of English Poetry M. Melbourne: William Heinemann Ltd, 1961,p.2 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p.158-164.3 Chris Baldick. 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 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p.122.4 Dominic Head. The Cambridge Guide to Literature in English M.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p.1205.5 曾飒. 论“意象迭加”在庞德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运用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3),p.102-105.A Brief Talk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Imagist Poem on ChildrenHe Dajun(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30) Abstract The imagist poem is concise in style, free in rhythm and fit for childrens appreciative taste. The imagist poem which is usually depicted around one or several images is in favor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imagination .Descriptiv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