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作业答案.doc_第1页
形势与政策作业答案.doc_第2页
形势与政策作业答案.doc_第3页
形势与政策作业答案.doc_第4页
形势与政策作业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试述“十一五”期间我国主要取得了哪些方面的辉煌成就?“十二五”期间应重点解决哪些问题?答:取得的成绩:过去的5年,极不平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全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克服汶川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困难,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社会事业显著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首先,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2009年我国GDP居世界的位次由2005年的第四位上升到第三位,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8.5%,比2005年上升3.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2009年,我国外汇储备和财政收入分别达到2.4万亿美元和6.9万亿元,位居世界前列。钢、煤、水泥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中国经济的分量在加重,中国经济的作用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009年,中国全年GDP增长达到8.7%,在全球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战斗中率先实现了总体回升向好。中国动力不仅驱动着中国经济,更传递到世界经济中。其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入,在又好又快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第一产业稳定增长,“十一五”前4年平均增长4.6%,比“十五”期间3.9%的增速提高0.7个百分点,粮食在40多年中更首次实现了连续6年增产。第二产业2006年到2009年达到年均增速12%,比“十五”的10.8%提高了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前4年平均增速为12.4%,比“十五”的10.5%提高了1.9个百分点。2009年,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4%,比2005年提高了2.9个百分点,比“十五”期间多提高1.4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快。2009年,中部地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为27.3%,比2005年提高5.2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占22.1%,比2005年提高2.2个百分点。城乡统筹迈出坚实步伐。2009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6.6%,比2005年提高3.6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9个百分点。再次,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5年中,人民生活也得到持续改善。就业规模持续增长,从2006年的7.64亿人增加到2009年的7.7995亿人。从2006年到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1760元增长到17175元,年均实际增长10.2%,比“十五”的平均增速加快了0.6个百分点。在“十一五”开局的2006年,中国全面取消了农业税,结束了持续了2600年的种田交税历史。此举为“十一五”期间中国农民减负增收开了个好头,再加上近年来财政对农民不断增加的各种补贴,以及城市经济保持了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使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从2006年到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3587元增长到5153元,年均实际增长8.3%,比“十五”的平均增速加快了3个百分点。在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2005年的36.7%下降到2009年的36.5%,农村居民家庭由2005年的45.5%下降到41.0%。私人汽车拥有量从2006年的2333万辆,增加到2009年的4575万辆。移动电话用户从2006年末的4.6106亿户,增加到2009年末的7.4721亿户,今年上半年更突破了8亿户。“十二五”期间要重点解决的问题:1.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2. 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3.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4.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5.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及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6.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7.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8. 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民生体制改革。3、建立东北亚安全环境对我国有何重要意义?答:东北亚地区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目前,东北亚地区是当今世界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但是相对于欧洲、东南亚等地区,影响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的危险因素比较多。维系东北亚安全,建立东北亚安全环境对我国有重要意义。维持东北亚安全关系到中国的和平发展。中国是对世界影响重大的国家之一,当然也是对东北亚影响最重要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依赖诸多有利条件,其中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和平发展的世界、和平发展的亚洲,特别是相对稳定的东北亚环境。今后,中国要继续发展,更需要一个和平的世界环境,更需要非常安全、稳定的东北亚环境作为重要保障。维持东北亚安全关系到全亚洲的安全。冷战结束后,世界并不太平,亚洲并不稳定。科威特战争、伊拉克战争、印巴导弹试验问题、伊朗核浓缩问题、朝核问题等等,都极大地影响到亚洲的安全。作为亚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处于重要地位的东北亚,如果能够保持长期的相对安全和稳定,就将对整个亚洲的安全、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维持东北亚安全关系到全世界的安全。可以说东北亚安全问题是整个世界状况的全面反映和巨大缩影。东北亚地区位于欧亚战略中轴线的东部,是世界主要大国美、中、日、俄势力并存与矛盾交汇的地区。在国际关系的历史上,东北亚局势的任何变动往往都影响整个亚太地区,触及大国敏感的利益神经,从而牵动整个世界。如果能够保证东北亚的安全,就可以为全世界的安全提供一个标准范例,从而极大地促进整个世界的安全和发展。4、“中国模式”为什么备受世界关注?如何看待“中国模式”对世界发展的价值贡献?答:(一)中国模式之所以在近年来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格外关注,重要原因之一,便是所谓的“东亚模式”和“拉美模式” 在近年的失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拓宽了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丰富了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和道路的认识,促进了全球化时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发展。 俞可平 中国模式挽救了世界社会主义。罗斯福的新政,挽救了美国,也挽救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苏东剧变,社会主义遭致前所未有的“大挫折”,而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出现“新局面”。 赵曜 腐败是一种严峻的政治挑战,主要源于执政党,又是对执政党的挑战。腐败是政治挑战,挑战构成政治压力,政治压力又转化为我们党自身改革、自身廉政的内在政治动力,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廉政建设模式。 胡鞍钢 中国实际上已经形成了自己较为独特的政治模式。从中国近30年改革发展的实践来看,虽然30年的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协调发展,国家和平崛起有多种因素,但可以肯定地讲,与中国这种特有的政治模式是分不开的。 汪玉凯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扎扎实实地推进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这应成为新阶段中国现代化的新内涵,也是中国发展模式的五大支点。 常修泽 改革要触动传统的观念,不是容易的事情。所以一定要有一个“逼”的力量。在中国,只要认真做,你总会摸到石头,终会走出一条路来。 周其仁 改革开放引起诸多变革,但中国宗教和谐的基因不会变,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不会变。我们对宗教信仰自由的尊重,扎根于深厚的“和”文化传统之中。 叶小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30年,中国共产党已经把过去实行的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转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我们正在经历的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这是巨大的考验。对这些问题、挑战和考验,我们的信心不是盲目的,而是有根据的。 李君如(二)1. 中国模式显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型模式。一个半世纪以来,人们对社会主义的发展提出过各种各样的设想。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一次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但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没有搞清楚,尽管新经济政策有不少合理之处,但后来陷于僵化,苏联模式也以失败告终。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出现大曲折、大挫折,陷入低潮的情况下,社会主义中国既没有采用“苏联模式”,又成功地避开了“依附论”、“中心外围”论、“西化论”等以资本主义发展模式为中心的理论的影响,而是立足自身实际,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逐步探索出了一条既切合中国实际国情,又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创造性地克服了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一个半世纪历程经历过的种种挫折、失误,成功地跨越了当今许多后发展国家普遍面临的种种发展困境,使中国现代化建设最终步入了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轨道。中国从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统一的高度,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协调统一的要求出发,创立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模式。2. 中国模式展示了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有益模式。“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历史发展过程。应该说,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或早或晚都要面对一个走向现代化的课题。不同的国家在不同具体国情、时代条件、外部环境和动力机制作用下,在具体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道路、体制、政策等方面会有很大的差别,造就了不同的现代化起点和独特的社会发展面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现代化模式.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会深刻影响到世界的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国模式的成功,既体现了中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特殊性,又必然会对人类进步事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正如邓小平指出,到了21世纪中叶,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3. 中国模式深刻表明各个国家的发展不能照抄照搬他国的路,而要探寻适合自己的模式。2008年12月18日,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