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中国近代文明的进一步深化三民主义与新文化运动课标 1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2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需要了解的问题1 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两大思潮实业救国民主共和2 了解两大报纸 民报 与 新民丛报 3 同盟会十六字方针对应的三民主义4 了解记忆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的区别5 三民主义思想指导下的辛亥革命新三民主义思想指导下的国民大革命 第一次国共合作 6 理解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释疑 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比较 反对民族压迫 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国民政府 国民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 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 实行 耕者有其田 的政策 释疑2 解读中山装 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 礼义廉耻 五粒纽扣 区别于西方的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 行政 立法 司法 考试 监察 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 衣领定为翻领封闭式 显示严谨治国的理念 释疑3 试比较维新派 立宪派 革命派的异同 维新派 革命派 立宪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出现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 它们之间既有联系 有相同之处 又有区别 一 这几个派别的联系 1 维新派和立宪派 在历史渊源上二者是相通的 立宪派是维新派的延续和发展 大部分立宪派人士是由维新派演变而来的 他们都属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 与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具有更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都主张继续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但许改变政权的组织形式 通过改良的方式 取消君主专制 实行君主立宪制 2 立宪派和革命派 立宪派的活动客观上配合了革命派 如 20世纪初立宪派掀起的收回利权的运动 特别是四川的保路运动打击了清王朝 客观上支持并配合了革命派的活动 在事实上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并为武昌起义的成功创造了条件 在清政府的 预备立宪 骗局暴露后 立宪派内部发生分化 一部分立宪党人看清了清王朝的真实面目 放弃了立宪主张 倾向革命 走上了与清政府直接对抗的道路 二 三者的相同之处 1 阶级属性 都是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而产生的 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反对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2 政治倾向 都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主张挽救民族危亡 建立资产阶级的统治 发展资本主义 3 利用的思想武器 都取法于西方 都吸取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学习和传播了西方的思想文化 4 对人民群众的态度 都不敢或不愿发动人民群众 其政治活动都缺乏群众基础 5 影响 三者的政治活动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6 局限 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三者都具有两面性 革命性和软弱性 1 所属阶层 维新派和立宪派属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 革命派属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中下层 2 政治理想 维新派和立宪派主张借鉴日俄的经验 保留清政府 实行君主立宪制 而革命派则主张借鉴法美的经验 要求推翻清政府 实现民主共和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 政治活动的方式 维新派和立宪派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 来实现政治目的 而革命派则坚持用暴力革命的方式 通过武装起义来达到目的 4 土地政策 维新派和立宪派反对土地制度的变革 主张继续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 而革命派则要求平均地权 实行资产阶级土地国有制 三 三者的不同之处 中国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文化在中国人的心理上造成一种华夷观念 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拒的矛盾心态 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 资本主义经济尚未发展壮大 占主导地位的仍是封建自然经济 因而 新思想缺乏社会基础 清朝统治者的闭关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 使民众思想保守 愚昧无知 从而造成新思想缺乏群众基础 封建顽固势力坚守纲常名教 士大夫阶层思想保守 很大一部分官僚仇视一切外洋事务 抵制新思想 这是新思想传播的直接阻力 释疑4 为什么每次西学东渐都会遇到强大的阻力 郑观应在谈到当时的社会风气时说 今之自命正人者 动以不谈洋务为高 见有讲求西学者 则斥之曰名教罪人 士林败类 下列选项不能为此话提供依据的是A 驻英公使郭嵩焘在日记中承认西方文明有超过中国的地方 日记被奉旨毁版B 为 徐图自强 而创办的天文算学馆第一次招生时 正途投考者寥寥 C 据 东西学书录 统计 到1899年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共出书126种D 曾国藩之子曾纪泽因奔父丧 乘坐了外国的小轮船 几乎被顽固派开除省籍 C 有人评价百日维新 规模太广 志气太锐 包揽太多 同志太孤 举行太大 直接导致维新派 同志太孤 的措施有 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 精简机构 裁汰冗员 改革科举制度 废除八股 选派学生到国外留学A B C D 从1872年到1875年 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 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 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 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 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 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 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B 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C 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D 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B B 有学者指出 一部中国近代史 便是一部中国文明转型史 而这个转型运动是有其明显的 阶段性 的 甲午战争 便是一极重要的阶段 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阶段的开始 那便是由 四化 进入 五化 没有 五化 则 四化 往往是徒劳 这里多出的 一化 是指A 工业化B 科技现代化C 政治民主化D 国防现代化1879年该馆注册的在籍学生计163人 其中38人专攻英语 25人攻法语 15人攻俄语 1O人攻德语 33人攻算学 6人攻天文 7人攻格致 9人攻万国公法 即国际法 12人攻化学 8人攻生理学 该 馆 最有可能是A 京师同文馆B 万木草堂C 京师大学堂D 国子监 C A 近现代历史上的中日关系一波三折 曲折复杂 下列有关两国关系的史实 不正确的是A 甲午战争和 马关条约 签订后 远东国际局势巨变B 戊戌变法是对日本的全面学习 只不过它没有成功C 抗战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开启了中日关系的新篇章 齐如山回忆录 中载 大家以为学了洋文 便是降了外国 招学生太费事 于是由八旗官学中挑选 虽然是奉官调学生 但有人情可托的学生谁也不会去 所挑选者 大多数都是没有人情 或笨而不用功的学生 这些学生入同文馆之后 许多人便同他们断绝了亲戚关系 材料说明京师同文馆招生困难的根本原因是A 洋文学科的增设B 顽固势力的反对C 社会观念的落后D 大家子弟的谨慎 B C 需要掌握的东西 1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内容 影响 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2 几个时间要记忆 1915年新文化运动发生1912年民国建立1917年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3 了解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期间发生的历史事件4 了解马克思主义是在新文化运动中众多思想流派的一种5 新文化运动后期发生分化 问题与主义之争 6 了解1917年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919年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三件事情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之间的关系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青年杂志 创刊 释疑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释疑 结合所学知识 思考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内容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北洋军阀专制 激起了普通民众的爱国意识 后期又开始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无产阶级文化 为五四运动向纵深发展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提供了思想基础 甚至是阶级基础 兴起 新文化运动以北大为活动基地 五四爱国运动的先锋正是北大的学生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等也是五四爱国运动的骨干 纲目 释疑 全面认识新文化运动 1 新文化运动是在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 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由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 其直接目的是反对袁世凯的尊孔复古逆流和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它以 民主 和 科学 为口号 以白话文为主要形式 对封建伦理道德发动了猛烈攻击 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的强烈愿望 所以说初期的新文化运动实质仍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 2 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把斗争锋芒指向儒家学说是因为 儒家学说被历代儒学家不断发展 其基本内容就是维护封建专制 袁世凯的尊孔复古 本身就是为了政治上复辟封建帝制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对文化专制发起的猛烈抨击 其焦点就是批判三纲五常 反对尊孔复古 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建立起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3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的作用 同时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拯救国家 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释疑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时间 主要人物 思想武器 主要内容 评价 戊戌变法时期 资产阶级维新派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 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但是没有触及封建政体的经济基础 封建土地所有制 辛亥革命时期 资产阶级革命派 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 自由平等学说 要不要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度 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但缺乏对封建文化的彻底抵制 新文化运动时期 资产阶级 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 民主科学 四提倡四反对 使人们的思想获得空前解放 为五四运动爆发做宣传 但对中西方文化存在偏见 据学者研究 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 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129种之多 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只有12种 但是之后的十几年中 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有16种 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达到了958种 其中多数为政治 法律类书籍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必须进口日本图书B 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政治舆论C 日本的文化交流政策由开放转向封闭D 中国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日本学习西方 D 1869年 教会新报 的一篇文章写道 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 虽经此例 似不成规矩 男归男医 女归女医 岂不至善也 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 虽已开放 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B 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 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D 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1920年 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 规定从当年秋季起 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 改用白话国语 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A 取得了重大突破B 被全社会所认同C 推动了政治改革D 取得了彻底成功 A A 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对当时中国国内的 立宪 专制 之争产生了很大影响 立宪派和主张君主专制的人对战争结局抱有不同期望 立宪派普遍希望 A 日败俄胜B 日俄俱败C 日胜俄败D 日俄休战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 25年来 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 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新时代 一是 时务报 一是 民报 一是 新青年 胡适所说的 三个时代 是A 辛亥革命 护法运动 新文化运动B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护国运动C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D 戊戌变法 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 C C 在历史学习中 我们经常会碰到 历史现象 与 历史结论 的区别问题 历史结论 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 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A 1942年中国远征军人缅作战B 一战后张謇南通大生纱厂逐渐走向衰落C 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自动对接D 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湖南农村某地春联 和为贵 三民主义指导革命 斗则胜 一切权力收归农会 此春联出现的时间最可能是在A 19世纪末B 20世纪20年代C 20世纪50年代D 20世纪40年代 D B 在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育婴师大赛中级技能模拟试题
- 2025年咖啡师职业技能测试卷:咖啡师行业竞赛与技能展示试题
- 2025年室内设计师职业资格考试试题:现代家居设计理念与案例分析
- 2025年人工智能工程师专业知识考核试卷:人工智能在情感计算领域的探索试题
- 2025年征信考试题库:征信法规与征信业务合规试题
- 家禽养殖技能培训考试题库
- 2025保健品代理协议合同范本
- 2025项目管理服务费合同
- 电子电气系统可靠性-洞察及研究
- 2025年统计学专业期末考试:统计数据可视化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试题
- 徽商银行贷款合同协议
- 2025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二模英语试卷(含答案和音频)
- 大局观和全局意识培训
- 物业秩序维护内部管理作业规程
- 病历质控培训课件
- 矿山机械伤害安全培训
- 耳鼻咽喉应用解剖生理课件
- 建筑工程后续服务承诺与质量保障措施
- 《赋能:打造应对不确定性的敏捷团队》书摘1
-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 《艺术疗愈的现代发展研究进展综述论文》3500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