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中考总复习——凸透镜成像实验专题(典型).doc_第1页
物理中考总复习——凸透镜成像实验专题(典型).doc_第2页
物理中考总复习——凸透镜成像实验专题(典型).doc_第3页
物理中考总复习——凸透镜成像实验专题(典型).doc_第4页
物理中考总复习——凸透镜成像实验专题(典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透镜实验专题01.(2008宣武一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如图16所示,小刚同学按计划将蜡烛有远到近逐渐向透镜移动进行探究。当蜡烛置于32cm刻度线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得到清晰 的像,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特点制成的。A02.(2008年朝阳一模)小明同学用蜡烛和凸透镜做实验,蜡烛A成像情况如图17所示,由此可以判断出蜡烛A到凸透镜的距离u与焦距f的关系是 (选填“u2f”、 “fu2f”或“uf”)。 利用凸透镜的这一原理可以制成 。03.(07年北京30题)小刚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15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1)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20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2)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35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 的实像。(选填:“倒立”或“正立”)(3)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42cm刻度线处,小刚从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正立、 的烛焰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04.(08年北京30题)、如图所示,小刚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作实验。他点燃蜡烛后,沿光具座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烛焰完整的像。经过分析,他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烛焰中心、中心和光屏中心没有被调整到同一高度。上述问题解决后,小刚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完整的像。并测得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15cm,则该像是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05.(06年北京 31题).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16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 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cm处时,如图16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 、放大的虚像(填:“正立”或“倒立”)。06.(05年北京45题)图18 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示意图,MN为凸透镜的主光轴,F 为凸透镜的焦点。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的左侧时,若在a 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光屏未画)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透镜左侧a、b 、c、d 四点中的 点处。 就是利用凸透镜这一成像特点制成的。07(2008年西城二模)图20描述的是凸透镜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情景,请写出各自物距u跟焦距f的关系。图甲_;图乙_;图丙_。甲:照相机图20丙:放大镜乙:投影仪08(2008年崇文一模)在“探索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如21图所示。 ()提供的器材有:凸透镜、蜡烛、刻度尺、 火柴、和光屏。(2)成实像时,当物距增大时,像变_,像距变 。(3)蜡烛在_点时,从透镜右边的光屏上能承接到清晰缩小的像,_就是利用此成像特点制成的0102030405060708090100c m图2009.(2008年东城一模)在图20中,凸透镜焦距为12cm,当蜡烛在 20cm 刻度处时,在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倒立的、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46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_在光屏上成像(选填“能”或“不能”), _就是利用凸透镜的这一特点来观察物体的(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幻灯机”)。 10.(2008年海淀一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小刚同学用焦距分别为“5cm”、“10cm”、“15cm”的凸透镜做实验,实验装置如图21所示。将蜡烛放在15cm处,在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1)选用焦距为5cm的凸透镜,移动光屏,可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 _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0102030405060708090100c m图21(2)选用焦距为_cm的凸透镜,移动光屏,可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像,投影仪和幻灯机就是利用凸透镜这一成像特点制成的。答案:(1)缩小 (2)1511(2008年东城二模)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验中:(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22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 cm。序号焦距/cm10101010物距/cm30152518像距/cm15301723像的性质倒立、缩小、实像倒立、放大、实像倒立、缩小、实像倒立、放大、实像(2)下表是小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一部分数据,任意选取表中第2列至第5列数据中的两列数据进行比较,写出一条可以得出的初步规律。 。答案:(1)10cm; (2)比较组数据可得出的规律是: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或比较组数据可得出的规律是: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12(2008年顺义二模)某同学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他将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调节到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的像时,发现光屏上的像比较小,为了获得较大的像,在不改变透镜位置的情况下,他应进行的操作是:_ ;_ ,直至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为止。答案:将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 将光屏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13(2008年石景山一模)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将蜡烛分别放在图17所示的a、b、c、d四点,并调节光屏的位置。请回答:(1)能够说明照相机原理的实验是,将蜡烛放在 点。(2)实验中,如果将蜡烛放在d点,则通过透镜可以成一个放大的 像。图17abcdF2fF答案:(1)a (2)虚14(2008年平谷一模)小刚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15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1)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20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_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应用这个原理可制成 (选填:“照相机”、“放大镜”、“ 幻灯机”)(2分) 答案:(1)缩小 (2)照相机0102030405060708090100c m图1515(2008年通州一模)小明同学利用如图15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当把蜡烛、凸透镜、光屏置于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cm。当把蜡烛置于20cm刻度线处时,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则所成的实像是 的 (选填“放大”、“等大”答案:10,缩小16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过程中,如图22所示,光屏上可得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图中若固定凸透镜,将蜡烛移到30 cm刻线处,再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到适当位置,又可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17小刚同学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做实验,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18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1)当蜡烛在30cm刻度处时,在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倒立的、 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2)当蜡烛在45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_(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成像。_就是利用凸透镜的这一特点制成的。(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幻灯机”)0102030405060708090100c m图18答案:(1)放大 (2)不能 放大镜18如图21所示是幻灯机的工作原理图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选填“凸”或“凹”)用强光照射幻灯片,幻灯片上的画面在屏幕上形成 像(选填“实”或“虚”)。灯泡幻灯片镜头银幕图210102030405060708090100c m图1919在图19中,凸透镜焦距为15cm,当蜡烛在 25cm刻度处时,在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倒立的、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40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_在光屏上成像(选填“能”或“不能”), _就是利用凸透镜的这一特点来观察物体的(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幻灯机”);要想通过透镜成缩小的实像,蜡烛距透镜的距离的范围是_。20. 小刚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21所示。A、B、C、是主光轴上的三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 (1)他把烛焰放在_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他把烛焰放在_点上是属于幻灯机的原理。ABC02FFFF2FFF2FOBAC图212FF 21.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20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_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cm处时,如图20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正立、_的虚像。 (填“放大”或“缩小”)图20图1122. 小明从眼镜上取下一块镜片,透过镜片观看邮票上的文字,如图11所示。小明用的镜片是 透镜,所成的是 像(选填虚”或“实”)。答案:凸 虚图1723.如图17所示,烛焰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能形成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 的实像(填“放大”、“缩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一下位置,光屏上会成一个 、缩小的实像(填“正立”、“倒立”)。答案:放大 倒立24小文让凸透镜正对太阳,拿一张白纸在凸透镜的下方来回移动,直到白纸上能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光斑到透镜光心的距离为20cm,则此凸透镜的焦距约为 cm。如果用这样的凸透镜做照相机镜头,物体离镜头的距离至少应大于 cm。小文将点燃的蜡烛先后放在图16中透镜左侧的a、b、c各点,发现放在 点时透镜右侧光屏上得到的像最大。如果向左移动凸透镜至F点,放在b点的蜡烛成 (正立、倒立)、放大的像。图16FcbaF2f2f答案:20 40 b 正立25赵强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17所示,烛焰能在光屏上成缩小 的清晰实像(选填“正立”或“倒立”);若要在透镜固定的情况下,得到再大一些的清晰实像,除将蜡烛适当向右移动外,还应将光屏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图17cm1000102030405060708090答案:倒立;右26.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同学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A、O、B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21所示(1)要使烛焰的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可以调整: 。(2)通过观察AO与OB的距离关系,可以判断出: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 的实像。BOA图21答案:(1)光屏的高度 (2)缩小序号凸透镜的焦距f/cm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cm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cm像的正倒序号凸透镜的焦距f/cm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cm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cm像的正倒1142047倒立5162080倒立2143026倒立6163034倒立3144022倒立7164027倒立4146018倒立8166022倒立27小丽和张亮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了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进行了 几次实验,并把实验数据准确地记录在以下两个表格中:请分析以上数据,把能得出的探究结论写出两条填在横线上:结论一: ;结论二: 。答案:(1) 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倒立的实像 (2) 同一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 28如图20所示,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50cm处,将物体放在光具座30cm处,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将物体移到光具座20cm处,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倒立 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0102030405060708090100c m图20将物体放在光具座35cm处,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 放大的实 像;(选填:倒立或正立)若用此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可以放在光具座的( )处。A.15cm B. 25cm C.35cm D.45cm答案:(1)缩小 (2)倒立 (3)D29. (1)如图17所示,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外时,在光屏上会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小明为了探究近视眼视力的矫正方法,在凸透镜与物体之间放上一个近视眼镜,若此时要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该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 图17图18(2)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安保工作中将采用人脸识别系统如图18,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1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其焦距可为( )A. 0.3m B 0.5m C.1.5m D.2m答案:右 ;A30如图20所示,把点燃的蜡烛放在A点时,可以在C点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现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放至C点,要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清晰实像,应把光屏放在图中的 点,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 倒立的清晰实像,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制成 。答案:A 放大幻灯机31跟凸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透镜后会聚的情形如图14(甲)所示。若将一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如图14(乙)所示的位置,则在透镜的_侧(填:“左”或“右”)可以看到一个烛焰_立的、_的(填:“放大”、 “缩小”或“等大”)实像。答案:右; 倒; 放大图20Bcm0102030405060708090100ACD32小红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做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她首先在长为100cm的光具座上按图20所示完成仪器装配,然后将蜡烛置于A点,在光屏上可得到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当她再把蜡烛移到B点时,光屏上的像变得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选填“左”或“右”)移动,这次成的是倒立、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若要通过此凸透镜观察到蜡烛正立、放大的虚像,则应将蜡烛置于透镜左侧A、B、C、D 四点中的 点处。答案:右 放大 D图1633小阳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验证课上学到的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他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5cm远处,沿光具座移动光屏,使光屏离凸透镜从10cm到20cm范围内移动如图16所示,但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经过分析他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答案: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没有被调整到同一高度3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条件”的实验中,某次实验时的成像情况如图21所示,由此可以判断出蜡烛A到凸透镜的距离所在的范围是 ,利用凸透镜的这一原理可以制成 图21答案: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或fu2f),放大镜0102030405060708090100cm35.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蜡烛已被点燃,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在做实验之前,你觉得光具座上的蜡烛应再调 一些(高或低)。小刚同学将实验装置调整好后。将蜡烛放在20cm的刻线处,凸透镜放在50cm的刻线处,通过移动光屏,可得到清晰 倒立实像。(2分)答案:高;缩小36图13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若将点燃的蜡烛先后置于a、b、c、d、e 各点,并移动光屏,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 (1)烛焰在 点时,屏上成像最大;(2)烛焰在 点时,屏上成像最小。 答案:(1)b,(2)e;3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刚同学选择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用如图19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19(1)他先将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然后点燃蜡烛,将蜡烛由远到近逐渐向透镜移动。当测得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2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完整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2)通过实验他发现:当蜡烛在 范围内移动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烛焰的像,若从光屏位置通过透镜向物体方向看去,可观察到正立 的像。图20(3) 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运会各场馆安检全面采用人脸识别系统(如图20所示)。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自动将镜头前1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照片,传递给计算机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识别。其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根据小刚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摄像机的镜头的焦距应小于_ cm。答案:(1)缩小; (2)1倍焦距之内 ;放大; (3)50 。38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从大量实验中归纳得到的,如下表所示:(表中的u表示物距,f表示焦距,v表示像距)物距范围像距范围像的性质观察光屏像与物在镜的放大或缩小倒立或正立实像或虚像u2 f2fvf缩小倒立实像有清晰像两侧u=2fv=2f等大倒立实像有清晰像两侧2fufv2f放大倒立实像有清晰像两侧u=f不成像fu放大正立虚像不成像同侧分析、综合以上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你可以归纳出的规律有:(1) 。(2) 。(3) 。39(2009北京中考)小英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15所示,其中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位于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小英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缩小的 像(选填“实”或“虚”)。小英将蜡烛移至40cm刻度线处时,她通过凸透镜看到了烛焰的虚像,则该像是 、放大的像。(选填“倒立”或“正立”)答案:实 正立40(2010西城二模)如图15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红看到放在E点的光屏上有烛焰清晰放大的像,此时同组的小李一定是把点燃的蜡烛放在了_点。(填:“A”、“B”、“C”或“D”)答案:Ccm100010203040506070809041(2010朝阳一模)赵强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19所示,烛焰能在光屏上成缩小 的清晰实像(选填“正立”或“倒立”);若要在透镜固定的情况下,得到再大一些的清晰实像,应将蜡烛适当向 移动,再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选填“左”或“右”)。 图19答案:倒立 右 42(2010朝阳二模)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蜡烛已被点燃,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在做实验之前,你觉得光具座上的蜡烛应再调 一些(高或低)。小刚同学将实验装置调整好后。将蜡烛放在20cm的刻线处,凸透镜放在50cm的刻线处,通过移动光屏,可得到清晰缩小、倒立的实像。这种成像的原理可应用于 (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2分)0102030405060708090100cm图18答案:高 照相机 43(2010昌平一模)小明和小丽合作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如图19所示,物距用u表示,焦距用f表示。当u2f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 像(选填“虚”或“实”);若想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蜡烛应向 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选填“远离”或“靠近”),同时光屏应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图190102030405060708090100cm答案:实 靠近44(2010昌平二模)图200102030405060708090100cm小欢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20所示,其中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位于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小欢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经过仔细的观察和测量,发现该像是倒立、等大的 像(选填“实”或“虚”)。由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小欢将蜡烛移至40cm刻度线处时,她通过凸透镜看到了烛焰的虚像,则该像是 、放大的像。(选填“倒立”或“正立”)答案:实 15 正立 45(2010崇文一模)为了研究同一个物体放在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前的位置不变时,所成实像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小文用如图15所示的光具座一台,蜡烛一根、光屏一个以及焦距分别为5cm、10cm、15cm的凸透镜各一个。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补充完整。实验步骤:(1)把凸透镜支架固定在光具座上30cm处,在凸透镜支架的左侧0102030405060708090100c m图15 cm处放上蜡烛并点燃,在凸透镜支架的右侧放上光屏。(2)把焦距为5cm的凸透镜插入支架,并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 ;调节光屏的位置,得到清晰的像。(3)观察记录像的大小。(4)换用焦距为10cm、15cm的凸透镜重复步骤(2)、(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答案:实验步骤:(1)10 (只要小于15cm均正确)(2)在同一高度实验现象: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所成像最小,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所成像最大46(2010大兴一模)小红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做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她首先在长为100cm的光具座上按图17所示完成仪器装配,然后将蜡烛置于A点,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若要通过此凸透镜观察到蜡烛正立、放大的虚像,则应将蜡烛置于透镜左侧B、C、D 三点中的 点处。图17Bcm0102030405060708090100ACD答案:缩小、D 47(2010房山一模)0cm102030405060708090100如图16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蜡烛已被点燃。透镜放在50cm刻线处,蜡烛放在20cm刻线处,光屏放在80cm刻线处,光屏上可接收到清晰的像,由此可知这个透镜的焦距为 cm。如果将蜡烛移动到30cm刻线处,光屏上仍可接收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到适当的位置。(2分)图16答案:15 。 右47(2010丰台一模)小磊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4所示。A、B、C是主光轴上的三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 (1)他把点燃的蜡烛放在_点上,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他把点燃的蜡烛放在C点上,也可以成象,这种成像原理可以应用在_(填:“照相机”、“放大镜”或“幻灯机”)。2FFF2FOBAC图14答案:A(1分) 放大镜(1分)图150102030405060708090100cm48(2010怀柔一模)小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15所示,其中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位于50cm刻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小李将蜡烛移至2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选填:“缩小”或“放大”)。小英将蜡烛移至40cm刻度线处时,她通过凸透镜看到了烛焰的 像。(选填“虚”或“实”) 答案:放大 虚49(2010怀柔二模)小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19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位于50cm刻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小刚将蜡烛移至3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10cm(选填:“大于”或“小于”)。此时可以是 的成像原理图。(选填“照相机”、 “幻灯机”或“放大镜”) 图190102030405060708090100cm答案:(1)大于 (2)幻灯机 图2050(2010门头沟二模)36.如图20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5cm,烛焰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能形成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 的实像(填“放大”、“缩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一下位置,光屏上会成一个 、缩小的实像(填“正立”、“倒立”)。答案:放大;倒立0102030405060708090100cm第32题图5(2010密云二模)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小刚组装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蜡烛的高度需调整的在 一些(选填“高”或“低”)。实验装置调好后,若将蜡烛放在20cm的刻线处,凸透镜放在50cm的刻线处,通过移动光屏,可得到 实像。答案:高, 倒立缩小52(2010平谷一模)小明用图l7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其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小明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的位置不动,蜡烛放在图中位置上,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放大的实像(选填:“倒立”或“正立”)。李老师要求他在凸透镜不动的情况下,在光屏上成一个更大的实像,小明应当把蜡烛向_移动,同时把光屏向_移动。(选填:“左”或“右”)0102030405060708090100cm 53(2010顺义一模)如图21所示,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50cm处,将物体放在光具座30cm处,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将物体移到光具座20cm处,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倒立 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将物体放在光具座35cm处,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 放大的实像;(选填:倒立或正立)若用此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可以放在光具座的 处。A.15cm B. 25cm C.35cm D.45cm0102030405060708090100c m答案:(1)缩小,(2)倒立,(3)D54(2010宣武一模)小华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但她不知道实验所使用凸透镜的焦距。如图19所示,实验桌上备有带支架的蜡烛、光屏、凸透镜、“平行光光源”(在接通电源后可发出平行光)、光具座各一个。平行光光源图19光 具 座(1)请帮助小华将“测量凸透镜焦距”的实验方案补充完整:把平行光光源、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将三者的中心调整在 ;给平行光光源通电,发出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平行光正对透镜照射;移动光屏直到 停止。从光具座标尺上读出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就是该凸透镜的焦距f。(2)在测得凸透镜焦距f =10cm后,小华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当蜡烛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 的实像。此成像规律常应用在 。答案:(1)同一条直线上;在屏上得到最小最清晰的光点; (2)倒立放大 ; 幻灯机(或:投影仪)图150102030405060708090100cm图16(甲)(乙)55(2010延庆一模)跟凸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透镜后会聚的情形如图16(甲)所示。小英想利用这个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如图16(乙)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位于50cm刻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小英将蜡烛移至3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小英将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时,她通过凸透镜看到了烛焰的虚像,则该像是 、放大的像。(选填“倒立”或“正立”)答案:缩小 正立56(2011北京中考)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桌上有A、B、C三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1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C的焦距未知。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15所示。 (1)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应选用 凸透镜(选填“A”或“B”)。实验过程中,他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凸透镜25cm处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0cm501009080706040302010图15 (2)小华将凸透镜C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当烛焰在光具座上30cm到4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当烛焰在光具座上0cm到3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由此可判断烛焰在光具座上45cm刻线处时,烛焰的像是放大、 的 像。 答案:(1)A 缩小 (2)正立 虚 57(2011东城一模)如图20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此时烛焰能在光屏上成等大的清晰实像,凸透镜的焦距为 cm。在凸透镜固定的情况下,小文进行了以下操作。操作一:将蜡烛适当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再移动光屏得到放大的清晰实像。 0cm102030405060708090100操作二:将光屏移到70 cm刻线位置,再移动蜡烛,可在光屏上得到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清晰实像。操作三:光屏在70 cm刻线位置不动,将蜡烛继续向左移动一段距离,然后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合适位置放图20 (选填“凸”或“凹”)透镜,在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实像。 答案:15 右 缩小 凹58(2011东城二模)如图17甲所示,小文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保持位置不变,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把烛焰与光屏的位置对换后,在光屏上将观察到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小文将光屏先后放在如图17乙所示位置,在光屏上能观察到大小相等的光斑,凸透镜B的焦距为 cm。图17乙甲B0c m501009080706040302010平行光源A0c m501009080706040302010答案:缩小 30 59(2011房山一模)如图12所示,某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他点燃蜡烛后,沿光具座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烛焰完整的像。经过分析,他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蜡烛的火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 中心没有被调整到同一高度。上述问题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