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15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1页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15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2页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15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3页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15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4页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15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 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 演变趋向 开始由拘谨 保守 呆板 逐渐向美观 适体 方便 平民化转变 等级森严 2 近代男子服饰 长袍马褂是通常服饰 西装在 后传入中国 民国成立后流行 辛亥革命后 大为流行 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 3 近代女子服饰 鸦片战争 中山装 由宽松肥大向合身适体 的方向发展 旗袍是这一方面的典范 20世纪20年代后 历经多次改革与创新 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4 现代男女服饰 短袍窄袖 旗袍 新中国成立至60年代中期 中山装和以 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一度受到青睐 改革开放以后 款式新颖的服装层出不穷 中国服饰从封闭走向开放 2 饮食文化变化 列宁装 1 中餐 四大菜系 即鲁菜 粤菜 川菜 淮扬菜 2 西餐 鸦片战争后 传入中国 出现了中西餐并行的局面 3 居室建筑的变化 1 传统居室 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 西餐 2 西式住房 鸦片战争后 在 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 20世纪30年代前后 出现欧化的新式住宅 4 习俗风尚的变革 1 背景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对社会习俗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租界 2 表现 婚丧礼俗a 清末民初 新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 主张 仿效西式婚礼 b 新中国成立后 开始用 代替土葬 婚姻自主 火葬 社交礼仪 民国初 采用西方的握手和鞠躬 取代跪拜礼 在称呼上 用先生和同志 取代老爷和大人 1 交通工具的更新 1 特点 更迭速度快 在城市比较显著 在乡村则迟缓得多 2 概况 人力车 是近代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 自行车 在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 20世纪初普及 公共交通 1906年 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 1924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 轮船 1865年 中国建成了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中国近代造船业得以发端 天津 火车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飞机 20世纪20年代初 民航事业起步 30年代中期已形成航空网 2 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 1 邮电事业 铁路 1866年 开始试办邮政 辛亥革命后 大清邮政改称中华邮政 邮局邮路进一步扩展 1949年1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 2 电信事业 海关 电报 1877年 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 是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 1906年 创办了 电话 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 20世纪80年代之后 通信技术和通信网络发展迅速 无线电报 1 大众报业的发展 1 西人办报 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 在华传教士兴起了一股办报的热潮 2 国人办报 1873年 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维新运动中 中外纪闻 等影响较大 民国成立后 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 实现了专门分工 昭文新报 强学报 2 广播影视的普及 1 广播 1926年6月1日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 1928年 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无线电台 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 哈尔滨 新中国成立后 逐渐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 2 电影 1896年8月 在上海 中国首次放映电影 1905年 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影片 定军山 民国时期 国产电影获得了快速发展 拍摄了 渔光曲 风云儿女 等著名影片 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 3 电视 1958年5月1日 电视台试播 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1978年5月1日 北京电视台正式更名为 电视台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天上卫星转发 地上有线网络传输 的广电覆盖新格局逐渐形成 北京 中央 目前 我国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 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 多层次 多语种 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 电视节目更加丰富多彩 3 互联网 1 兴建 1993年 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 截至2008年底 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 98亿 2 影响 改变着人们的工作 学习 生活与交往方式 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 和新模式 存在着信任度与安全感较低 情况等负面影响 新观念 网络 沉迷 名师指津 近代中国人们物质生活的变迁 思维拓展 中西方饮食的差异 1 西方人饮食注重科学 讲求营养 因此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 讲求食物的营养成分 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 维生素及各类无机元素的含量搭配是否合宜 卡路里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 以及这些营养成分是否能被进食者充分吸收 有无其他副作用 对于色 香 味则要求不高 2 中国菜饮食则以色 香 味为主要目标 很多菜仅仅是味道的载体 颜色的组合 名师指津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基本规律 1 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过程 2 随着中国近代经济 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 3 在地域上存在严重的不平衡 大城市变化较早 程度较大 农村变化较晚 程度较低 4 实质上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 结果是中西方文化逐渐融合 保留了浓厚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色 对点训练1上海虹桥路被称为饮食世界的小联合国 除了中式餐厅外 还有西式风格的烤肉 比萨 新马泰的咖喱风味 日本生鱼片 巴西烧烤等 应有尽有 这集中反映了 a 饮食受到当地环境 物产的影响b 文明交流影响饮食的发展 c 上海经济发展迅猛d 上海人的饮食口味改变了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题意来看 a可以排除 上海是国际大都会 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国的人 为了顺应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的饮食需要 上海的饮食业进一步发展 b符合题意 思维拓展 近代中国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特点开端艰难 起步晚 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 发展缓慢 受到封建顽固势力阻挠和帝国主义势力的排挤 先个别试办 然后政府推广 分布不均衡 沿海 沿江尤其是通商口岸地区发达 轻巧识记 近代中国交通工具发展的特征 1 动力 人力 自然力 机械力 2 技术 引进 自制自研 3 地区发展差别 城市显著 乡村缓慢 4 对象 平民化 普及化 5 进程 先慢后快 6 种类 海 陆 空 归纳概括 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 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1 交通工具的变革和交通事业的发展 不仅推动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而且也促进信息的传播 开阔人们的视野 加快生活的节奏 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 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 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 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易混易错 申报 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 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点石斋画报 开中国新闻画报之先河 定军山 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 难夫难妻 是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 歌女红牡丹 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报刊 影视 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了影响 但侧重点不同 报刊最主要的是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 影视主要影响人们的情感生活 归纳概括 大众报业对人们现实生活的作用 1 报刊作为重要的新闻媒介 是人们了解国内外情况的重要渠道 2 在通达民情 传播知识 开启民智 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 在报刊多样化和更加专业化的今天 它对人们的学习教育 文化娱乐 生活消费 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影响 比较辨析 互联网与其他大众传媒的关系 1 相同点 都有传播信息的功能 都共同向上发展 2 不同点 互联网的普及不但没有削弱其他媒介的地位 反而出现同时向上发展的趋势 传统媒介纷纷通过网络来获得读者和观者 许多传统媒介机构都建有自己的网站 争夺网络一席之地 名师指津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网络 1 互联网作为现代传媒手段 一种互动媒体 信息渠道和生活平台 具有极大优势 我国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加快互联网技术在各个产业中的作用 促进社会信息化发展 从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发展 2 互联网有着不可消除的弊端 如不良网站 不良信息的存在 虚拟世界对现实生活的冲击 因此 政府必须加强管理 努力引导互联网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规避其弊端 对点训练2右图是当今互联网上最受大众欢迎的qq场景 那么互联网有哪些方面的优势 集报纸 广播 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虽然快捷迅速 但费用较之打电话要昂贵多了 可以高度互动 双向传受 可以更主动 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a b c d 解析 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 说法错误 排除含 的选项 考点整合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 考点整合二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趋势 特点和影响 及对这些变化的认识1 趋势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尽管同我们现在的发展相比很有限并且是微不足道的 但它却代表了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化的主流趋势和人类社会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 2 特点 1 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改变了社会生活 因此 受西方影响明显 2 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是以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 因此 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 3 发展不均衡 从空间上看 近代社会生活变化较显著的是在城市和沿海地区 农村和内地变化缓慢 4 变化过程中既有新旧文化冲突 又有东西文化碰撞 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3 影响 1 中国社会生活发生显著变化 增添了新内容 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2 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 加重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色彩 4 认识 1 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 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2 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和阻碍 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特别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 高考例析 2011 高考江苏单科卷 右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 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 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a b c d 解析 同升和帽庄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它仿制西式帽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 同时说明中国社会生活方式受西方文明的冲击 正确 该图中并无宣传博士帽功能的内容 错误 帽子的变化看不出男尊女卑 错误 答案 b 尝试命题1阅读 申报 的部分记事 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近代科技的进步 为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申报 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 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 直接摧残中国新闻事业 申报 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a b c d 解析 选c 从材料中第一栏可以说明 正确 从第三栏可以说明 正确 从第二栏中 匪 说明对中国共产党具有一定的贬义 因此 没有体现 申报 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 1872年创办 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 因此可以说明 正确 尝试命题2下图是中国不同时期的服饰 可见服饰变化 a 表明人们的等级观念日趋淡漠b 折射出时代的变迁c 反映不同阶层和职业贵贱有别d 展示中国服饰由开放到保守解析 选b 服饰的变化是属于社会生活范畴 但是在古代其发展表现了等级身份 受政治 观念及文化影响较大 到了近代则受平等观念影响较大 速度启示录 直击中国高铁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投入运营 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条 也是世界第一条运营时速达到350公里的高铁 这标志着中国高铁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2011年6月30日 四纵四横 快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中国在时速超过350公里的高速铁路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随着总长为8000多公里的高速铁路顺利开通运营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铁运营速度最高 里程最长 系统技术最为完整的国家 高考例析 2009 高考上海卷 随着汽车 火车 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 乘客不分男女座 可怜坐下挤非常 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 这反映了 a 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 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 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 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解析 汽车 火车 轮船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 不仅改善了人们的出行状况 而大大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题干中竹枝词的出现正是伦理道德受冲击的具体反映 答案 a 尝试命题3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交通工具变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两次工业革命浪潮影响了交通工具革命b 辛亥革命前夕已奠定了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c 新中国主要在铁路建设上取得很大成就 而机车制造技术相对落后d 中国交通的不断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前进 解析 选c 中国近现代交通工具是受两次工业革命浪潮冲击而发生变迁的 但新中国不仅在铁路建设上而且在机车制造技术方面也不断改进 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几次大提速就是基于技术改进前提下的结果 故不正确的为c项 尝试命题4下图中引起文成公主 千年一叹 的现象是因为西藏地区 a 交通工具的进步b 通信工具的进步c 大众传媒的发展d 社会习俗风尚的变革解析 选a 仔细观察图中信息 由 拉萨站 火车 等信息可知a项正确 史料 文本 材料1 取火之物 向用火石 光绪乙末 丙申之际 始改用火柴 俗称 自来火 为欧洲之输入品 洗面擦身之布 旧时多用土布 自毛巾盛行 即下至农家 亦皆用之 洗衣去垢 囊日皆用本地所产之皂荚 自欧美肥皂行销中国后 遂无用皂荚者 计时之器 仅有日晷仪 用者亦不多 购买外洋钟表者尤为稀少 自轮船 火车通行 往来有一定时刻 钟表始盛行 民国 嘉定县续志 卷五 风土志 风俗 材料2 中国社会上的状态 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 自油松片以至电灯 自独轮车以至飞机 自镖枪以至机关炮 都摩肩挨背的存在着 鲁迅全集 第一卷 信息 解读 粗读 1 材料1以地方史的记载反映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 材料2反映鲁迅笔下的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3 两则材料以地方史志和文学作品的不同形式反映近代社会的变迁 并涉及到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