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2016)-中国联通物联网平台业务能力总体技术要求-V1.0.doc_第1页
251(2016)-中国联通物联网平台业务能力总体技术要求-V1.0.doc_第2页
251(2016)-中国联通物联网平台业务能力总体技术要求-V1.0.doc_第3页
251(2016)-中国联通物联网平台业务能力总体技术要求-V1.0.doc_第4页
251(2016)-中国联通物联网平台业务能力总体技术要求-V1.0.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QB/CU 中国联通公司企业标准QB/CU W31-251(2016)中国联通物联网平台业务能力总体技术要求China Unicom Internet of things platform 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V1.0)2016-12-13发布2016-12-13实施中国联通公司发布QB/CU W31-251(2016) 中国联通物联网平台业务能力总体技术要求 V1.0目次目次I前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缩略语和术语13.1缩略语13.2术语和定义24业务能力概述25连接管理能力25.1用户管理能力35.1.1用户管理35.1.2用户访问控制45.2SIM卡管理能力55.2.1SIM卡数据接收管理55.2.2SIM卡基本信息管理55.2.3SIM卡详细信息管理55.2.4SIM卡群组管理55.2.5SIM卡控制管理65.2.6SIM卡防欺诈管理65.2.7策略控制管理65.2.8自动化规则管理75.2.9自定义字段管理75.2.10IMEI管理75.2.11SIM卡状态诊断75.2.12SIM卡更换85.2.13SIM卡预定变更85.2.14网络状态图形显示85.2.15自动开通功能85.3订购及资费管理能力95.3.1客户账户管理95.3.2企业账户销户95.3.3变更历史记录与查询95.3.4通信计划相关95.3.5SIM卡订购预置条件95.3.6SIM卡订单管理95.3.7自动化订购管理105.3.8批量操作管理105.3.9SIM续约队列105.3.10SIM卡价格管理105.3.11资费套餐管理115.3.12SIM卡用量限额重置125.4计费管理能力125.4.1计费条件125.4.2分区域计费125.4.3计费组计费135.4.4话单采集135.4.5费用计算135.4.6账务处理135.4.7账单管理145.4.8企业账户计费146应用支撑能力156.1运营商公告156.2故障诊断能力156.3数据分析能力156.4接入验证能力156.4.1接入管理156.4.2认证授权156.4.3流量控制166.4.4重发功能166.5资源管理能力166.5.1集团客户信息管理166.5.2成员客户信息管理166.5.3码号数据接收管理166.5.4码号与发展省对应关系管理176.5.5web服务API176.6维护管理能力176.7统计分析能力176.8知识库176.9报表功能186.10短消息能力186.11定位能力186.12安全服务能力18前言随着物联网产业技术的日趋成熟,商业模式逐步形成,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基于位置/时间/服务用量/群组的SIM卡管控、自助服务、SIM卡安全、多样灵活的资费套餐、计费方式、能力共享等物联网M2M特色的功能需求迫切。根据中国联通物联网发展策略,以集中和专用为原则,为合理有效的利用10646物联网专属码号及46006的IMSI资源,结合国外先进理念以及中国联通物联网的实际业务和功能需求,支撑中国联通物联网平台的建设,特编制中国联通物联网平台系列规范。中国联通物联网平台系列规范由下列企业标准组成:1、中国联通物联网M2M合作业务规范v1.0;2、中国联通物联网M2M自有业务规范v1.0;3、中国联通物联网M2M运营管理平台技术规范V1.0;4、中国联通物联网M2M运营管理平台接口规范v1.0;5、中国联通物联网M2M运营管理平台测试规范v1.0。本规范为中国联通物联网平台业务能力总体技术要求v1.0,本规范主要依据中国联通物联网M2M运营管理平台技术规范V1.0和中国联通物联网M2M自有业务规范v1.0制订,对中国联通物联网平台整体业务能力进行了概述。本规范由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技术部/中国联通物联网运营支持中心提出。本规范由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技术部归口管理。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技术部、中国联通物联网运营支持中心、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陈晓天、何非、许冬勇、曹侃、王禹然、白涛、蒋昱、赵文东、解冰、程刚、王源野等本标准的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联通公司。III中国联通物联网平台业务能力总体技术要求1 范围本规范对中国联通物联网平台整体业务能力进行了概述。本规范用于指导中国联通物联网平台的建设与运营,适用于GSM网络、WCDMA网络和LTE网络环境。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中国联通物联网M2M合作业务规范v1.0;中国联通物联网M2M自有业务规范v1.0;中国联通物联网M2M运营管理平台技术规范V1.0;中国联通物联网M2M运营管理平台接口规范v1.0。3 缩略语和术语1233.1 缩略语缩略语英文中文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BSSBusiness Support System业务支撑系统CDRCall Detail Record呼叫详细记录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GSN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网关GPRS支持节点HLRHome Location Register归属位置寄存器ICCIDIntegrate circuit card identity集成电路卡识别码IMEI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国际移动设备身份码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M2MMachine To Machine机器到机器PCRFPolicy 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单元SIMSubscriber Identify Module用户识别卡SGSN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网关GPRS服务节点3.2 术语和定义(1)物联网:指通过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计算、执行和通信等能力的各种设备,获得物理世界的信息或对物理世界的物体进行控制,通过网络实现信息的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人与物通信、物与物通信的网络。(2)物联网业务:指各种嵌入通信能力的智能物体间的相互互联或通过网络互联,以提供人与物、物与物的通信为主的业务。(3)物联网M2M业务: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和机器通信号码,以智能通道型服务为主的机器与机器/人之间的通信业务。(4)M-GGSN:物联网专用GGSN。(5)M-HLR:物联网专用HLR。(6)M-SMSC:物联网专用短信中心。(7)M-PCRF:物联网专用PCRF。(8)客户:是指与联通公司签订合同,使用物联网M2M业务的法人单位及其附属产业活动单位。(9)账号:自建平台为使用此平台用户提供的登录账号,并可以根据用户不同角色分配不同的使用权限。(10)账户:客户在B-BSS订购物联网集团产品时,B-BSS中订购该产品的用户信息会同步至自建平台,自建平台会生成相对应的账户。(11)机器通信号码:物联网机器设备在开展物联网M2M业务时用于通信所使用的号码(目前为10646开头的13位号码)。(12)总部CRM系统:用于管理物联网M2M业务机器通信号码和SIM卡数据的系统。(13)总部枢纽平台:总部枢纽平台是总部CRM系统的数据总线,负责总部CRM系统和自建平台之间数据和信息的交互。4 业务能力概述中国联通物联网平台主要面向联通物联网M2M SIM卡的入网及通信管理需求以及M2M应用能力开放需求,实现物联网M2M SIM卡的订购、开通、网络接入认证管理、运行管理、控制管理、自动化规则管理、安全管理、计费及出账等功能,提供实名制、个人缴费及合作伙伴管理,同时向M2M应用提供各种共享能力。本规范对物联网平台的业务能力进行总体要求,对用户、设备、SIM卡的管理能力,计费能力等连接管理能力进行描述,同时对故障诊断,资源管理,维护管理能力,以及统计分析,短消息,定位能力等应用支撑能力进行描述。5 连接管理能力连接管理能力指的是中国联通物联网平台具备的基础能力,包括用户管理、基于SIM卡的连接、管理、控制、数据接收,以及订购及计费管理等功能,为用户提供基础的连接管理能力。5.1 用户管理能力5.1.1 用户管理 用户(1)用户分类:使用物联网平台的用户包括三大类,分别为:运营商操作员、企业账户操作员和成员用户。每个用户类型都有不同服务管理的数据视图。例如,运营商管理员可以看到所有SIM卡下以及全部企业账户信息,而企业账户只能看到自己账户内的SIM卡信息。不同用户数据视图关系如图1所示。图1 中国联通物联网平台用户数据视图关系图运营商操作员:为企业客户提供服务的最高级管理者, 运营商操作员可创建并管理企业账户和客户并管理平台内所有账户、客户的信息,可以对已激活的各类设备进行访问控制、定义不同设备的无线服务级别等。企业操作员:从运营商购买物联网服务的企业客户操作人员,企业客户通过中国联通物联网平台提供的账户来管理其所属的物联网SIM卡设备,主要通过平台控制中心进行设备控制和分析。成员用户:如企业账户是联通的分销商,或者B-B-C模式时,企业账户需通过“客户”展现其所属SIM卡信息时,平台会提供成员用户操作功能。(2)用户创建:中国联通物联网平台应支持平台使用用户的创建,具有用户创建权限的人员在用户创建时,需录入以下内容,包括:用户名、邮箱、电话、账户名称、角色名、有效期、客户、账户单点登录。(3)用户信息修改:中国联通物联网平台应支持平台使用用户信息的修改功能,具有用户信息修改权限的人员在进行用户信息修改时,可编辑用户信息、也可删除用户。进行用户信息编辑时,可编辑的内容包括:邮箱、电话、角色名、时区、客户、账户单点登录。不能修改用户的用户名和账户名称信息。用户也可以对自己的信息进行管理,包括:首选语言、时区和密码。(4)密码设置:中国联通物联网平台提供用户密码安全策略的配置和执行功能。当用户进行密码创建和修改时,平台自动匹配密码安全策略。对于平台已存在用户,其密码不符合安全策略时,在用户下次进行密码变更时,平台将自动要求其符合密码安全策略。(5)密码重置:管理人员可为单个或多个用户重置密码。重置方式为:首先,管理人员向用户发送密码重置链接登录页面的邮件通知。用户点击邮件中的链接后,显示密码重置登陆页面,供用户进行密钥设置。此外,在用户登陆页面和用户详细信息页面,均应提供忘记密码按钮,供用户点击进行密码重置。 角色角色,即具有某些相同操作权限的身份,系统管理员通过向平台访问用户赋予不同的角色(身份),使其具有所属角色的所有权限。系统管理员可以对角色进行增加、删除、修改、查询及调整角色所配置的用户等操作。 客户(1)客户管理:可在中国联通物联网平台企业账户下为其分支机构(如分销商,子公司,系统集成商等)或其成员用户创建“客户”。企业账户的管理人员可对其所属客户进行如下操作:查看、管理连接和资费计算。在为“客户”创建平台用户时,根据为其分配的角色,用户可查看、控制其所属的SIM卡。(2)客户创建:在创建客户时,需录入如下信息:客户名称、所属账户名称、联系人姓名、电话、邮箱、账单地址和收货地址等。(3)客户信息修改:除客户名称和账户名称外,中国联通物联网平台账户管理员可以编辑客户的所有详细信息。5.1.2 用户访问控制用户可能需要访问多个企业账户或多个客户账户。平台应为用户提供单点登录功能,即只需一次登录,就可查看多个账户信息。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平台应根据各场景不同特征实现满足不同需求的登陆访问模式,包括授权访问、用户镜像、账户组(标准)、账户组(运营商)。(1)授权访问:授权访问允许每个用户和另一个用户设置单点登录功能,可临时访问这两个用户的账户。(2)用户镜像:平台提供镜像功能,即不需录入所查看用户账户的密码,便可查看其账户信息的功能。联通用户可镜像查看企业账户信息,企业账户用户可镜像查看其客户的账户信息。当用户通过镜像功能完成其他用户账户信息的查看,并退出返回自有账户时,除非再次镜像,否则不能够再次查看该用户账户的信息。(3)账户组(标准):标准账户组允许用户在同一企业账户中查看多个企业账户的数据信息。该功能适用于一个企业有多个账户的应用场景。例如:一个企业可能要求为每个业务单元分配不同的账户,但需要在同一页面访问所有账户信息。所有主企业账户的用户均可看到账户组内其他账户的信息。不需要进行镜像或授权访问,在主账户中的每个用户都可以在页面中看到适合他们的角色的账户信息。且不需要选择账户,所有可查看账户信息均显示在统一页面上。(4)账户组(运营商):联通通常管理众多企业账户,当联通用户登录时,需访问所有这些账户信息。为满足联通特定用户访问部分特定账户的需求,平台提供账户组(运营商)配置功能。例如,设置销售代表或技术支持用户只能够访问他们提供服务的账户。运营商创建的账户组,将此账户组赋予特有用户后,只有限定范围用户能够查看此账户组的信息。这种类型的账户组称为运营商账户组。5.2 SIM卡管理能力5.2.1 SIM卡数据接收管理物联网平台负责接收可用SIM卡数据文件(物联网成卡),并将数据入库,卡片状态置为初始状态。平台应支持国际、业界标准鉴权算法,并完成SIM卡的状态管理及维护。5.2.2 SIM卡基本信息管理SIM卡信息管理包括:SIM卡基本信息显示、显示信息排序、信息实时更新、网络状态图形显示、诊断信息显示。(1)SIM卡基本信息显示SIM卡信息管理通过页面向客户展现所有SIM卡的基本信息,可指定搜索条件进行信息搜索。显示的SIM卡信息包括:IMSI、ICCID、MSISDN、设备ID、SIM卡状态、月累计使用流量(MB)、月累计使用短信(条)、所属客户名称、客户ID、资费计划、激活日期、通信计划、服务告警、位置信息、详细信息、诊断信息等。平台内群组用户的显示类别设置完成后,组内各用户的显示界面应同时更新。(2)信息排序平台应支持显示信息的排序功能。显示信息排序功能包括两种,一种是列与列的先后顺序,另一种是每列数据的升序、降序排列。(3)信息实时更新平台应支持显示信息的实时更新功能。即当SIM卡数据发生变化时,不需要手动刷新页面,就能够实时将更新数据显示在页面中,用户可立即查看到数据的变化。例如,不活跃的SIM卡建立会话,则“会话状态”字段需自动更新在屏幕上,显示为“是”。实时更新功能应能够设置功能开关,若用户不需要会话期间信息的实时更新,可进行关闭。要求此功能关闭后,支持随时开启。(4)诊断信息显示具有诊断信息查看权限的用户,可以启动诊断工具,分析当前SIM卡的连接情况。5.2.3 SIM卡详细信息管理平台应能够显示各SIM卡的详细信息。SIM卡详细信息内容较多,可通过信息弹出方式显示,即通过信息弹出框的快捷方式查看SIM卡详细信息。SIM卡详细信息包括主要信息和扩展信息。(1)主要信息主要信息包括当前会话信息和实时数据信息。(2)扩展信息扩展信息包括连接情况、连接历史信息、短信、语音、联系人、生效时间、审计跟踪及资费套餐等。5.2.4 SIM卡群组管理平台应支持SIM卡的账户级群组管理,至少应包含以下功能:(1)支持账户下SIM卡共享资费计划。(2)支持账户下SIM卡共享通信计划。(3)支持账户下SIM卡的信息统一维护。5.2.5 SIM卡控制管理平台主要通过下述属性信息,实现对SIM卡的控制管理,包括:(1)SIM卡状态;(2)资费套餐;(3)超过限制用量。管理方式应支持以下三种:(1)单SIM卡的属性修改;(2)群组SIM的属性修改; (3)通过上传文件进行批量SIM卡的属性修改。SIM卡的状态确定SIM卡在网络上的数据连接能力以及SIM卡的计费方式。可通过变更SIM卡的状态来实现对SIM卡的控制。除了通过修改SIM卡状态进行实时控制外,系统也应支持几种状态间的自动转换配置功能。例如,可以设置免费服务状态的SIM卡满足某条件后自动变更为指定状态。(1)SIM卡状态编辑具有SIM卡状态编辑权限的用户可通过登录系统,编辑SIM卡的可测试,库存,可激活,已激活,已失效,已停用等状态。(2)SIM卡状态限制SIM卡的测试就绪,试用,销户,替换等状态只支持联通管理员的设置,具有相应权限的企业客户可通过登录系统查看。5.2.6 SIM卡防欺诈管理平台应支持欺诈预防和检测功能,以防止SIM卡非法挪用等问题。平台应提供IMEI跟踪和SIM卡安全两种方法来监控设备的使用,当可疑活动发生时采取相应的措施。5.2.7 策略控制管理平台应支持策略和计费规则(PCRF)功能,即能够更细化地进行策略和计费规则的设置,定义在什么条件下,SIM卡设备可以何种方式使用网络资源。(1)平台应支持以下维度的策略控制设置:1)网络使用情况可按设备类型,基于IMEI设置;2)传输类型可基于GSM、WCDMA、LTE等类型设置;3)位置可基于MCC、RAC等类型设置;4)时间可基于按天、按周或按月等类型设置。(2)平台可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制定不同的策略控制任务,主要策略包括:1)限速:限制签约带宽、日流量限制;2)IP访问权限限制,可设置允许访问的IP地址池或禁止访问的IP地址池,卡片被某一个策略限制后,在后台更改策略成功后,遵循新的策略控制要求;3)终端共享流量限制,一组SIM卡可设置共用流量大小;4)终端签约带宽限制,一组SIM卡可设置共用签约带宽大小;5)忙时带宽及闲时带宽设置。若实际SIM卡达到策略限制条件,则触发相应的响应,如平台控制此终端不能登网等。5.2.8 自动化规则管理平台应提供快速的自定义规则设置功能,即通过平台设置设备监控规则,并在特定的触发条件发生时,自动采取适当的策略。例如,可通过平台设置规则:在特定时间段,如设备连接过于频繁,则禁用该SIM卡;或者客户资费套餐到期时自动通知客户等。平台应能够提供以下3种维度的快速自定义规则设置功能:(1)当某些情况发生时,满足平台设置的条件后,通知相关人员;(2)创建特定规则,触发设备参数重置,如资费套餐或SIM卡状态;(3)可以将自动化规则与平台API相结合,直接控制平台数据库。利用平台API,可创建规则触发时,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数据库级别的设备参数变更机制。平台为用户提供的自动化规则,可分为以下4类:(1)SIM卡资费及状态:监测设备资费套餐或状态的变化(测试就绪,激活,禁用,销户等)后,执行适当的策略。(2)安全性:设备发送访问网络请求过程中,用户名、密码验证失败时,执行相应的措施。(3)订购管理:存储设备订购信息,当达到或接近订购有效期时,执行相应的措施。(4)用量监控:监控设备的使用和网络连接,根据用量阀值或连接模式,执行相应的措施。5.2.9 自定义字段管理自定义字段管理功能可根据用户需求,添加自定义SIM卡字段,添加自定义平台账户字段。5.2.10 IMEI管理SIM卡访问物联网平台时,根据安全策略,会主动上报该SIM卡所在终端设备的IMEI号码,平台接收到终端设备IMEI号码后,应提供对终端IMEI信息不匹配时的告警功能。5.2.11 SIM卡状态诊断平台应提供SIM卡状态诊断功能,包括自动诊断功能和手动诊断功能。(1)自动诊断功能平台应提供SIM卡连接自动诊断功能,通过系统内部配置以及网络连接情况,展现SIM卡的整体连接状态,包括:1)设备状态:SIM卡的状态、SIM卡当前是否处于会话状态、该SIM卡是否已被禁止或暂停、SIM卡的资费套餐以及截至当前的数据用量等。2)系统内SIM卡网络使用能力评估。检查系统数据库,展现SIM卡的网络使用能力状态。3)网络连接:通过检查HLR中SIM卡当前状态,展现SIM卡的网络连接情况。4)IP:通过检查平台的Radius服务器,查看SIM卡是否存在成功的数据会话,评估SIM卡与客户服务器间的连接能力。(2)手动诊断功能平台应支持手动诊断功能,如通过平台向SIM卡发送短消息,以验证SIM卡的短信接收能力。5.2.12 SIM卡更换平台应提供SIM卡更换功能,在某些情况下,企业可能需要将一个SIM 卡更换为另一个SIM卡。例如,如果SIM卡存在缺陷,比起更换设备,更换SIM卡更经济。要进行更换,企业必须向运营商提交申请。5.2.13 SIM卡预定变更平台应提供以下预定变更功能:(1)变更状态(可测试、库存、可激活、已激活、已停用、已失效、已清除、已更换等);(2)变更资费计划;(3)变更通信计划;(4)变更自定义字段内容。5.2.14 网络状态图形显示网络状态图形显示包含ICCID、SIM卡操作、SIM卡相关信息、信息条显示等。(1)ICCID:SIM卡的ICCID信息;(2)SIM卡操作:包括短消息发送、删除位置请求、更新;(3)SIM卡相关信息;(4)信息条显示。平台通过条形显示各SIM卡相关信息当前是否为活动状态,会话条详细信息显示该SIM卡相关的IMSI、MSC、设备IP、SGSN、APN、上下行字节数、持续时间、GGSN等。5.2.15 自动开通功能平台应调用接口以实现APN、漫游限制等数据的自动配置功能,平台按参数格式调用接口在HLR上创建相应的APN、漫游限制、数据流,创建成功后接口返回相应的参数。(1)APN包含APN名称、PDP指数、启用固定IP(如启用还需包含IP地址范围等参数)、启用加密、启用订购、HLR等信息。接口入参:APN名称、启用固定IP(IP地址范围)、启用加密、启用订购、HLR;出参:成功(PDP指数),失败。(2)漫游限制包含漫游限制ID、漫游限制类型(普通或LTE)、HLR、白名单、黑名单等信息。接口入参:漫游限制类型、白名单、黑名单、HLR;出参:成功(漫游限制ID),失败。(3)数据流包含收资费组ID、IP地址范围等信息。接口入参:IP地址范围;出参:成功(资费组ID),失败。接口在创建成功的情况下需返回PDP指数、漫游限制ID、资费组ID。5.3 订购及资费管理能力5.3.1 客户账户管理集团客户在B-BSS系统进行开户操作后,B-BSS系统会将企业客户开户信息同步至物联网平台。物联网平台为已开户的集团客户开通物联网服务访问账户,平台应为联通管理人员提供集团客户账户创建功能。在进行账户创建时,联通管理员定义账户名称、账户类型,配置是否启用默认的通信计划、资费套餐、SIM卡安全设置、自定义的APN、VPN设置、固定IP、企业联系人信息、计费出账联系人等账户所需信息。5.3.2 企业账户销户集团客户希望停用设备时,需要进行销户。通过提交申请,首先在B-BSS进行销户,然后B-BSS通过调用API将设备禁用。5.3.3 变更历史记录与查询平台应支持账户变更的历史记录并可查询相关变更信息。5.3.4 通信计划相关平台应使用通信计划概念来封装提供给SIM卡的网络服务能力。通信计划描述了SIM卡允许使用的无线服务类型,包括APN,漫游限制ID的关联配置。通信计划包括两个通信配置文件(开启和关闭两个状态,与SIM卡状态存在对应关系),通信配置文件中包括三个因素:APN,漫游限制,服务列表(流量,短信,语音)。5.3.5 SIM卡订购预置条件在进行SIM卡订购前,需完成以下预置条件才能进行SIM卡订购流程:(1)平台内开启SIM卡订购功能。(2)确定可供客户订购的SIM卡片信息,包括:描述、价格、最小订购数量等。(3)如需制定订单购买数量要求,需预先启动。(4)配置订单变更后,平台自动发送邮件通知相关人员处理订单。5.3.6 SIM卡订单管理平台应提供SIM卡订单管理功能,包括:创建新的SIM卡订单、编辑已有订单、变更订单状态等。SIM卡订单流转流程如图2所示。图2 物联网平台SIM订购订单流转示意图(1)新订单创建:必须提供提交订单的用户信息,订单信息和装运细节信息。每种卡片只能同时订购一次。若订购超过一种类型的SIM卡,必须为每种卡品创建单独的订单。新订单需填写信息至少应包括:订单联系人姓名、订单状态变更通知邮箱地址、联系电话/传真、客户平台账户名称/ID、单价(系统自动填充)、数量、总价格、购买订单数量、装运时间、通信计划、资费套餐、装运信息等。(2)平台应设定订单流转及订单状态,且能够支持手动调整订单状态。(3)平台应支持全部订单的查看功能,具备订单排序和搜索功能。应能够显示订单详细信息和订单状态信息,便于进行订单进展的跟踪。(4)平台应支持订单自动计费功能,即系统内设置 “订单自动计费”功能,当订单处于“完成”状态时,该订单内各SIM卡开始计费。5.3.7 自动化订购管理平台应提供自动化的SIM卡订购管理功能,包括订单状态变更自动通知和订单当前状态变更。订单状态变更自动通知:当SIM卡订单状态改变时,平台自动push通知信息。平台内可指定哪些订单状态变化时,将触发Push消息,提示需要监控的每个状态值。在配置订单提醒时,可将订单所在目标位置的URL同时下发。变更订单当前状态:通过调用平台订单当前状态变更功能,指定订单ID和变更后的状态,即可改变特定订单的当前状态。订单当前状态变更后,可在平台设置触发相应的告警通知。5.3.8 批量操作管理平台应提供包括配号,正式卡从运营商库存转移至账户,正式卡账户之间转移,体验卡从运营商库存账户转移至试用账户,文件开户等批量操作功能。5.3.9 SIM续约队列平台应支持以SIM续约队列方式添加、删除资费计划。5.3.10 SIM卡价格管理在进行订购预置条件配置,设置可供客户订购的SIM卡信息时,需确定SIM卡的价格。价格管理主要提供价格列表管理、默认价格列表和默认价格变更等功能。(1)平台须提供价格列表的查看及管理功能。价格列表应至少显示以下内容:类型(SIM卡类型)、SIM卡是否为默认价格、相关描述、价格、平台账户名称、卡片状态、状态变更时间等。平台应严格控制SIM卡价格管理人员权限,只有具有价格管理权限的联通管理人员才可进行价格的录入、变更等操作。(2)系统提供默认价格设置,也可对默认内容进行修改。平台提供默认价格列表,可通过简单勾选设置,将SIM卡列入默认价格列表。也可通过在“是否为默认价格”复选框中选择,将SIM卡从默认价格列表中移出。(3)在创建新SIM卡订单时,用户选择SIM卡后,价格字段自动填充默认价格,此价格可根据业务需要进行调整。5.3.11 资费套餐管理资费套餐管理包括资费套餐配置、资费套餐变更、附加资费配置、历史资费套餐管理、超额费用设置和资费套餐队列管理。(1)资费套餐配置:平台应支持配置多种资费套餐,并实现对资费套餐的生命周期以及版本进行管理。资费套餐设置后,在正式发布前,平台应支持资费套餐的审批流程。审批流程要求如图3:图3 物联网资费套餐审批发布流程示意图资费套餐管理人员在创建新的资费套餐后,应核查信息是否满足设置及规定要求,核查通过后提交审核。审核步骤可根据需求增设为多级审核,最终审核通过后,即可进行发布。资费套餐发布后,已在B-BSS系统开户的集团客户可进行订购。(2)资费套餐变更:月后付费设备,当一个计费周期结束后,可更改设备的资费套餐。若账户的资费套餐设置为变更后立即生效,则系统内变更此账户的资费套餐后,即刻生效。否则,资费套餐变更后,在下个计费周期生效。(3)附加资费配置:平台可配置附加资费,即集团客户选择标准资费套餐后,可叠加附加资费套餐。同一计费周期内,标准服务包用量超出后,以附加资费套餐计费。当附加资费套餐到期时,设备按原有标准资费套餐进行计费。(4)历史套餐管理:平台提供历史购买资费套餐、附加资费套餐的统计、查看功能。展示信息至少包括:资费套餐名称、资费套餐版本、资费套餐价格、配置时间等。(5)超额资费设置:一个计费周期内,设备服务使用量超出标准资费使用量和附加资费使用量后,可在平台设置关闭设备服务功能,或者按照通用资费收取超额费用。(6)资费套餐队列管理:平台应提供资费套餐队列的设置和管理功能,即可在资费套餐队列中设置,设备的资费套餐A到期后,使用资费套餐B进行计费。5.3.12 SIM卡用量限额重置SIM卡会受到资费计划中周期用量限额的限制,当月流量达到用量限额后就不能再连接网络。通过SIM卡用量限额重置,可选择忽略用量限额的限制。具体模式为:(1)无(NONE),即无特殊操作,用量到限额后限制使用;(2)一次(CURRENT CYCLE),即当前计费周期无用量限额限制,周期结束置为无;(3)持续(ON GOING),即允许超出用量限额,直到状态改变。5.4 计费管理能力5.4.1 计费条件平台管理的SIM卡,须满足图4流程要求,才能够进行计费:图4 物联网平台SIM卡计费起始流程示意图首先,平台需检查客户的平台账户是否满足计费条件(如,账户已销户则不满足计费条件)。如不满足,则该账户所属SIM卡不计费;如满足条件,则检查该账户下的SIM卡是否为激活状态,处于激活状态的SIM卡平台开始进行计费;对于账户下未处于激活状态的SIM卡,平台检查该账户的计费承诺,如此SIM卡满足计费承诺条件(例如,订购之日起,3个月后开始付费),则开始进行计费,如不满足承诺条件,则不计费。5.4.2 分区域计费区域是一种多用途的资费机制,可以根据设备的地理位置、设备运行的应用程序(即,数据内容类型)或每天的时段控制资费和用量。资费计划中的每个区域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此类属性,从而使资费计划影响很大或很小范围的设备。一个计费区域包括四个要素:运营商,APN,时间(高峰和非高峰),成员数据流(同一APN内根据内容分离计费),对多个计费区域分别定义不同的套餐价格,从而实现高度灵活可定制的套餐。 5.4.3 计费组计费可根据提供的服务(如短信、通话等)进行计费组设置,从而控制是否对为设备提供的无线服务进行收费和计费。5.4.4 话单采集物联网平台应支持数据流量详单记录和流量话单生成。应支持从物联网专用FTP服务器上采集各业务原始话单,包括语音话单和短信话单。话单采集后,系统需进行有效性检查和信息标准化处理,包括:(1)支持通过多种规则对CDR有效性进行检查,如:支持对字段格式错误的检查。(2)支持对于格式转换错误的使用事件作为异常事件,如:时间格式非法非法。(3)支持对漫游使用事件的判断。即支持按照用户发展省等信息,识别出漫游来访用户使用事件。(4)支持对语音、数据等话单的排重以及交叉话单和嵌套话单剔重功能;排重月份可配置;排重规则可配置,排重规则需考虑如下因素:排重要素、排重的时间范围等因素。排重功能的开启、关闭可根据要求灵活配置。(5)支持对各种业务话单合并的功能,记录合并规则可配置。合并后的记录需要保留,支持对合并后的服务使用记录的标记,能够标识出其对应的原始基础服务使用记录、合并前子服务使用记录等。支持所有的合并操作记录操作日志,并可被查询。(6)支持对话单分拣规则可配置。分拣要素包括:区域信息、计费信息、时段信息、用户归属信息、卡类型、话单类型等。5.4.5 费用计算平台应能够根据客户通信话单、资费套餐及具体计费规则计算出客户各账务月使用费用的过程。(1)支持依据资费规则对语音业务进行批价处理。(2)支持依据资费规则对基于流量的使用事件进行批价处理。(3)支持依据资费规则对基于短信的使用事件进行批价处理。(4)支持依据资费规则对基于内容的使用事件进行计费处理。(5)支持集团客户、用户群使用事件的批价;如:省内集团共享分钟数计费。(6)支持以详单表为准,对用户进行费用、时长、流量、次数、M/T等计费要素的重汇总处理。5.4.6 账务处理(1)账务处理流程每个账期结束前,物联网平台须生成上一个账期的账单。账单稽核通过后,联通相关人员根据合同及优惠政策在平台内进行相应的调账后,在物联网平台内发布。账单发布后平台根据CBSS的格式要求进行格式转换后,同步至CBSS系统,由CBSS系统完成费用收取和发票开具工作。账务处理流程如图5所示。图5 物联网平台账务处理流程示意图账务处理前,平台内应为集团客户创建账户,进行设备配置,在账期结束前进行账务处理操作。(2)账务处理规则要求支持根据优惠规则对客户产生的费用进行优惠处理,并对周期性及一次性费用进行计算。基于客户请求(即时出帐 )或定期出帐请求对客户产生的各种费用进行聚合、计算等处理并最终生成综合帐单数据。5.4.7 账单管理平台应支持客户详细、准确、多种格式、多种介质的帐单生成。(1)出账账单:物联网平台应根据CBSS系统要求的账单格式生成出账账单,并按规定时间上传至B-BSS系统。(2)客户定制账单:用于平台内部发布版的账单格式,可定制并根据要求将帐单分发给客户(邮件、短信、网站等)。此外,平台应支持账单的查看、搜索以及导出(导出格式要求支持EXCEL和txt)功能。(3)账单内容:账单应至少展现以下内容,包括:账单编号、费用账期、客户名称、客户ID、SIM卡数量、数据使用量、短信使用条数、语音时长、数据费用(包含服务包内费用和超出费用)、短信费用(包含服务包内费用和超出费用)、语音费用(包含服务包内费用和超出费用)、优惠费用、总费用等。5.4.8 企业账户计费平台应支持企业账户计费设置,可包括计费标志位,激活收费方式,设备级承诺(激活宽限期和最短激活期),帐户级承诺(收入及订户数),帐户级折扣,资费计划级折扣,不足月收费方式等。6 应用支撑能力应用支撑能力是指中国联通物联网平台在连接管理能力的基础上,为了使用户和第三方应用能够获取更多平台资源,所具备的故障诊断、数据分析、接入验证、资源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6.1 运营商公告运营商管理员可以通过WEB界面新增、修改、发布公告,用户通过界面可以查看公告。支持邮件、短息、系统消息提醒。6.2 故障诊断能力(1)设备状态诊断指诊断设备的总体连接(设备当前是否处于活动数据会话中), 以及SIM卡处于何种状态,是否禁止或中止SIM 卡。(2)网络连接状态可以在HLR 和HLR 日志中检查设备的当前状态,以评估它能否连接到无线网络。(3)IP/互联网连接状态可以检查设备现在或以前是否具有成功的GPRS会话,从而评估设备能否与客户服务器进行交互。6.3 数据分析能力平台同时应提供数据分析功能,包括用户的上网行为分析,用户IP溯源分析等。(1)上网行为分析平台应能够根据统计来的用户上网数据,对用户进行上网行为分析,并给出用户上网时间、习惯等分析数据。(2)IP溯源平台应能够根据用户IP地址进行溯源。6.4 接入验证能力6.4.1 接入管理物联网平台应对外部网络及SIM卡的接入进行统一的管理,对正常连接的SIM卡进行链路维护,实时监控其心跳信息。6.4.2 认证授权平台应配置AAA设备,负责全国物联网SIM卡用户的统一集中鉴权认证和计费。SIM卡进行网络访问时,M-GGSN应将连网请求转发至物联网平台,平台AAA设备应对SIM卡的合法性、有效性、安全性等进行认证,以确定此SIM卡是否可以访问网络服务。对具备访问权的SIM卡进行授权,以确定此SIM卡可以使用哪些服务。6.4.3 流量控制系统应支持SIM卡接入的流量控制、过载保护功能,根据预先设置的流量控制、过载保护规则实现对接入设备的分级、分时管控。应支持根据系统负载状况,控制消息下发和上传的流量,保持平台的稳定运行。系统可针对SIM卡发送过来的MO短信息的流量控制、过载保护。物联网平台可以对每个接入的网元的端口进行单独的双向流量控制。6.4.4 重发功能平台应能设置对某个网元是否进行重发,如果设置为进行重发,可以灵活设置每条消息的重发次数和重发间隔。物联网平台的重发采用两级缓存策略,一级保存在内存中,可以实现最快的重发策略,二级保存在物理数据库中,可以实现对大量重发消息的缓存。6.5 资源管理能力6.5.1 集团客户信息管理集团客户在B-BSS系统完成开户后,B-BSS系统将开户信息同步至物联网平台。物联网平台负责集团客户开户信息的维护和管理。针对合作类物联网平台,集团客户在B-BSS系统开户过程中,应生成集团客户虚拟ID,维护客户真实信息与虚拟ID的关联关系,并将客户虚拟ID等信息(无企业客户真实信息)同步至合作类物联网平台。6.5.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