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相關資料.doc_第1页
《三國演義》相關資料.doc_第2页
《三國演義》相關資料.doc_第3页
《三國演義》相關資料.doc_第4页
《三國演義》相關資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國演義相關資料一、三國演義卷頭詞: (出自:明楊慎歷代史略詞話第三段說秦漢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二、三國演義與三國志之比較:三國演義(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三國志作者羅貫中(元末明初)陳壽(晉)特色兩者最大之不同處1. 體裁:章回體。2. 性質:歷史小說,具虛構性。 (七實三虛)3. 文學地位: (1) 開創歷史小說之先河,是我國最有成就的歷史小說。 (2) 中國古代長篇章回小說代表作四大奇書之一,與西遊記、水滸傳、金瓶梅齊名。4. 中心思想: 反映尊蜀、貶曹、抑吳的傳統。(擁蜀反魏,尊劉貶曹)1. 體裁:紀傳體。2. 性質:正史。3. 文學地位: 四史之一 (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4. 中心思想: 尊魏為正統。 (陳壽為晉代官員,故為政治服務。在魏書中為曹操寫了本紀,而蜀書和吳書則只有傳,沒有紀。)記載年代(歷史背景)小說以東漢末年為歷史背景,專演說三國故事。演述自東漢靈帝中平元年(184) 黃巾之亂起,至魏、蜀、吳三國鼎立,到西晉武帝太康元年東吳滅亡止,共九十七年史事。記述的歷史從東漢末年的混亂時期開始,直到西晉統一三國為止,也就是從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年),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歷史。回數卷數現存最早刊本是明朝嘉靖年所刊刻,俗稱嘉靖本,全書24卷。亦有弘治刻本的三國志通俗演義,文字粗樸,內容較平易。至清朝康熙年間,毛綸、毛宗崗父子辨正史事、增刪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全書共分為3部分,65卷:魏書30卷,蜀書15卷,吳書20卷。原是各自為書,一直到北宋才合而為一,改稱三國志。南朝.裴松之的三國志注,補充大量歷史資料,完成於陳壽死後130多年。取材1. 史籍: 主要來自:晉.陳壽三國志、劉宋. 裴松之三國志注等正史材料。2. 民間文學:(較前者更重要) 民間傳說、話本、戲曲等。再加上作者的才學、經驗所寫成。王沈的魏書、魚豢的魏略、韋昭的吳書,此三書當是作者依據的基本材料,蜀國無史,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影響對民間的影響遠高於三國志。四大奇書中以其最能深入民心,流傳最廣。成為元末明初羅貫中撰寫三國演義之重要依據。三、三國演義的重要版本:1. 明嘉靖本:現存最早三國演義刻本,最接近羅貫中原作,甚至一說此即羅貫中原作。2. 明志傳本:三國志傳簡稱志傳本,較未受到重視。3. 清毛宗崗評本:康熙時,毛綸、毛宗崗父子假託古本,對三國演義進行修訂評點,由原本240回改寫為120回。通稱毛本,為三百年來最流行的版本。 毛本修訂的方向為:(1)增刪情節 (2)辨正史事 (3)潤飾文字 (4)整頓回目四、三國演義內容簡介:1. 是我國最有成就的歷史小說,記錄年代始於黃巾起義,終於西晉統一。2. 內容揭示了東漢末年社會現實的動盪和黑暗,譴責封建統治者的暴虐,真實反映人民生活的痛苦,並表達人民期待明君、呼喚安定的強烈願望。3. 中心思想:擁蜀反魏,尊劉貶曹。4. 故事結構:(1) 以三國矛盾鬥爭為主線來展開情節,故事曲折而多變化。(2) 透過複雜的故事情節,演繹各集團間的矛盾鬥爭,無論講述故事或描述戰爭,皆以人物為中心。5. 人物描寫: (1) 塑造出眾多鮮明的人物形象。 (2) 常運用激烈的矛盾衝突,來展現不同的人物性格。 如在赤壁之戰中,同時表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周瑜的雄才大略、黃蓋的赤膽忠心、魯肅的正直敦厚,以及蔣幹的自作聰明。(3) 運用誇張、烘托、對比等手法。 如關公溫酒斬華雄,先描寫華雄非凡的勇猛,鼓聲震天的交戰場面,而關羽取其頭顱卻如探囊取物,一碗尚有餘溫的酒表現出關羽的神勇。(4) 語言通俗、簡練、明快。語言對話生動表現人物個性,簡練勾畫即顯出人物性格。6. 戰爭描寫:(1) 常用虛、實結合的手法來講述戰爭。(2) 赤壁之戰中,作者一步步細緻的推動情節 從孔明遊說江東舌戰群儒,孫吳內部的矛盾,到孫劉聯盟的形成,以及雙方的佈局備戰等,作者不厭其詳交代孫劉聯盟的經過,對曹軍卻只作簡單敍述,突出了重點。(3) 七實三虛三國演義中的歷史事件和人物,大都是真實的;這就是七分事實。但其中若干情節,正史並無記載,且對歷史人物的描寫也經過加工改造,已是藝術的典型;這就是三分虛構。五、三國演義之價值與對後世之影響:1. 開創了歷史小說的先河,是我國最有成就的歷史小說。2. 中國古代長篇章回小說代表作四大奇書之一,與西遊記、水滸傳、金瓶梅齊名。3. 全書基本上採用了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但在許多情節的設置和歷史人物的塑造上,又充滿了浪漫的傳奇色彩,體現了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結合。六、三國演義對後世之影響:(一)文化影響 三國演義和三國時期故事傳說對中國文化形成了深遠的影響:1. 中國古代有關三國的詩詞歌賦就不勝枚舉,以三國故事為內容的評書、戲劇和其他口頭文學作品層出不窮。而且這些作品和三國演義的相互借鑒,傳承形成了獨特的類文化群。直到今日的各類三國故事劇集、漫畫、書籍還是經久不衰。2. 書中蜀國丞相諸葛亮所作的出師表和後出師表,也被傳為千古佳話。3. 諸多成語及俚語出處: 三國演義也留下了不少成語,如桃園結義、青梅煮酒論英雄、三顧茅廬、草船借箭、樂不思蜀、賠了夫人又折兵、蜀中無大將、三分天下等等。 一些俚語也與三國演義有關,如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說曹操,曹操到等等。(二)對日本的影響 中國的三國演義在日本戰國時代常被當作是軍事政策的指南,例如:在三方原之戰,德川家康效法諸葛亮的空城計,讓武田信玄中計。(三)對現代的影響 不論是東方或西方的機構,有不少都以三國演義的故事教訓來做商業政策。例如: 1. 香港的馮兩努就出版了一輯十多本的三國啟示錄,指導商家如何把三國演義的策略運用於商場上。2. 日本松下的創辦人松下幸之助也是運用三國演義的內容運用於商場和員工教育訊練上。(四)衍生作品 1. 自三國演義傳了出國外後,日本人非常喜歡這類題材,改編成漫畫或動畫不下數十次,如橫山光輝的作品橫山光輝三國志。 三國演義傳入日本後普遍被稱為三國志演義,只是有為數不少日本人習慣略稱其為三國志,也由於三國志(其實是三國演義)題材於日本地區頗受歡迎,加上此略稱廣為流傳,也導致有一部分人仍舊以為日本地區所稱的三國志為正史。2. 市面上也有不少以三國作背景的電腦遊戲和電玩遊戲,比較著名的有日本光榮公司的三國志、真三國無雙、戀姬無雙系列等。中國大陸、台灣的有傲世三國、幻想三國志、漢之雲、三國戰紀等。3. 中國大陸曾在1991年拍攝過84集的三國演義電視劇。七、羅貫中生平介紹:1. 羅貫中,一名羅本,生於元末明初,山西太原人,外號湖海散人。2. 其生平今日所知甚少,甚至時代、籍貫、姓名都異說紛紜。 3. 約在13451355年間到杭州,結識了當時在杭州居住,但年齡他大二十歲左右的施耐庵。4. 曾至起事稱霸的張士誠處作客。但張士誠並不重視知識分子,羅貫中又回到杭州。5. 開始三國志通俗演義的寫作,他已是五十多歲,對歷史、對人生都有了比較成熟的看法。6. 寫作期間,他的師友施耐庵於洪武三年逝世。7. 羅貫中為了紀念施耐庵,在完成三國志通俗演義之後,加工、增補施氏的水滸傳。成書於洪武四年至十年之間。8. 清徐渭仁:施耐庵感時政陵夷,作水滸傳七十回。羅貫中客偽吳,欲諷張士誠,繼成一百二十回。9. 在增補水滸傳的同時,羅貫中繼續創作歷史演義系列作品。10. 洪武十三年左右來到福建,因為當時福建的建陽是出版業的中心之一。但是,羅貫中的目的未能實現。約七十歲左右逝世。八、章回小說:章回小說是近代中國長篇小說的主要形式,淵源自魏晉筆記小說、唐傳奇、宋話本,到元朝始有具體形式,而於明清發揚光大。(一)歷史 章回體小說由宋元講史話本發展而來。講史說的是歷史興亡和戰爭故事,如:全相平話五種、五代史平話、宣和遺事等。說話人不能把每段故事有頭有尾地在一兩次說完,必須連續講若干次,每講一次就等於後來的一回。在每次講話以前,要用題目向聽眾揭示主要內容,這就是章回小說回目的起源。從章回小說中經常出現的話說和看官字樣,可以看出它和話本之間的繼承關係。經過宋元兩代的長期孕育,元末明初出現了一批章回小說,如:三國志通俗演義、殘唐五代史演義、水滸傳等。這些小說都在民間長期流傳,經說話和講史藝人補充內容,最後由作家加工改寫而成。它們比起講史有很大發展,其中人物和故事的核心雖然是歷史的,但更多的內容是後人所創造,篇幅比講史更長了,主要是供讀者閱覽的,而且明確分為若干卷,每卷又分為若干節,每節前面有一單句目錄,如劉玄德斬寇立功。明代中葉,章回小說的發展更加成熟,出現了西遊記、金瓶梅等。這些章回小說故事情節更趨複雜,描寫更為細膩,內容和講史已沒有一定的聯繫,只是體裁上保持着講史的痕跡。這時章回小說已不分節,而明確地分成多少回,回目也由單句發展成為參差不齊的雙句,最後成為工整的對句。如明嘉慶後出現的各種版本的三國演義,它們把嘉慶本三國演義的兩節合併成一回,兩節的節目作為回目的兩句。起初兩句不是對偶的,到了毛宗崗修改三國志演義時,為了務取精工,以快閱者之目,就把以參差不對,錯亂無章的回目改為對偶整齊的二句。(二)發展 章回體小說由宋元時期講史話本發展而來。由於講史很難在一兩次說話中把一段歷史興亡爭戰故事講完,說話人就分次連續講述,每次說話前用題目向聽眾提示本次主要內容,這就成了章回小說回目的起源。我們閱讀章回小說,經常可看到話說且說和各位看官字樣,這就是章回體小說與話本之間承繼關係的體現。經宋元兩代長期的積澱,元末明初出現了一批較為成熟的章回體小說,如三國志通俗演義、水滸傳等。到明代中期,章回小說更趨成熟,出現西遊記、金瓶梅等作品。清代,章回小說繼續發展,紅樓夢是其藝術高峰。由於章回體小說從內容到形式都有很強的中國民族特色,一直是中國讀者所喜愛的文學樣式。現在我們較為常見的明清及近代章回體小說,大致有文言體章回小說,如三國志通俗演義;方言體章回小說,如清代韓子雲的海上花列傳,全文多用吳方言;彈詞體章回小說,如陶貞懷的天雨花;排偶體章回小說,如清代陳球的燕山外史等。(三)特色 1. 全書分回; 2. 故事連貫; 3. 每回設題目; 4. 篇目一般較長九、四大奇書: 中國章回小說水滸傳、三國演義、金瓶梅、西遊記的合稱,是由明末著名文學家、戲曲家馮夢龍所定。李渔和鲁迅都贊同馮夢龍的看法。(一)水滸傳(又名忠義水滸傳)施耐庵著,中國第一部章回小說,以農民起義為主題,用白話文作為寫作語言。原有一百二十回本,清初金聖歎刪改成七十回本。 (二)三國演義(全名三國誌通俗演義)羅貫中著,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說。“四大奇書”之中,以三國演義最能深入民心,流傳最廣。 (三)西遊記吳承恩著,中國古典神話小說,以玄奘取經為故事的源頭。 (四)金瓶梅蘭陵笑笑生著,中國第一部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白話章回小說。書名取書中人物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三人名字各一字而來,清初張竹坡稱為“第一奇書”。 十、二十四史: 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正史。上起傳說中的黃帝(前2550年),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三國時社會上已有三史之稱。三史通常是指史記、漢書和東漢劉珍等寫的東觀漢記。後漢書出現後,取代了東觀漢記,列為三史之一。三史加上三國志,稱為前四史。前四史的行文精簡扼要,而且基本偏重使用春秋筆法,所以在史學上有很高的地位。1歷史上還有十史之稱,它是記載三國、晉朝、宋、齊、梁、陳、北魏、北齊、北周、隋朝十個王朝的史書的合稱。後來又出現了十三代史。十三代史包括了史記、漢書、後漢書和十史。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礎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書、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明代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