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分类.ppt_第1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分类.ppt_第2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分类.ppt_第3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分类.ppt_第4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分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 史部文献 梁启超 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于各种学问中 惟史学为最发达 史学在世界各国中 惟中国为最发达 左史记言 右史记事 周代 中央设 太史 一职 掌管天文历法和为国君记言记事 许慎 说文解字 史 记事者也 史 字最初是指史官 君举必书 直书其事 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 大史书曰 崔杼弑其君 崔子杀之 其弟嗣书而死者 二人 其弟又书 乃舍之 南史氏闻大史尽死 执简以往 闻既书矣 乃还 三国志 孙 皓欲为父和作纪 韦 曜 昭 执以和不登帝位 宜名为传 渐见责怒 皓每飨宴 无不竟日 坐席无能否率以七升为限 虽不悉入口 皆浇灌取尽 曜素饮酒不过二升 初见礼异时 常为裁减 或密赐茶荈以当酒 至於宠衰 皓以为不承用诏命 意不忠尽 遂积前后嫌忿 收曜付狱 唐太宗 贞观政要 直谏 隋通事舍人郑仁基女年十六七 容色绝姝 当时莫及 唐太宗将其纳入后宫 聘为充华 诏书已出 策使未发 魏征闻其已许嫁陆氏 乃进谏劝阻 君举必书 所愿特留神虑 宋太祖 汝怀齿 欲讼我耶 大臣 臣不能讼陛下 自当有史官书之 赵匡胤 唐朝宰相韦安石 世人不知史官权重宰相 宰相但能制生人 史官兼制生死 古之圣君贤臣所以畏惧者也 朱敬则 十代兴亡论 一 编年体史书 以时为纲 以 春秋 为起始 以司马光的 资治通鉴 为代表 司马光 资治通鉴 司马光依照 春秋 的做法 与范祖禹 刘恕等人 历时19年 编写而成 目的在于 善可为法 恶可为戒 借鉴史实作为治理当今的明鉴 全书共294卷 300多万字 记载从公元前403年 周威烈王 一直到公元959年 宋朝建立 的历史 共计1362年 司马光 资治通鉴 元 胡三省 为人君不知 通鉴 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 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 为人臣而不知 通鉴 则上无以事君 下无以治民 为人子而不知 通鉴 则谋身必致于辱先 作事不足以垂后 乃如用兵行师 创法立制 而不知迹古人之所以得 鉴古人之所以失 则求胜必败 图利而害 此必然者也 资治通鉴 音注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评论 资治通鉴 说 网罗宏富 体大思精 为前古之所未有 梁启超在其 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一书中说 此为编年政治史最有价值之作品 虽卷帙稍繁 总希望学者能全部精读一过 南宋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李焘从1143年开始编纂 历时四十年 于宋孝宗淳熙十年 1183年 完稿 1063卷 687册 记录了从公元960年到公元1126年的历史 清人朱彝尊认为 宋儒史学以文简为第一 盖自司马君实 欧阳永叔书成 犹有非之者 独文简 李焘 免于讥驳 清代毕沅 续资治通鉴 记录了从公元960年到公元1368年的历史 明末清初 谈迁 1594 1658 从27岁开始 用二十多年时间 六易其稿 写成明代编年史 国榷 共500多万字 1958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108卷 6册 谈迁 国榷 二 纪传体史书 以人为纲 穿插史实 并用专章记载典章制度 始于司马迁的 史记 司马迁 前145 前90 字子长 今陕西韩城人 历时约20年 撰成 史记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 离骚 史记 原称 太史公 又称 太史公书 太史公记 三国以后才有此名 史记 全书共130篇 526500字 从黄帝写到汉武帝 分为十二本纪 十表 八书 三十世家 七十列传 东汉班固著 汉书 沿用 史记 体裁 而改 书 为 志 并世家入列传 分为纪 表 志 传四部分 专记西汉一代历史 正史 正史 意为最重要 最正规 居群史之首的史书 今天我们所说的 正史 是特指由清乾隆帝诏定的从 史记 到 明史 的24部纪传体史书 即二十四史 凡3294卷 约4000万字 前四史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十三史 史记 汉书 後汉书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陈书 北魏书 北齐书 周书 隋书 十七史 十三史外加李延寿 南史 北史 欧阳修 新唐书 新五代史 二十一史 二十二史 十七史外加元 脱脱 宋史 辽史 金史 宋濂 元史 二十一史外加张廷玉 明史 二十四史 司马迁 史记 班固 汉书 南朝宋 范晔 后汉书 西晋 陈寿 三国志 唐 房玄龄等人 晋书 南朝梁 沈约 宋书 南朝梁 萧子显 南齐书 唐 姚思廉 梁书 陈书 北齐 魏收 魏书 唐 李百药 北齐书 唐 令狐德棻 周书 唐 李延寿 南史 北史 唐 魏征 隋书 五代刘昫等人 旧唐书 宋 欧阳修等人 新唐书 宋 薛居正的 旧五代史 宋 欧阳修等人的 新五代史 元 脱脱等人 宋史 辽史 金史 明 宋濂等人 元史 清 张廷玉等人 明史 二十五史 柯劭忞 1850 1933 胶州人 所著 新元史 二十六史 1927年 赵尔巽 柯劭忞等人修成 清史稿 又有人把 清史稿 合 二十四史 称为 二十五史 还有人把 新元史 清文稿 合 二十四史 称为 二十六史 三 纪事本末体史书 以历史事件为纲 创始于南宋史学家袁枢 1131 1205 的 通鉴纪事本末 通鉴纪事本末 以事为纲 分立许多题目 把 资治通鉴 进行改编 剪裁为42卷 将 资治通鉴 所记1362年的历史总括为239个题目 每题按年月顺序记述一个大的历史事件 每事单独成篇 四 典志体史书 是以事类为中心 记述典章制度的史书1 十通 唐 杜佑 735 812 通典 200卷 记事上自传说中的黄帝 下至唐玄宗天宝末年 南宋郑樵 1103 1161 撰 通志 200卷 通志 本是仿 史记 体例所作的通史性纪传体史书 从三皇五帝一直写到隋 有的篇章还写到唐 全书共五百多万字 郑樵 通志 南宋末年元代初年 江西人马端临 约1254 约1323 文献通考 348卷 全书分为二十四考 内容包括了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等各方面的制度 是中国古代最全面的典章制度通史 马端临 文献通考 十通 九通 三通 加上清高宗乾隆敕撰的 续通典 续通志 续文献通考 清通典 清通志 清文献通考 九通 加上清末刘锦藻所撰 清续文献通考 共分为 三通典 三通志 四通考 共计二千七百多卷 约二千八百万字 2 会要 只记述一朝一代的典章 具有断代史的性质 唐会要 100卷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会要体史书 四 类书和丛书 一 类书 类书是采摭群书中的各种资料 将它们排比编次 以类相从 为人们提供检阅方便的一种百科全书式的工具书 类书类属子部 杂家类 中国最早的类书 皇览 三国魏文帝曹丕时期编纂把 五经 等书分类编排 供皇帝阅览 故名 皇览 该书共40部 800余万字 现存最早的类书 现存最早的类书是隋代末年虞世南编的 北堂书钞 全书现存160卷 唐代的类书 艺文类聚 唐代的第一部类书 唐初欧阳询主编 徐坚等 初学记 初学记 是唐玄宗时徐坚等人奉敕编辑 专供皇子们初学作文时用的 宋初 四大类书 宋太宗时编撰的 太平御览 太平广记 文苑英华 宋真宗时编撰的 册府元龟 太平御览 宋太宗命李昉等人编撰 全书1000卷 摘引的古籍达1690余种 以天 地 人 事 物为序 分为55部 部下再分子目 共计有子目4558个 太平广记 是一部上起先秦下至北宋初年的短篇小说总集 共500卷 从六朝到宋初的小说几乎全收在内 文苑英华 是大型诗文总集 1000卷 选材上自南朝梁代 下至五代 作者近2200人 作品近2万篇 唐人作品占十分之九 分赋 诗等38类 文苑英华 不是严格意义的类书 因此 四库全书 将其收入集部 册府元龟 宋真宗命王钦若 杨亿等人编撰 是一部史料性的大类书 汇辑了从上古至五代的历代君臣事迹 概括了宋代以前的十七史 全书共1000卷 按事类和人物编次 明代类书 永乐大典 明成祖永乐元年至六年 1402 1408年 在翰林院学士解缙 1369 1415年 姚广孝等人主持下 2000多人参加修成 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类书 全书共22877卷 另有凡例和目录60卷 共3 7亿字 书写装钉成11095册 中国现存最大的类书 古今图书集成 全书共10000卷 1 6亿多字 收录广博 体例完备 包括政治 军事 经济 文化 科技等各方面的资料 按类检索 即可获得某一专题的基本文献资料 所以是很有使用价值的工具书 雍正四年以铜活字排印 仅印64部 二 丛书 丛书是将原来单本流行的典籍汇编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