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一历史暑假作业15.doc_第1页
2014年高一历史暑假作业15.doc_第2页
2014年高一历史暑假作业15.doc_第3页
2014年高一历史暑假作业15.doc_第4页
2014年高一历史暑假作业15.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业15【必做部分】一、选择题1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 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A. B. C. D.2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A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范围 B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时间限制 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 D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3“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这句话反映了 专业市镇的发展 区域分工加强经济重心南移 资本主义萌芽 A. B. C. D.4在我国封建社会,处于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是A国有土地所有制 B地主土地所有制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D村社土地所有制5明万历年间“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流动人口众多 制瓷业发达 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 B C D中学历史教学6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的是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B、井田制趋于瓦解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 D、土地兼并严重7有人看了古代一幅著名绘画称:“恍然如人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这幅画是A、送子天王图 B、清明上河图C、洛神赋图 D、皇都积胜图8在明清之际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进步思想,根本原因是A、知识分子具有忧国忧民思想 B、封建专制统治的残酷压迫C、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D、士大夫接受了西方民主思想9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展示出一件古代瓷器,如下图:你判断此瓷器最早可能出现于什么时期( )A宋代B元代C明代D清代10唐代诗人姚合诗曰:“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此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社会动荡,田野荒芜 B区域性商人集团形成C重商抑农政策的推行 D商业的繁荣发展11观察下列图片,从图一到图三的变化主要说明了:A生产工具由石器到铁器演变 B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C战国时期铁农具广泛使用 D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12政府按人口分田的制度最早出现在A. 汉朝 B. 三国 C.北魏 D.唐朝13井田制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重要经济政治制度,下列关于两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井田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的实行有利于巩固井田制B分封制是井田制前提,井田制为分封制的实行服务C大国争霸瓦解了分封制,分封制的瓦解是井田制破坏的根本原因 D、分封制与井田制互相依存,互为因果,无所谓谁是基础14观察下列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不包括: A、铁制农具出现并广泛运用 B、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C、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 D、使用畜力马排鼓风冶铁15假设一位唐代的商人到长安做生意,他的活动中不可能出现下列哪种活动?A、 在专门的“市”里卖瓷器 B、从各地的草市搜罗地方特产到长安贩卖C、 在居住区开绸缎店 D、他的商业活动受到专门机构的监督管理16观察汉代画砖犁耕图。它反映的信息是( ) A汉代农业动力发生根本变化 B汉代耕犁便于调节耕作深度 C汉代精耕细作技术有了提高 D中国传统步犁技术基本定型17电视剧乔家大院讲述了清代晋商乔致庸的传奇经历。晋商的发展表明( ) A政府鼓励贸易促进了商业发展 B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C资本主义萌芽有了进一步发展 D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18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央集权体制创新,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古希腊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民主和法治,人文精神的滥觞;两大文明薪火相传,相互交融,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进程。从文明史角度出发,二者分别是哪两大文明的杰出代表 A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 B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 C儒教文明和基督教文明 D落后文明和先进文明19明代徽州商人佘文义“少贫困,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利行人。”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商人的优良品质是勤俭致富乐善好施注重诚信守法经营 A B C D20下列关于下图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继汉代犁耕发展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B自此之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C与旧犁相比具有省力、提速、耕作随心所欲的特点D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二、材料解析题2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徽州少年林光錀,以日记的形式,记载了清朝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林家成员的生产、生活等活动。以下材料是根据林光錀所写的日记编制而成。材料一 林父与林光錀一年生产、生活时间分配表(单位:天)人物生产劳作其他活动外出活动休闲统计林父113(31.8%)96(27.04%)28.5(8.03%)117.5(33.1)355(100%)林光錀308(86.7%)22(6.2%)5(1.41%)20(5.63%)355(100%)说明:林父的“其他活动”主要包括“打杂”、“做风水地”两项。林光錀的“生产劳作”以牧牛为主,占264.5天。材料二 林父一年“外出活动”分类统计表(单位:天)项目走亲戚往双岭往重山拕(背)苗竹挑茶往齐春往思口买杂货清华买货往富村买货江村打油往林村买小猪卖茶天数12.513142.52110.5材料三 林家“生产劳作”时间分类统计表专 项粮食生产蔬菜生产经济作物(茶)其他统计劳动时间(天)62111624113百分比(%)5591422100说明:粮食包括禾(稻)、麦、粟、番薯四类,凡与之有关的劳动视为粮食生产活动。蔬菜、白豆、油菜种植等列入蔬菜生产。 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林家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状况,判断出林父的身份并说明理由。(4分) (2)根据上述材料,概述林光錀的生活状况。(4分) (3)在当时,林光錀的人生之路可能面临三种选择:其一,从事农耕;其二,经商致富;其三,科举致仕。请你就上述三种人生选择中的一种,结合林家状况和时代特点,分析其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4分)22(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明清时期,官府对手工业产品收取重税。万历(15731620年)中后期,矿监、税使四处搜刮。苏州大涝,桑蚕减产,丝织品的税收却有增无减,以致“穷民之以丝为生计者,岌岌乎无生路矣。”官局垄断了丝织业,以低价强迫民间机户限期为官局生产,甚至还强制压价收买,往往“十不还一,无异空取”。官府对民间工匠管制很严,康熙时规定,有些工匠需编甲,“五人连环互保,取结报册”,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对丝绸出口,官府严加限制。清朝规定,江苏省的出海船只,“每年每船准绸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将被治罪,“船只货物入官”。引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材料二 据雍正十二年(苏州府)长洲县永禁机匠叫歇碑载:“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惟有不法之徒,不谙工作,为主家所弃,遂怀妒忌之心,倡为帮行名色,挟众叫歇,勒加银,使机户停织,机匠废业。致机户何君衡等呈请勒石永禁。(长洲县官府决定)嗣后如有不法棍徒,胆敢挟众叫歇,希图从中索诈者,许地邻机户人等,即时扭禀地方审明。应比照把持行市律究处,再枷号一月示儆。”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政府限制民营手工业发展的措施。(4分)(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的实质是什么?(4分)(3) 依据材料,简要指出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高考资源网【选做部分】1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其基本特征是( )个体小农业 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交纳 赋税 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ABCD2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出现的最主要条件是A.各国变法承认土地私有 B.牛耕逐步普及C.铁制农具的出现和逐步普及 D.家庭观念加强3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4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民贵君轻 B重农抑商C施行仁政 D闭关锁国5下图为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的消极影响是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D不利农业经济的商品化6平遥是著名的“晋商”的发源地之一。清代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昇昌”票号在平谣诞生。三年之后,“日昇昌”在中国很多省份先后设立分支机构。19世纪40年代,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能得出结论的是 A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有了新的发展 B晋商对外国资本有一定的抵制作用C山西是近代中国的经济中心 D汇兑事业在中国开始发展7.“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摘自墨子)上述材料反映的生产方式是A.采集经济 B.小农经济 C.种植经济 D.商品经济8. 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是A.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B.“率天下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C.贵金属货币的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9.灌溉工具的改进是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与图1相比,图2工具的进步之处在于A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B既能灌溉又能排涝C节省了人力 D灌溉不受水源的限制10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起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青花瓷、珐琅彩等瓷器。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个时期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11、(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材料二 明代徽州商人佘文义“少贫困,操奇赢,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义屋以居之无庐者,义塾以教族之知学者。又市隙地数十亩为义冢,以安乡人之不克葬者,所费不啻万缗,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围水口,以利行人,年逾八十而行义不衰。”清代商人胡荣命“贾五十余年,临财不苟取,遇善举辄捐货为之,名重吴城。晚罢归,人以重价赁其肆名,荣命不可,谓:彼果诚实,何藉吾名?欲藉吾名,彼先不诚,终必累吾名也”。材料三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