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答案.pdf_第1页
离散数学答案.pdf_第2页
离散数学答案.pdf_第3页
离散数学答案.pdf_第4页
离散数学答案.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习题答案习题答案 第 1 章 1 1 3 4 5 6 7 8 9 2 3 1 1 3 3 0 1 0 0 1 1 1 0 2 1 2 0 2 abcda ba ca db cb dc da b ca b da c db c da b c d 3 1 3AB 1 2 3 4 5 6ABC 4 6CA 2 5AB 4 45ABxx 3ABx x 34ABxx 345ABxxx 或 5 6 12MN 2 3 4 6 8 9 10 12MN 6 10 11 12 13 14 15ABC ABC 10 11 12 13 14 15ABC 7 1 2 3 8 1 不一定 如 1 A 2 B 1 C 2 不一定 如 1 A 1 B CB 3 不一定 如 1 A 1 2 B 1 C 4 一定 A是B中元素 而B中任一元素都在C中 故CA 5 不一定 如 1 A 1 2B CB 6 不一定 如 1 A 1 2 B CB 7 不一定 如 1 A 1 2 B CB 8 不一定 如 1 A 1 2B 1 C 9 正确的有 1 3 对 1 因为 a b中每个元素 只有a和b 均在集合 a b c a b c中 对 3 因为 a b中每个元素 只有a和b 均在集合 a ba b中 对 2 集合 a b c a b c中含有 4 个元素 分别为 a b ca b c 没有 a b 对 4 集合 a ba b中含有 3 个元素 分别为 a ba b 没有 a b 10 1 2 可以用定义证明 3 由集合差运算的等价定义YXYX 有 ABCABCABC ABCABCABC ACBACBABC ACBCACBCACBC ACBACCABCABC 故有 ABCABCACBACBC 11 1 ABBAB 2 ABCBCAA 3 BACABCB 4 ABCABAB 5 ABCABCABCABCA 12 1 2 4 错误 3 5 正确 1 如 A 1 B 2 C 2 如 1 2 A 1 B 2 C 3 证 由条件有AABABB 同理有BA 得AB 4 如 1 A 1 2 B 3 C 3 4 D 5 证 CDDC 又由AB 得ADBC 即ADBC 13 1 Paa 2 Paa 3 P 4 P 5 Pababababab 6 P 14 由题意有 P A B 根据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及集合与集合的 关系 1 2 3 均正确 15 1 3 4 正确 2 错误 16 P AP BP AB 因为 AP A 有AB 但其逆不成立 例如 令 A B 则AB 但 P A P B 显然 P AP B 17 ABabab BAabab AAa ab aa bb b BB 18 3 3ABCab 3 3ABA Cab 1 2 3 1 2 3ABaaabbb 3 4 3 4A Caabb 19 32 20XYx yxy 32 20YXy xxy 其图形表示分别如右所示 20 直接由定义可证 21 1 x yABAB 有xAB yAB 从而xA 或xB yA 且yB 故 x yAA 或 x yBB 得证 ABABAABB 2 证明类似 22 不构成划分 除非A是单元集 23 1 2 4 均不是划分 3 是划分 24 依题意 n个人每个人握手的次数均在 1 和1n 之间 由鸽巢原理 相当于将n个介于 1 和1n 之 间的整数根据其数值的多少对应放入1n 个编号从 1 到1n 的盒子中 至少有两个数在同一个盒子里 知至少有两个人握手次数相同 25 1 记每个整数被 3 除后的余数分别为 A B C D 则四个数只能取 0 1 2 因此至少有两个数相 同 从而至少有两个数除以 3 的余数相同 2 若记每个数被 p 除后的余数分别为 121 p b bb 则此 p 1 个数只能取 0 1 p 故至少有两个 数相同 从而 121 p a aa 至少有两个数模 p 同余 26 1 否则若每一种颜色至多有 12 个小球 四种颜色至多有 48 个小球 矛盾 本题可用鸽巢原理的推广形式来证明 这相当于把 50 个小球放入 4 个盒子中 则至少有一个盒子 至 少有 50 1 113 4 个小球颜色相同 2 依题意 有 42 个三种颜色的小球 同上推理 至少有 14 个小球有相同颜色 27 3 元素集的非空子集共有 3 217 个 其和共有 7 个 考虑被 6 除后的余数 至少有两个是相同的 XY YX XX Y Y 从而至少有两个不同的非空子集 其和是模 6 同余的 28 用n个编号的盒子分别放 12 n a aa 现将 i b分别放到编号为i的盒子里 1 2 in 由于n为 奇数 12 n a aa 中存在有 2 1 n 个奇数 则必存在一个盒子 其中的两元素的奇偶性相同 否则对应 装有 2 1 n 个奇数元素 i a的盒子里应该对应地放入 2 1 n 个偶数 而1 2 n 中只有 2 n 个偶数 矛盾 29 为简单起见 设做对A题的学生构成的集合为A 做对B题的学生构成的集合为B 做对C题的学 生构成的集合为C 由题意可知 12ABC 20AB 16AC 28BC 48A 56B 16ABC 12016104ABC 根据容斥原理可知 ABCABCABACBCABC 20162810412485652C 故做对C题的学生有 52 个 30 1 不含有 3 和 7 的有7 8 8448 故至少含有 3 或 7 的有 900 448 452 2 用 A 表示含有数字 3 的集合 用 B 表示含有数字 7 的集合 则 8 9 9A 为不含 3 的集合的 基数 8 9 9B 为不含 7 的集合的基数 7 8 8448AB 为不含 3 和 7 的集合的基数 而 648648448848ABABAB 故由 ABUAB 有 90084852AB 第 2 章 1 这里只给出关系矩阵 关系图略去 1 1 00000 00000 11100 11100 11100 R M 2 2 10000 11000 11100 11110 01111 R M 3 3 00000 01111 01010 01101 01010 R M 4 4 01111 00111 11111 11111 00000 R M 5 5 00010 00010 00010 11110 00000 R M 2 1 0 0 0 2 2 0 2 2R 2 1 1 4 2R 3 0 1 2 3 4R 1 2 3 4R 0 0 1S 1 1 0S 0 0 1 2 3 4T 1 1 2 3 4T 4 1 0 0 0 1 0 2 1 1 1 2 2 2R 2 0 1 0 2 1 2R 3 0 0 1 1 2 2R 4 0 0 0 1 0 2 1 0 2 0R 5 0 0 0 1 0 2 1 1 2 1R 6 0 0 0 1 0 2 1 0 1 1 2 0R 7 1 1R 8 R 9 1 0 1 1 2 2R 5 1 因acbd 可写为abcd 直线xyK K为整常数 上任意的两整数点具有关系 1 R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点不具有关系 1 R 2 平面上两整数点之间的距离若小于等于 10 则它们具有关系 2 R 若两整数点在直线xyK K为整常数 上或两整数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 10 则两整数点具有关系 12 RR 若两整数点在直线xyK K为整常数 上且两整数点之间的距离大于 10 则两整数点具有 关系 12 RR 若两整数点在直线xyK K为整常数 上且两整数点之间的距离大于 10 或者两整数点 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 10 且两整数点不同时在任何直线xyK K为整常数 上 则两整数点具有关系 12 RR 6 12 RRa ca da b 21 RRc d 2 1 Ra d 2 2 Rb bc c 7 0 2 0 3 1 3R R 8 1 1 1 1 2 2 2 2 3 3 1 3 3R 2 R为全关系 2 1 1 1 3 2 2 3 1 3 3R 2 1 1 1 3 2 2 3 1 3 3R 3 2 2 3 1R 2 2 2R 关系矩阵分别为 1 1 1 1 1 1 1 1 1 1 2 101 010 111 3 000 010 000 9 1 Ra bb cc a 2 Ra cb ac b 10 1 反对称 传递 2 自反 反对称 3 对称 4 都不具有 5 对称 11 R对称 S自反 对称 传递 12 有许多组例子可以作为答案 下面是一组可能的答案 1 1 1 2 2R 2 1 2 2 1 2 3R 3 1 2R 13 101 001 100 010 M R 1010 0001 1100 T M RM R 1 因为 1110 1100 1010 0001 M R RM RM R 对称 所以R R 对称 2 因为 101 010 101 M R RM RM R 对称 所以R R 对称 3 显然由上面关系矩阵可以判断两个关系均是自反 对称的 要判断是否等价只需判断传递性 可以根据关系矩阵是否出现这样情形 有1 ij r 1 jk r 而0 ik r 若发生了 则不是传递的 否 则是传递的 因 RRM 没有发生此情形 故R R 是传递的 而对 RRM 因 21 1r 131r 而 23 0r 故R R 不是可传递的 14 根据条件可直接得到关系矩阵 1100 0001 0000 0000 M R 0001 0011 0100 0000 M S 0011 0000 0000 0000 M R S 0000 0000 1000 1000 M R S 2 0000 0000 0000 0000 MR S 由矩阵可知 2 R S 是空关系 从而可知它是反自反 反对称 对称 传递的 15 若S是反自反的 则xX x xS 从而IS 反过来 若IS 则 x xI 有 x xS 从而S是反自反的 16 x zR R 由关系复合的定义 存在yA 使得 x yR y zR 因R传递 有 x zR 可得R RR 另一方面 x yR 因R自反 y yR 由R传递 x yRR 可得RR R 综合可得RRR 17 用反证法 若R不是反对称的 则 x yX xy 使得 xRy yRx 由R RR 有xRx 与 R反自反矛盾 故假设不成立 R是反对称的 18 R是传递 2 RR R RR R RR R 传递 本题也可直接利用定义证明 19 这个推论不正确 根据定义 R对称指 如果aRb可得bRa 但对每一个元素Aa 可能不存在 满足这一条件的不同的b 上面的假设是建立在每个元素都存在有与它有关系R的其它元素的假设之 上的 而当此假设不满足时 则全部论证失效 例如 Aa b c A上的关系 Ra bb aa ab b 则R是对称的 传递的 但不 是自反的 因为 c cR 20 因任一关系R对称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RR 证明分两个方面 若R S 对称 即 R SR S 由关系复合与其逆的复合之间的关系 有 R SS R 由条件 R S 对称 有 RR SS 从而有 R SSR 另一方面 若R SSR 则两边取逆 并利用关系的对称性及复合关系所具有的性质 有 R SSRR SR S 从而SR 对称 21 因4 3R 3 1R 但4 1R 故R是不可传递的 取 1 1 2 4 3 2 2 2 1 1 1 3 1 4 1R 则 1 R是可传递的 且 1 RR 取 2 1 2 4 3 2 2 2 1 1 1 3 1 4 1 3 3R 则 2 R是可传递的 且 2 RR 实际上 S上的全关系就是满足条件的一个传递关系 22 1 t Ra aa ba ca db ab bb cb dc a c bc cc dd ad bd cd d 实际上是集合上的全关系 2 t R Ra aa ba ca db cb dd cd d 23 其传递闭包右图 2 1 所示 24 根据关系矩阵与其对应关系的闭包的关系矩阵之间的联系 有 110 010 001 M r R 010 100 001 M s R 110 110 001 M rs R 110 110 001 M sr R 110 110 001 M tsr R 25 0100 1010 0001 0000 R M 1100 1110 0011 0001 r R M 0100 1010 0101 0010 s R M 1111 1111 0001 0000 t R M 下面图 2 2 分别是R及R对应的自反闭包 r R 对称闭包 s R和传递闭包 t R a b c d 图 2 1 26 2 0 0 1 0 1 0 1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1 0 R M 3 1 0 0 0 1 0 0 1 0 0 1 0 0 0 1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1 0 1 0 R M 4 0 1 0 0 1 0 0 0 1 0 1 0 1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1 0 0 0 1 0 R M 5 0 0 1 0 1 0 1 0 0 0 1 0 0 1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1 0 R M 63 1 0 0 0 1 0 0 1 0 0 1 0 0 0 1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1 0 1 0 RR MM 故 2345 111010 111010 111010 000000 000010 111010 t RR RRRR MMMMMM 由 t R M易确定 rst R M 1 111011 111011 111011 000100 111011 111011 A rst Rt RI t R MMMM 27 1 xN xx 是偶数 有xRx R自反 若 x yR 即xy 是偶数 则xy 是偶数 有 y xR R对称 若 x yR y zR 即xy 是偶数 yz 是偶数 则 2xzxyyzy 是偶 数 有 x zR R传递 由以上证明 R是等价关系 2 关系R的等价类有 1 1 3 5 R 0 0 2 4 6 R 3 设 fNN 0 1 x f x x 为偶数 为奇数 则f所诱导的等价关系是R 28 1 因为任意整数m 有 22 mm 故mRm 自反 若mRn 即 22 mn 则 22 nm 即nRm 对称 若 mRn nRp 即 22 mn 22 np 则 22 mp 即mRp 传递 由此得证R等价 2 R iii 则R的等价类有 0 1 2 RRR a b a b a b a b d c d c d c d c R r R s R t R 图 2 2 29 首先证明R是等价的 a 对任意的 x yA 因xyxy 故 x yRx y R自反 b 对任意 x yAu vA 若 x yR u v 即xyuv 则uvxy 从而 u vRx y R对称 c 若 x yR u v u vRp q 即xyuv uvpq 从而xypq 得证 x yRp q R传递 综上所述 R是等价关系 由定理知由R的等价类确定对集合A的划分 1 1 1 1 2 2 3 3 R 1 2 1 2 2 1 2 3 3 2 3 4 R 1 3 1 3 3 1 2 4 R 1 4 1 4 R 即划分 1 1 1 2 1 3 1 4 RRRR 30 等由于集合A为笛卡尔积 即序偶的集合 因此R考虑的是序偶与序偶之间的关系 1 只需证明三个方面 对 a bA 因为abab 有 a bRa b R自反 对 a bc dA 若 a bRc d 即abcd 有cdab 从 而 c dRa b R对称 对 a bc de fA 若 a bRc d c dRe f 即abcd cdef 有abef 从而 a bRe f R传递 由 可知R是等价关系 2 因A中元素为 ASS 1 1 1 2 1 3 1 4 2 1 2 2 2 3 2 4 3 1 3 2 3 3 3 4 4 1 4 2 4 3 4 4 根据等价类的定义 可求得 1 11 1 R 1 21 2 2 12 1 RR 1 31 3 2 2 3 12 23 1 RRR 1 41 4 2 3 3 2 4 12 33 24 1 RRRR 2 42 4 3 3 4 23 34 2 RRR 3 43 4 4 34 3 RR 4 44 4 R 从而 有 1 1 1 2 1 3 1 4 2 4 3 4 4 4 RRRRRRR A R 31 当R等价时 容易证明结论 下面证明另一方面 需证R等价 1 R自反 已知条件 显然 2 R对称 若 a bR 因R自反 有 a aR 从而由条件有 b aR 3 R传递 若 a bR b cR 则由已证对称 b aR 加上 b cR 由条件有 a cR 32 1 x yAB 则有xA yB 1 R和 2 R分别为A和B上的自反关系 因 1 x xR 2 y yR 故 x yx yR 所以R具有自反性 2 1122 x yxyAB 若 1122 x yxyR 则 121 x xR 且 122 y yR 1 R 和 2 R分别为A和B上的对称关系 有 211 xxR 212 yyR 从而 2211 xyx yR R具 有对称性 3 11 x y 22 xy 33 xyAB 若 1122 x yx yR 且 2233 xyx yR 则有 121 x xR 122 y yR 231 xxR 232 yyR 因 1 R和 2 R分别为A和B上传递关系 有 131 x xR 132 y yR 从而 1133 x yxyR R具有传递性 综上所述 可知R是BA 上的等价关系 33 RSSR 不一定自反 也不一定传递 从而不一定是等价关系 例如 1 2 3 A R为全关系 从而一定等价 1 1 1 2 2 1 S 则 2 2 3 3 1 3 3 1 2 3 3 2RSSR 显然 RSSR 不自反也不传递 但 RSSR 一定具有对称性 下面给出证明 因S对称 从而SS 从而 RSSRRSSR 因两对称关系的差仍然对称 且两对称关系的并也对称 从而 RSSR 对称 34 1 AAR 不 是A上 的 等 价 关 系 例 如 1 2A 1 1 2 2R 则 1 2 2 1AAR 不是自反的 当然不等价 2 RS 不等价 例如 1 2A 1 1 2 2 1 2 2 1R 1 1 2 2S 则 1 2 2 1RS 不是传递的 不等价 3 是等价的 4 不是等价的 例如 1 2 3A 1 1 2 2 3 3 2 3 3 2S R为A上全关 系 则 1 1 2 2 3 3 1 2 2 1 1 3 3 1r RS 不是传递的 因为2 1 r RS 1 3 r RS 而2 3 r RS 35 R是等价关系 A的关于R的等价类为 1 1 4 R 2 2 3 6 R 5 5 R 36 显然R是A上的等价关系 有 1 5 2 4 6 3 8 7 A R 37 根据划分可以得到等价关系 从而可得 acaccbabcabaccbbaaR ffeggedggddeedggeedd edddbdebbbccaccaaaS ggfggfffeedebedb 从而关系SR 为 deedaccaggffeeddccbbaaSR 对应的关系图如图 2 3 所示 其商集 gfedbcaSRA 38 根据集合间的相互关系 可得 ABE c AB ABB AB cc BA cc AB ABB BA c AB AB a c d e b f g 图 2 3 即 q r u相互等价 s w z相互等价 y v相互等价 p t相互等价 且相互之间不等价 从而可得 X Rp tq r us w zy v 39 由于不同的等价关系对应不同的划分 不同的划分也对应着不同的等价关系 故只需求出集合A的不 同的划分 1 有 15 个不同的划分 有 15 个不同的等价关系 首先注意A的每个划分包含或 1 或 2 或 3 或 4 个不同的块 具体划分是 1 0 1 2 3 A 2 0 1 2 3 A 3 1 0 2 3 A 4 2 0 1 3 A 5 3 0 1 2 A 6 0 1 2 3 A 7 0 2 1 3 A 8 0 3 1 2 A 9 0 1 2 3 A 10 0 2 1 3 A 11 0 3 1 2 A 12 1 2 0 3 A 13 1 3 0 2 A 14 2 3 0 1 A 15 0 1 2 3 A 2 对 5 个元素构成的集合的划分 分下面几种情况 a 只有一块 有 1 种分法 b 分为两块 即一块有 1 个元素 另一块有 4 个元素 共有 1 5 5C 种分法 或一块有 2 个元素 另一块有 3 个元素 共有 2 5 10C 种分法 b 分为三块 即两块各 1 个元素 第三块 3 个元素 共有 2 5 10C 种分法 或两块各 2 个元素 第三块 1 个元素 共有 12 54 215CC 种分法 d 分为四块 即三块各 1 个元素 第四块 2 个元素 共有 3 5 10C 种分法 e 分为五块 每块 1 个元素 共有 1 种分法 故共有 1510101510152 种不同的分法 40 RS RS 均为相容关系 41 易证S是自反 对称的 从而是相容关系 42 由极大相容类的定义 可得 图 1 中的极大相容类为 5 6 1 2 3 4 3 6 2 5 图 2 中的极大相容类为 1 2 3 1 3 6 3 5 6 4 43 由于R是自反 对称的 它是X上的相容关系 它的极大相容类的全体构成X的一个完全覆盖 1253424 x xxx xxx 44 1 不是偏序关系 因为R不传递 事实上 若aRb bRc 即2ab 2bc 则有4ac 一 般来说2ac 即aRc 2 是偏序关系 因为集合的包含关系是自反 反对称 传递的 45 1 R的关系矩阵为 11111 01101 00111 00011 00001 R M 2 因为 b cR c dR 但 b dR 故R不具备传递性 不是偏序关系 实际上 也可通过计算 2 R的关系矩阵来说明 2 11111 01111 00111 00011 00001 R M 从而 2 R R MM 不成立 故不具有传递性 46 R所对应的关系矩阵为 11111 01101 00101 00011 00001 M R 由关系矩阵可知 对角线上所有元素全为 故R自反 1 jiij rr 故R反对称 可计算出 2 R对 应的矩阵为 2 11111 01101 00101 00011 00001 M RM R 由以上矩阵可知R传递 所以 R是偏序关系 所对应的哈斯图如图 2 4 所示 47 偏序集 A R的哈斯图如图 2 5 所示 48 不是偏序 不满足反对称性 例如 Z 则 且 说明 不具 有反对称性 49 直接由定义证明即可 50 略 51 1 所对应的哈斯图如图 2 6 所示 它的最大元为 24 极大元为 5 24 最小元为 1 极小元为 1 2 所对应的哈斯图如图 2 7 所示 它的最大元不存在 极大元为 8 9 10 11 最小元不存在 极 小元为 2 3 11 52 1 A R的哈斯图如图 2 8 所示 2 写出集合A中的最大元 24 最小元不存在 极大元 24 极小元 2 和 3 3 2 3 6 12B 的上界有 12 24 下界不存在 最小上界为 12 最大下界不存在 53 A R的哈斯图如图 2 9 所示 A的最大元为e 最小元为a 极大元为e 极小元为a 54 由 B可知A非空且至少含有 2 个元素 Ax x为极小元 因为不存在A的子集 xY 使得 xY xA 为极大元 因为不存在A的子集 xAY 使得 xAY 除非AY 而 BA 不存在最小元和最大元 55 B的最大元为 6 最小元为 3 极大元为 6 极小元为 3 上界有 6 18 下界有 3 上确界为 6 下确 e d c b a 图 2 4 54 18 27 6 9 2 3 1 图 2 5 24 8 12 5 4 3 2 1 图 2 6 8 10 9 4 2 11 3 图 2 7 24 8 12 4 6 2 3 图 2 8 e b d c a 图 2 9 界为 3 56 B的上界为 e f 下界为 a b 上确界为e 下确界不存在 57 1 是偏序关系 2 是拟序关系 3 以原点为圆心 5 为半径的圆面 圆周上只含3 4 点 4 以原点为圆心 5 为半径的圆面 包括整个圆周 说明 不是偏序关系 因为不具有反对称性 如3 44 3 4 33 4 58 它们的哈斯图分别如图 2 10 所示 其中 2 是全序 也是良序 59 所有不同的偏序集的哈斯图有 5 个 如图 2 11 中 1 至 5 所示 第 3 章 1 1 3 是函数 根据函数的定义 若每一个元素存在惟一的象 则为函数 2 1 是函数 不是单射 也不是满射 2 不是函数 3 不是函数 4 是函数 是双射 5 是函数 不是单射 也不是满射 3 1 1 1 2 2 3 3 4 4 5 5 S I 1 5 2 4 3 3 4 2 5 1f 1 3 2 3 3 3 4 4 5 5g 1 1 2 1 3 2 4 3 5 4h 2 关系图如下图所示 3 S I和f是单射 也是满射 g h不是单射也不是满射 4 单 满 双 函数的象 集合S 的原象 若f为双射 写出 1 f 1 f xx 单 满 双 R 8 f xx 2 2xf x 单 满 双 R 0 2 logf xx 3 1f nn n 单 1 n nnN 空集 4 21f nn 单 全体正奇数 1 5 f xx 满 N 0 1 1 6 1 24 x f x 单 31 44 1 2 0 7 3f x 3 R 8 1 1 x f x 单 0 1 1 3 4 2 1 2 4 3 2 4 2 1 1 4 3 1 3 1 2 3 4 图 2 10 1 2 3 4 5 图 2 1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4 5 5 5 5 5 5 5 5 S I f g h 图 3 1 9 1 x f x 单 1 空集 5 由复合函数的定义 有 3 3 191fgzg f zzz 3 31 295g h zh g zzz 3 3 3 12275fg h zh g f zzz 6 1 1 1ffnn 2 22fg nn 3 21gfnn 4 0g h n 5 0 2 n h g n n 为偶数 为奇数 6 0fgh nh g f n 7 1 因为 AP N 有union A AAAA inter A AAAA sym AAA 因此它们都是满射 2 因为union union NA inter inter NA sym sym N NA AAN 故都不是单射 8 1 若 f nf m 则11nm 从而nm 故f为单射 但 0 不存在原象 故不是满射 2 1 0nN g nn n 故g是满射 但 0 1 gg 故不是单射 3 max 0 1 max 0 N fg xg f xf xxxIx 故 N Ifg 但 0 0 1 1 1 gff gf gfg 故fg 不是单射 从而不相等 9 2 N fg ng f ngnnIn 所以 N gfI 2 1 2 1 f nnn gf nf g n fnnn 为偶数 为奇数 nIN 所以有 N fgI 10 先证S是一个偏序关系 a 因 0 1 x 对任意fX 有 0f xf x 故 f fS 即S在X上是自反的 b 若对 0 1 x 对 f gX 有 f gS 且 g fS 则对 0 1 x 有 0f xg x 且 0g xf x 从而 f xg x 即S在X上反对称 c 若 对 0 1 x 有 f g hX 使 得 f gS 且 g hS 即 对 0 1 x 有 0f xg x 且 0g xh x 从而 0f xh x 故 f hS 得证S在X上传递 综上可得 S是X上的偏序关系 下面说明S不是全序 例如 1f xx g xx 因 0 0 1fg 1 1 1gf 故f 与g是不可比的 即S在X上不是全序关系 11 由f的定义 因xx 有 xf x x yA 若 f xf y 则有 xf xf y 即xy 同理可证yx 由于偏序是反对称的 有xy 证得f是单射 当ba 时 xf a 有xa 由于偏序是传递的 有xb 即 xf b 证得 f af b 12 根据定义可得 1 1 2 G 2 3 G 3 G G显然是单射 不是满射 P A中有 8 个 元素 其值域 ran 1 2 3 G 13 1 1122 x yxyRR 若 1122 fx yfxy 即 11112222 xy xyxyxy 则 1122 1122 xyxy xyxy 易得 1212 xxyy 从而f是单射 2 p qRR 由 fx yp q 通过计算可得 2 2 xpq ypq 从而 p q 的原 象存在 f是满射 3 由上面的证明可知 f存在反函数 且 1 22 xy xy fx y 4 1 22 xy xy ffx yfx y 2 2ffx yfx y x yx yx yx yx yx y 14 1 0010 0100 0100 0100 f M R 0001 0010 0100 1000 g M R 2 0100 0010 0010 0010 fg M RR 0100 0010 0010 0010 g f M R 3 对应矩阵的转置即为所求 0000 0111 1000 0000 f M R 0001 0010 0100 1000 g M R f R 不是函数 g R 是函数 15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11 ffBBff B 下面给出证明 1 yffB 则 1 xfB 从而yB 使得 f xy 使得 f xy 从而有 yyB 得证 11 ffBBff B xB f xf B 从而有 1 xff B 得证 1 Bff B 综上所述 有 11 f fBBff B 16 法 1 对任意yY 因为g是映射 故存在 zg yZ 由于gf 是满射 对zZ 存在xX 使得 gf xg f xz 由于g是单射 有 f xy 所以对任意的Yy 存在xX 使得 f xy 故f是满射 法 2 假定f不是满射 则有 f XY 即存在yY yf X 又由g是函数 则有 g yzZ 因gf 是满射 故对zZ 必存在xX 使得 gfxz 取 f xy 有 g yz 而yy 但 g yg y 故g不是单射 与假设矛盾 得证f是满射 17 3 个命题均错误 例如 1 2 S Ta 1 2 faa 1 1 A 2 2 A 则有 1 12 f Af Aa 而 12 f AAf 2 12 f Af Aaa 而 12 1 f AAfa 3 21 AfaAf 但 12 AA 18 1 sS 由条件知 gfshfs 即 shfsgf 因为f为单射 所以 有 g sh s 从而gh 2 例如 1 S Ta b 0 U 0f x 1 ga 1 hb 则 0gf xf g x 0hf xf h x 但gh 3 f为满射时 结论成立 下面证明 对任意bB 因f是满射 存在aA 使得 f ab 由fgfh 得 g f ah f a 即 g bh b 从而gh 19 1 因为 1 2 121 2 1 ff 但1 22 1 从而f不是单射 因为0N 没有原象 从而f不是满射 1 1 12fNnnNnN n 2 显然f是单射 若 f xf y 即 1 1x xy y 易得xy 又因2 4NN 没有原象 从而f不是满射 0 1 2 0 1 1 2 2 3f 3 容易说明f不是单射 1 42 2ff 但1 42 2 f是满射 yN 有 1 1fyyy 任一元素都存在有原象 1 1f NnnNN 1 0 0 0 0 fx yxyNN 20 1 由定义易知f不是单射 因为 3 4250 5ff 但3 40 5 2 f不是满射 因不存在 x yNN 使得 22 6fx yxyN 即N 6无原象 3 122 0 00 0fx yxy 4 2222 0 0 1 2 00 12 0 5 f 21 这里函数 222 XXX f g fA BABBAB g A BBABBA 根据集合相等的定义可以证明 1 2 4 是正确的 3 式左右两边不相等 事实上 1 因 ABBA 故 fA Bg A B 2 因 fA BAB g B AAB 从而 fA Bg B A 3 ffA BBf A BBABBAB fA fA BAf A BAABAB 故 ffA BBfA fA B 4 fA g A BAg A BABAA g f B AAAf B AABAA 故 fA g A Bg f B AA 从而有结论 1 正确 2 正确 3 错误 4 正确 第 4 章 1 D 对运算不封闭 2 2 5 6 对运算可结合 3 1 f 2 f 3 f可交换 4 f满足幂等律 2 f有单位元 1 f有零元 4 给出的例子如下所示 a 0 1 a b a b a a 0 0 0 a a b a a a 1 0 1 b b a b a a ba bb ab 0 1 均为左零元 1 为右单位元 a b 0 1 0 1 a a b 0 0 0 0 1 0 b a a 1 1 1 1 1 1 5 1 可交换 a是单位元 a b c d均可逆 且 1 aa 1 bd 1 cc 1 db 2 不可交换 b是单位元 b可逆 且 1 bb a c d均不可逆 6 A C D 均构成半群 7 D 构成独异点 8 1 S 3 S是子代数 9 0 0 2 0 1 2 3共有三个子代数 10 1 满足交换律 x y zR 因 2224446 xyzxyzxyxzyzxyzxyz 故满足结合律 2 设226xyxyxyx 即 2 3 0 xy 故2x 或3y 2 是零元 3 是单位 元 3 对任意元素xR 设2263xyxyxy 则当2x 即不为零元 时 有逆元为 23 2 x y x 11 1 a b cQ 易证 abcabc 故 Q 是半群 因a bba a bQ 故 可 交换 2 设e为其单位元 则应有 aQ aeeaa 即aeaea 由a的任意性 有0e 所以单位元为 0 3 设a有逆元b 则应有 0ababab 故当1a 时 有逆元为 1 1 a a a 当1a 时 没有逆元 12 显然 是S上二元运算 对于任意的Szyx 有 xyzxyazxayazxayaz xayzxyz 是可结合的 故 S 也是一个半群 13 1 1 N 自然数集 2 0 0 3 1 2 Z 4 ZZ 5 2 3 2 3 4 6 6 9 18N 正整数集 14 1 010100 100 010 001001 2 023080000 004 000 000 000001001 3 010001100010 100 100 010 001 001010001100 15 1 是 2 不是 因为当0 n时 n在P中无逆元 3 是 4 不是 结合律不成立 5 是 6 是 7 不是 结合律不成立 8 是 9 不是 除零次多项式外 均没有逆元 10 是 16 2 是不可结合 不是半群 除 2 外运算均满足结合律 对 1 存在单位元 但不是每个元素均存在逆元 故是含幺半群 对 3 不存在单位元 故是半群 对 4 存在单位元 但不是每个元素均存在逆元 故是含幺半群 可以验证 对 5 存在单位元 10 01 且 1 01 x G 有 111110 0101010101 xxxx 故每个元素 1 01 x G 存在逆元 1 01 x 是群 17 4 5 6 构成群 18 由A生成的子群为 1 4 5 2 3 方程 2 3 4AX 的解为 1 2 3 5 X 19 由a aa 两边同时左乘 1 a 即得 11 aaa aaae 20 显然 是二元运算 根据群的定义 需证运算满足结合律 有单位元 每个元素有逆元 a b cZ 有 2 2 24 a bca bcabcabcab c 故 a bcab c 结合律成立 2 是单位元 事实上 222aaa 222aaa aZ aZ 由 4 4 22aaaa 4 4 22aaaa 可知4a 是a的逆元 由上可知 Z是群 21 M对运算 构成群 首先 a bc dM 有 a b c dR 且 0a c 于是 ac adbR 且0ac 从 而 a bc dac adbM 是M上的二元运算 其次 a bc de fM 有 a bc de fa bc de f 结合律成立 1 0 是M上关于 的单位元 事实上 a bM 有 1 0 1 0 a baaba b 1 01 10 a baba b 最后 a bM 11 aa b 是 a b 的逆元 事实上 1111 1 0a baa ba aaa bb 11111 1 0aa ba ba aa ba b 得证 M是群 22 由条件 有 ab abaa bb 由于是群 运算满足结合律和消去律 有 a ba ba ab b 故 abba 23 x和 1 x 的阶数相同 又当x的阶数大于 时 1 xx 注意到映射 1 fxx 是群的一个双射 从 而阶数大于 2 的元素成对出现 x和 1 x 是一对 故其个数必为偶数 24 由于群中阶数大于 2 的元素个数是偶数 上题 又单位元是群中惟一的一个阶数为 的元素 而群中 总元素个数 群的阶 为偶数 故阶为 的元素必有奇数个 25 当 1 xx 时 x和 1 x 在群中成对出现 其总的个数必为偶数 因此 在群中 1 xx 即 2 xe 的元 素个数也为偶数 e满足 2 ee 故除e以外 至少还有一个a 使得 2 ae 26 因G为群 x yG 且 12 yxyx 故 2 42111122 xxyxyyxyy yxyyy xy 因y是 2 阶元 有 2 ye 且 2 ye 故 4 xx 有 3 xe 又x的阶不可能为 2 或 1 否则 2 xe 由 12 yxyx 可得yxy 从而xe 矛盾 故x的阶为 3 27 由H非空 知 1 x H x 非空 1 a bx H x 即存在 12 h hH 使得 11 12 ax hxbx hx 有 11111111111 121212 a bx hxx hxx hxxhxxh hx 因H为 子 群 有 1 12 hhhH 从而 111 a bx h xx H x 所以 1 x H x 为子群 28 因 4 S是有限群 只需说明运算封闭就可以了 1 4 是子群 可以举例说明 2 3 均不为子群 对 2 或 3 如 12341234 22413412 fgA fgA 对运算不封闭 29 需证R具有自反 对称 传递性 xG 因为 1 xexe 其中e为G中单位元 故xRx R自反 a bG 若aRb 即G 使 1 ba 则 1111 abb 因G为群 G 有 1 G 故bRa R对称 a b cG 若aRb bRc 即 1 G 使 1 11 ba 2 G 使 1 22 cb 则 111 21122121 caa 因 12 G 有 12 G 故aRc R传递 得证R等价 30 假设AG 且BG 则 aA aB 且 bB bA 否则对任意的aA 有aB 从而AB 即ABB 得BG 矛盾 对元素a bG 若a bA 因A是子群 1 aA 从而 1 aa bbA 故矛盾 得a bA 同理可证a bB 综合有a bABG 综上所述 假设不成立 得证AG 或BG 31 不构成 32 设G的单位元为e 则eHH 是G的一个子群 因H的左陪集的全体构成G的划分 即H的左陪 集或者相同 或者不相交 故其它左陪集均不含e 而作为子群 至少必须含有单位元 故除H外 其它 左陪集均不是G的子群 33 设 Ga 为循环群 则对任意 x yG k xa l ya 从而 k ll k xyaay x 故G是 循环群 34 略 35 x y zB 因f是满射 存在 x y zA 使得 f xx f yy f zz 于是 由f是 同态 有 xyzf xf yf zf xyf zfxyz f xyzf xf yzf xf yf zxyz 所以 是可结合的 设eA 是G的单位元 ef eB 则 xef xf e f x ef x x 同理可证 exx 故e 是B的单位元 又对于xB 因为 111 xf xf xf xf xxf ee 同理可证 1 f xxe 故Bxf 1 是x 的逆元 综上所述 证得H是一个群 且f是G到H的同构映射 从而G与H同构 36 1 Ker 0 h 2 Ker hZ 3 Ker 5hZ 4 Ker 0 h 37 1 12121212 f x xx xxxf xf x f xx 是G到G的 同 态 Im fR Ker 1 1 f 2 121212121212 2 4 f x xx xf xf xx xf x xf xf x 故 2f xx 不是G到G的同态 3 222 12121212 f x xx xx xf xf x 故 2 f xx 是G到G的同态 Im fR Ker 1 1 f 4 12121212 1 11 f x xx xxxf xf x 故 1f xx 是G到G的同态映射 Im fG Ker 1 f f是G的自同构 5 1212121212 f x xx xf xf xxxx x 有 1212 f x xf xf x 故 f xx 不 是G到G的同态映射 6 1212 1f x xx x 1212 1 1 f xf xxx 1212 f x xf xf x 故 1f xx 不 是G到G的同态映射 38 需证f是双射且为同态 若 f xf y 即 11 ax aay a 由群的消去律可知xy 故f 是单射 又对gG 有 111 f agaaagaag 故f是满射 因对任意的 x yG 有 111 f xyaxyaax aayaf xf y 故f是自同态映射 综上所述 f是G的自同构 39 A的一一变换共有3 6 个 它们分别是 1 a b c 2 abc 3 a bc 4 acb 5 ab c 6 ac b 其中只有 1 和 5 是自同构 首先 1 和 5 都是双射 再由于 f xyf ccf xf y 故f是同态映射 故只有 1 5 是自同构 而 2 3 4 6 不是 40 1 ae对运算封闭 单位元为ae 的逆元为a 运算满足结合律 故 ae在 下是群 2 设 e aM 则M的所有右陪集有 M Mba bMcb c Mdc e 若G 为群 则应满足GG MM 而实际上 5G 2M 4G M 故G不是群 41 1 由同态基本定理的推论 12 34KGh G 2 4K 3 12 43G KGK 42 1 因为对任意的 11 0101 xy H 有 111 010101 xyxy H 故H对运算是封 闭的 且因矩阵运算是可结合的 只需说明H存在单位元 每个元素有逆元即可 显 然 10 01 H 是 单 位 元 且 因 111110 0101010101 xxxx 故 1 11 0101 xx 每个元素都存在逆元 2 因 0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