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 第3部分文化生活第11课时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课件.ppt_第1页
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 第3部分文化生活第11课时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课件.ppt_第2页
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 第3部分文化生活第11课时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课件.ppt_第3页
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 第3部分文化生活第11课时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课件.ppt_第4页
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 第3部分文化生活第11课时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课时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三部分文化生活 2010届高中总复习 第一轮 语文 热点看台 弘扬徽文化精髓 彰显徽文化独特魅力国家旅游局将2011年确定为 中华文化游 主题旅游年 安徽省结合实际 提出了 徽文化 让旅游更精彩 的口号 借助主题年的契机 进一步弘扬徽文化 推动安徽省文化 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安徽省山川秀美 风光旖旎 更因历代文人墨客的足迹而灵动而闪光 黄山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是中华民族山水文化当之无愧的代表作 被誉为中国山水画灵感的源泉 唐代诗仙李白游历安徽十余次 写下140多篇诗作 宋代文豪欧阳修在滁州琅琊山写下的 醉翁亭记 成为中国散文的典范和士大夫们的楷模 国人耳熟能详的许多成语典故也都出自这里 如十面埋伏 望梅止渴 卷土重来 打草惊蛇 班门弄斧等 江淮大地 传统戏剧 民间音乐 传统手工艺 民间舞蹈和民间美术灿若星河 许多艺术门类和成果享誉海内外 戏剧中的黄梅戏 徽剧 泗州戏 庐剧 传统美术中的新安画派 阜阳剪纸 徽州四雕 徽派篆刻 传统手工技艺中的文房四宝 芜湖铁画 万安罗盘 传统舞蹈中的花鼓灯 傩舞等 无不特色鲜明 别具韵味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安徽丰富的文化资源和鲜明的文化特色是旅游业发展的宝贵财富 为旅游强省建设构筑起重要的资源支撑 1 说明安徽丰富的文化资源蕴涵的中华文化特征 历代文人墨客的足迹 许多成语典故的出现 悠久的传统艺术等 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 一脉相承 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独特的徽派文化 多样的民间艺术等 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 各种文化精彩纷呈 成果享誉国内外并进一步发扬光大 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 说明如何弘扬徽文化精髓 彰显徽文化独特魅力 1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 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相互借鉴 求同存异 与其他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 实现共同繁荣 2 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挖掘文化资源 利用商业贸易 教育等方式传播安徽文化 3 对待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的徽文化 要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推陈出新 使徽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相适应 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既保持民族性 又体现时代性 1 黄梅戏是安徽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和全国知名的大剧种 清道光前后 由产生和流传于皖 鄂 赣三省间的黄梅采茶调 江西调 桐城调 凤阳歌 受戏曲青阳腔 徽调的影响 与莲湘 高跷 旱船等民间艺术相结合逐渐形成 又在吸收 罗汉桩 青阳腔 徽调的演出内容和表演形式的基础上发展 黄梅戏的形成与发展体现了 a 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b 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c 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d 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解析 选c 黄梅戏是在吸收和借鉴民间艺术 一些地方曲调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体现了求同存异 兼收并蓄 即包容性 a b两项没有体现 d项说法太绝对 2 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 要充分利用徽文化优势 大力实施文化 走出去 战略 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 有安徽特色的文化品牌 推动徽文化走向世界 如果你参与 实施徽文化走出去战略 研讨会 需要拟定一份发言提纲 你认为最恰当的一组是 a 抓住机遇 加速融合 全面占领国外文化市场b 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 全面改造提升徽文化c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全面满足国际市场需要d 立足特色 相互尊重 全面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解析 选d 文化走出去既不是占领国外文化市场 也不是全面满足国际市场需要 而是借鉴交流 融合 促进文化发展 排除a c两项 对徽文化要继承发展和创新 不是全面改造 故不选b项 d项符合题意 例1 2011 广东 31 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 可以浮动的 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 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 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 反映了中华文化的特征 符合题意 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力量 符合题意 表述错误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例2 2011 海南 15 北京的 四合院 上海的 石库门 广东的 围村 陕西的 窑洞 福建的 土楼 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 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 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 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区域性的认识 反映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反映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形成的原因 符合题意 表述错误 故选c 例3 2011 福建 39 郑和七下西洋 祈 和顺万方 共享太平之福 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 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 魏源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 指出 国力之盛衰强弱 常在海而不在陆 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 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 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 所有帝国的兴衰 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 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 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 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 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 解析 本题以树立海洋意识为背景 考查关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知识 属于分析型主观题 首先要掌握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相关知识 然后依据此问所赋分值分两个方面作答 一是求同存异 二是兼收并蓄 最后结合材料与教材原理分析论述 若学生没有掌握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 就不会从求同存异 兼收并蓄两个方面分点作答 从而导致失分 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