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1部分22 译准文言虚词.ppt_第1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1部分22 译准文言虚词.ppt_第2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1部分22 译准文言虚词.ppt_第3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1部分22 译准文言虚词.ppt_第4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1部分22 译准文言虚词.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译准文言虚词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 伯兄骤闻而骇之 曰 然则吾将试汝 2 有运饷官以弃运走 道死 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 先生斥而退之 参考译文 贞文先生万斯同 字季野 是鄞地人 户部郎万泰的第八个孩子 小的时候桀骜不驯 不肯服帖顺从地追随他的兄长们 所做过的事也没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他的兄长们也不注意他 他的父亲想把他寄居在寺庙里 不久因为他顽劣 把他关在一所空房子里 万先生偷偷看见书架上有几十册明史史料 读后非常高兴 几天就读完了 他又看见有几本经学书籍 也都读完了 出来后 就时时跟在各位兄长的身后 听他们的议论 一天 他的长兄万斯年在家中讲课 万 先生想参与进去 他的长兄笑着说 你知道什么 万先生回答说 看各位哥哥的学业造诣 我还是很容易参与进去的 长兄突然听到他这样说 感到很吃惊 说 既然这样 那么我要考考你 于是从各种经义中给他出题目 又亲眼看着他写文章 洋洋洒洒的千言文章 一会儿就写成了 他的长兄非常吃惊 拿着他写的文章哭了 又把这件事告诉了他们的父亲 说 差一点贻误了我弟弟的才华 他们的父亲也惊愕地说 差一点贻误了我儿子的才华 这一天开始为万先生制作新的衣服和鞋子 送他进入私垫读书 过了一年 提出请求让他跟着梨洲先生学习 就请他坐在讲堂的高座上 万先生读书时一目数行 速度非常快 像决堤的海水 但曾经恪守有大学问的先辈的戒律 认为没有益处的书不必看 没有益处的文章不必写 所以对书没有不读的 而重在把握要义 康熙戊午年 皇帝下诏征召知识渊博的学者 万先生得到浙江巡道许鸿勋先生的推荐 他极力推辞才获免 第二年 朝廷开设史局修写 明史 昆山的徐元文学士请万先生去 当时史局征召士子许给七品官的俸禄 让他们成为翰林院纂修官 徐元文学士想援引这个旧例把这些授予万先生 万先生却请求以布衣的身份加入史局 不担任官职 不领受俸禄 史局的主管官答应了他 各位纂修官拿到稿子 都送到万先生这里审核查证 万先生看完 对侍从说 拿某书的某卷来 在某页上记录了某事 应当补进去 再拿某书的某卷来 在某页上记录了某事 应当参照比较 侍从按他的话去找来 没有任何差错 明史稿 五百卷都是万先生亲手定稿的 虽然后来定稿的内容不都是依循万先生的旧作 但审查核实那底本 足够自成一部书的 万先生初到京城时 当时人们议论认为他的专长在于史学 等到昆山徐乾学侍郎遭遇父母之丧 万先生和他谈论 丧礼 才知道万先生对经学有深厚的造诣 侍郎于是请万先生写成二百多卷有关五礼的书 在那个时候 京师的众多才子们集会 各自表现自己的专长 而万先生最安闲淡定 但从王公贵族到下面的士子 没有不称呼他为万先生的 而万先生与别人交往 他自己署名只说 布衣万斯同 不曾有其他的称呼 万先生为人平和 才德高尚 但他心中坚定执著 已故督师的亲戚居于显要的职位 请求史馆对督师稍微宽容一点 万先生历数督师的罪过来劝告他 有个押运粮饷的官员因为放弃押运逃跑 在路上死了 这个官员的孙子通过行贿 请求把祖父列在因公事而死的人物中 万先生训斥并且赶走了他 钱忠介公的嫡子非常困顿 万先生多次想为他谋求一个好的职位 最终没能得到 而万先生却不曾倦怠 他父亲的朋友冯跻仲侍郎的几个儿子被没收入勋卫的家中 万先生将他们赎出让他们回去 万先生不崇尚意气 不追求声名 不攀附显贵 尤其喜欢奖掖提引后辈 惟恐失去人才 在讲学集会中多次恳切表达这样的意思 是个身体力行的君于 万先生死后 他的门人私下里给他取了 贞文 的谥号 只要是句中出现虚词 就一定留心尝试着翻译 要特别关注 然则 这样一类的双音节虚词 虚词主要指副词 连词 介词 除18个虚词外 一些常见的副词如 方 卒 弥 虽 等也须关注 虚词的译法较为复杂 通常有以下情况 必须译出的 a 有实词义项的则译出实义 如作代词的 之 其 等 b 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进行互换的 如 之 而 以 于 等 不必译出的 如起语法作用的 之 发语词及句末助词等 总之 虚词翻译时 能译出的要尽量译出 不需译出的切不可强行译出 注 锢 用金属溶液填塞空隙 请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 古之葬者 厚衣之以薪 藏之中野 不封不树 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4分 2 其后牧儿亡羊 羊入其凿 牧者持火照求羊 失火烧其藏椁 3分 3 孝文皇帝去坟薄葬 以俭安神 可以为则 3分 参考译文 我听说贤圣的君主 广泛观察结局和开始 透彻地了解事理 而做到是非分明 孝文皇帝站在霸陵上 回头对群臣说 啊 用北山石做椁 哪里能动摇它 张释之进言道 如果里面有值得要的东西 即使坚固如南山仍然有缝可钻 如果里面没有值得要的东西 即使没有石椁 又有什么忧伤的 死是没有终极的 但国家有兴亡 所以释之的话 是为无穷的后事打算 孝文皇帝感悟 便薄葬 不建山坟 易 说 古代安葬 用薪柴把死者厚厚地盖住 埋葬在原野之中 不起坟堆 不栽树木 做标记 后来的圣人改用棺椁 制作棺椁 从黄帝开始 黄帝葬在桥山 尧葬在济阴 坟冢都很小 葬品微薄 文王 武王 周公葬在毕 秦穆公葬在雍橐泉宫祈年馆下 都没有坟冢 这是圣帝明王 贤君智士深思远虑传之无穷的打算 等到吴王阖闾 违背礼制进行厚葬 十多年后 越国人就挖掘了他的坟墓 秦始皇埋葬在骊山的山曲 下面阻住了三眼泉水 上面堆起了高高的山坟 它的高度有五十多丈 周长有五里多 水银做江海 黄金制成飞雁 天下苦于他的徭役就起来造反 骊山的坟墓还没有建成 周章就率领百万大军来到了 项羽烧掉了他的宫室以及营造的楼宇 以前的坟墓都被发掘了 后来 牧童丢失了羊 羊进入到了始皇陵的洞穴 牧人手持火把找羊 失火烧了里面的葬椁 从古至今 埋葬的礼节没有比秦始皇隆重的了 几年之间 在外遭受了项羽的灾祸 在内遭受了牧人的灾祸 难道不悲哀吗 所以品德越高的人越薄葬 智慧越高的人越不重视葬礼 没有德行与智慧的人 越崇尚厚葬 坟墓越高 宫室庙宇越华丽 他们的坟墓也越被发掘得快 从这点看来 明显与隐晦的效果 薄葬与厚葬的吉凶 已经很明白了 陛下登上皇位 亲身倡导节俭 开始营造初陵 它的规模简单而小 天下的人没有不说您圣贤明智的 等到迁到昌陵 就增加坟墓的高度 积土成山 发掘百姓的坟墓 积累起来有几万 营造城邑 计算着日期十分急促 费去的金钱成百上万 死亡的人在九泉之下怨恨 活着的人在地上忧愁 怨气感动了阴阳两界 加上荒年 死亡的和流离失所的有十多万人 我非常怜悯他们 陛下仁慈的美德很深厚 聪慧明达超过世人 应该弘扬崇尚汉家和刘氏的美德 光辉超过五帝 三王 却只是与暴秦乱君比谁更奢侈 比谁的坟墓更高 违背了贤明智慧的心 忘记了万世的安定 我私下里替您感到羞耻 孝文皇帝不起坟堆 实行薄葬 因为节俭而使灵魂安息 可以作为榜样 秦始皇增高山陵 实行厚葬 因为奢侈产生了祸害 值得引以为戒 初陵的规模 应该遵从大臣们的意见 来平息大家的怨气 阅卷专家警示1 确定必须翻译出来的虚词前面说了 虚词有的不译 有的必须译出 什么才是确定翻译的标准呢 阅卷老师多年经验告诉我们秘密 只要是作为得分点的虚词 是必须译出的 而且要靠语境和一定的推断方法才能译出的 2 翻译虚词必须结合上下文语境 结合全句的语气如 乃 字 可译作 于是 才 竟 三个义项 到底选哪个义项 一定要靠语境确定 3 位置推断法推断虚词如 焉 字何时作助词 何时作代词 何时作兼词 只要看它在句中所处的位置就可以确定 尤其是它前面的词的 词性 必要时可以用代入法检验 1 诸子读书其间 声琅然出户外 译文 2 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 译文 3 他日当建一室 名之为杏花书屋 以志吾梦云 译文 解析 1 其 前省略 于 在 的意思 应翻译出来 其 代词 指房子 2 乃 是 于是 的意思 3 之 代词 指代 房子 以 介词 用 以 后省略代词 之 代指建造书屋这件事 可翻译为 这 翻译的时候应补上 答案 1 自己的几个儿子在房子里读书 朗朗的读书声传到户外 2 于是他的家从原先住的地方迁到县的东门 3 他日应当在那里建造一栋房子 命名为杏花书屋 用这来记录我昔日的梦 参考译文 杏花书屋 是我的友人周孺允建造的读书室 孺允自己曾说他的先父玉岩公担任御史 在玉岩公谪戍到沅 湘一带时 曾梦到自己居住在一间房子里 室外杏花烂漫 自己的几个儿子在房子里读书 朗朗的读书声传到户外 嘉靖初年 玉岩公被朝廷重新起用后升任御史 于是他的家从原先住的地方迁到县的东门 也就是他现在居住的房子 玉岩公曾经指着房子后的一块空地对孺允说 他日应当在那里建造一栋房子 命名为杏花书屋 用这来记录我昔日的梦 2 阅读下面的文言片段 翻译画线的句子 鲁国之法 鲁人为人臣妾 于诸侯 有能赎之者 取其金于府 子贡 赎鲁人于诸侯 来而让 不取其金 孔子曰 赐失之矣 自今以往 鲁人不赎人矣 取其金则无损于行 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拯溺者 其人拜之以牛 子路受之 孔子曰 鲁人必拯溺者矣 孔子见之以细 观化远也 注 臣妾 男女仆人 子贡 姓端木 名赐 字子贡 1 有能赎之者 取其金于府 译文 2 取其金则无损于行 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译文 3 孔子见之以细 观化远也 译文 解析 1 之 代指前面的 奴仆 其 指 赎买奴仆 这件事 于 介词 从 2 其 指 赎买奴仆 这件事 于 对于 的意思 则 翻译为 就 3 之 指代前面的结果 以 介词 翻译为 从 答案 1 有人能够赎回他们的话 可从国库中领取赎金 2 从国库中领取赎金 不会对人的品行有什么损失 不领取赎金就不会有人再赎人了 3 孔子能从细小的事情上看到结果 他对事物的发展变化看得多远啊 参考译文 鲁国的法律规定 鲁国人在其他诸侯中给人做奴仆 有人能够赎回他们的话 可从国库中领取赎金 子贡从诸侯中赎回了一个做奴仆的鲁国人 回到鲁国后却谦让 没有从国库中领取赎金 孔子说 子贡这件事做得不妥 从今往后 鲁国人不去赎买做奴仆的人了 从国库中领取赎金 不会对人的品行有什么损失 不领取赎金就不会有人再赎人了 子路救了一个溺水的人 那个人用一头牛来酬谢他 子路收下了牛 孔子说 鲁国的人一定会救溺水的人 孔子能从细小的事情上看到结果 他对事物的发展变化看得多远啊 3 阅读下面的文言片段 翻译画线的句子 孙子 出 扁子入 坐有间 仰天而叹 弟子问曰 先生何为叹乎 扁子曰 向者休来 吾告之以至人之德 吾恐其惊而遂至于惑也 弟子曰 不然 孙子之所言是邪 先生之所言非邪 非固不能惑是 孙子所言非邪 先生所言是邪 彼固惑而来矣 又奚罪焉 注 孙子 指孙休 1 向者休来 吾告之以至人之德 吾恐其惊而遂至于惑也 译文 2 不然 孙子之所言是邪 先生之所言非邪 非固不能惑是 译文 3 彼固惑而来矣 又奚罪焉 译文 解析 1 以 是 把 的意思 而 表承接 不译 至于 和现代意思相同 2 然 对的 两个 之 都是助词 的 3 奚 代词 相当于 何 胡 为什么 什么 的意思 焉 语气词 答案 1 刚才孙休进来 我把道德修养极高的人的德行告诉给他 我真担心他会吃惊以至迷惑更深 2 不对哩 孙休所说的话是正确的吗 先生所说的话是错误的吗 错误的本来就不可能迷惑正确的 3 他本来就因迷惑而来请教 又有什么过错呀 参考译文 孙休走出屋子 扁子回到房里 不多一会儿 扁子仰天长叹 弟子问道 先生为什么长叹呢 扁子说 刚才孙休进来 我把道德修养极高的人的德行告诉给他 我真担心他会吃惊以至迷惑更深 弟子说 不对哩 孙休所说的话是正确的吗 先生所说的话是错误的吗 错误的本来就不可能迷惑正确的 孙休所说的话是不对的吗 先生所说的话是正确的吗 他本来就因迷惑而来请教 又有什么过错呀 4 阅读下面的文言片段 翻译画线的句子 夫科目之贵久矣 天下之士莫不奔走而艳羡之 中于膏肓 入于肺腑 群然求出于是 而未必有适于天下之用 其失者 未必其皆不才 其得者 未必其皆才也 上之人患之 于是博搜遍采 以及山林布衣之士 而士又有他途 捷得者往往至大官 先生名满天下三十年 亦尝与诸生屡试于有司 有司者 好恶与人殊 往往几得而复失 一旦弃去 专精覃思 尽究百家之书 为文章诗歌以传于世 世莫不知有先生 间者求贤之令屡下 士之得者多矣 而先生犹然山泽之癯 混迹于田夫野老 方且乐而终身 此岂徒然也哉 1 其失者 未必其皆不才 其得者 未必其皆才也 译文 2 亦尝与诸生屡试于有司 译文 3 为文章诗歌以传于世 世莫不知有先生 译文 4 混迹于田夫野老 方且乐而终身 此岂徒然也哉 译文 解析 1 四个 其 字分别译为 其中 他们 落第者 其中 他们 考中者 2 于 在 3 为 创作 的意思 以 连词 来 莫 是 没有 的意思 4 于 在 而 连词 来 然 的样子 答案 1 其中落第者 未必都不是人才 考中的人 未必都是人才 2 也曾与诸生一道屡次参加有司主持的科考 3 创作文章和诗歌而传播于世 世上没有不知道先生大名的 4 与田夫野老打成一片 和睦相处 并将以此种方式安度晚年 难道此生只能白白地度过吗 参考译文 科举考试被尊贵得很久了 天下读书人没有不为之追求艳羡的 早已深入于膏肓 肺腑之中 人们 全都要求得从这里出身 可未必有适用于天下的地方 人才 其中落第者 未必都不是人才 考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