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质控点培训讲义质控点的重要性质量控制点是质量过程控制的关键工位,和工艺文件规定的重要工位、特殊工位、关键工位一样在质量过程控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技术室负责各质控点员工的培训工作并定期测评。质量控制点工位的员工要严格定置,工段和班组不得随意调整,如有人员调整,必须在技术室备案。质量控制点工位的员工,发现异常时要立即通知班长或工艺员。各质控点的控制要求及标准1. 配管整形11.1控制要点1.1.1 检查确认隔音垫是否装配到位。减震垫无漏装,条形码无漏贴。1.1.2 检查确认风扇支架固定螺钉是否装配到位。地线、电抗器无漏装。1.1.3 检查各焊点确认无气孔、沙眼、漏焊、虚焊、连焊的不良焊接现象。1.1.4 检查底板使用正确,无变形、划伤、露青、烧伤,冷凝器无4片以上烧伤、无倒伏。1.2工艺要求1.2.1隔音垫装配到位。1.2.2风扇支架底部两螺钉装配到位。1.2.3各焊点无漏焊、虚焊的不良焊接等现象。1.2.4严格执行配管整形工艺守则。1.2.4.1配管整形必须同时用双手进行,严禁单手操作。1.2.4.2在整理配管时,注意不要在焊接部位施加太大的力,尤其是进出冷凝器配管处。1.2.4.3竖直配管倾斜度小于15度(目测)。1.2.4.4压缩机倾斜度小于10度(目测)。1.2.4.5配管间距要求:(1) 震动管之间、震动管与固定管(面板、结构件、各类螺钉)之间10mm。(2) 固定管之间5mm。(3) 悬空的长配管之间、悬空的长配管与压缩机(储液器、四通阀、结构件)之间10mm。(4) 由隔热、橡胶、胶带等材料隔离保护的配管,其保护层不得受到其他配管或零部件的挤压并应离开适当距离。(5) 冷凝器进出管(仅指固定管)因受空间制约无法拉开距离,在不碰管的前提下(间距大于2mm),不受上述要求的限制。1.2.4.6零部件在装配和运转的过程中,要求轻般轻放,配管不得过度变形、过度弯曲、压扁等。当影响管路整形质量时,可视为不合格品。导线不得固定在震动管上。1.2.4.7 检查配管到位、管路无变形、碰伤、用错(特别是冷凝器毛细管),角阀装配到位。2.核捡漏2.1控制要点2.1.1 检查确认焊点无泄漏,管组件使用型号正确、无变形。2.1.2 检查管组件上保温管、线扎齐全。2.1.3 检查冷凝器翅片无倒伏,无4片以上烧伤。2.1.4检查一部冷凝器组件无泄露,使用型号正确、无变形。(粗检)2.2工艺要求2.2.1严格按照 HLT 140 检漏工艺守则进行操作。2.2.1.1启动氦检漏仪。(1) 检查氦检漏仪吸枪,电源线与仪表连接可靠,检漏仪摆放平稳。(2) 将电源线插头插入供电插座,仪表进入待机状态(可看到待机指示灯亮)。(3) 用手按下开机键(on/stby)后等待,直至看到面板上ready提示灯亮,吸枪手柄上绿灯亮。2.2.1.2检测泄漏(1) 手持吸柄,使吸枪探头自下而上逐个焊点及截止阀附近停顿(停顿时间1秒,探头与被测点距离2mm)。(2) 若泄漏量超过设定标准(设定为1.0E-5mbar/s),可听到报警音提示,同时面板上leak灯亮,吸枪手柄上红灯亮。(3) 若无报警现象为合格品。2.2.1.3关机(1) 用手按住待机(on/stby)按键不松开,观察面板显示HOLD FOR PWR DOWN,光栅条逐渐减少到最后一条时,及时松开按键,等待,直至观察到仪表回到待机状态。(2) 将电源插头脱离供电插座。3.卤检13.1控制要点3.1.1 检查确认工艺封口处、快速接头、两阀阀轴处无泄漏,工艺封口处封口无焊渣滴落、异常断裂。夹扁度适当。3.1.2 检查电抗器、风扇支架固定正常,线扎无漏扎。3.1.3 检查确认铭牌、压机号、质量跟踪单完好。3.1.4检查确认压缩机吸排气口、消音处无泄漏(变频机型)。 检查确认压缩机吸排气口、毛细管焊点处无泄漏(定速机型)。3.2工艺要求3.2.1严格按照 卤素 检漏仪工艺守则进行操作。3.2.1.1日常点检日常点检由使用班组进行,每日两次(加班则加一次),并将点检结果记录于卤素检漏仪灵敏度日常点检记录表中,记录由使用部门保存一年。点检时间分别为:上午上班时、午后上班时和加班开始。3.2.1.2检测方法1.测量时灵敏度选择键按作业指导书要求置于相应档位。2.根据被测件工艺要求调整报警点,并选择合适的报警音量。3.使检漏仪的探头沿检测处缓慢移动(探头前端距被测处13mm,移动速度5cm/s)。当听到检漏仪的报警声音时,将探头在此处重复移动,看指示表,找出表针摆动最大点,确定此点为泄漏点。4.在此泄漏点做不合格标记,填写产品质量跟踪单返修。4.压缩机配线4.1控制要点4.1.1检查电装盒的外观有无变形。4.1.2检查电装盒的各配线有无破损。4.1.3检查电装盒上的各插接件是否牢固、无松动。4.1.4检查电装盒的标贴是否齐全。4.1.5检查其基板代号与所生产机型是否一致。4.1.6检查热敏电阻与卡箍或热保护器与卡箍装配是否到位。4.1.7检查接线端子是否良好。4.1.8检查压机配线是否正确。4.2工艺要求4.2.1电装盒应良好无变形或错配线。4.2.2电装盒应与所生产的机型一致。4.2.3 压机配线应与作业指导书一致。4.2.4用5N左右的力拉所配线,检查接头牢固状况,以不拉脱为合格。5.端子盖装配5.1控制要点5.1.1检查上道工序的压机配线是否正确。5.1.2对压机配线或过载保护器配线进行适当整理。5.1.3检查安装端子盖后是否有配线被挤住。5.1.4检查压机电源线保护套是否在端子盖内部留有一定余量。5.1.5检查固定端子盖处螺栓有无歪斜、滑丝等不良现象。5.1.6检查过载保护器型号正确,端子盖型号正确。5.1.7注意压机线引出后有一定的下垂度,防止冷凝水倒流进压机端子盖。5.2工艺要求5.2.1压机配线应正确无误。5.2.2安装端子盖后不得有配线被挤住。5.2.3压机电源线保护套应在端子盖内部留有一定余量。5.2.4固定端子盖处螺栓应无歪斜、滑丝等不良现象。6.配管整形26.1控制要点6.1.1检查配管扎线扎后的相互位置是否符合工艺要求。6.1.2检查配管扎线扎后与各配线的相对位置是否符合工艺要求。6.1.3检查配管扎线扎后与隔离板相对位置是否符合工艺要求。6.1.4检查配管扎线扎后与电装盒或电装盒上的螺钉的相对位置是否符合工艺要求。6.1.5对管路进行适当整形。6.1.6检查无零部件漏装、错装、不到位现象。6.1.7检查系统管路内无异物。6.2工艺要求6.2.1严格执行配管整形工艺守则。6.2.1.1配管整形必须同时用双手进行,严禁单手操作。6.2.1.2在整理配管时,注意不要在焊接部位施加太大的力,尤其是进出冷凝器配管处。6.2.1.3竖直配管倾斜度小于15度(目测)。6.2.1.4压缩机倾斜度小于10度(目测)。6.2.1.5配管间距要求:1.震动管之间、震动管与固定管(面板、结构件、各类螺钉)之间10mm。2.固定管之间5mm。3.悬空的长配管之间、悬空的长配管与压缩机(储液器、四通阀、结构件)之间10mm。4.由隔热、橡胶、胶带等材料隔离保护的配管,其保护层不得受到其他配管或零部件的挤压并应离开适当距离。5.冷凝器进出管(仅指固定管)因受空间制约无法拉开距离,在不碰管的前提下(间距大于2mm),不受上述要求的限制。6.2.1.6零部件在装配和运转的过程中,配管不得过度变形、过度弯曲、压扁等。当影响管路整形质量时,可视为不合格品。6.2.1.7导线不得固定在震动管上。7.配线检查7.1控制要点7.1.1检查各配线走向是否正确。7.1.2检查各配线是否有固定在振动管上等不良现象。7.1.3检查各线插是否插接牢固。7.1.4检查接地线无漏垫圈、牢固无松动。7.1.5检查压机电源线和风机电源线引出部分是否有适当下垂。7.1.6检查电器元件之间是否符合要求无相互干涉现象。7.1.7检查高低压线之间是否符合要求无相互干涉等现象。7.1.8检查线扎剪后余量为3-5mm.7.2工艺要求7.2.1各配线走向应符合工艺要求。7.2.2各配线不得固定在振动管上。7.2.3各线插应插接牢固。7.2.4接地线应牢固无松动。7.2.5压机电源线和地线应有适当下垂。7.2.6电器元件之间应符合要求且无不当相互干涉等现象。7.2.7高低压线之间应符合要求且无不当相互干涉等现象。8.综合检测巡检8.1控制要点8.1.1检查各台车上的检测数据一致性是否良好。8.1.2检查空调在运行过程中是否有异常振动和噪音等不合格项。8.1.3检查前面整形后的各管路是否符合工艺要求。8.1.4检查前面班组是否有装配不良或漏件、错件等现象。8.2工艺要求8.2.1各台车上的检测数据一致性应良好;综合检测室环境温度为24-288.2.2空调在运行过程中应运行平稳无噪声和异常震动。8.2.3严格执行配管整形工艺守则和配线工艺守则。8.2.3.1配管整形必须同时用双手进行,严禁单手操作。8.2.3.2在整理配管时,注意不要在焊接部位施加太大的力,尤其是进出冷凝器配管处。8.2.3.3竖直配管倾斜度小于15度(目测)。8.2.3.4压缩机倾斜度小于10度(目测)。8.2.3.5配管间距要求:1.震动管之间、震动管与固定管(面板、结构件、各类螺钉)之间10mm。2.固定管之间5mm。3.悬空的长配管之间、悬空的长配管与压缩机(储液器、四通阀、结构件)之间10mm。4.由隔热、橡胶、胶带等材料隔离保护的配管,其保护层不得受到其他配管或零部件的挤压并应离开适当距离。5.冷凝器进出管(仅指固定管)因受空间制约无法拉开距离,在不碰管的前提下(间距大于2mm),不受上述要求的限制。8.2.3.6配管不得过度变形、过度弯曲、压扁等。当影响管路整形质量时,可视为不合格品。8.2.3.7导线不得固定在振动管上。信号线和电源线不要长距离并行,导线不要接触高温物体、尖锐物体。8.2.4检查检测机器无自动停机等异常。(特别是停机后自动启动的机器)9.卤检29.1控制要点9.1.1检查连接线连接是否正确牢固可靠。9.1.2检查空调在低压状态下是否启动。9.1.3检查空调在运行时快速接头处有无泄漏,两阀轴处有无泄漏,工艺封口处有无泄漏。其他焊点进行粗检。9.1.4检查空调在运行时风扇转动平稳无跳动无倒转现象。9.1.5检查风扇支架和角阀装配到位。9.2工艺要求9.2.1连接线应连接正确且牢固可靠。9.2.2空调应在低压状态下能正常启动。9.2.3严格执行卤素检漏仪工艺守则。9.2.3.1点检1.要做好日常点检工作,点检时间为:上午上班时,下午上班时,加班时。2.校正合格后,开始进行检测。校正不合格时,再次校正或将仪器送修。3.做好点检记录。9.2.3.2检测1.用钥匙打开机器电源。2.检查时以“自动回零”动作进行,将探头前端在距离被测点约15mm处检查。3.仪器检测到泄漏(反应速度约为1秒),若泄漏值大于报警点时,有报警声发出。此时应在刚检测过的地方重复检测几次,并注意仪器显示值,以确定泄漏点。4.若发现有泄漏,填写产品质量跟踪单返修。10.安装隔音垫10.1控制要点10.1.1检查地线是否有松动。10.1.2检查电装盒上的螺钉与各管路之间的距离是否符合工艺要求。10.1.3检查各管路是否可能与面板造成干涉或碰撞;检查管路系统内无异物。10.1.4检查纳子帽、阀帽是否完好无损。10.2工艺要求10.2.1电装盒上的接地线应牢固可靠。10.2.2严格执行配管整形工艺守则。10.2.2.1配管整形必须同时用双手进行,严禁单手操作。10.2.2.2在整理配管时,注意不要在焊接部位施加太大的力,尤其是进出冷凝器配管处。10.2.2.3竖直配管倾斜度小于15度(目测)。10.2.2.4压缩机倾斜度小于10度(目测)。10.2.2.5配管间距要求:1.震动管之间、震动管与固定管(面板、结构件、各类螺钉)之间10mm。2.固定管之间5mm。3.悬空的长配管之间、悬空的长配管与压缩机(储液器、四通阀、结构件)之间10mm。4.由隔热、橡胶、胶带等材料隔离保护的配管,其保护层不得受到其他配管或零部件的挤压并应离开适当距离。5.冷凝器进出管(仅指固定管)因受空间制约无法拉开距离,在不碰管的前提下(间距大于2mm),不受上述要求的限制。10.2.2.6零部件在装配和运转的过程中,要求轻般轻放,配管不得过度变形、过度弯曲、压扁等。当影响管路整形质量时,可视为不合格品。10.2.2.7导线不得固定在震动管上。10.2.3确认阀帽、纳子帽装配良好。11.外观检查 11.1控制要点11.1.1检查外壳无划伤、无油污脏污、无漏青、无变形、无严重积粉。11.1.2检查螺钉装配到位,无漏装错装。11.1.3检查外壳装配是否到位(主要指板与板之间的间隙)。11.1.4检查铭牌与所生产机型是否相符和印刷清晰。11.1.5检查铭牌粘贴后是否有翘起、气泡、歪斜等不良现象。11.1.6用空气枪吹动风扇检查风扇运转情况是否与风扇护罩有干涉。11.1.7检查合格证的生产日期是否与当天日期一致。11.2工艺要求11.2.1严格执行室外机总装时的外观检查 工艺守则。11.2.2铭牌应与所生产的机型相符且印刷清晰。11.2.3风扇运转情况应良好且与风扇护罩不得干涉。2.4合格证上的日期应与当天日期一致。12.卤检31控制要点1.1检查安装纳子帽及阀帽后的粗、细管阀接管螺纹处有无泄漏。1.2检查外壳有无划伤、油污。1.3检查螺钉是否装配到位。1.4检查外壳装配是否到位(主要指板与板之间的间隙)。1.5检查铭牌与所生产机型是否相符和印刷清晰。1.6检查铭牌粘贴后是否有翘起、气泡、歪斜等不良现象。1.7检查合格证是否悬挂。2工艺要求2.1 严格按照 卤素检漏仪工艺守则进行操作。2.1.1日常点检日常点检由使用班组进行,每日两次(加班则加一次),并将点检结果记录于卤素检漏仪灵敏度日常点检记录表中,记录由使用部门保存一年。点检时间分别为:上午上班时、午后上班时和加班开始。2.1.2检测方法1.根据被测件工艺要求调整报警点,并选择合适的报警音量。2.使检漏仪的探头沿检测处缓慢移动,当听到检漏仪的报警声音时,将探头在此处重复移动,确定泄漏点。在此泄漏点做不合格标记,填写产品质量跟踪单返修。2.2严格执行室外机总装时的外观检查 工艺守则。2.3铭牌应与所生产的机型相符且印刷清晰。2.4合格证应悬挂在相应位置。13.塑料布粘贴1控制要点1.1检查海信标志完好无损。1.2检查把手、螺钉等无漏装。1.3检查前面板无划伤露青。1.4检查整机无油污脏污。1.5检查整机配合间隙正常。2工艺要求2.1按室外机总装时的外观检查 工艺守则检查。2.2铭牌完好无损。2.3减震垫无外露现象。2.4检查包装底托内无异物。14.联机线装箱1控制要点1.1检查联机线箱内件齐全正确无误。1.2检查联机线芯数、插子大小、粗细颜色正常。1.3检查包装箱机器型号、联机配件型号正确。1.4检查包装箱印刷清晰齐全。1.5检查确认机器无故障标记,为合格机器。2工艺要求2.1包装箱上条形码与机器条形码、用户服务指南上条形码一致。 2.2包装箱内无异物。内机质控点1.结构检查1.1控制要点1.1.1检查蒸发器翅片1.1.2检查底座、导风板、出风口、离心风扇等注塑件的质量。1.1.3检查出风口等零部件的装配质量。1.1.4检查有无漏装的零部件。1.2工艺要求:1.2.1蒸发器翅片无倒伏,肋片重叠数量不超过3片,肋片松动数量不超过3片。1.2.2注塑件无明显划伤、变形、破损。1.2.3泡沫出风口装配到位;螺钉紧固到位且无漏打现象。1.2.4柜机出风口与侧板配合间隙小于1.5毫。1.2.5同步电机的曲柄装配到位,无脱落;导风板齿轮定位正确。1.2.6各减震垫粘贴到位,尤其是圆弧减震垫(082)无破损、无气泡。2.电装检查2.1控制要点2.1.1检查各线插的插接情况。2.1.2检查有无漏插的元气件,各线插依相应颜色或大小插入相应的插座中,插接准确到位。2.1.3检查电装盒型号及装配质量2.1.4检查地线是否松动2.2工艺要求2.2.1插接件插接到根部,有保护套的端子不得裸漏金属部分。插接件牢靠、无漏插错插。插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直径盾构同步双液注浆方案
- 清洁能源建筑施工方案
- xx区地下管网改造工程建筑工程方案
- 2025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考试模拟真题及答案
- 房屋建筑外立面装修设计方案
- 住宅项目绿色建筑认证与施工方案
- 港口码头加固建设方案
- xx片区地下管网提升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突发药事管理应急预案演练
- 陕西提供管理咨询方案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重点难点解析
- 电力监理劳务合同范本
- 2025河北工勤人员技师考试消毒员训练题及答案
- 2025年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肖婷民法总则教学课件
- 特产专卖店创业经营计划书
- 砂石料物资供应服务保障方案
- 顺丰转正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至2030玉米糖浆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年秋招:邮储银行笔试真题及答案(可下载)
- 走访礼品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