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诗词两首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doc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诗词两首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doc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诗词两首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词两首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及文章的写作背景。2反复诵读,理解两首诗的主旨,品味诗人的写作意境。3比较两手诗在内容、语言方面的异同,体会两首诗中作者不同的情感。学习重点:1熟读并背诵这两首诗。2比较两手诗在内容、语言方面的异同,理解两首诗的主旨。学习难点:1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体会两首诗中作者不同的情感,品味诗人的写作意境。一、课前预习。1背景介绍:此诗作于乾元二年(759)。这年春天,李白被流放夜郎,行至巫山,遇大赦放还。对朝廷又产生了幻想,希望朝廷能任用他,结果又是希望落空。他出游湘水一带,在岳州遇李晔,二人同游了洞庭湖。回忆有关李白的相关知识。3、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独立翻译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自学字词,扫除字词障碍。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这一句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又写了什么?四概括文章主旨及写作特色。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课前预习。1、结合工具书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2、回忆有关孟浩然的相关知识。3、搜集有关洞庭湖的相关资料。二、解题这首诗是孟浩然写给张九龄的。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身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一点身份,才写的如此委婉。一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的前半部分写“临洞庭湖”,后半分写“赠张丞相”,“赠”因“临”起,为感性之作。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扫除字词障碍。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结合工具书和课文下面的注释,独立翻译这首诗。3、自由朗读,思考下面的问题:这首诗前四句和后四句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将其概括在下面)围绕以下问题,赏析诗歌。分析诗的前四小句主要描写了洞庭湖怎样的景象? 其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主要表现了怎样的一种感觉?(提示:从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分析)诗的后四句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写出了什么? 结尾处的“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中的“垂钓者”指的是什么?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感?小组合作,比较探究。诗十分讲究炼字,你觉得本诗中哪些字用得传神?说说自己的见解。(将你的分析写在下面)例如:第一句中的“平”字,起的从容不迫。平,就是水很满,很充盈,同时让人感到视野很辽阔,一望无际,写出了秋水涨满,与岸齐平的感觉。2、孟诗中“波撼岳阳城”,真的是岳阳城被洞庭湖摇动了吗?想象一下这种景象,它美吗?为什么?这和李白的“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有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